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698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docx

浅谈《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大学毕设论文

浅论《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

 

xxx中本xxx号xxxx

 

摘要:

《金粉世家》中的家族与以往《红楼梦》、《家》等家族不同,它是一个经过资产阶级改良后的家族,从上至下都没有强烈的封建意识,更多的是民主思想。

而透过其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可以窥视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式的家族。

家族伦理关系经过新思想的冲击,不再遵守封建传统的伦理道德秩序,以致破坏了维持整个家族运作的伦理框架,直接导致了家族的衰败。

而这个家族的衰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

关键字:

《金粉世家》、伦理关系、崩溃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曾出自内心地称誉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1]确实,张恨水寄翰墨50年,笔耕不辍,创作了100多部长、中篇小说,因其富有传奇性而十分畅销。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通俗小说代表作之一,曾被誉为民国的《红楼梦》。

全书以纨绔子弟金燕西与平民之女冷清秋的相恋—结婚—分离为主线索,为我们展现了一代豪门贵族从盛到衰的历史,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个豪门贵族之家骄奢淫逸,糜烂堕落的生活面貌和腐朽不堪、寄生虫式的精神主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底什么是家族?

“从文字意义上说,家族,指‘同姓的亲属’,它的核心词汇是‘姓’即‘血缘’。

也就是说它所指的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一般都是纵向的父系血缘为主干,再附之以以母系血缘或因缘关系而连结的母族和妻族。

”[2]所以,家族其实就是以血缘组成的若干个家庭联合而形成的。

一个传统的家族,在等级与制度也是相当森严的,它与当时的社会息息相关。

《金粉世家》的家族不同于传统,它只有两代人,而且家族所奉行的制度与思想是新旧参半的。

正因为如此,探讨《金粉世家》的家族伦理关系可以让我们中国家族文化某个时期的特点,进而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变迁。

《金粉世家》的金氏家族,处于北洋军阀时期,当时的封建思想尚未完全退出舞台,正与新思想处在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和阶段,家族便是封建的残留物。

尽管金氏家族仍带着封建文化的标签,但受到现代化的步伐的影响,民主、自由、科学改变着这个家族,平等思想也初露端倪,不大讲究封建伦理道德秩序。

与《红楼梦》、《家》等小说里的大家族所体现的强烈封建意识不同,金氏家族具有进步的民主改良思想,其中表现在两点:

一是婚姻上自由恋爱,二是财产,所有子女都有权利分得遗产。

张恨水笔下所描绘的家族,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复存在,封建伦理道德秩序也名存实亡,是一个向现代化过渡的新式大家族,向我们传达了以个世家在向现代化过渡的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化。

这个经过资产阶级改良过的家族,由于家族内部伦理关系的崩溃,仍然难逃衰亡的厄运。

中国的大家族生活制度,注定要退出这个社会。

而这种资产阶级的改良,也无法挽救日益衰落的家族,无法挽救当时的中国社会。

家族最突出的个性特色就是三纲五常的人伦关系。

所谓五伦,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然而,进入了现代化社会,君臣这一伦首先被抛弃。

然后存在于家族伦理范围内,就只有三伦,分别是父子、夫妇、兄弟。

而这三伦,正是在家族内部起维系作用的。

金氏家族是一个新氏家族,从其伦理关系我们便可以窥探出其旧家族所秉承的封建伦理道德秩序已经开始崩溃了。

同时,这个不同以往家族的伦理关系也是整个家族走向没落的原因。

通过以下三伦的分析,去了解张恨水笔下独特的家族:

一、父子关系

传统的家族以家长为核心来维系,尤其重视父子关系,看重父子之间的血脉相传与精神延续。

父亲,在家族是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不容质疑和挑战的权威,凌驾一切,说一不二,具有强大的约束力。

往往在一个大家族里,父亲首先倍受批判,被塑造成为反封建的箭靶,似乎打倒他们是拯救整个家族的关键所在。

然而《金粉世家》里所塑造的父亲金铨则不然,他是一个另类的父亲:

他不再高高在上,主宰或干预着每个人的命运;他已经具有现代意识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思想;颠覆了以往家长的形象,更突出的表现在他对子女的宽容。

金氏家族里的父亲金铨,身份是国家总理,是整个家族权利与财富的象征,但却并非是独裁者。

别看金铨表面上是一家之长,但家族诸多事端都并非他说了算,而是金老太太,而且金铨也很少去管家族中的事务。

金铨在家中无非就做着两样事,一样是训儿,另一样是喝酒,最终却因喝酒而一命呜呼。

金铨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衙门是下属望而生畏的活阎王,在儿女面前是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在姨太太面前则心甘情愿扮演着小丑的角色。

