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199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docx

继教培训心理健康教案

瓮安二小“十二五”继教心理健康教育学习

时间:

2013年8月28日上午至下午

地点:

教师办公室

培训教师:

尚多美

学习内容:

第五章知识改变命运(上午)

第六章快乐使人身心无疾(下午)

第七章教育就是健全人格培养(下午)

第五章知识改变命运

第一节学会学习

学习,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对学生而言,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因此,学会怎样学习尤为重要。

一、学习的概念

(一)什么是学习

从发展的意义上来讲,学习是促进学习者身心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人类学习的特点

1、以间接经验为主

2、以语言为中介

3、具有积极主动性

(三)学习的意义

1、个体生存的必要手段

2、促进个人成熟

3、提高个体素质

4、人类文明的纽带

二、个人成才的条件“学会学习”

(一)不断学习

(二)擅长学习

(三)做时间的主人

(四)在逆境中学习

(五)不刻意追求“分数”

三、利用非智力因素“学会学习”

(一)激发动机:

愿学

(二)培植兴趣:

好学

(三)培养情感:

乐学

(四)磨练意志:

勤学

(五)塑造性格:

苦学

第二节科学用脑与有效学习

一、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有教师参与指导

(二)以教材作为对象

(三)实现“人格发展”

二、如何科学用脑?

(一)脑的科学保健

1、适度用脑,劳逸结合

2、保证充分的睡眠

3、参加运动

4、左右脑同用,动用多种“感觉通道”

5、注意营养

(二)脑的科学使用

1、脑的启动法

(1)早起锻炼法

(2)音乐启动法

(3)诵读法

(4)甜蜜回忆法

2、牛吃草法

3、筛选法

三、有效学习

(一)什么是有效学习

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教育要着重发展的学习的学习活动。

有效学习可以概括为:

1、经验

2、思考

3、活动

4、再创造

(二)有效学习的身心环境

1、学习态度

2、学习环境

3、学习方法

四种常见方法

(1)五读法

(2)笔记法

(3)口袋法

(4)交流法

第三节中小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及干预

一、“意义障碍”及干预

(一)什么是“意义障碍”

所谓“意义障碍”是指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内在的认知和情感等心理因素阻碍了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及其执行意义的理解,从而不能自觉地把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并付诸实际行动。

“意义障碍”可分为对具体人的意义障碍和对具体事的意义障碍。

(二)“意义障碍”的成因

1、因教育强制,导致学生自尊受损

2、因处理问题不公,造成学生反感

3、因教育要求偏差,引发学生的不愿

4、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反叛与独立相伴

(三)对“意义障碍”的干预

1、倾注爱心,建立良好关系

2、严而有度,注重说理教育

3、以身作则,树立教师威信

4、尊重事实,重视调查与激励

二、考试焦虑与干预

(一)考试焦虑的表现

(二)考试焦虑的诱因

1、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

2、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

(三)对考试焦虑的干预

1、引导学生进行考试焦虑心理的认知矫正

2、指导学生实施考试焦虑的行为矫正

三、学习挫折及干预

(一)学习挫折的表现

(二)学习挫折的归因

(三)对学习挫折的干预

1、转变观念

2、尽可能分层次教学

3、开办家长学校

4、心理辅导

5、学习方法指导

6、适当运用赏识教育

第四节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训练

一、打破思维定势——规避陷阱

(一)训练目的

(二)时间需求

(三)准备道具

(四)训练场地

(五)活动程序

(六)注意事项

(七)心灵感悟

二、学会寻找帮助——学会学习

(一)训练目的

(二)时间需求

(三)准备道具

(四)训练场地

(五)活动程序

1、全班分成4~6人的小组若干;

2、“献策”

3、“感谢”

(六)注意事项

(七)心灵感悟

三、高空飞蛋——体验成功

(一)训练目的

(二)时间需求

(三)准备道具

(四)训练场地

(五)活动程序

(六)注意事项

(七)心灵感悟

第六章快乐使人身心无疾

第一节积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其核心内容是:

