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38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点2 题组训练过关 104.docx

考点2题组训练过关104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组训练过关

物质组成的测定

1.(2019·全国卷Ⅰ·27)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是一种重要铁盐。

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 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 温度保持80~95℃,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________。

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__(填标号)。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__。

 

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______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__, 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

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解析】

(1)铁屑表面的油污主要是油脂类的物质,所以可以加入热碱液使其水解除去。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加速铁与稀硫酸的反应;温度保持80~95℃,在100℃以下,所以主要采取的是热水浴的方式进行加热;因硫化物主要产生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与碱发生反应,所以应用防止倒吸的装置。

(3)步骤②中得到的滤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而步骤③之后溶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铁,所以加入足量的H2O2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2+转换成Fe3+;当pH过大时,Fe3+会产生沉淀,所以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步骤⑤主要是将溶液中的固体进行结晶,所以具体实验操作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设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NH4Fe(SO4)2·x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66+18x,1.5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18=27,则

×100%=5.6%,解得x=12,则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NH4Fe(SO4)2·12H2O。

答案:

(1)碱煮水洗 

(2)加快反应 热水浴 C

(3)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 防止Fe3+水解

(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5)NH4Fe(SO4)2·12H2O

【加固训练】

  (2020·怀化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的热分解。

已知:

CO能与PdCl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钯粉。

(1)A的作用是__; 

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

 

(2)B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

 

(3)E、F位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互换,理由是__。

 

(4)写出PdCl2溶液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

 

(5)为探究草酸钙晶体加热分解产物的成分并计算x,进行如下实验:

①按题图连接好仪器,__(填实验操作名称)。

 

②将29.2g草酸钙晶体放入C中,从a处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③加热草酸钙晶体直到质量不再减少,从a处一直通空气直至冷却。

④测得C中残留固体质量11.2g,D增重3.6g,E增重8.8g(澄清石灰水足量)。

⑤数据处理:

计算可得x=________;写出上述实验中草酸钙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 __。

 

【解析】

(1)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利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除去空气中的CO2,防止对分解产物的检验产生干扰;装置D中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用于检验H2O的存在;

(2)装置B中长玻璃管与外界相通,其作用是平衡气压;

(3)若互换则原F中可能产生CO2,对原E中CO2的检验会造成干扰,所以不能互换;

(4)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CO能与PdCl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钯粉,可知PdCl2把CO氧化为CO2,反应的方程式为PdCl2+CO+H2O

Pd↓+CO2+2HCl;

(5)①连接好仪器,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⑤残留固体质量11.2g,说明生成CaO11.2g,n(CaO)=

=0.2mol,D增重3.6g,说明生成H2O3.6g,n(H2O)=

=0.2mol,E增重8.8g(澄清石灰水足量),说明生成CO28.8g,n(CO2)=

=0.2mol,m(CO)=

29.2g-11.2g-3.6g-8.8g=5.6g,n(CO)=

=0.2mol,生成CaO、CO2、CO、H2O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所以x为1。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CaC2O4·H2O

CaO+CO2↑+CO↑+H2O。

答案:

(1)除去空气中的CO2,防止对分解产物的检验产生干扰 无水CuSO4变蓝

(2)平衡气压(合理答案均可)

(3)不能 若互换则原F中可能产生CO2对原E中CO2的检验会造成干扰

(4)PdCl2+CO+H2O

Pd↓+CO2+2HCl

(5)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⑤1 CaC2O4·H2O

CaO+CO2↑+CO↑+H2O

【归纳提升】

组成类定量实验的解题思路

确定待求物→求算各组分物质的量

求x确定化学式

产物含量的测定

2.(2020·怀化模拟)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通过以下实验制备亚硝酸钠并测定产品的纯度。

Ⅰ.制备NaNO2

已知:

①2NO+Na2O2

2NaNO2

②NO和N

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N

(1)A中m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选择上述装置完成实验,其连接顺序为 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3)C中所装干燥剂可以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无水CaCl2

(4)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A中反应不直接用稀硝酸制NO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Ⅱ.测定产品的纯度(杂质不参与滴定反应)

称取产品ag配制成200mL溶液,取20.00mL于锥形瓶中,用c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到终点:

重复上述滴定三次,测得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mL

(6)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用含a、c、V的关系式表示)。

 

【解析】Ⅰ.

