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14068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doc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doc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答案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

A.教育学B.比较教育学C.元教育学D.教育哲学

2.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实施了

A.补偿教育B.义务教育C.终身教育D.回归教育

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

针对这一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A.运算能力的培养B.操作能力的培养C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D.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4.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某校将全体学生分成两批,一批上午在教室里上课,另一批上午在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工厂、商店等场所进行有组织的活动,下午对调。

这种做法属于

A.二部制B.工读制C.复式教学D.合作教学

6.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教育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

A.主导与辅助关系B.领导与从属关系C.合作与竞争关系D.衔接与分工关系

7.布鲁纳说:

“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

”这种观点属于

A.结构主义课程论B.经验课程论C.要素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8.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在一门课程中,加强学科联系,但不打破学科界限。

这种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B.核心课程C.相关课程D.融合课程

9.将一个班的学生按能力分组,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

这种能力分组属于A.作业分组制B.活动分组制C.异质分组制D.混合能力分组制

10.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深入讨论,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

这种现象被科尔伯格等人称为

A.皮格马利翁效应B.俄狄浦斯效应C.布莱特效应D.布朗效应

11.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万能论B.劳动力市场理论C.筛选假设理论D.人力资本理论

12.关于如何组织课程内容的问题,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3条影响至今的基本原则是

A.基础性、顺序性和整合性B.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C.基础性、连续性和整合性D.基础性、连续性和顺序性

13.某山区小学,每个年级数学、语文等科的教学均由一名教师担任。

这些教师属于

A.兼任教师B.主任教师C.级任教师D.科任教师

14.先秦墨家所倡导的最具特色的教育内容是

A.政治教育B.科技教育C.艺术训练D.军事训练

15.被朱熹称为“为学之序”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A.《大学》B.《中庸》C.《论衡》D.《白鹿洞书院揭示》

16.随着“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施行,中国经学教育制度正式建立,其标志是

A.设置博士B.守师法家法C.建立察举制D.创办太学

17.从唐代到清末,科举考试中最常用的考试方式是

A.帖经和诗赋B.墨义和策论C.策论和诗赋D.经义和帖经

18.颜元主持的漳南书院性质上属于

A.理学书院B.实学书院C.制艺书院D.考据书院

19.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年中国政府公布了

A.《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B.《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C.《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D.《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

20.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蔡元培等人的提案,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以实现教育行政机构的

A.科学化B.集权化C.学术化D.法制化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洋务学堂特点的是

A.以造就专业人才为惟一培养目标B.以“西文”、“西艺”为惟一教学内容C.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教学原则D.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22.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两者的关系是

A生活可以取代教育B.教育是生活的中心C.教育不能改造生活D.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2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教育的基本精神是

A教育为长期的战争服务B.群众教育第一C.注重教育的正规化建设D.生产教育第一

24.在古代斯巴达,城邦为满18岁的公民子弟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而设立的教育机构是

A.体育馆B.埃弗比C.体操学校D.角力学校

25.古罗马教育家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B.《论雄辩家》C.《忏悔录》D.《论灵魂》

26.19世纪30年代,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兴办

A.公立小学B.公立中学C.公立职业学校D.州立大学

27.夸美纽斯依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将母育学校比喻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8.主张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反对英国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的教育家是

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赫胥黎

29.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确立的标志是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设立的

A.帝国大学B.教育部C.大学区D.索邦大学

30.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动者是

A.拉伊B.凯兴斯泰纳C.蒙台梭利D.克里斯曼

31.1947年,日本颁布的终结军国主义教育并为战后教育指明方向的划时代教育法案是A.《学制令》B.《大学令》C.《产业教育振兴法》D.《教育基本法》

32.在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中等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文献是

A.《斯宾斯报告》B.《哈多报告》C.《雷沃休姆报告》D.《诺伍德报告》

33.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包括经验的情境的寻求、问题的产生、资料的占有和观察的开展、解决方法的提出以及方法的运用和检验。

他把这种思维称作

A.反省思维B.情境思维C.逻辑思维D.形象思维

3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意指

A.最新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B.超出目前的解决问题水平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解决问题水平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35.面对问题时,总是把问题考虑清楚后再作反应,看重问题解决的质量。

