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332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docx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讲义教案

教师心理健康讲稿

教学目标:

1、让教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心理。

2、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意义。

3、让教师能认识到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维度。

学会初步判断自己或同事的健康状况,并能区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等概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求助的意识。

教学内容:

1.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健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3.正视“心理问题”。

讨论:

1、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2、我是不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我有多受学生喜欢呢?

讲解:

 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是健康的三维度,我们可以根据这三个维度去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自嘲:

投身教育英勇无畏,身在其中方知其味。

西装革履貌似高贵,其实生活极其琐碎。

为了生计吃苦受累,教书育人终日疲惫。

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家长投诉照死赔罪。

晋升职称年年被退,点头哈腰就差下跪。

日不能息夜不能寐,天天学习不懂社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急难险重必需到位。

屁大点事反复开会,身心憔悴暗自流泪。

一日三餐时间不对,工资不高自己缴税。

一年到头吃苦受罪,劳动法规统统作废。

囊中羞涩见人惭愧,抛家舍业愧对长辈。

教师哪有社会地位,疯疯傻傻自我陶醉。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上海教师:

轻度的占48%;中度重度的占12%

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构成心理疾病;

农村小学教师:

66.3%的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某一个方面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有五个或五个以上方面均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高达29.5%;五个或五个以上方面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占4.5%

广州市:

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比率也比较高

杭州市:

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北京市:

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

 

云南师大程梅的2005硕士论文昆明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

⏹昆明市中学教师在SCL-90量表中的9项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昆明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

⏹教师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属于轻度症状:

依次为强迫症状和偏执(并列第一),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其他

⏹在敌对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和其他、强迫症状和偏执等方面有中重度症状,总检出率为10.2%

⏹班主任教师在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班主任

⏹女性教师在焦虑、和强迫症状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教师

⏹高学历教师在抑郁显著高于较低学历的教师

⏹中老年教师在躯体化和其他得分显著高于青年教师

 

《大河报》、河南省心理学会:

⏹教师的人格特征在表现出符合其职业特点的积极特征的同时,也揭示了他们身上诸多消极人格特征——教师在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忧虑性等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专业技术人员,且至少有20%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人

 

焦作职工医学院杨昌辉:

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0卷38期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学校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高于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

⏹男性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项目评分高于女性

⏹女性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目评分高于男性

⏹中年教师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因评分上明显高于青年教师组

⏹男性教师群体社会支持总体评价较低,女性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男性

 

该调查表明:

教师表现了以下人格特征

⏹常自视甚高,也可能武断,在反抗有权势者方面表现积极

⏹轻松、健谈,对人对事热心而富有感情

⏹敢作敢为、少有顾忌、有时也可能粗心大意而忽视细节

⏹心肠软,易受到感动,不喜欢粗犷的人和笨重的工作

⏹敢于幻想,狂放不羁,有可能富有创造力也有可能过分不务实际,近乎冲动

⏹忧虑抑郁,常常觉得世道艰辛,人生不如意

 

教师压力状况分析

⏹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

截至2005年9月6日24时,总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

——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教师健康则社会健康!

教师心安则人类平安!

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

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此后不久,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

 教师目前已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在他接治的精神心理疾患者中,教师患者位居前列。

案例3:

2003年11月4日“花季少女跳楼自杀事件”

案例4:

 女教师的心理障碍

案例5:

  男教师心理障碍

案例6:

吉林某区李某校长上任不到一周,因压力过大,跳楼自杀。

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

这就又涉及到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了。

实例引入,问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你长大喜欢做什么?

孩子说,我喜欢做一名小丑。

中国的妈妈说:

这孩子胸无大志,没什么大出息。

美国的妈妈说:

很好,你很有理想,希望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东北大学校长在全国心里工作会议上说:

戴眼镜的都是中国孩子,不能生活自理的都是中国孩子,有心理问题的都是中国孩子。

虽然说的过于严重,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中国的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多于外国孩子。

那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标准是怎样的呢?

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

“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一、什么是健康 和心理健康

(一)健康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

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3、健康的具体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上述第1-5项都是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6——11是身体其他方面的要求。

心理的健康相对来说却不如身体检查这样简单明确。

有人说,我心里想的什么,我要是不说,你怎么能知道呢?

我要是说了,却不是我的真心话,你又怎么能知道呢?

