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454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师精编单元测试12

2019届人教版文学类文本阅读单元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毡笠

聂鑫森

当大清帝国不知不觉就衰老了的时候,古城湘潭冠冕帽庄的生意正如日中天。

冠冕帽庄店面极窄,柜台、货架漆色斑驳,古旧而寒碜。

店面虽不起眼,却慷慨地在两边挂着一副紫檀木雕刻的鎏金对联:

“弹冠相庆无论官绅仕民;出门一笑各自南北东西。

”联语是掌柜卓孙之自拟的,切题而雅致。

刻字的,是城中的名刻手,工价是一百两白花花的银子。

卓孙之什么都考虑省钱,但年年按时在对联上涂刷金粉却很大方。

他说:

这金字招牌可以招财进宝,是万万怠慢不得的。

冠冕帽庄的大项生意之一,是制造普通百姓所需的粗毡笠帽。

这种帽子用极粗糙的厚毡布做成,圆顶阔边,形似斗笠,可遮阳可挡雨,既御寒又吸汗。

百姓人多,销量极大。

有人估算,冠冕帽庄每年可获纯利万两白银。

可惜,卓孙之没有一点富翁的样子,吃穿如一个乡巴佬,也从不参与任何借贷赈灾救贫之事,总是苦着一张脸,盘算他的帽庄生意。

大概是思虑过多,额上皱纹渐密,中年时已显老相。

幸而回到帽庄后面宽敞的后院里,还能在亮洁雅气的书房中,读些诗词杂著,作些对联,制些谜语。

因此在他身上,不仅有粗鄙的商气,还有飘逸的文气。

黄白云出自名医世家,医术精明,求医的络绎不绝,但他每天只开诊方十个。

若有待救急的穷苦人来,他却另有招数。

他说:

“医寓内的规矩我不能破,你告诉我地址,且在家等候,我即刻便到!

”看完了病,诊金却一概不收。

黄白云很懂得过日子,读书、弹琴、下棋、猜谜、作联、喝酒、看花,还吹得一口好箫。

他有时也会去青楼坐一坐,只喝酒听曲,从从容容来,潇潇洒洒去。

黄白云和卓孙之甚为相契,称得上是莫逆之交。

他对卓孙之的评价是:

富而吝,但忠厚,有书卷气。

秋风又起了,卓孙之又该进京了。

他要去各家帽店收回钱款,推销新款式的帽子,要忙到春节前夕才能赶回湘潭。

春节快到了,卓孙之神情凄切地回到了湘潭。

当他走进黄白云的医寓时,如一只孱弱不堪的病鹤。

黄白云大吃一惊:

“孙之,怎么回事?

卓孙之长叹一声,说:

“一个月前,我突然脑袋剧痛不止,请京城医生诊治,他说我只剩一月阳寿,让我速速回家料理后事。

我上有老母,下有儿女,怎能撒手而去?

白云兄救我!

黄白云便敛声屏气,给他细细切脉,过后又在厅堂里踱起步来,足有个把时辰,方停步说:

“你平日思虑太多,脑髓亏损,得了这种病,论理恐难生还。

我刚才想出一方,聊作诊治,如何?

卓孙之说:

“兄只管讲来。

“你的帽庄所制之粗毡笠帽,多为引车卖浆者所戴,又因家贫,五年十年难得更易,且不常洗。

你千方百计去收买,记着,要青壮年所戴的毡笠,不怕破,不怕脏。

收这些旧毡帽,人家未必情愿,要舍得出钱啊。

卓孙之说:

“……我……知道……”

第二天,城中到处可见冠冕帽庄的“告示”:

凡青壮年所戴之一年以上的旧破毡帽,可到帽庄来换取新帽,并另附一顶新帽的现钱以表谢忱。

来换帽的人源源不断,破旧毡帽竟然收了几千顶。

站在柜台里的卓孙之,一脸是笑,一辈子他就没这样快活过!

黄白云应邀前来,他望着轻松快活的卓孙之,心想:

这病应该有救的。

他从中挑选了百来顶又脏又破的笠帽,然后安排人在后院架起大铁锅,盛上清水,把毡笠投入,升火煎熬。

他对卓孙之说:

“待煎熬出浓浓的汤膏,用大瓦坛盛了,早晚各服一小碗,你可记住了。

卓孙之说:

“记住了。

”黄白云飘然而去。

三个月过去了,卓孙之剧烈的头痛日轻一日,又过了些日子,竟痊愈如初。

卓孙之订制了黑漆金字大匾,上有四个大字:

神仙中人!

