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运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276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奥运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代奥运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代奥运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代奥运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代奥运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现代奥运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现代奥运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现代奥运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现代奥运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现代奥运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现代奥运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现代奥运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奥运会.docx

《现代奥运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奥运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奥运会.docx

现代奥运会

第二节 现代奥运会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深刻背景;以及近二十年以来现代奥运会的蓬勃发展。

2.使学生初步掌握奥林匹克主义、宗旨、精神和格言的内涵,认识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

(一)教科书内容解读

本节教科书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着眼点,从四年一届的奥运盛会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视的转播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力传遍了全球。

教科书通过引导学生去关注世界各国优秀运动员向着人类体能向极限挑战,在对抗中展现精湛技艺,塑造健康优美、拼搏向上的形象,进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学习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兴趣。

本节教科书首先介绍的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

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

(1)三大思想文化运动的出现;

(2)资本主义大生产和教育的发展;(3)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遗址的发现;(4)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体育的国际化进程;(5)世界各地复兴奥运会所进行的各种尝试;(6)顾拜旦的努力和贡献,等等。

教科书首先重点介绍了三大思想文化运动的影响。

在整个封建时代,教会桎梏着人们的思想,而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者在思想、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都有冲突,成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因素。

特别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三大思想文化运动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重要背景。

与封建时代教会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同,资本主义思想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参考拓展资料1),而体育则是推动和传播这种思想的极佳载体。

教科书中特别列举了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为了我们的事业,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以及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一书中,描写了如何将儿童培养成为自食其力、身体强壮、勇敢刚毅、心地善良、独立思考的人。

这些思想对于近代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他们颂扬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体育观,赞美古代奥运会崇高的精神。

然后,又简单介绍了奥运会遗址发掘工作,主要是德国人库齐乌斯在德国皇太子的资助下完成的,教科书中所出现的图片就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场径赛跑道遗址。

遗址的出现更加激发了人们对古代奥运会的兴趣,加强了对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思想的研究。

教科书通过知识窗这个栏目说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继承了“公平竞争”“拼搏意识”“身心和谐发展”这三种古代奥运会的思想,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体育活动中去积极实践。

现代奥林匹克的产生与顾拜旦的推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教科书中对顾拜旦的生平专门进行了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顾拜旦的事迹。

最后教科书还简单地介绍了“奥林匹克日”的缘由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举行的经过。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多种波折,至今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阶段(拓展资料2)。

第一阶段:

奥林匹克运动的探索(1894年~1914年)

第二阶段:

奥林匹克模式基本形成(1914年~1939年)

第三阶段: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危机(1946年~1980年)

第四阶段:

奥林匹克的改革与转机(1980年~至今)

1980年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开始担任国际奥委会的第七任主席,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慎重而坚定地对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奥林匹克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改革发展时期。

教科书重点介绍了1980年以来奥运会的蓬勃发展情况,对改革的要点进行了扼要的介绍,并用图表对夏季奥运会所设置的项目,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数量,运动员数量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本节的第二部分是介绍奥林匹克宪章中的基本原则。

《奥林匹克宪章》是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原则、规则和附则的法典。

它指导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和运行,并规定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条件。

《奥林匹克宪章》由“基本原则”一节和五章,即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六个部分组成。

其中基本原则部分十分简短(参见拓展资料),但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思想、组织和活动内容作了高度概括的界定。

说明了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核心──奥林匹克主义概念的来源、定义及其宗旨,教科书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扼要的介绍,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教科书首先介绍的是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

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包含了四层含义:

1.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体育运动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3.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

4.奥林匹克选手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

奥林匹克主义所反映的是人类追求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理想,同时强调体育运动是实现这种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当然要达到这一理想,也不能单纯地仅仅依靠体育运动,还要将体育运动与教育,与科学文化相结合来共同影响人的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对象是全世界的青少年,他们思想活跃,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模仿力,崇拜英雄,渴望成为英雄。

根据这种特点,奥林匹克主义将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力图让奥林匹克选手成为全世界青少年的榜样。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在重视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力图促进世界和平,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通过开展没有任何歧视和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是由个体到社会,由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顺序构建的。