1、关注生命中的积极主观体验

2、探讨成长中的积极心理特征

3、研究生活中的积极心理品质

(二)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

1、重积极的情绪体验

2、重积极的人格特质

3、重积极的组织、环境

二、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对待过去的积极体验:

生活满意

(二)对待现在的积极体验:

福乐

产生福乐的基本条件:

1、挑战和才能的相互平衡

2、从事的活动要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特征

3、主体自身的特点

“自带目的性人格”——把生活本身看作是一种享受,对生活充满好奇和兴趣,生活中比较有耐心和坚持性,同时也不具有自我中心主义,能更多地从内在动机方面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自我奖赏。

(三)对待将来的积极体验:

乐观和希望

三、生命在于过程

(一)主观幸福感

1、什么是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

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2、主观幸福感的心理成分

(二)感悟生命

第二节学会阳光

一、“阳光心理”概述

阳光心理是健康心理、快乐心理、幸福心理,它是个人的内心情感体验,表现为青春的、活泼的、开朗的、向上的身心状态和主观幸福。

二、培养“阳光心理”

(一)保持心理平衡

1、向人倾诉

2、出门旅游

3、读书看报

4、欣赏音乐

5、寻求雅趣

6、助人为乐

7、学会忘却

(二)释放心理压力

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学会放下?

1、笔头宣泄法

2、游戏活动法

3、优点展示法

4、休闲引导法

5、“准暴力”宣泄法

6、原始尖叫法

7、摆脱常规法

(三)排除心灵寂寞

1、找点事情做

2、回归大自然

3、学习不宜过量

4、亲情的力量

5、助人为乐

6、参加各种运动

(四)消除心理疲劳

1、换个角度看世界

2、丢掉“完美主义”

3、寻觅生活中的知己

4、让生活多一些变换

5、适当“胡思乱想”

(五)提高心理耐挫力

1、加强理性认知

2、进行逆境教育

3、创设“挫折”情境

(六)避免心理病态

1、偏执

2、退缩

3、情绪化

4、强迫

5、“孔雀”

6、懦弱

7、冷漠

三、寻找“阳光心态”

(一)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

(二)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

(三)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

(四)偶然亦要学会克服

(五)暂时逃避,学会倾诉

(六)避免过分竞争,为他人做点事

(七)在一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

(八)表示善意,创造快乐

第三节中小学生阳光心理建构

一、自卑及干预

(一)自卑

1、自卑的表现

2、自卑产生的原因

(1)生理缺陷或自我满意度低

(2)早期的痛苦经历

(3)生活中的挫折

(二)对自卑的干预

1、认知法

2、作业法

3、补偿法

4、自我鼓励法

5、自我训练

二、过度自恋及干预

(一)过度自恋

(二)对过度自恋的干预

1、转移视线

2、自我分析

3、归零策略

三、心理压力及干预

(一)心理压力

(二)对心理压力的干预

1、自我心理调适

2、培养自信心

3、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4、加强素质教育

三、青春期及干预

(一)完善心机机制,缓解挫折感

1、认同

2、升华

3、合理化

4、补偿

5、幽默

(二)加强情商训练,学会自我宣泄

(三)学会自我激励,保持乐观心境

1、语言暗示

2、自我安慰

第四节中小学生积极心理训练

一、发现阳光——感受放松

(一)训练目的

让学生学会释放紧张得情绪,懂得松弛之道;让学生集体体验放松的感觉,掌握自我放松的要领和技巧。

(二)时间需求

大约30分钟。

(三)准备道具

放松音乐磁带

(四)训练场地

室内。

(五)活动程序

1、热身“过电”游戏

2、让学生先体验肢体紧张的感觉

3、让学生进行想象放松

4、学生分享体验感觉

(六)注意事项

(七)心灵感悟

二、创造阳光——“蜈蚣”翻身

(一)训练目的

训练学生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让学生体验竞争与合作带来的压力与快乐。

(二)时间需求

大约需要15分钟。

(三)准备道具

(四)训练场地

室外为宜。

(五)活动程序

(六)注意事项

(七)心灵感悟

三、赠送阳光——收获快乐

(一)训练目的

(二)时间需求

大约需要15分钟。

(三)准备道具

(四)训练场地

(五)活动程序

(六)注意事项

(七)心灵感悟

第七章教育就是健全人格培养

第一节人格建构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Personality)这个词源于拉丁语person,愿意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象征人物性格,后来心灵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