雇请了鼓乐班子,一路燃放爆竹,把大匾送进了黄白云的家。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白云让卓孙之收买青壮年戴过的破旧毡笠来治病,卓孙之支支吾吾地回答“……我……知道……”,可见他对黄白云开出的药方有所怀疑。

B.黄白云医术精湛,从容潇洒,而且乐于助人,如上门为等待救急的穷苦人看病,诊金却一概不收,这和“富而吝”的卓孙之有所不同。

C.小说善于通过典型情节刻画人物心理,如卓孙之送给黄白云“神仙中人”的大匾,就体现了卓孙之对黄白云的钦佩、感激之情。

D.小说首先运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式,分别叙述卓孙之和黄白云的故事,后通过中心事件把两者糅合起来,相映成趣。

2.小说第三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黄白云用破旧毡帽煎熬出的汤膏治好了卓孙之的头痛病,这一情节看似荒谬,却独具匠心。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谁是我的亲妈?

格雷斯·汤普森

我在收拾寝室的时候,朝阳斜射入窗。

这是我高兴做的工作。

正轻声哼唱着,忽然我觉得身后有人。

是莉莎,我们十五岁的孩子。

她脸上有奇异的表情。

“莉莎,”我说,“你吓了我一跳。

有什么事情吗?

“我到底是谁?

”她问。

一个冷战顺着我的脊骨而下。

“咦,你是莉莎·陶姆孙呀。

”我说,强作微笑。

“不是!

我的意思是,我到底是谁?

”她满脸露出急躁不安之色。

我的丈夫瑞和我收养了莉莎。

她四岁时我们已经向她说明她是我们收养的。

自此以后她好像表示她很了解我们是深爱她的。

有时候我愿她多表示一点她也很爱我们,不过她一向是个很乖的孩子,令人喜爱。

“我的爸妈是谁?

”莉莎哭了。

“啊,莉莎。

你知道你是我们收养的,但爸爸和我是你的……”

“你们不是我的亲爸妈,你不是我的亲妈!

我希望知道她是谁。

“我不知道,莉莎。

“你知道!

”她说,她咬着牙忍住了泪。

“你不愿意让我知道她是谁!

”她盛怒而出,我颓然倒在床上。

我真不知道莉莎的亲妈是谁。

十五年前的景象又在我眼前重现。

一个灿烂的九月清晨,我搂抱着一个出生才三天的小女孩。

我已经三十六岁,自从十七年前结婚之日起便一直祈祷能有一个“莉莎”。

收养的文书上只载明了她父亲的姓名。

我们不明白莉莎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地寻找母亲。

我们只知道莉莎找到了她的出生证,然后去访问给她接生的医生。

她访问了律师,也访问了我们家庭的朋友,甚至发现法院里有关她出生的记录是密不公开的,可是她仍不死心。

从此以后,莉莎日益焦躁不安。

她的学习成绩下降了。

她对瑞和我的态度也矜持冷淡了。

经常去看心理治疗专家,也没有什么用。

在她十八岁生日前的那个夏天,莉莎陷入了惊人的抑郁状态。

“我如果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我究竟属于谁,我永不会安宁。

”她常常说。

每次她说这样的话,我都心如刀割。

我是这样坏的母亲吗?

如果莉莎找到了生身的母亲,她是否就会和我们一刀两断?

忽然一念涌上心头:

你是否爱莉莎爱到了情愿为她寻找亲生父母的程度?

我打了个冷战。

如果我找到了,我可能会失去她。

但现在我已恍然大悟,我深爱莉莎,只好冒这个险。

数星期后,瑞和我找到了一家私家侦探。

“我们想请你寻访我们女儿的亲生父母。

”瑞说。

我们驱车回家时,若有所失的感觉已经在我心里作祟。

感恩节前一星期,消息来了。

“我找到了他们,”侦探说,“这是她母亲的姓名、住址与电话号码。

三天后莉莎在电话上和她母亲谈了半个多小时,然后匆匆下楼。

“她要来,”她大叫,“她明天要来看我!

