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6464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docx

专业课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答案

窗体顶端

  一、单项选择题:

第1~45小题,每小题2分。

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4.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

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观点的是

 

  A.成熟论B.性善论

 

  C.人本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5.“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教育准备生活说B.教育适应生活说

 

  C.教育超越生活说D.教育改造生活说

 

  6.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下放教育管理权,其中高等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体制,这三级是指

 

  A.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

 

  B.中央、中心城市、市县

 

  C.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

 

  D.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市县

 

  7.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3.3%。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化阶段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D.全民化阶段

 

  8.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外观评价模式D.CIPP评价模式

 

  9.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

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

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A.发现教学模式B.掌握学习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0.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媒体的使用等所进行的系统规划称为

 

  A.教学策略B.教学模式

 

  C.教学目标D.教学设计

 

  11.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作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

 

  教师:

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

 

  学生甲:

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

 

  学生乙:

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生丙:

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

 

  学生丁:

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

 

  学生戊:

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了。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丁和戊

 

  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A.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B.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热爱祖国,履行公民职责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13.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Ⅰ.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Ⅱ.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Ⅲ.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

 

  Ⅳ.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A.Ⅰ、ⅡB.Ⅱ、Ⅲ

 

  C.Ⅲ、ⅣD.Ⅰ、Ⅳ

 

  14.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A.重视道德教育B.重视文史教育

 

  C.轻视礼乐教育D.轻视科技教育

 

  15.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A.孝廉B.达于教化

 

  C.贤良方正D.茂材

 

  16.国子学始立于

 

  A.西晋B.东晋

 

  C.南朝D.北朝

 

  17.韩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A.礼乐B.礼法

 

  C.仁义D.天理

 

  18.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A.大都授B.下帷讲学

 

  C.讲论讲会D.转相授受

 

  19.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A.《论语》和《孟子》B.《论语》和《中庸》

 

  C.《孟子》和《中庸》D.《孟子》和《大学》

 

  20.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A.人性如素丝B.人性无善无恶

 

  C.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D.人性具有稳定性

 

  21.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涵养道德B.开发“民智”

 

  C.发展人的个性D.造就“完全人格”

 

  22.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A.改革普通教育B.发展师范教育

 

  C.扩大高等教育D.推进社会教育

 

  23.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

 

  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

 

  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24.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A.拜占廷教育B.阿拉伯教育

 

  C.基督教教育D.世俗封建主教育

 

  25.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奥古斯丁

 

  26.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

 

  A.西塞罗主义B.昆体良主义

 

  C.新托马斯主义D.新柏拉图主义

 

  27.被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A.量力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28.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A.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

 

  B.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D.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29.20世纪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

 

  A.自然后果B.作业的作用

 

  C.感官教育D.游戏的作用

 

  30.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所创立的道尔顿制的基本原则是

 

  A.自由与合作B.活动与主动

 

  C.注重学生个性差异D.儿童中心主义与“从做中学”

 

  3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

这种中学是

 

  A.完全中学B.统一中学

 

  C.综合中学D.文实中学

 

  32.“如果现在在大学里有医学系甚至有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那么这只是表明,直到现在人对他的身体和荷包的健康的珍惜还是甚于对他的精神健康的珍惜,他对后代的物质财富的关心,超过对他们的优良教育的关心。

”作此表述的教育家是

 

  A.乌申斯基B.苏霍姆林斯基

 

  C.凯洛夫D.赞科夫

 

  33.杜威教育理论成型的标志性著作是

 

  A.《经验与教育》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我的教育信条》D.《教育与社会》

 

  34.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A.视觉适应B.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35.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图式、同化、运算、成熟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36.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

 

  37.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一煤气”。

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

 

  38.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B.语义网络

 

  C.命题网络D.产生式系统

 

  39.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

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A.经验-分析范式B.社会批判范式

 

  C.诠释-理解范式D.复杂思想范式

 

  40.某一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A.教育论文集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D.教育专著

 

  41.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事件取样记录法B.日记描述记录法

 

  C.时问取样记录法D.行为检核记录法

 

  42.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D.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43.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x和选项Y的被选率都是35%。

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x表述为“高达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Y表述为“仅占35%”。

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

 

  C.公共性原则D.伦理原则

 

  44.在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某统计量为-1.5,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

 

  A.标准差B.方差

 

  C.标准分数D.相关系数

 

  45.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

 

  A.前言部分B.正文部分

 

  C.结论和建议部分D.附录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B4.D5.B6.C7.B8.B9.C10.D

 

  11.D12.D13.A14.C15.A16.A17.C18.C19.D20.C

 

  21.D22.A23.D24.A25.B26.A27.B28.B29.C30.A

 

  31.C32.A33.B34.B35.D36.C37.A38.D39.D40.B

 

  41.B42.C43.A44.C45.D

窗体底端

  二、辨析题。

  46.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此题观点存在偏差。

  首先,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

其次,教学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学生在教学中除了掌握知识和技能,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智力和体力,还有世界观的正确形成。

  这种观点会忽视学生的主动学的重要性,忽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还是走以往落后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因此,此命题不够正确,有所偏差。

  47.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错误。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和工具。

在我国,一般认为课程就是学校所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但是,从课程的表现形式上来看,课程有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之分。

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

这种课程一般有苦丁的教材,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能够测验和评价。

题干中“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即是典型的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那些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即出现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些内容。