通俗地讲,人格亦称个性,是个体在一定行为环境中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性的总和。

虽然屡遭挫折,却能够坚强地百折不挠,这就是个性。

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有复杂的心理特征及结构。

二、教育和谐人格论

(一)“二圆三角人格发展模型”

1、人性

即人的本性与本质,是做人之本。

2、理性

是感性的对立面,是处世之本。

3、慧性

源于佛教的智慧之性和聪明的气质,是做人之本。

(二)人类的“成败人格能级”

1、和谐人格

在和谐教育环境下形成的健全人格。

2、能谐人格

在欠和谐环境下形成的准和谐人格

3、失谐人格

在不和谐的环境下形成的不和谐人格。

三、健全人格及其特点

(一)健全人格的内涵

1、健全人格

(1)成熟的人。

奥尔波特(G.W.Allport)

(2)充分发挥机能的人

(3)创造性的人

(4)自我实现的人

(5)理想的自我

2、人格的魅力

健全人格的人格魅力表现为:

(1)凝聚人心的力量。

(2)灵魂净化的功能。

(3)振奋精神的感召。

(4)榜样示范的功效。

(5)征服世界的能量。

(二)健全人格的特点

从四个方面概括健全人格的特点:

1、灵魂具有深度和高度

2、内部心理和谐发展

3、能够正确处理人际与发展友谊

4、能够恰当地利用智慧与情感

第二节人格影响因素及其“烙印”

一、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3、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1、权威型家庭

2、放纵型家庭

3、民主型家庭

(四)早期童年经验

(五)自然物理因素

(六)学校教育因素

二、个体成长中的“人格烙印”

(一)类植物人格

1、小草人格

2、梅花人格

3、竹的人格

(二)类动物人格

1、孔雀人格

2、狐狸人格

3、狼的人格

(三)传统人格

1、市侩人格

2、东郭人格

3、愚公人格

4、嫉妒人格

(四)理想人格

1、君子人格

2、犹太人格

3、水的人格

第三节中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一、健全人格的意义

(一)教育意义

1、健全人格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2、健全人格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意义

1、健全人格有利于人的和谐

2、健全人格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3、健全人格有利于个人成功

(三)健全人格的表现

1、自尊

2、自信心

3、认真负责

4、自我控制

5、乐观豁达

6、独立和创新

二、中小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

(一)人格缺陷的表现

1、急躁

2、羞怯

3、猜疑

4、悲观

(二)人格缺陷的危害

1、有损身体健康

2、有碍才能的发挥和发展

3、难以融入群体

4、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中小学生人格缺陷的矫正

(一)改变悲观

(二)克服羞怯

(三)避免猜疑

(四)抑制急躁

第四节中小学生良好人格训练1

一、自我核心——价值拍卖

(一)训练目的

(二)时间需求

(三)准备道具

(四)训练场地

(五)活动程序

1、事前准备

2、宣布游戏规则

3、举行拍卖会

4、讨论交流

(六)注意事项

(七)心灵感情

二、寻找自我——个性推荐

(一)训练目的

(二)时间需求

(三)准备道具

(四)训练场地

(五)活动程序

(六)注意事项

(七)心灵感情

三、互补与互助——“盲人拐棍”

(一)训练目标

(二)时间需求

(三)准备道具

(四)训练场地

(五)活动程序

(六)注意事项

(七)心灵感悟

作业:

1、学习的意义?

P67-68

2、什么是有效学习?

P73-74

3、“意义障碍”的成因?

P75-76

4、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P85

5、怎样寻找“阳光心态”?

P95-96、

6、健全人格的特点?

P111

7、健全人格的意义是什么?

P117-118

8、健全人格的表现有哪些?

P119-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