可是,在金铨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合理的东西,

金铨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父亲,有着初步的民主思想。

仔细去看,金铨没有传统家长那种冷漠无情、独断专横,没有成为家族中每个成员都惧怕的阎王。

因为他去过德国学习,接受过一定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所以不大讲究封建伦理道德秩序。

看巴金《家》的高老爷,他认为婢女只不过是礼品,死了还有另外一个代替,根本就没有把下人当人看过,将生命都践踏在脚下。

而金铨不一样,在燕西的生日会上,竟然发表一通平等言论,把金府中每个人都赋予了平等的地位,给他们解放,甚至还让秋香和他一起就坐,这是一个旧家族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金铨能做到这一点,是很难能可贵的。

又比如小怜,她只不过是佩芳陪嫁过来的丫鬟。

小怜在陪梅丽参加友人的婚礼时偶遇柳春江,两人便一见钟情。

后来被金府众人发现,小怜就偷偷地跟柳春江私奔去了。

当金铨得知,并没追究,没有因为面子问题而去将小怜寻回来严加管教,而是冷静地任其自然发展。

可见金铨是一个比较注重民主,对下人也没有轻视和任意践踏,而是一律平等地对待。

所以,在整个家族里,金铨是一个很开明,很宽厚的家长。

在传统的家族中,父若严君,要求子唯父命是从。

很典型的形象如《红楼梦》的贾政,“为了管好宝玉,贯彻自己的意志,身为父亲的贾政是不惜把儿子往死里打”[1]同是父亲的金铨,他也经常教训儿子,然而他却很开明,很宽容。

有一次,大儿子凤举从外面回来,心情不好,在家里楼上点着灯喝醉了。

第二天早上被金铨碰着,金铨也懒得问原因,直接教训了凤举一通,扬言要他分出去,可谓眼不见为净。

金铨没有像贾政将儿子往死里打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而只是语言上痛斥儿子。

金铨十分期望子辈能继承家族事业,使家族兴旺发达,但又深知自己的儿子个个都荒唐无能,心里是很失望的。

从他为三个儿子安排的衙门工作可以看出来,他希望他们从政。

但现实让他清楚地认识到,儿子们是无法走向他所希望的那条路上。

可他是不会像贾政那样不择手段地让儿子们贯彻他的意志,强横地管束他们,而是宽容地随他们去闹,让他们顺其自然地发展。

结果,在金铨的放纵下,个个儿子过的是醉生梦死,挥金如土的日子,其中以燕西最不堪。

燕西是排行最小的儿子,所以家人最宠着他。

燕西虽然没有工作,但金铨仍然每月发放固定的钱给他用。

燕西是一个只在大学挂着名的大学生,却从来没去上过一次课,整天无所事事,日夜醉心于交际场所,跳舞喝酒打牌,样样玩得。

在金铨的教训下,也是假装听从,处处敷衍,转身又是宿夜不归。

金铨甚至是被气的撒手不管了,燕西却更是越来越猖狂。

被宠坏的燕西,在父亲死没多久,还一如既往把分得的财产拿去捧两个戏子,死性不改,丝毫没有父亲去世的悲伤,更没因此而有所收敛。

几个荒唐儿子的种种行为,从始至终,实际上根本不受金铨控制。

可见,这四个儿子,在父亲面前,总是表面尊敬,阳奉阴违,再也没了子唯父命是从的秩序。

金铨这个父亲对儿子们的幸福大事也是“网开一面”的。

金府的每个儿子都是都是允许自由恋爱的,比如凤举、鹤荪还有鹏振,个个都是自由恋爱才结婚的。

没有一个是父母包办的。

燕西的婚事更是明显地体现金铨的大度,前三个儿子的媳妇都是门第相当,而燕西将要结成连理的是出身寒门的清秋。

当金铨得知燕西结婚的对象时,第一时间想的并不是清秋的门第,而是清秋的为人怎样,能否管好燕西这匹烈马。

当金铨看到燕西姐姐给你带来的清秋的诗稿时,不禁感叹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竟然觉得倒是燕西配不起她了。

在见到清秋时,就赞叹其是一位宽厚得体的女子。

于是金铨毫不干涉燕西的婚事,于是二话不说,同意了他们的婚事,这便成就了一段金玉良缘。

正是金铨这种主张婚姻自由,反对门第观念的思想,让燕西和清秋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可以光明正大地结成正果。

当金铨倒下的时候,到处找儿子,儿子一个也没有在身边。

儿子们都去哪儿了呢?