包括校容校貌、班级学风、人际关系、礼仪习惯、舆论信仰等。

  因此,此命题错误。

  48.智力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

  错误。

  从逻辑推理的角度看,高智力不等于具有高创造力,高创造力也不等于具有高智力。

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

创造力就是创新的能力。

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

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都是非智力因素。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一个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摧毁障碍的人,甚至可以是一个个性不完善或者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传统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

  因此,此命题错误。

  三、简答题。

  49.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要发挥主要作用的条件。

  答:

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系统影响活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占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一是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二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三是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个性的作用;四是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但是,承认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不等于把教育看成是万能的。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一是要求学校教育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二是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包括家庭的、社会的以及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等等。

只有把握了影响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50.简述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理论”的指导目标和内容。

  答:

全人生的指导是指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既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指点和引导,使之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以健康成长;全人生指导教育的出发点是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过革命的人生;目标是要对青年全面关心、教育、引导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成长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作用。

具体内容为①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全面发展;②教育要引导学生过正常而全面的生活,包括健康生活、公民生活、劳动生活和文化生活四方面;③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在校生活,还要指导学生的校外生活。

  51.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答:

赫尔巴特依据其假设的观念及统觉的心理学理论,研究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形成观念体系的具体进程和方法,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

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即:

明了(清楚);联想(联合);系统;方法。

  

(1)明了(或清晰),当表象呈现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采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作好观念的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2)联合(或联想),新表象进入意识阈引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前的准备阶段,教师需要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自由谈话。

  (3)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有序,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需要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的联合系统化,以获得新的概念。

  (4)方法,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联系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52.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答: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者命题建立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表象建立的是符合人们所理解的逻辑关系上的联系,而不是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第二,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的观念。

  53.列举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以及表述的基本要求。

  答:

教育研究的假设就是对所研究的教育问题所预先赋予的答案或假定性的说明。

  

(1)因果式研究假设。

因果式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赞可夫的“教学能够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IQ和学业成绩是正相关”等,都是因果式的研究假设。

但是,在教育研究中,各种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唯一的因果性,有时候“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2)差异式研究假设。

差异式表示所研究的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有无差异,有时也叫比较研究。

比如,“农村和城市对学生某一学科有无差异”、“性别对某一学科的喜好程度的差异”、“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有无差异”等。

  (3)函数式研究假设。

函数式表明变量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一个变量发生了变化,怎样引起了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比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个人的教育程度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有关”等。

  假设应该用陈述的形式明确地、毫不含混地表达出来。

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假设只能是陈述式的,而不能是发问式的,这是研究假设的表述的基本要求。

这就是一般表述和科学假设表述的区别,当研究者还没有明确变量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时,便可以以发问的形式向自己提问,比如“IQ和学习成绩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而当研究者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之后,他对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了一种猜测性的认识,这时候,他就可以建立起科学的假设(陈述式),比如“IQ和学习成绩之间并不总是正相关。

  四、论述题

  54.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列出了以下图表,提出了人力资本原理,根据材料分析。

国家

1850

人均国民收入

识字率

富裕程度

1913年

1970年

瑞典

70%

613

3240

挪威

580

3410

法国

940

2540

英国

50%

很高

870

2654

比利时

760

2641

西班牙

低于50%

450

2504

葡萄亚

536

2361

意大利

487

2847

  

(1)根据数据分析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特点。

  

(2)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特点。

  答:

(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并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露出来。

各国经济增长路径和速度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本差异的结果。

识字率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就可能快;相反,识字率水平低的国家,尽管有的起初收入水平很高,但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可能越慢。

人力资源要经历较长的培育周期,正如俗话所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力资源储备充分的国家,发展的后劲较足。

例如,在1850年识字率在70%的国家,瑞典和挪威的富裕程度都为“低”,与1850年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三个国家的识字率均低于%50)的富裕程度相当,但是到了1913年,前者与后者的人均国民收入开始分化,但是并不明显。

到了1970年,则1850识字率在70%的瑞典、挪威在人均国民收入方面已经大大超越了当时识字率在50%的英国与比利时,这是人力资源储备充分国家的后来居上,同时,瑞典语挪威的人均国民收入大幅度超越了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

  

(2)教育对经济的发展有如下影响和特点:

第一,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

教育正是通过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不仅为生产发展提供了合格的工人,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经济发展的良好背景,这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

专业和职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

第二,教育通过生产科学基础,促进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人类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结晶,是人类不断积累、继承和创造的结果。

科学基础通常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

这种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要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就必须借助人的掌握。

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是科学技术由潜在性变为现实性的前提和条件。

  

(1)根据数据分析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特点。

  

(2)运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分析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特点。

  答:

(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并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露出来。

各国经济增长路径和速度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本差异的结果。

识字率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就可能快;相反,识字率水平低的国家,尽管有的起初收入水平很高,但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可能越慢。

人力资源要经历较长的培育周期,正如俗话所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力资源储备充分的国家,发展的后劲较足。

例如,在1850年识字率在70%的国家,瑞典和挪威的富裕程度都为“低”,与1850年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三个国家的识字率均低于%50)的富裕程度相当,但是到了1913年,前者与后者的人均国民收入开始分化,但是并不明显。

到了1970年,则1850识字率在70%的瑞典、挪威在人均国民收入方面已经大大超越了当时识字率在50%的英国与比利时,这是人力资源储备充分国家的后来居上,同时,瑞典语挪威的人均国民收入大幅度超越了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

  

(2)教育对经济的发展有如下影响和特点:

第一,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

教育正是通过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不仅为生产发展提供了合格的工人,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经济发展的良好背景,这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

专业和职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

第二,教育通过生产科学基础,促进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