具有这种特点的认知方式是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沉思型

36.心智技能区别于运动技能的主要特点是

A.流畅性、简缩性和适应性B.简缩性、展开性和流畅性C.简缩性、内潜性和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37认为学业求助是缺乏能力的表现、是对自我价值构成威胁的学生,其成就目标定向类型是A.掌握目标B.学习目标C.任务目标D.表现目标

38.人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之后,容易出现一种以习以为常的方式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倾向。

这种现象被称为

A.学习准备B.思维定势C.功能固着D.思维阻抑

39.以所掌握资料中的参考文献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这种检索文献的方法是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40.教育研究假设的表述应当避免..使用

A.陈述句B.疑问句C.全称肯定判断D.全称否定判断

41.某研究者欲考察教师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与师生关系之间的相关性,他每天用一小时的时间去教室随机观察师生互动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记录观察结果。

这种观察是

A.参与式、结构式观察B.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

C.非参与式、结构式观察D.非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

42.在测量调查中,用“1”代表男性,用“2”代表女性。

这一测量属于

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

43.教育行动研究由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基本步骤组成。

它的提出者是

A.勒温B.萧恩C.斯腾豪斯D.凯米斯

44.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完全正相关的相关系数是

A.0.01B.0.05C.1.00D.2.00

45.撰写学术论文时,把论点分为若干层次,论证时逐步展开,直到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是A.平列分论式B.平列层递式C.层递推论式D.层递平列式

二、辨析题:

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46.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47.“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惟师说。

48.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三、简答题:

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50.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

51.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52.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含义及其提高措施。

53.教育研究为什么要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

简述该原则的基本内容。

四、分析论述题:

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阅读下述材料,评析论者的教育目的观,并联系实际论述这种目的观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现在教育上的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

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

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儿童所以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来要做别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

结果是,它们并不成为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

”“把教育看作为将来作预备,错误不在强调为未来的需要作预备,而在把预备将来作为现在努力的主要动力。

为不断发展的生活作预备的需要是巨大的,因此,应该把全副精力一心用于使现在的经验尽量丰富,尽量有意义,这是绝对重要的。

于是,随着现在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未来,未来也就被照顾到了。

55.论述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及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56.请在I、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若两题都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分。

I.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知识经验。

其中,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一致,可以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违背,并有可能阻碍新知识的学习。

因此,转变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请根据有关的研究成果,论述错误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

II.某乡镇中学有100名初一学生,他们先前所在小学均未开设英语。

现拟对其进行一项题为“多媒体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研究”的真实验...。

请问:

(1)最好选用哪种实验设计(写出其名称和格式)?

为什么?

(2)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

(3)这样设计有何优缺点?

一、单项选择题:

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C2.B3.D4.C5.A6.D7.A8.C9.B10.C11.D12.B13.C14.B15.B16.D17.C18.B19.A20.C21.B22.D23.A24.B25.B26.A27.A28.C29.A30.B31.D32.B33.A34.C35.D36.D37.D38.B39.C40.B41.D42.A43.D44.C45.C

二、辨析题:

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6.答案要点:

正确。

(3分)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或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围绕这一目的或任务开展管理、教学、服务等工作。

(4分)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任务。

(4分)教学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都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4分)

47.答案要点:

错误。

(3分)《劝学》中这段话阐明了持久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蕴含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求教的思想,但推导不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惟师说的结论,荀况也并无不惟师说的思想。

(5分)荀况认为,教师与天、地、君、亲处在并列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治理;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人的完善没有比向老师学习更为有效的办法。

因此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师云亦云”,否则就是背叛。

据此提出尊师,并以是否尊师为国

48.答案要点:

错误。

(3分)尽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都属于行为主义者解释学习发生的基本现象,但两者的建立过程则完全相对。

(2分)在建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中,无条件刺激(如食物)有时又称为强化刺激,往往需伴随着条件刺激(如铃声)而出现,或与其同时出现;(5分)在建立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如食物)则需伴随着反应出现。

(5分)

三、简答题:

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答案要点:

(1)课程与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3分)

