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323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5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后习题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如图甲),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如图乙),再把它放入热水中。

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如图丙),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

                

A.熔化B.凝固

C.汽化D.液化

2.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用扫帚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3.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4.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

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5.春暖花开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在进行绿化,园林工人的辛勤努力使城市更加漂亮了。

小明发现一些树木部分树冠被剪掉了,这样做的目的是 

        。

 

6.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作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瘀血。

 

7.小李同学看了油锅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只有当           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8.小芳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请指出图甲中的错误:

 

     。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芳再次实验时采取两项措施节省了加热时间,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那两项措施的图线。

探究创新

★9.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

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表面积大小;b.液体    高低;c.液体              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 

      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        法。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里面的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酒精汽化。

2.A 解析:

A项中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

B、D两项中都减小了水的表面积,都能减慢蒸发。

C项中直接挤掉水分,不属于蒸发。

3.C 解析:

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

4.C 解析: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用眼睛看不到;生活中所见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的;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温度低,冰棍周围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外的温度比壶内温度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5.解析:

春季,风多,天气干燥,新栽的树木,剪去部分树冠可以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易于成活。

答案:

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

6.解析:

氯乙烷是气态有机物,加压则液化;液态氯乙烷喷出后迅速汽化,则会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瘀血。

答案:

液化 汽化 吸收

7.解析:

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油温才会升高。

答案:

60 不会 60 醋全部汽化

8.解析:

(1)图中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壁。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水99℃时开始沸腾,此时水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沸腾后,若停止加热,则水不再吸收热量,也就不能维持沸腾状态。

(4)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水量和提高水的初温,画图线时还需注意水的沸点不变。

答案:

(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2)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停止加热 (4)如图所示(只要显示出初温高、升温快即可)

9.解析:

本题考查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由图中所给信息可以提出如下猜想:

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大小,跟液体温度高低,跟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要想探究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就要控制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再使表面积大小不同;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有关;在进行本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所以要采取控制变量法。

答案:

(2)温度 表面附近空气流动 (3)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 (4)有关 (5)控制变量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等体积的不同液体,将同一支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当密度计静止时,浸入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中液体所含物质一样多

B.甲杯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

C.甲、乙两杯中密度计所受浮力一样大

D.乙杯中密度计所受浮力大

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D.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3.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利用凹透镜制成的

B.幻灯机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C.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

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

5.如图所示,一束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6.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7.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30℃、-117℃,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A.煤油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8.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9.某些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可以通过相关可感知的现象推测得到,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下列用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A.随着密封容器中的气体逐渐抽去内部铃声变小,推测真空不能传声

B.鼓面上的纸屑跳动推测鼓面在振动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推测声波能传递信息

D.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时示数增大推测出该区域存在一种不可见的光

10.探究活动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

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四溅。

以下活动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二、填空题

11.某一物体的质量是2.7×104kg,体积为10m3,则其密度为_______kg/m3,若把该物体切去一半,则剩下部分的密度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_____)

13.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者“紫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________.

14.小许同学做“再现指纹”实验,他先在白纸上按下了手指,人的指纹上有油脂而且表面凹凸不平,按到纸上后,白纸吸收的油脂就会与指纹的油脂分布相同了,然后把碘酒倒在易拉罐底部(易拉罐剪开一半,只保留底部部分),点燃蜡烛加热碘酒,当碘酒_____为气体,再遇冷的白纸_____为固体碘,碘溶解于油脂,所有白纸上就有了颜色深浅不一的指纹了(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_____的性质。

16.如图是利用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图中线圈的共30圈,细铜丝的直径是_____cm;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示数是_____。

三、计算题

17.我国古代曾用浮船打捞沉入江中的万斤大铁牛。

如图所示,是900多年前僧人怀丙打捞铁牛的情景:

怀丙把用大木棒拴在一起的两艘大木船装满沙子,然后用绳索一端系住铁牛,拉紧后另一端拴在大木棒上,把沙子卸入河中,铁牛就被拉起来了。

若铁牛(合金制成)的质量为4.9×103kg,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则:

(1)铁牛的重力相当于14m深的水对江底多少m2面积上的压力?

(2)若将铁牛从水底匀速拉起时,绳索的拉力为4.34×104N(露出水面前),那么,铁牛的密度为多少kg/m3?

18.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

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

30到达乙地。

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6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四、实验题

19.中国80后小伙杨光硕利用电商平台,把家乡的土鸡蛋推向全国市场。

土鸡蛋比普通鸡蛋营养价值高,那土鸡蛋的密度是不是也比普通鸡蛋大呢?

小梦从网上购买了家乡的土鸡蛋,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测量土鸡蛋的密度。

他们找来一架天平和一盒砝码,但缺少量筒,于是又找来一个烧杯、胶水滴管和一些水。

他们利用这些仪器测量土鸡蛋的密度,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调节天平的________,观察到指针指在________表示衡量平衡。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一颗土鸡蛋的质量m0。

(2)如图所示,设计测土鸡蛋体积的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坐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把土鸡蛋轻轻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烧杯中的水面恰好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量此时烧杯、水和土鸡蛋的总质量m2;

土鸡蛋的密度表达式是________(用所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p水)。

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土鸡蛋有一定吸水性,则所测量的密度值将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0.如图是八年级小燕同学在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图(甲)中她将自己佩戴的400度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烛焰的清晰实像.