是的,至今也没有发明出一种仪器,可以精确判断人的思维动态的全貌,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心理学就是一笔糊涂账,可以主观臆测,信马由缰。

古人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心理学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

一个人心有所思,就会在行动和语言中表现出来,如同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从中就能分析出冰山的体积和成分。

通过人的行动和语言判断一个个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例子有很多:

案例1:

领导——同志——发火——后果。

其实你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领导我会怎样,我们应该怎样。

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压力无法排解等)会影响我们的人际,会影响我们做事的效率,甚至会影响我们对事态发展的客观判断等等,这里说的人际、工作效率、判断能力等都是社会功能的范畴。

案例2:

教师的焦躁情绪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2、心理健康标准

A、世界卫生组织:

(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也就是,我做什么事都很有信心,并且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和潜能可发挥。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当然这个信任不包括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就足够了)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有理想,有事业心,并且不断为理想而努力、进取。

B、我国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人类心理健康状况

统计表明,全人类完全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84.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心理治疗针对那些不正常的6%(医院里医生的事),而心理咨询关注的是那些84.5%的有小问题的正常人(即在心里的某一方面出现点异常)。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评测表

1、每当考试或被提问时,是否会紧张得出汗?

        是□ 否□

2、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手足无措?

                是□ 否□

3、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使工作不能进行下去?

      是□ 否□

4、紧张时,头脑是否会不清醒?

                    是□ 否□

5、心里紧张时是否会出差错?

                      是□ 否□

6、是否经常把别人交办的事搞错?

                  是□ 否□

7、是否会无缘无故地挂念不熟悉的人?

              是□ 否□

8、没有熟人在身边是否会感到恐惧?

                是□ 否□

9、是否经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是□ 否□

10、是否总希望有人和自己闲谈?

                   是□ 否□

11、是否被人认为不机灵?

                         是□ 否□

12、在别人家里吃饭,是否会感到别扭和不愉快?

     是□ 否□

13、和别人见面,是否会有孤独感?

                 是□ 否□

14、是否会因不愉快的事缠身,一直忧忧郁郁解脱不开?

是□ 否□

15、是否经常哭泣?

                               是□ 否□

16、是否因处境地艰难而沮丧气馁?

                 是□ 否□

17、是否感到厌世?

                               是□ 否□

18、是否有生不如死之感?

                         是□ 否□

19、是否总是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家庭中是否有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遇事是否会无所适从?

                         是□ 否□

22、别人是否认为你神经质?

                       是□ 否□

23、是否有神经官能症?

                           是□ 否□

24、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精神病患者?

                 是□ 否□

25、是否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6、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7、是否神经过敏?

                               是□ 否□

28、家庭成员中有无神经过敏的人?

                 是□ 否□

29、感情是否容易冲动?

                           是□ 否□

30、一旦受到别人批评,是否就会心慌意乱?

         是□ 否□

31、是否被人认为是个好挑剔的人?

                 是□ 否□

32、是否总是会被人误解?

                         是□ 否□

33、是否一点也不能宽容别人,甚至连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

是□ 否□

34、是否会一门心思想某件事或做某件事,而不听从别人的劝告?

是□ 否□

35、脾气是否会暴躁、焦急?

                       是□ 否□

36、做任何事是否都是松松垮垮、没有条理?

         是□ 否□

37、是否稍被冒犯就会火冒三丈?

                   是□ 否□

38、是否被人批语就会暴跳如雷?

                   是□ 否□

39、是否稍不如意就会怒发冲冲?

                   是□ 否□

40、是否别人请示帮助就会不耐烦?

                 是□ 否□

41、是否会因一点小事怒发冲冠?

                   是□ 否□

42、是否会经常发抖?

                             是□ 否□

43、是否会经常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是□ 否□

44、是否会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身发抖?

       是□ 否□

45、别人做错了事,自己是否会感到不安?

           是□ 否□

46、半夜里是否经常听到声响?

                     是□ 否□

47、是否经常做噩梦?

               是□ 否□

48、是否经常有恐怖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是□ 否□

49、是否经常会感到胆怯和害怕?

                   是□ 否□

50、是否经常出冷汗?

                             是□ 否□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答题及记分方法:

刚刚我们在符合自己的情况的答案上打“√”,答“是”的记1分,答“否”的不记分。

我们来给自己算一算得了多少分?

这个分值只要你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判断标准:

将全部得分加起来后,如果不超过5分,说明你有所保留;如果超过15分,说明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心理问题存在,你的“心理感冒”了,那么你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了。

C、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     自我:

了解自我,接纳自我

⏹     人际:

人际和谐(欣赏他人)

⏹     情绪:

情绪认知和调控

⏹     人格:

稳定、完整、和谐

⏹     智力:

正常(90以上就属于健康)

⏹     环境:

接受现实、适应环境

⏹     职业与生活:

热爱职业、热爱生活

 

1.明确的社会认知

⏹对社会现象有明确的认识:

家长择校问题

⏹对教师职业有明确的认识:

教育公平问题

⏹正确的是非观念:

判断什么是真善美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是随便听任摆布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独到见解

⏹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快乐观

 

2.高度的责任感——心理定势

⏹强烈的儿童意识:

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强烈的服务意识:

对家长的托付负责

⏹强烈的社会意识:

对社会的未来负责

⏹强烈的团体意识:

对单位的声誉负责

⏹强烈的主体意识:

尽心尽职对个人声誉负责

⏹对事业的追求和对成就的向往——认同感的追求

⏹上进:

