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578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docx

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

2016中考物理静电现象专题检测(带解析)

静电现象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华美地毯厂在编织地毯时,往编织物中夹杂一些小的不锈钢丝,这样做的原因是()

A.使地毯结实耐用B.使地毯闪亮美观

C.有利于释放静电D.有利于传热散热

2.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是()

A.毛织地毯中夹有不锈钢导电纤维

B.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

C.运送石油的大卡车常在地上拖一条铁链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很容易吸附灰尘

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静电现象的是()

A.静电除尘,提高空气的净化程度

B.纺织车间要经常保持空气有较大的湿度

C.静电喷漆,给自行车,汽车,以及家具进行喷漆加工

D.静电复印,提高办公效率

4.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现象是()

A.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线衣,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D.用磁铁可以吸引铁屑

5.如图所示是静电除尘的原理示意图,A为金属管(整个外壳),B为金属丝,在A、B之间加上高电压,使B附近的空气分子被强电场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电子在向A极运动过程中被烟气中的煤粉俘获,使煤粉带负电,最终被吸附到A极上,排出的烟就比较清洁了.有关静电除尘的装置,下述正确的是()

A.金属管(整个外壳)A(接线柱)应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丝B接负极

B.金属管(整个外壳)A(接线柱)应接高压电源的负极,金属丝B接正极

C.C为烟气的进气口,D为排气口

D.D为烟气的进气口,C为排气口

6.(2008秋沂水县期中)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电视机和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有许多灰尘

B.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引灰尘

C.飞机起落架的着陆机轮上的轮胎常用导电橡胶做成

D.书本被水浸湿后,里面的纸张会粘在一起

7.(2009春邹城市期末)下列现象中,不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xkb1.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火花”

B.电工用的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C.油罐车尾部常拖有一条铁链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8.下列事例中,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许多灰尘

B.干燥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火花”

C.电工用的钢丝钳柄上套有橡皮套

D.油罐车底部有一条拖到地面的铁链

9.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

B.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C.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

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10.(2014秋宝应县期末)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11.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则一定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

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12.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C.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

D.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13.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C.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D.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大的

1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摩擦后的塑料绳散开了

B.油罐车要通过铁链接地进行放电

C.磁铁能吸引铁钉

D.人的手碰带电球后头发散开

1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

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16.下列事例中,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衣服是会产生火花

B.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许多灰尘

C.电工用的钢丝钳柄上套上橡胶管

D.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的铁链

17.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的原因()

A.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B.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带有静电

C.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D.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8.工厂里经常使用静电除尘技术,用一块带电的金属板,把浮尘吸附在金属板上,静电除尘的原理是.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用毛皮靠近轻小球,轻小球被排斥,则该轻小球带电.

19.(2015鞍山二模)电视机屏幕上容易“沾”上灰尘,是因为屏幕上带有;载重汽车有许多宽大的轮胎是为了;刹车时,轮胎温度升高,是通过方式增加了内能.

20.(2015湖北模拟)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这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所造成的;人们常常通过拍打衣服的办法除掉灰尘是利用了的物理知识.

静电现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华美地毯厂在编织地毯时,往编织物中夹杂一些小的不锈钢丝,这样做的原因是()

A.使地毯结实耐用B.使地毯闪亮美观

C.有利于释放静电D.有利于传热散热

考点:

静电现象.

专题:

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人在地毯上行走时,由于鞋底会与地毯摩擦从而会产生电荷,电荷如果不能及时导走,就会因越聚越多而容易吸引灰尘或引发事故,所以为了防止上述危害,我们就需要在地毯中夹杂着一些不锈钢丝,因为不锈钢是导体,它可以把产生的电荷及时传到大地上.

解答:

解:

不锈钢丝的作用是把鞋底与地毯摩擦产生的电荷传到大地上,而过多的电荷会使地毯变脏或有危险,如果加一些不锈钢丝可以将由于摩擦而使地毯所带的静电导入大地,以防静电造成的危害;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导体、摩擦起电的知识,选择时要根据题中所给的情境信息,然后思考应该用哪个物理知识进行解答.

2.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是()

A.毛织地毯中夹有不锈钢导电纤维

B.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

C.运送石油的大卡车常在地上拖一条铁链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很容易吸附灰尘

考点:

静电现象.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分析各现象的形成原因,然后判断各现象的成因是否与静电现象有关,然后答题.