(2)学生的需要与特点。

(3分)(3)教师的教学经验。

(3分)(4)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条件。

(3分)(5)教学的其他实际需要和特点。

(3分)【评分说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50.答案要点: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51.答案要点:

(1)“活教育”的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5分)

(2)“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5分)(3)“活教育”的教学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5分)

52.答案要点:

(1)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地完成某种任务能力的判断和信念。

(3分)

(2)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措施:

①获得成功经验:

个体在成败上的直接体验是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

因此,教授学习策略与方法,使个体获得直接成功的体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②获得替代经验:

个体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

因此,观察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③言语说服:

重要他人对个体能力给予的积极评价,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④情绪的唤起:

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成功的预期水准。

因此,创设宽松的氛围,降低焦虑水平,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⑤合理的归因:

鼓励个体对成败进行合理归因,也就是将成功归因于个体的能力,而对失败进行努力或运气等的归因,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53.答案要点:

(1)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人的一些行为、思维等方面,有些研究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身心和权利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研究者应当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

(6分)

(2)基本内容:

①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的权利,如知情权、保密权等。

(3分)②避免给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

(3分)③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

(3分)【评分说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四、分析论述题:

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答案要点:

(1)材料阐述的是“教育适应生活说”的教育目的观。

(4分)

(2)“教育适应生活说”针对的是“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教育目的观。

后者主张,教育建立在儿童未来生活的实际需要基础上,为儿童未来完满生活作准备。

前者批评这种观点错误地以准备未来作为儿童当下学习的主要动力,主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教育应以现在为目的,使儿童主动参与和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

(8分)(3)“教育适应生活说”的合理之处在于,将生活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避免把人生机械地分为准备阶段和生活阶段,关注儿童当下的社会生活,引导儿童通过主动参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来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但是,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按照这种教育目的观进行的教育改革尝试,曾经导致儿童习得的经验缺乏广度、深度和系统性,不足以应对未来的社会生活。

(8分)(4)结合学校教育脱离生活的现象,以及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等,论述教育目的的确立要兼顾儿童当下和未来的生活的观点。

(10分)

55.答案要点:

(1)赫尔巴特的兴趣观: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一种将思维的对象保留在意识中的内心力量,是一种智力活动的特性,并具有道德的力量。

他把人类所具有的多方面兴趣分为两大类:

经验类的兴趣和同情类的兴趣;把兴趣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注意、期待、探求和行动。

(8分)

(2)兴趣观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①培养儿童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是赫尔巴特为教学所确立的直接的、近期的目的,教学又是实现道德教育目的的基本手段。

(6分)②兴趣观是赫尔巴特设置课程的基本依据之一。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该与儿童的兴趣相一致,根据经验类的兴趣设置自然、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学、绘画等课程;根据同情类的兴趣设置外国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神学等课程。

(8分)③兴趣观是赫尔巴特确立教学形式阶段的重要依据。

兴趣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教学进程之中:

在教学的明了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注意;在教学的联合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在教学的系统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探求;在教学的方法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行动。

(8分)

56.I.答案要点:

(1)影响因素:

①概念的性质:

先前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8分)②学生的特性:

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学生的认知监控能力;学生的动机和态度。

(6分)

(2)教学策略:

①创设开放和安全的课堂气氛。

(4分)②洞察和揭示学生的原有观念。

(4分)③引发新旧经验的认知冲突。

(4分)④鼓励相互讨论以解决冲突。

(4分)。

II.答案要点:

(1)最好选用“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3分)其格式为:

(或)(3分)21OOXR'YYXR

理由:

这100名学生在小学里均未学过英语,无法进行前测;根据题意只能用真实验设计,而不能用前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

(4分)

(2)可以采用等组法中的“随机分派”方式,将100名学生分成品质均等的两个班;(6分)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实验班和控制班。

(4分)

(3)优点:

由于进行了等组化处理,且不存在前测对后测的影响,同时这种实验能系统操纵自变量并有效控制无关变量,所以内在效度较高;不进行前测,也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6分)缺点:

个别学生有可能自学过英语,由于没有前测,这一情况带来的差异不易发现。

(4分)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