首先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扩大到社会,最后扩大到国际社会。

宗旨就体现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强调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一定要为促进世界和平,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现在,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密切合作,就多次促成了现代的奥林匹克休战,例如在波黑战争期间,促成了前南斯拉夫运动员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奥运会。

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象征着五大洲运动员以公正、坦诚的运动员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体现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团结主题,其中五环的蓝、黄、黑、绿和红色分别代表了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美洲。

教科书中也提供了这个五环标志,以增强感染力。

奥林匹克的精神博大精深,可以反映在多项活动中,《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它与奥林匹克思想和宗旨是相互联系的,也是贯彻奥林匹克促进世界和平、建立美好世界目标的重要体现。

教科书还介绍了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正式格言。

同时还介绍了“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获胜”这样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参见拓展资料(六))。

教科书在此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有关知识,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这二者的关系。

最后,教科书还设置了探索与思考这个栏目,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奥林匹克的思想,并将之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相结合,积极锻炼,身体力行的去实践这些思想。

(二)知识点

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和发展。

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三)教与学重点及难点

现代奥林匹克的思想体系。

三、教与学策略

(一)教法策略

在导入本节内容时,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密切联系,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

例如让学生自己收集和呈现有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不仅是让学生列举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事实,还要促使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自己体育学习的关系等内容,为本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现代奥林匹克的复兴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学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点拨和归纳,可以与有关历史教学的内容相结合进行。

而现代奥林匹克的发展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现状,展望2008年,这一部分知识性的内容较多,也可以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是一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除了进行讲解说明以外,还应引导学生与自己的体育锻炼实践相结合。

此外,还可以围绕奥林匹克的思想组织小型的讨论会,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奥林匹克的精神实质。

此外,讨论会还可以与学校的运动会等活动结合起来,将学校运动会变成奥林匹克节,既有竞技比赛,也有讨论会和体育专题的交流活动。

(二)学法策略

本节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使学生对现代奥林匹克的复兴、发展和现代奥林匹克思想有初步的认识,为他们今后进一步了解奥林匹克运动奠定基础。

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以下的学法。

●对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的内容,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和课堂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课前教师进行点拨让学生根据教科书的介绍进行自主学习,并提出要求;然后再课堂教学,教师将学习内容分解,分别请学生担任“教师”来为同学讲述,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进行补充。

●对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的内容,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和课堂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教师课前进行点拨让学生分小组根据教科书内容进行学习,还可适当拓展,并将学习内容进行分解,指导每个小组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学习,准备课上的讲述;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小组推举一名代表为全体同学讲述本小组的重点学习内容,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质疑,小组中其他成员均可以补充讲述内容和回答问题。

采用该种学习方法时,特别要注意促成小组中所有成员都要积极地参与小组学习和准备。

最后教师还应进行总结和补充,帮助学生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对于奥林匹克的思想体系,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自主完成一篇专题作业。

教师在讲授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可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是教科书中的“探索与思考”,也可以是将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宗旨等具体思想与学生锻炼实践的结合题目,学生自选题目进行专题的探究,完成专题作业。

●对于奥林匹克的思想体系,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结合讨论会的形式进行。

在教师点拨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深入学习,教师拟出辩论题,组织小组之间进行辩论。

最终教师应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奥林匹克思想。

(三)评价与激励策略

本节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评价手段去激励学生积极探索,不断深入学习和了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对奥林匹克思想的正确认识。

在进行小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评价手段,对于上台讲述的同学一律加分,对于敢于提出质疑的同学也予以鼓励,以引导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思考。

在进行个人专题研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评价手段,将每一位同学的专题作业进行相互的交流,如果同学自己感觉不满意,还可以自己提出重新写,教师可以根据新撰写的专题作业给分,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资料拓展

(一)三大思想文化运动及其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

其中人文主义是主流社会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强调人的可贵;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现世生活的追求;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对当时的科学、文学、艺术、教育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是16世纪西欧各国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发展和文化教育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

●启蒙运动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影响巨大,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它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

启蒙思想家们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三大思想文化运动对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这三大思想文化运动对改革和推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也反映在学校体育和竞技运动中。

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人应该是幸福的、健康的;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