(1)装置A中m管使蒸馏烧瓶内部和分液漏斗液面上方相通,可达到平衡压强,使浓硝酸顺利滴下的作用;

(2)利用装置A中Cu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生成的NO2溶于E装置中水生成NO,再利用C装置无水CaCl2干燥NO,再将NO通过D装置与Na2O2反应生成NaNO2,最后的尾气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结合气流方向,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hi→de→fg(gf)→c;

(3)用于干燥气体,干燥管中用固体干燥剂,可用碱石灰或无水CaCl2;

(4)装置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NO气体生成N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NO+3Mn

+4H+

5N

+3Mn2++2H2O;

(5)A中反应不直接用稀硝酸制NO的主要原因是稀硝酸反应速率慢,一氧化氮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

Ⅱ.(6)向溶液中滴加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显紫红色,因此滴定到终点:

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

(7)称取产品ag配制成200mL溶液,取20.00mL于锥形瓶中,用c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到终点:

重复上述滴定三次,测得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mL,结合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

5N

+2Mn

+6H+

5N

+2Mn2++3H2O

52

ncmol·L-1×V×10-3L×

n=0.025cVmol,

该产品的纯度=

×100%=

×100%。

答案:

(1)平衡压强,使浓硝酸顺利滴下

(2)a→hi→de→fg(gf)→c (3)BC

(4)5NO+3Mn

+4H+

5N

+3Mn2++2H2O

(5)稀硝酸反应速率慢,一氧化氮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

(6)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

(7)

×100%

3.青蒿素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青蒿素是有效的抗疟药。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的,乙醚浸取法制取青蒿素的主要工艺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青蒿进行干燥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

 

(3)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青蒿素的分子式,将28.2g青蒿素放在硬质玻璃管C中充分燃烧:

①装置E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装置F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该实验装置可能产生误差,造成测定含氧量偏低,改进方法是________。

 

③已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用合理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称得:

装置

实验前/g

实验后/g

E

22.6

42.4

F

80.2

146.2

青蒿素的最简式是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

将青蒿素加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________(填字母)具有相似的性质。

 

A.乙醇        B.乙酸

C.乙酸乙酯D.葡萄糖

【解析】

(1)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和增大青蒿素的浸取率,可以对青蒿进行干燥粉碎以增大青蒿素与乙醚的接触面积;

(2)根据流程图,经过操作Ⅰ得到了残渣,故操作Ⅰ为过滤;乙醚和青蒿素是互溶的液体,可以通过蒸馏分离;

(3)①实验测定青蒿素的分子式,需要测定其中的碳、氢、氧的含量,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需要测定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因此装置E中盛放无水CaCl2或P2O5吸收生成的水,装置F中盛放碱石灰或固体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②装置左右两侧都可能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造成误差,改进方法是除去装置左侧通入的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在装置F后加一个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F的装置;

③装置E质量增加42.4g-22.6g=19.8g,则m(H)=19.8g×

×100%=2.2g,装置F质量增加146.2g-80.2g=66g,则m(C)=66g×

×100%=18g,从而可推出含氧元素的质量为28.2g-2.2g-18g=8g,最简式为CxHyOz,则12x∶y∶16z=18∶2.2∶8,故x∶y∶z=15∶22∶5,故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15H22O5。

(4)乙醇易溶于水,A错误;乙酸易溶于水,B错误;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后水解消耗NaOH,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C正确;葡萄糖易溶于水,D错误。

答案:

(1)增大青蒿素与乙醚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

(2)过滤 蒸馏

(3)①无水CaCl2或P2O5 碱石灰(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除去装置左侧通入的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在装置F后加一个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F的装置

③C15H22O5 (4)C

【加固训练】

  (2020·湖北模拟)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再利用,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原材料的价值。