”我仓皇失措。

事情来得这样快。

“老天爷,”我小声说,“不要叫我失去她。

”我麻木地听她说在市场见她母亲的盛大计划。

“随后我带她到这里来。

”她说。

我点点头。

第二天莉莎一大早就匆匆出去,我坐在厨房桌边祈祷上帝给我力量接受莉莎的母亲并且了解莉莎对她的感情。

忽然间她们两个并肩出现在门前。

我望着那位年轻妇人的美丽容貌,看出莉莎的形象几乎和她一模一样。

非常奇怪,我觉得对她一见如故。

感恩节后一星期,莉莎见到她的父亲和两个弟兄之一。

她的世界渐趋于完整。

她对她身世之谜的苦苦追求告一段落。

莉莎的情绪渐稳,但是我的心里却充满了疑惧:

现在如何是好?

十二月二日,莉莎驱车和她的母亲玩了一整天。

多少天来,她一直什么也不说,只是念叨这第二次见面。

我望着她出去,心里很想和她拥抱,但是莉莎只是对我轻轻摆手。

她回来的时候,我心里苦痛不堪地想象,她是不是回来拣取她的东西?

依法,她属于我们,但是她若是内心向往自由,合法又有什么用?

一天拖得好长,好像过不完。

午后渐至黄昏,我听到门外车停,脚步声抵达门口。

莉莎走进厨房,我故意做出释然的样子。

“你回家了,我很高兴。

”我说。

莉莎走过来拥抱我。

“我很高兴找到了我的亲爸妈,”她说,“我希望永远和他们做朋友,但我是你们的。

”她紧紧搂着我,并低声对我说以前从未说过的话:

“我爱你,妈。

比以前更爱。

(有删改)

1.本文以“谁是我的亲妈?

”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为什么会有“一个冷战顺着我的脊骨而下”而“我”“强作微笑”?

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莉莎的性格特点。

4.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椭圆形的肖像

【美】爱伦·坡

我受了重伤,我的随从不忍心让我在外面过夜,就领我闯进了一座城堡。

这是座耸立在亚平宁山区多年的阴森而雄壮的城堡,绝不亚于拉德克利夫夫人在她的小说中所幻想的那种城堡。

从各种迹象来看,城堡的主人离去的时间不会太久。

我们主仆两人在一间最小、陈设最美的屋子里住下来。

它位于这座城堡边上的一个塔楼里。

看得出室内原来的装饰十分富丽,但现在已破旧不堪了。

四壁悬挂着花毯和各种各样的战利品,此外还挂着许多惟妙惟肖的现代绘画,画框都是带金色花纹的,连墙角都挂着画。

也许是伤势过重,我的神志不甚清醒,只是呆呆地望着这些画出神。

这时天色已晚,我吩咐彼德罗把百叶窗全都关上,把屋里的蜡烛统统点亮,然后拉开床前的黑天鹅绒帷幔。

这样,即使我不能入睡,至少也可以安静地欣赏一番这些画,也可以读一读枕头上放着的一本小书,那是对这些画进行解释和评价的书。

我拿着书,一一对着画欣赏起来。

不知不觉已至半夜,烛台的位置离我很远,我又不忍心唤醒酣睡的随从,费了好大力气才将烛台端在手中,以便照亮手中的这本书。

烛台上插着好多支蜡烛,交织的烛光照在了室内的一个壁龛上,原先这个壁龛被一根柱子遮住了。

此时我转过身来才发现刚才根本没有注意到的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妙龄少女。

我朝画匆匆地瞥了一眼,就闭上了眼睛。

连我自己都不理解为什么我会这样。

稍后,我寻思一下,我之所以闭上眼睛是为了能平静地思考一下是否视觉欺骗了我,也是为了能定睛看个清楚。

片刻之后,我便睁开眼睛仔细端详起这幅画来。

我已经看得很清楚,再也不用怀疑什么了。

烛光把画面照得通亮,刚才那种恍惚的幻觉已经荡然无存了,我的神志也变得十分清醒。

正如我开始所见,画上是一个少女。

只画了头部和双肩,用的是半身晕映画像法,和萨利的头像画法很接近。

双膀、胸脯、明亮的头发和画面背景协调地融为一体。

画框是椭圆形的,还镀了金,作为一件艺术品,这幅画真令人赞叹不已。

但是,不论是作品的高超艺术,还是画中人的美色艳姿,都不至于这样突如其来地打动我的心弦。

不管我怎样神志不清,总不会把画中人当成现实活动中的人。

我半坐半倚,一边认真地思考着,一边还是紧紧地盯着画像。

就这样,大约过了一个时辰。

我逐渐领会到了这幅画的构思、画法、画框的特色以及其中的奥秘,于是我把烛台放回原来的地方,然后仰面躺在床上。

是的,是画中人的神情逼真生动的魅力,才使我初见这幅画时心情十分激动,由于躺在床上看不到画像,于是我拿起那本评述这些绘画及指明出处的书来。

翻到标明“椭圆形的肖像”的那一页,看到了如下一段文字枯涩、词句含蓄的说明:

