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0724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docx

中考物理物体带电现象专项练习

物体带电现象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用“粘”字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两块磁铁靠近能“粘”在一起--因为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B.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C. 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能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

D.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灰尘--因为衣服带静电

2.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成功发射,假如宇航员在太空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能完成的是(  )

 

A. 甲图中,用干净的丝绸摩擦玻璃棒靠近小纸屑,将小纸屑吸起

B. 乙图中,对流管中装满水,加热对流管右下角,观察对流管中液体流动的方向

C. 丙图中,将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液体沿玻璃棒慢慢流下,烧杯中获得澄清滤液

D. 丁图中,用水银气压计测太空实验室内气体的压强

3.   带正电的甲金属球和不带电的乙金属球接触后,乙球也带了电,这是由于(  )

A. 甲球上的部分质子转移到乙球上                                        B. 甲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乙球上                                        C. 乙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甲球上                                        D. 乙球上的部分原子转移到甲球上

4.   

如图,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下列现象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的是(  )

A. 磁铁吸引铁块                                        B. 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物体                                        C. 往水杯中倒水,可以倒到稍稍高出杯沿,而水不会满溢出来                                        D.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5.   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蜜蜂带负电                         B. 蜜蜂带正电                         C. 与蜜蜂摩擦的空气不带电                         D. 与蜜蜂摩擦的空气带负电

6.   如图是关于电磁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是研究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 实验是研究电动机的原理               C. 实验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D. 实验是研究发电机的原理

7.   下列关于“粘”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胶水具有“粘”性----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B.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C. 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冰棒熔化

D. 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8.   如图所示,是闪电产生的电流通过避雷针的示意图(已知云层带正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产生闪电时,创造了电荷                                        B. 产生闪电时,云层失去了原子核                                        C. 云层带正电,是因为云层得到了电子                                        D. 图中的电流方向是从云层到避雷针

9.   关于如图所示的电和磁知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来工作的

B.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不接地会有安全患

C. 

梳头后的塑料梳子能吸引小纸屑是因为梳子具有磁性

D.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

10.   

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如图所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带同种电荷的物体A和B,可以这样分析A带电体所受的静电力;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关于B带电体受到的静电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B处于A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B. B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受到了由A指向B的作用力

C. A处于B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D. A处于自身激发的电场中,就对B产生了由B指向A的作用力

11.   下列关于“粘”字表示的一些物理现象描述不当的是(  )

A. 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吸盘式挂衣钩能“粘”在墙上,是因为吸盘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C.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衣服带了电荷的缘故

D.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是因为液体在瞬间凝固的原因

12.   用“粘”字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了电荷

B. 用双面胶能够把纸“粘”在墙上--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 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升华

D. 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分子间没有斥力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只有正、负两种电荷                                        B.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D. 静电总是有害的

1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B. 图1一根塑料绳,从上往下多捋几下,会观察到塑料绳越来越蓬松,原因是摩擦起电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 图2的实验中发现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说明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如图3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A”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这表明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15.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物理方法,下列根据现象所做处的推测,符合事实的是(  )

A. 街边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  推理:

路灯是串联的

B. 手压海绵体积变小  推理:

分子间有空隙

C. 白光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色光  推理:

白光是复色光

D. 轻质球a、b靠近时相互吸引  推理:

a、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6.   下列有关电和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电风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

B. 条形磁铁两端的磁感线的分布较密,该处的磁场较强

C.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D. 电视机的屏幕上由于有静电产生,所以容易吸引空气中的灰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42.0分)

17.   

雾霾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对雾霾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如图所示是某校科技小组研制的PM2.5净化器原理图.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空气,A处的颗粒物也被吸入净化器,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B时,受到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__的性质.颗粒物与光洁金属网B接触后也带上负电,会受到金属网B对它的斥力而离开,被带有正电荷的活性炭棉芯层C牢牢吸引,这是利用______的原理,最终达成对空气的净化用.

18.   

如图所示,汽车各转向灯能独立工作,因此各转向灯之间是______联的;千毛巾刚擦完车玻璃,很容易______附灰尘,这是因为带电体能______.

19.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用____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______的性质.

20.   

用塑料棒摩擦毛衣,塑料棒能够吸引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______的性质,如果用摩擦棒接触验电器金属小球(如图所示),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是因为箔片带______(同/异)种电荷相互排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在物质间转移.

21.   在下列三个小实验中.