他们颂扬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体育观,赞美古代奥运会崇高的精神。

这些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至今,又伴随人类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奥林匹克初期(1894—1914)

从1894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为奥林匹克运动初期。

此阶段的各届奥运会大都是根据主办国的意愿来安排,随意性较大;而且各种设施及比赛规则都不够完善,国际奥委会及一些单项体育运动组织都处在一种松散状态。

这种状态到了1908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四届夏季奥运会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运动竞赛具有了一定的规范化,为未来奥运会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这一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联合会和各国家奥委会组织系统松散,缺乏完整的组织系统和原则;比赛规则日程大都由东道主来确定;国际奥委会只有15个委员,它在国际体育中的位置有待得到世界的确认;同时,由于禁止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比赛,也阻碍了女子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广大群众的参与。

第二阶段:

奥林匹克模式基本形成(1914—1939)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使奥林匹克运动中断了8年,于1920年重新举行。

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践,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者意识到奥运会规范化的重要性。

在原有的框架基础上,逐步健全奥运会的各种制度,使其在组织化、规模化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

奥运会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和基本特征逐渐形成。

这一阶段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日益加重,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显然各方面比往届都要先进,但它被希特勒所利用,以此向世界显示自己的实力,与奥林匹克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背道而驰。

第三阶段: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1946—198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形成了东西两大阵营的“冷战格局”,严重地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但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振兴和科技发展,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奥林匹克运动不断普及,非洲体育运动水平得到很快提高。

美国同前苏联形成了争夺霸权位置的格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奥运会的规模越来越大,艺术性、文化性越益增强,通过举办奥运会,也促进了举办城市市政建设的发展。

这一阶段主要问题是,奥林匹克组织不再是单纯的体育组织,它同各国和地区的政府及非政府部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于是各个不同的利益集团都想利用这一舞台,以实现各自的目的,政治对奥运会的影响日益明显、复杂和激烈。

另外承办国负担过重和兴奋剂等问题也沉重地压在国际奥委会身上。

第四阶段:

奥林匹克的改革发展期(1980—)

进入20世纪80年代,奥林匹克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改革发展时期。

在萨马兰奇的领导下,对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原有的奥林匹克运动不同政府联系的“独立性”原则,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需要,奥林匹克运动已不再局限四年一届奥运会,而是注重了奥林匹克思想的传播。

通过举办“奥林匹克艺术节”、“奥林匹克日”、奥林匹克体育科学大会等活动,以及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传播。

在这一阶段各组织机构更加完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建立了专职总部,1981年被瑞士联邦议会承认,具有正式的法人地位,开始以法人身份来处理各个重大问题。

在经济上,大胆展开商业开发,为奥林匹克运动筹集财富。

自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之后相继许多主办国均获得了经济的盈利,极大地调动了主办国的积极性。

这一阶段的重要变化是在加强奥林匹克组织与各国政府进行合作时,又努力保持国际奥委会的独立性,不受命任何国家的指挥。

国际奥委会允许商业介入,但对其施加控制的手段。

这种务实的态度,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历经了“初期探索”“基本形成”“停滞后的发展”等阶段,直至80年代、90年代的改革发展阶段,奥林匹克运动正迎着新世纪的光芒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三)尤伯罗斯与洛杉矶奥运会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营销的转折点。

奥林匹克找到了符合现代体育市场运行规律的运作方式,确定了奥林匹克营销的基本框架,而这些都与美国人尤伯罗斯有着密切的关系。

1979年,尤伯罗斯正式担任第23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采取以商业开发为主筹集资金的方法,使一向靠政府补贴并巨额亏空的奥运会面貌一新。

奥运会结束后,组委会宣布赢利2.227亿美元,举世轰动。

他创造了奥运会史上第一个赢利奥运会的奇迹,开拓了举办大型运动会经济筹划的新思路,使奥林匹克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到鼓舞和启迪,给奥林匹克运动增添了新的活力。

他的组委会,不用国家公职人员,靠的是大量志愿者,高峰时期达7.2万人,是美国历史上在和平时期所能动员起来的人数最多的志愿大军。

在5年任期中,他以创造精神和组织才能,成功地完成了奥运会的各项工作,赢得了世界的好评,为此,他获得了奥林匹克的最高荣誉──奥林匹克金质奖章,并被评为1984年美国头号新闻人物。