“她是个绝代佳人,无忧无虑地过着日子。

当她与画家一见钟情、结为夫妻之后,命运开始变化。

画家勤奋好学、严肃矜持、酷爱艺术。

她天真活泼、美丽可爱。

她热爱一切,心里只恨被她视为情敌的艺术,她恨那些调色板、画笔等,因为令人生烦的画具夺走了他对她的爱。

当她听说画家要给她画像的时候,又气又怕。

但她天性温柔恭顺,为了丈夫她还是在塔楼顶上一间幽暗的小屋里一连坐了几个星期,那里仅有一缕光线从头顶照射到画布上。

画家的心全部沉浸在他的作品中,已经忘却了世间除此之外的一切,因此他也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摧残了新娘的心。

她毫无怨言,始终如一地展现着笑容,因为她开始理解这位享有盛名的画家的甘苦和如醉如痴的乐趣,是艺术的感召力使他夜以继日地专心绘画,她心里像一团火似的爱着他,可身体却日见憔悴。

大凡见过这幅画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皆认为它是一个奇迹。

从画面上不仅可以看出画家精湛的技能,而且也可以看出他对妻子挚爱的深度。

当他的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他的专心致志也到了发狂的程度,他不准许任何人进入塔楼,只顾两眼盯着画布,根本不理睬妻子的容貌。

他甚至已经忘记了画布上涂抹的色彩来自妻子的朱颜。

几个星期以后,除了嘴唇和眼睛尚未着色以外,其他部分都画好了。

这时画家妻子的精神又突然地振作起来,于是,嘴唇和眼睛也画好了。

待画稿完成后,画家站在自己用心血创作的画像前,一时看得出了神,过了一会儿,他不禁自言自语道:

‘简直像活的一样!

’说完他猛地转过头去看妻子,她已经死了!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伤势过重,当“我”被随从领到城堡塔楼里的那间小屋时,“我”已经神志不清了,但墙上的绘画吸引着“我”,使“我”不能入睡。

B.文章第五段中的“赞叹不已”“打动我的心弦”等心理刻画,从侧面衬托了肖像艺术水准之高,也为画作的作者和画中人的身份设置了悬念。

C.画家的妻子虽然不喜欢艺术,却因为爱嫁给了画家,更因为爱为画家做模特,理解他对艺术的痴迷,甚至为了画家的创作献上了自己的生命。

D.这篇小说语言平实,叙事舒缓,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但这个由古堡中的一幅画引出的画家与妻子的忠贞爱情故事格外让人难忘。

2.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

3.有人说表现爱情美的文学作品,以悲剧收场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也有人说“大团圆”的结局更易于被人接受,更有感染力。

联系本文和你所熟知的文学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一、【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

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微纪元(节选)

刘慈欣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

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

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

“喂,我们看到你了!

你是先行者?

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

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

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

”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

”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

”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

“我是地球领袖啊!

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么这样!

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

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

“人类还留下了什么?

“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

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

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

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

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

伟大的宏纪元,

美丽的宏纪元,

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

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

“宏纪元,宏纪元……”

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

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

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清楚的城市了?

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

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

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

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

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

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

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

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

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对人类这么没信心吗?

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

他走进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类还在,文明还在。

“前辈,微纪元欢迎您!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城市图像出现后,本文开头部分营造出的沉郁氛围变得较为轻快,这两种氛围的更替,给读着带来了一种奇幻的阅读体验。

B.地球领袖是一位十几岁的、天真的、娇滴滴的漂亮姑娘,这一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C.先行者着陆后,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孤独的感觉是像被雪崩所埋,这都是以身心感受来写先行者对过去地球的深刻眷念。

D.姑娘率众在广场等候、迎接先行者“前辈”,间接说明“微纪元”的人们继承了以往的人类文明,科技水平已经很高。

2.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3.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二、【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天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

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

水!

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

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

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

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

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

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

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

”他喊,却喊不出声。

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

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

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

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

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

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

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

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

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

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

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2.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三、【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