如图甲所示,用带电塑料棒靠近不带电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向塑料棒偏转,原因是______;如图乙所示,将一薄塑料片水平插入磁铁和回形针之间,回形针______(会/不会)落下来;如图丙所示,将矿泉水瓶注满水并盖紧瓶盖,在a、b、c处开小孔(a和b在同一水平面上),只有______孔有水喷出.

22.   做眼操时各班级有线广播同时开播同时停播,他们是______联的,因为他们______(选“能”或“不能”)独立工作.教室里电风扇的扇叶容易沾灰尘,主要是因为扇叶旋转时与空气发生______现象,带电体具有______的性质的缘故.

23.   

(1)往矿泉水瓶里面倒满水,并把瓶盖旋紧后,在侧壁开一小孔,可以观察没有水从小孔流出来,这是由于______的作用.

(2)如图甲用一个丝绸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平放在桌上的空矿泉水瓶,发现空矿泉水瓶向气球方向滚动,这是利用了带电体能够______轻小物体的性质,但如图乙,将空矿泉水瓶竖着立在桌面上做实验时,却看不到它向气球方向运动,这是因为滑动摩擦力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滚动摩擦力.

24.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______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 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______的性质.

25.   小明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家里的电风扇的扇叶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摩擦带上了电荷,从而具有______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出现上述现象.

26.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______现象.(选填“静电”或“磁”)

27.   随着空气污染的日趋严重,电动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给汽车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______(选填“用电器”或“电源”);刚擦完车玻璃的干毛巾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因为______.

28.   

如图,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将一块橡皮大小且不带电的“碳海绵”吸起,其原因是______,同时表示了“碳海绵”的密度______(填“大”或“小”),该玻璃棒带______电.

29.   当物体具有______的性质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带了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

______.

30.   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了“顿牟(即玳瑁)掇芥(草屑)”(即摩擦玳瑁能吸引草屑)的现象说明:

(1)______;

(2)______.人类运用加速器探索微小粒子的世界,目前已知的最小粒子是______(选填“电子”、“质子”、“夸克”).

31.   

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引(如图1所示),该现象说明带电体可以______,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电荷.如图2所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

32.   

如图 a  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然后靠近碎纸屑,发现纸屑能被吸引,说明带电体能______,然后将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图 b 所示的自制验电器,发现两片金属箔片会张开,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______.

33.   

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除尘,这是因为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电,可以______,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煮粽子时,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______现象.吃粽子时,粽叶上总是粘有米粒,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______.如图,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不停地捋塑料细丝,会越捋越______(选填”蓬松”或”靠拢”),是因为______.

34.   如图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能被吸引,说明带电体能______;将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图b的验电器,发现金属箔片张开,这是因为______;用手不停地捋图c中塑料细丝,会越捋越______(蓬松/靠拢);如图d,往盛有一半水的试管中再注满酒精,翻转几次,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减小,说明______.

35.   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______.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气球______ (选填“①不带电”“②带正电”“③带负电”或“④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36.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______,而具有了______的性质.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______(散开/靠拢),这是因为______.

37.   带电体能吸引纸屑,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__的性质;部分纸屑与带电体接触后带同种电荷很快弹开,其原因是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8.   小宇利用气球做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图甲中,要使两个气球靠近,应用吸管对准______点(选填“A”“B”或“C”)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

(2)图乙中,用一个毛皮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细水流,发现水流朝气球方向弯曲了,这是因为带电体能够______.

(3)图丙中,松开封气球口的夹子,气球向右运动,此现象可以说明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39.   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头发常会随梳子“飘”起来,越梳越松,这是______ 现象,1733年,科学家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并总结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______.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40.   请你观察下图,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图中现象.

(1)电炉工作时,发现电热丝热得发红,而与之相连的电源线却不很热______.

(2)冬天搓手取暖,手会感觉到热______.

(3)塑料梳子梳头之后,靠近碎纸屑,纸屑会被吸引______.

(4)试电笔接触正在工作的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氖泡居然都不亮______.

 

2018届中考物理专项练习:

物体带电现象(含答案、全国通用)

【答案】

1.  D       2.  A       3.  C       4.  C       5.  A       

6.  B       7.  D       8.  D       9.  C       10.  A       

11.  A       12.  A       13.  A       14.  A       15.  C       

16.  BCD       

17.  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8.  并;吸;吸引轻小物体       

19.  摩擦;吸引轻小物体       

20.  吸引轻小物体;同;电子       

21.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不会;c       

22.  并;能;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       

23.  大气压强;吸引;大于       

24.  μm;轻小物体       

25.  竖直向下;地球;吸引       

26.  静电       

27.  用电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8.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小;正       

29.  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0.  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夸克       

31.  吸引轻小物体;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2.  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相斥       

33.  吸引轻小物体;扩散;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蓬松;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4.  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蓬松;分子间有空隙       

35.  带电;不带电       

36.  电荷;吸引轻小物体;散开;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7.  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8.  B;吸引轻小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9.  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40.  电源线和电炉丝串联,通过的电流、时间相等,而电炉丝的电阻比电源线大得多,根据焦耳定律,电阻大产生热量多;搓手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利手的内能增大,所以手会感觉到热;塑料梳子梳头之后,与头发摩擦带上了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使用试电笔时手没有接触笔尾金属体       

【解析】

1.  