第23届奥运会后,出任美国棒球协会主席。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曾协助参与组织工作。

1999年被选为国际奥委会2000年委员会委员,参与了国际奥委会的一系列改革工作。

(四)奥林匹克基本原则

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的,在他的倡议下,1894年6月召开了巴黎国际体育代表大会,1894年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委会)。

下面这些是在《奥林匹克宪章》中陈述的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原则:

●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

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

为达到这一目的,奥林匹克运动独自或与其他组织合作,在其职能范围内从事促进和平的活动。

●由国际奥委会领导的奥林匹克运动来源于现代奥林匹克主义。

●在国际奥委会最高权力的指导下,奥林匹克运动吸收同意受奥林匹克宪章指导的组织、运动员和其他人员。

参加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准是取得国际奥委会的承认。

运动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必须由被承认为独立的体育运动组织领导。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加美好的世界作贡献。

●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是五个连环,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是全球性的、持续的。

其最高层次的活动是使世界上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盛大的体育节上相聚一堂。

●从事体育运动是人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应有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事体育活动的可能性。

●《奥林匹克宪章》是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基本原则、规则和附则的汇总。

它指导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和运行,并规定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条件。

(五)国际奥委会力促前南斯拉夫运动员以个人身份参加第25届奥运会

1992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757号决议,对南斯拉夫进行制裁,要求各会员国禁止南运动员进入他国领土参加国际比赛。

国际奥委会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承认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不可分割的同时,坚决反对把奥运会作为政治的工具,对这种政治干扰采取了有效的对策,并没有简单服从,经过一系列策略外交,使南斯拉夫运动员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巴塞罗那25届奥运会比赛。

终于使奥运家庭得以大团圆。

(六)“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的来历

第四届伦敦奥运会上最令人难忘的是马拉松比赛,1908年7月24日,共有56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一位叫皮特里的意大利人率先返回了运动场,但此时他已经精疲力竭,跑进体育场后,目光呆滞,看了半天不知往哪个方向跑,犹豫片刻之后却选择了错误的方向,他没跑几步就倒下了,但又挣扎着站起来,并在旁人的指点下掉转方向,却因疲劳多次摔倒,但他都坚持站起来向前跑去,在离终点15米处,他又一次倒下,爬不起来了。

两位工作人员出于好意扶着他冲过终点,夺得胜利。

但在24小时之后仲裁委员会判定皮特里依靠别人的帮助夺得最后胜利,而取消了他的冠军资格,金牌由第二位到达终点的美国人获得,银牌归南非的运动员。

英国王后亚历山德拉为了鼓励和安慰失望的皮特里,捐了个奖杯,亲手赠予皮特里,以示表彰他的进取精神。

当时有一位大主教有感于皮特里的事迹,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一次宗教仪式上说道: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取胜不像参加那样重要。

”主教的话引起了顾拜旦的深深思索。

后来他引用了主教的这句话并作了如下精辟解释:

“奥运会上最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

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于是从1908年起,这句名言成为奥林匹克的信念,流传至今。

一些人认为这句话与“更快、更高、更强”是矛盾的,前者强调参与,而后者则强调取胜。

其实,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这两句话的意思不仅不是相互矛盾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竞技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是一个过程,胜负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只属于更快、更高、更强者。

但是,竞技运动的功能和价值主要表现于训练和比赛的过程,而不是它的结果。

正是在艰苦的训练和顽强的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得到锻炼,意志得到磨砺,品德得到提高,也正是在比赛的过程中,观众欣赏到了运动员健与力的美,技术与战术的高妙,观众的心绪随着比赛过程的起伏而跌宕,从而满足了他们的文化需要。

所谓“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正是说明了训练、竞赛过程比其结果更为重要这个道理。

正因为如此,在奥林匹克大赛上才有无数明知取胜希望渺茫,仍尽全力与世界体育巨星一拼的勇士,才有在竞技场上一辈子也得不到冠军的健儿们抛下的成吨汗水。

这些人之所以不是明星们的陪衬,不是给稀有金牌垫底的分母,正是因为“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他们在“参加”的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