教学、班级管理、进修学习、选优秀、评先进

⏹勇敢面对新事物、自信地接受现实生活挑战

 

3.成熟的情绪情感体验

⏹知书达理、文明礼貌;对他人富于同情心、同理心;有见解、讲道理;喜欢说服、讨厌压服;平和、深沉、稳定、安详;生活中有广泛健康的兴趣和活动领域

 

4.和睦友好的人际交往

⏹温文尔雅的文人气派和风度;团结友爱的姐妹关系与情怀;和睦共处的平等心态与表现;自尊、尊他的良好品质与胸怀;开朗的个性与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与真诚的态度

 

5.教师祥和的心态

⏹自己获得了,是机遇好,和大家分享

⏹自己没得到并不气馁,还有下次

⏹别人好,决不嫉妒,反要祝贺

⏹别人落难,不幸灾乐祸,倒该安慰

⏹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但适应主流文化

 

教师良好的性格要求:

出以公心不自私自利;襟怀坦荡不心胸狭隘;礼貌待人不粗暴鲁莽;严谨认真不马虎草率;踏实真诚不浮夸虚伪;谦虚谨慎不妄自尊大;自强自尊不怯懦自卑;自知之明不文过饰非;平易近人不清高孤傲;刚毅坚韧不优柔寡断;灵活机敏不墨守成规

 

马斯洛为心理健康确定了15条标准

正视现实;接纳自我;言行坦率;热爱事业;独立独处;与环境关系和谐;欣赏日常生活;具有高峰体验;同情关心他人;人际关系深刻;待人民主平等;信守道德标准;富于幽默感;富有创造力;不随波逐流

 

未来社会心理健康的12条标准:

对经验开放;拒绝伪善和欺诈;对现代科技存疑;追求生命的完整;渴求亲密的关系;重视生活的过程;热诚帮助他人;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反对因循守旧;信赖自身经验;不重物质享受;渴求精神生活

 

教师心理健康十原则:

⏹     自知之明:

自我意识、自我认同感、恰当的自我期望值

⏹     善于自控:

言语、情感、行为、意志

⏹     随和亲善:

人缘好,有朋友;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对人宽容

⏹     随遇而安:

自我满足、接纳自己的缺点、经常把自己的现在跟过去比

⏹     目标明确:

有广泛兴趣、有内在动机、有抱负

⏹灵活变通:

灵活、变通、适应性强、失败和受挫时不泄气

⏹情绪平和:

情绪稳定;不动怒、不大喜大悲

⏹乐观积极:

乐观、遇事想好的一面、心境好、有幽默感

⏹互助合作:

帮助别人、接受别人帮助、与同事家人相互依存

⏹爱和尊重:

尊重自己和他人、与别人共情、知道怎样爱和被爱

判断心理健康与否,要注意:

1、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

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谁也不能完全避免。

只要有办法解决问题,便是健康。

换言之,健康是指自己有办法对付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没有问题。

2、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之间没有确切界限,只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宽泛的范围。

在心理病态范围内,至少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等级;

讨论:

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作为教师,什么状态才是健康的状态?

   

4、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

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

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

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 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

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

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

哈佛大学学者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

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生理学家的实验:

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比其它情绪发生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大动肝火身体产生的毒素能浸入人体的五脏六腑各个器官,相当于服用的5毫升毒药。

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

那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

无疑是我们教师,而且是小学教师。

 三、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一)教师的角色错位

原本的教师角色:

组织者

交流者

激发者

管理者

改革者、指导者、示范者、心理辅导员、

教育科研者……

教师角色的错位:

先知:

老师是权威,无所不知

圣人:

老师是道德楷模

法官:

对学生的争执作出裁判

侦探:

必须对班级情况了解

保姆:

学生在校发生的事情教师要负责

骗子:

要作社会认可的的教师

告密者:

让社会知道学生的现状

替罪羊:

教师要为教育问题负责

心理健康的直接导火索

教师行业的特殊性

1、助人行业

2、高期望行业

3、压力大

4、挑战性强

对教师要求的提高

教育部门:

任职资格、心理素质……

学生:

教师职业功能的转换

助人——情感性劳动

情感耗竭

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家庭平衡问题

情绪问题

……

教师形象的异化——高期望

两种要求:

水桶说:

教师准备一桶,学生得到一杯

心与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三个比喻

蜡烛: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工程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园丁

教师职业的美丽光环:

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古代中国

一个民族应该让最优秀的公民去当教师——古希腊.柏拉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巴比伦

教师是上辈子德性最高人缘修行最好的人——古印度.释迦牟尼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捷克.夸美纽斯

教师总是先进份子——徐特立

如今教师生存面临的尴尬:

薪酬发放制度vs经济收入的不均衡

人事管理制度vs岗位竞争日益激烈

人才流动制度vs事业心与责任感的考验

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