解:

A、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两块磁铁靠近能“粘”在一起--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A错误;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故B错误;

C、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能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C错误;

D、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灰尘--因为衣服摩擦起电后带静电,会吸引轻小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周围存在大气压;

(3)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4)根据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物体的性质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大气压、分子引力、摩擦起电现象的掌握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2.  

解:

A、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用干净的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有电荷,靠近小纸屑,能将小纸屑吸起,与重力无关,此实验能在太空实验室中完成,故A符合题意;

B、对流管中装满水,加热对流管右下角,水受热膨胀,密度变小,在重力作用下水会在对流管中流动,在太空中水处于失重状态,此实验不能在太空实验室中完成,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液体由于重力向下流,在太空中液体处于失重状态,此实验不能在太空实验室中完成,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太空中水银处于失重状态,水银气压计中的水银会充满整个水银气压计,此实验不能在太空实验室中完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升入太空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地球上主要不同的是在太空环境中无重力作用,所以凡是与重力无关的测量都可以进行实验;根据这一特点去逐项分析即可.

通过比较所涉及的实验,结合题目假设的情境,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判断,体现出对实验中所涉及变化的理解,考查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解:

质子和原子不会发生转移,发生转移的只有电子,或者酸碱盐水溶液中发生转移的是阴阳离子.

甲带的是正电,所以甲是缺少电子的,因此在和不带电的乙相互接触的时候,乙的电子会转移给甲,从而乙也缺少了电子,带上了正电.

故选C.

(1)一般情况下,原子内部原子核上带的正电荷和电子带的负电荷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称为中性;

(2)物体带正电,就说明多余正电荷,物体带负电,就说明多余负电荷;带电体接触时,发生转移的是只有电子,也就是负电荷.

注意质子是构成原子核的重要微粒,它是不会转移的,对于固体物质转移的电荷都是带负电的电子,只有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带正电的阳离子才会发生转移.

4.  

解:

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原因是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表现为较大的引力.

A、磁铁吸引铁块,是因为磁体具有吸引磁性物质的性质,故所包含的道理与之不相同.

B、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质的性质,故所包含的道理与之不相同.

C、往水杯中倒水,可以倒到稍稍高出杯沿,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有较大的引力的原因,所以水不会满溢出来,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

D、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有较大的斥力的原因,故所包含的道理与之不相同.

故选C.

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据此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引力在生活现象中所体现的现象,要求学生会区分,并能解释,是一道基础综合的题目.

5.  

解:

电荷间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是因为蜜蜂带负电,与蜜蜂摩擦的空气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电荷间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准确掌握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解:

A、图甲中摩擦过的气球吸引小女孩的头发,是研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A错误;

B、图乙实验是研究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实验,电路中有电流,通电线圈或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发生运动,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B正确;

C、图丙实验是研究直流电动机的原理,故C错误;

D、图丁实验是研究电流的磁效应试验,故D错误.

故选B.

(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装置图有电池,是电动机的原理;

(3)直流电动机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

(4)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属电流的磁效应实验.

教材中的重要实验装置图要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认真识记,包括实验装置的名称、说明的原理、重要的应用等.

7.  

解:

A、光滑铅块压在一起就能“粘”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A叙述错误;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故B叙述错误;

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故C叙述错误;

D、穿着的化纤衣服“粘”毛绒,是因为衣服摩擦起电后带静电,会吸引轻小物体,故D叙述正确.

故选D.

(1)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我们周围存在大气压;

(3)冰变为水是熔化;水变为冰是凝固;

(4)根据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物体的性质分析.

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气压、凝固、大气压的掌握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8.  

解:

(1)闪电是云层的放电现象,云层在运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失去电子,云层带正电,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故ABC错误;

(2)云层带正电荷,避雷针工作时尖端放电,负电荷从大地定向移动到云层,因此电流的方向是从云层流向大地,故D正确.

故选D.

(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