解答:

解:

A、毛织地毯中夹有的不锈钢导电纤维可以用来导走由于摩擦而使毛织地毯所带的电荷,与静电现象有关,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硅光电池板是一种光电电池,其工作时,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太空中的设备提供电能.与静电现象无关,符合题意,故B正确;

C、油罐车在运送石油的过程中,石油与油罐相互摩擦,摩擦起电,如果产生的静电荷不及时导走,容易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所以在油罐车的下面挂一个铁链,目的是导走石油与油罐摩擦产生的静电荷.故该现象与静电有关,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电视机工作时,屏幕表面有静电荷,静电荷把空气中的灰尘吸引到屏幕表面上,是静电现象,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静电是因为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平时所见到的摩擦起电现象都是一种静电现象.如:

塑料的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的时候,头发和梳子会粘在一起,而且会产生噼啪的响声;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用玻璃棒可以吸引碎纸片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毛皮和橡胶棒摩擦也产生静电,现象和上面一样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注意闪电不属于静电,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正负电子引诱,而产生的放电现象.

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静电现象的是()

A.静电除尘,提高空气的净化程度

B.纺织车间要经常保持空气有较大的湿度

C.静电喷漆,给自行车,汽车,以及家具进行喷漆加工

D.静电复印,提高办公效率

考点:

静电现象.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物体带电的本质是电荷的转移,出现多余的电荷从而带电,所以静电的产生有利有弊.

解答:

解:

A、静电除尘时除尘器中的空气被电离,烟雾颗粒吸附电子而带负电,颗粒向电源正极运动.故A属于静电的利用;

B、为了防止由摩擦起电造成事故,故要保持梳棉车间有一定的潮湿程度,使产生的静电能够释放.故B属于静电现象的预防;

C、喷枪喷出的油漆微粒带正电,因相互排斥而散开,形成雾状,被喷涂的物体带负电,对雾状油漆产生引力,把油漆吸到表面.故C属于静电应用;

D、复印机复印文件资料,就是利用静电墨粉成在鼓上,D属于静电应用;

故选B.

点评:

在生活中静电无处不在,有的我们需要,有的我们不需要.所以我们要学会基本常识,提高我们的很生活质量.

4.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现象是()

A.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线衣,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D.用磁铁可以吸引铁屑

考点:

静电现象.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分析各现象的形成原因,然后判断各现象的成因是否与静电现象有关,然后答题.

解答:

解:

A、C选项中都是因摩擦而带电,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B选项中,轻微的噼啪声是放电现象,与雷电相似;D选项中是由于磁铁具有磁性而吸引铁屑的缘故,与静电无关.

故选D.

点评:

静电是因为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平时所见到的摩擦起电现象都是一种静电现象.如:

塑料的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的时候,头发和梳子会粘在一起,而且会产生噼啪的响声.

5.如图所示是静电除尘的原理示意图,A为金属管(整个外壳),B为金属丝,在A、B之间加上高电压,使B附近的空气分子被强电场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电子在向A极运动过程中被烟气中的煤粉俘获,使煤粉带负电,最终被吸附到A极上,排出的烟就比较清洁了.有关静电除尘的装置,下述正确的是()

A.金属管(整个外壳)A(接线柱)应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丝B接负极

B.金属管(整个外壳)A(接线柱)应接高压电源的负极,金属丝B接正极

C.C为烟气的进气口,D为排气口

D.D为烟气的进气口,C为排气口

考点:

静电现象.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当管内接通静电高压时,管内存在强电场,它使空气电离而产生阴离子和阳离子.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正极移动时,碰到烟尘微粒使它带负电.因此,带电尘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管壁移动,并附在管壁上,这样,消除了烟尘中的尘粒.

解答:

解:

(1)管内接通静电高压时,管内存在强电场,它使空气电离而产生阴离子和阳离子.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正极移动时,碰到烟尘微粒使它带负电.所以金属管A应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丝B接负极,故A正确,B错误.

(2)虽然烟气中含有固体小微粒,但是烟气的密度比空气轻,所以烟气在空气中是向上飘的,故C为烟气的进气口,D为排气口,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静电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静电的防止与应用的具体实例.

6.(2008秋沂水县期中)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电视机和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有许多灰尘

B.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引灰尘

C.飞机起落架的着陆机轮上的轮胎常用导电橡胶做成

D.书本被水浸湿后,里面的纸张会粘在一起

考点:

静电现象.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静电可以吸附灰尘,橡胶在摩擦中会产生静电,导电橡胶能将静电导入大地防止产生电火花发生事故.

解答:

解:

A、视机和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不符合题意;

B、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引灰尘,化纤衣服摩擦易产生静电,不符合题意;

C、飞机起落架的着陆机轮上的轮胎常用导电橡胶做成,这是因为橡胶在摩擦中会产生静电,导电橡胶能将静电导入大地防止产生电火花发生事故,不符合题意;

D、书本被水浸湿后,里面的纸张会粘在一起,这是由于水的张力造成,不是静电原因,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能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分析生活现象.

7.(2009春邹城市期末)下列现象中,不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火花”

B.电工用的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C.油罐车尾部常拖有一条铁链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考点:

静电现象;物体带电现象;摩擦起电.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解答:

解: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火花”,是由于化纤布料的衣服由于摩擦起电,不符合题意.

B、橡胶套是绝缘体,所以在电工工作时可以防止触电危险,符合题意.

