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说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125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说课稿.docx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说课稿.docx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说课稿

 

《传说时代文明的曙光》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传说时代文明的曙光》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上承史前时代人猿揖别、原始农业和聚落,下启文明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在全书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实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讲故事,听有关传说的歌曲等,了解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构的,这些传说反映了传说时代怎样的文明曙光,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黄帝与炎帝事迹的学习,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通过对“尧舜禅让”和“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立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做出的贡献。

依据是只有掌握了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认识到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难点:

如何区分史实与传说。

史实和传说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初二学生区别它们会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展思辨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主要采用活动探究法和集体讨论法。

前者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自觉能力,思维能力等,后者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为了使学生对抽象认识有更直观的了解,采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歌曲与展示图片等相结合。

三、说学法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天地传奇》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提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传说故事。

2、组织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远古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故事,然后引出新课内容。

(二)、讲授新课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黄帝与炎帝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贡献

引导学生看图1-30,并尽量读懂图中所附的文字,同时阅读图左侧的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对当时及后世的人们在生产与生活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白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神农教稼图”)

[黄帝]相传他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还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活动]查找资料探究课本17页小字部分,考古发现反映了哪些内容及其意义并由此判断古史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这些文物说明当时人们会纺织、养蚕、制造陶器、以船为交通工具(半坡遗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壶),当时还出现了原始音乐(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可知古史传说没有遗址、文物加以印证,只是人们口而相传,在流传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错误。

而史实则可以用遗址与文物,史书等加以证明。

3.读图讨论

可依据参考资料,先向学生简介陕西黄帝陵的概貌。

然后指导学生看图1-31并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黄帝陵在陕西、甘肃、河北、河南等地都有,说明了什么问题?

(拜谒祖先、寻根探源的举动,体现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4.禅让制度

○指导学生阅读尧舜禹的传说,了解禅让制的内容。

○组织学生发表对禅让制的看法。

(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成员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跟自然界进行斗争,对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但是,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原始的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同当时不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

5.读图讨论

指导学生看图1-32及相关课文,组织学生讨论:

○大禹治水反映出当时哪些社会情况?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人民的聚居地,黄河经常泛滥,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同洪水等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历史;大禹治水是历史上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成功改造自然的事例。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尧舜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使我们认识到,传说时代人类正在缓慢的进步,中华民族开始形成。

中华文明的曙光开始显现。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将课堂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素质,简单总括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7.布置作业

(1).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早生活在(A)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

A.炎帝黄帝

B.尧

C.舜

D.禹

(3).传说中古代通过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A)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选举制

(4).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D)

A.黄帝  B.尧   C.舜   D.禹

8.板书设计

为了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理解掌握,制定了如下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炎黄传说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禅让制度

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3、大禹治水

五、说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主要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的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