某教师在指导学生做研究性学习时,拟利用废铁屑在实验室制备FeSO4溶液,再与等物质的量的(NH4)2SO4反应,制备补血剂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Fe(SO4)2·6H2O,相对分子质量为392]。

硫酸亚铁铵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1)废铁屑的净化:

将废铁屑投入10%的碳酸钠溶液中并加热5~10min,通过倾析法弃去纯碱溶液,并用蒸馏水洗净废铁屑,待用。

(2)酸浸净化后的废铁屑:

将2gFe粉、10mL3mol·L-1的H2SO4溶液加入烧瓶中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FeSO4溶液。

保持温度70~80℃,适当添加水以补充被蒸发掉的水分,并控制溶液的pH,至反应无明显气泡产生,停止加热,过滤,称量残留固体质量。

①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少量H2S、PH3等气体,需使用封闭装置。

写出用CuSO4溶液吸收H2S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

 

②反应过程中使用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

 

(3)制备(NH4)2Fe(SO4)2·6H2O:

向Fe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NH4)2SO4固体,70~80℃条件下溶解后,趁热倒入50mL乙醇中,析出晶体。

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pH<1)进行处理。

室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通入过量Cl2:

Fe2+、H+、N

、Cl-、S

B.加入过量KSCN溶液:

K+、N

、Fe3+、S

、SCN-

C.加入过量NaOH溶液:

Na+、Fe2+、N

、S

、OH-

D.加入过量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

Na+、S

、Cl-、ClO-、OH-

(4)产品纯度测定:

称取a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取25.00mL待测液,用浓度为c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

重复上述操作2次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高锰酸钾溶液

的体积/mL

25.52

25.02

24.98

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用含a、c的代数式表示)。

 

有同学提出,测定产品中S

的含量也可测定产品的纯度,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

称取约0.4g样品,溶于70mL水,_________________, 

将沉淀移入坩埚,灼烧至恒重,记录数据(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有2mol·L-1的HCl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

【解析】

(2)①实验室用CuSO4溶液吸收H2S气体,生成硫酸和硫化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SO4+H2S

CuS↓+H2SO4;

②铁粉具有还原性,反应过程中使用过量铁粉的目的是避免Fe2+被氧化为Fe3+。

(3)据已知信息可知,母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有Fe2+、H+、N

、S

,通入过量Cl2,溶液中的Fe2+不能大量共存,且主要存在的离子应包括ClO-,故A错误;

B.加入过量KSCN溶液,溶液中的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加入过量NaOH溶液,溶液中的Fe2+与N

均不能大量存在,故C错误;加入过量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H+与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N

以NH3的形式逸出,Fe2+先转化为Fe3+,(2Fe2++ClO-+H2O

2Fe3++Cl-+2OH-),再以Fe(OH)3的形式除去,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S

、Cl-、ClO-、OH-,故D正确。

(4)因为第一次与第二次、第三次相差较大,忽略不计,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

mL=25mL,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得出:

n[(NH4)2SO4·FeSO4·6H2O]=5n(KMnO4)=25×10-3×c×5mol,则500mL溶液中含有n[(NH4)2SO4·FeSO4·6H2O]=

mol=2.5cmol,所以该产品的质量分数=

×100%=

×100%,测定产品中S

的含量也可测定产品的纯度,具体实验方案为:

称取约0.4g样品,溶于70mL水,加入2mol·L-1HCl溶液酸化,滴加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沉淀,直至滤液滴加AgNO3溶液不出现浑浊,将沉淀移入坩埚,灼烧至恒重,记录数据。

答案:

(2)①CuSO4+H2S

CuS↓+H2SO4 ②避免Fe2+被氧化为Fe3+ (3)D (4)

×100% 加入2mol·L-1HCl溶液酸化,滴加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沉淀,直至滤液滴加AgNO3溶液不出现浑浊

【归纳提升】

含量类定量实验的解题思路

确定待求物与已知量→找关系式→利用已知数据求算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