C、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上的铁链,是因为油罐与车之间摩擦会有静电,这样有危险,所以需要用铁链将静电导向大地.

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有很多灰尘,是因为电视机表面有静电而能吸引灰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知识分析判断,会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分析生活现象.

8.下列事例中,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许多灰尘

B.干燥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火花”

C.电工用的钢丝钳柄上套有橡皮套

D.xkb1油罐车底部有一条拖到地面的铁链

考点:

静电现象.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解答:

解:

A、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有很多灰尘,是因为电视机表面有静电而能吸引灰尘,符合题意.

B、干燥季节夜晚脱毛衣时,常会看到“闪光”并伴有轻微的“僻啪“声,这是由于衣服和衣服,衣服和皮肤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符合题意.

C、橡胶套是绝缘体,所以在电工工作时可以防止触电危险,不符合题意.

D、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上的铁链,是因为油罐在装载、运输及卸油过程中都会产生静电,这样有危险,所以需要用铁链将静电导向大地,符合题意.

故选ABD.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知识分析判断,会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分析生活现象.

9.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

B.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C.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

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考点:

静电现象;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分析: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是物体带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的带异种电荷,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解答:

解:

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根据带电体的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一个物体可能不带电,再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个物体可能带的是异种电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主要考查了带电体的判断,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其中一个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10.(2014秋宝应县期末)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考点:

静电现象;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

(2)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静电现象是电子的转移,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情况.

(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4)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解答:

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

B、静电现象是电子的转移,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情况,所以从静电现象不可能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故B错误.

C、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故C错误;

D、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基础题,要求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自然界中只有哪两种电荷,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1.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则一定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

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考点:

静电现象.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

(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4)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静电现象是电子的转移,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情况.

解答:

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

B、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正确;

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另一种情况是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故C错误;

D、静电现象是电子的转移,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情况,所以从静电现象不可能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基础题,要求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自然界中只有哪两种电荷,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2.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C.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

D.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考点:

静电现象.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衣服上有闪电,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

解答:

解:

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是由于薄塑料袋由于摩擦起电而带了电,吸引在手上,不符合题意;

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是由于摩擦起电而不同的纸张带了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不符合题意;

C、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是由于手上的汗液凝固,粘在铁棒上,符合题意;

D、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是由于化纤布料的衣服由于摩擦起电,而能吸引灰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掌握摩擦起电的实质、现象、原因,并能运用摩擦起电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13.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C.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D.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大的

考点:

静电现象;正电荷与负电荷;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不存在第三种电荷.

B、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

D、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解答:

解: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故A正确.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错误.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荷的总量没有变.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

D、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有关电荷和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考查的都是一些基本的知识、识记性的.只要记住即可解决.

1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摩擦后的塑料绳散开了

B.油罐车要通过铁链接地进行放电

C.磁铁能吸引铁钉

D.人的手碰带电球后头发散开

考点:

静电现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摩擦起电.

分析:

根据磁的知识和电荷的知识分析.

解答:

解:

A、摩擦后的塑料绳带了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散开;

B、为了防止静电的积累,要通过铁链接地进行放电;

C、磁铁能吸引铁磁性物质,故磁铁能吸引铁钉;

D、人的手碰带电球后,全身带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头发散开.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现象与磁现象的区别.ABD都是电现象,而C属于磁现象.

1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

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考点:

静电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衣服上有闪电,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静电可以吸附灰尘.

解答:

解:

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常会看到“闪光”并伴有轻微的“僻啪“声,这是由于衣服和衣服,衣服和皮肤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B、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把运输过程中会由于振动、摩擦产生的静电荷导走,不符合题意;

C、硅光电池板是把太阳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不是利用静电,符合题意;

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决此类问题关键掌握摩擦起电的实质、现象、原因,并能运用摩擦起电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16.下列事例中,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衣服是会产生火花

B.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许多灰尘

C.电工用的钢丝钳柄上套上橡胶管

D.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的铁链

考点:

静电现象.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解答:

解: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火花”,是由于化纤布料的衣服由于摩擦起电,不符合题意;

B、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有很多灰尘,是因为电视机表面有静电而能吸引灰尘,不符合题意;

C、橡胶套是绝缘体,所以在电工工作时可以防止触电危险,不符合题意;

D、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上的铁链,是因为油罐与车之间摩擦会有静电,这样有危险,所以需要用铁链将静电导向大地;

故选D.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知识分析判断.

17.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的原因()

A.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B.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带有静电

C.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D.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

考点:

静电现象.

分析:

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

故选B.

点评:

本题通过我们身边现象考查带电体的性质,即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8.工厂里经常使用静电除尘技术,用一块带电的金属板,把浮尘吸附在金属板上,静电除尘的原理是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用毛皮靠近轻小球,轻小球被排斥,则该轻小球带正电.

考点:

静电现象.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根据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分析静电除尘的原理.人们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