(1)在图(乙)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

(2)若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_____;

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C.远离透镜

D.靠近透镜

(3)小明同学所佩戴的眼镜的焦距是________.

21.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观象。

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22.小晴和小雨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调整好器材,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图像.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他们还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_____.

(3)a为小晴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图像,分析可知她是选用_____图中装置做的实验,由小雨所绘制的b图像可知,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一标准大气压.

(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

23.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铃声又逐渐变大,此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

真空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如图乙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__________,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_______.

24.如图所示是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为0.02s,木块从1位置到3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C

D

D

B

D

C

C

二、填空题

11.7×103不变

12.

13.红外线反射

14.汽化凝华

15.【答题空14-1】传递能量【答题空14-2】传递信息

16.1737.2℃

三、计算题

17.

(1)0.35m2

(2)8.75×103kg/m3

18.

(1)100;

(2)400

四、实验题

19.水平零刻度线平衡螺母分度盘中线

偏大

20.ADD0.25m

21.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通过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倒立光的直线传播太阳

22.A处向上不变水蒸气水能继续从烧杯、石棉网吸热乙低于A

23.不能振动越大

24.800.9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力的大小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B.物体质量的大小跟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

C.提高物体稳定程度的方法之一是降低物体的重心

D.物体的质量和所受的重力都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2.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3.下列场景中,我们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A.用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B.斜插入到水中的物体在水面处变弯

C.通过平面镜里的像整理衣冠

D.夏天浓密树萌下出现圆形的“光斑”

4.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MP、PN相交,夹角为60°,一束光线AO斜射到平面镜MP上,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但方向相反。

则AO与平面镜MP的夹角α是

A.30°B.45°C.60°D.90°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

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A.增大物距

B.增大像距

C.增大人像的大小

D.减小取景范围

7.小王在探究熔化实验时,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质加热,通过实验记录,将温度随加热时间(环境情况和加热源是相同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甲和乙都是晶体

B.固体时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的熔点比乙低

D.乙固体时的比热容比液体时小

8.下列关于温度的认识错误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C.夏季使用空调限制室内最低温度26℃D.兴化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可达40℃

9.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0.在课堂大声回答问题,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

这里的“大声”与“轻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速度

二、填空题

11.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进行“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A.测出烧杯的质量34g;

B.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盒用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食用油的质量是________g

C.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kg/m3

(3)小张同学认为小李的测量误差较大,需进行实验顺序的调整,调整后的顺序应为:

________(用字母序号表示)

(4)如果在称的过程中使用了生锈的砝码(砝码生锈后,质量会变大),则测量的质量_______物体直实的质量。

(“大于"、“小于”或“等于”)

12.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会导致眼睛近视。

近视眼看不清______(远/近)处的物体,其形成原理与下面______(甲/乙)图相符,应配戴______透镜予以矫正。

13.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

(2)站在晋江的河岸上,有时可以看到河中的小鱼游来游去,老师说我们看到的只是鱼的________像,这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3)坐在教室每个位置的同学都可以看得见老师写在黑板中间的字,这是由于________的缘故;但是对于黑板右边的字,坐在教室前排左边的同学总感觉黑板“反光”而看不清,这又是由于________的缘故.(选填“光的镜面反射”或“光的漫反射”)

(4)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湖水深7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距离湖面________m.

14.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小水珠会出现在车窗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15.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音调_____;响度_____;音色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6.图中所示汽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7.一个质量为

的塑料瓶,用它装满水后,总质量为3kg,用它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2kg,求:

(1)该塑料瓶的容积为多少?

(2)这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18.放假了,小明和爸爸决定乘高铁去上海旅游,而家乡没用高铁。

于是小明通过网络查到距乐平最近的高铁站在鹰潭,通过网上查询可知有三趟从鹰潭北到上海虹桥的火车时刻运行表

车次

到鹰潭站时间

从鹰潭站发车时间

到上海虹桥站时间

里程

G1384

08:

52

08:

58

12:

18

588km

G1344

09:

38

09:

45

12:

54

G1346

10:

13

10:

18

13:

18

小明和爸爸先驱车从高速到鹰潭,上高速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路边立有图示的标志牌,同时此时的时间是08: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请你通过计算当小明赶到鹰潭北时,应选择哪次火车,此次火车运行时间是多少,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靓靓同学想测量一个贝壳的密度,准备了托盘天平(配了砝码)、大烧杯、小烧杯、细线和水,她的测量方法如下:

(1)用托盘天平测量贝壳的质量,所用天平的标尺如图甲所示,最小砝码的质量与标尺最大刻度值相同。

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到标尺的_____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测量时按规定在_____盘加入50g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这时贝壳的质量_____(小于/等于/大于)50g,再加入5g的砝码后,指针偏向右侧,接下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