儿子们一个个都去寻欢作乐去了,彻夜地寻欢作乐。

父子之间的“孝”字消失殆尽,传统的“父为子纲”已经崩溃。

所谓“树倒猢狲散”,当金铨去世后,儿子们都失去了经济的依靠。

在儿子们的眼中,金铨只不过是一个权利的象征,一个经济符号,一个可以伸手要钱的银行。

四个儿子如此惧怕老子,究其原因只是怕父亲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

而如今,金铨倒了,父子关系的秩序本来已经形同虚设,那么更谈不上父子之间的亲情,所以儿子没一个真正为死去的父亲感到悲伤,而是担心今后生活的经济来源。

因此金铨死了还没到一百天,儿子几个就忙着闹分家,分钱,急迫地想要获取父亲更多的遗产以供他们的奢侈消费。

金铨的暴卒,引发了家族的衰落。

至此,父子这一伦已经崩溃了。

二、夫妇关系

传统家族里的夫妇关系,强调妻子要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也提倡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来维持关系,继而白头偕老。

但在金府这个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颇多的家族,其夫妇关系是相当独特,一反传统的:

其夫妇关系的婚姻基础均为双方的自由恋爱,并非是家长做主;夫妇关系不再以丈夫为尊,而是男女平等;夫妇关系已经被金钱腐化。

说到夫妇关系,首先必须了解男女主角的夫妇关系,也就是金燕西和冷清秋之间的关系。

要了解他们的关系,便要从他们的相恋—结婚—离散这一历程说起。

相恋时期。

清秋与燕西是如何走在一起的?

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酌之言,是自由恋爱。

燕西在一次出游中无意一睹清秋芳容,便被迷住了。

燕西当时痴痴呆呆地一路追看清秋,连被人发现了也毫无知觉。

为了认识清秋,他花了不少心思。

燕西不惜花钱将清秋隔壁的房子租下,美其名曰办诗社。

为了得到清秋的欢心,燕西更是三天两日拿许多贵重的礼品赠于清秋。

在得知清秋爱好文学时,他又装作文人墨客,将诗社中诗友的诗词占为己用,让清秋以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富家子弟,而并非一般的纨绔子弟。

在燕西的痴情追逐下,清秋终于被感动,接受了他的追求。

然而,在接受了燕西的追求后,清秋仍担心自己出身寒门而不被燕西家门所接纳。

燕西信誓旦旦地向清秋表白说:

“婚姻问题,是我们的事,与他们什么相干?

只要你爱我,我爱你,这婚约就算成立了。

”并声称:

“在我们的爱情上,根本没有什么贫富而言。

”[4]72在燕西的甜言蜜语下,清秋把持不住,便在西山献身了。

之后由于清秋的身孕,两人婚事不能再延。

在燕西姐姐的帮助下,金铨夫妇都欣然接受了这个出身寒门的媳妇。

可见,燕西与清秋的结合的基础,是自由恋爱,两情相悦。

婚后生活。

在进入金府后,清秋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贪求享受的少奶奶,没有事事依附燕西,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尊严,一如她在娘家的习惯,比如穿着朴素,热爱读书等。

而燕西在娶回清秋后,并没有修心养性,而是一如往常,经常出去打牌,出入交际场所,甚至彻夜不归。

这么一来,燕西和清秋的矛盾开始慢慢显露。

清秋的宽容和温柔,唤不回燕西的心,燕西又变回了那个纨绔子弟,正日醉心玩乐,花钱如流水,并且对清秋的劝告感到厌恶,认为她在多管闲事。

燕西与清秋的夫妇关系是平等自住的,也注定了双方是无法妥协的。

在清秋病得半死那几天,燕西竟然几天都没归家,甚至回到家也没去看望清秋,两个人的关系迅速下降到冰点。

清秋向金老太太提出了回娘家,被劝绝后,就带着儿子躲上阁楼,沉迷于佛经之中。

然而燕西更加自由,把箱子里的积蓄拿去捧戏子,时而又与白秀珠旧情复发。

燕西与清秋已经彻底决裂了,双方只剩下夫妻名分。

正如清秋所说:

“夫妻是完全靠爱情来维持的,既然没有了爱情,夫妻结合的要素也就没有了,要这个名目上的夫妻有何用?

反是彼此加了一层束缚。

”[4]485这为清秋的出走作了铺垫。

燕西已经变心了,再不像以前对清秋一往情深,百般呵护了,而清秋也看透了燕西那纨绔子弟的习气。

他们之间自由恋爱组织起来的夫妻关系,最终是各自纷飞。

离散时期。

金铨逝世后,一场大火将燕西与清秋的夫妻名分也烧毁了。

当时大火蔓延的时候,燕西顾着干吗?

他只顾着把自己那箱财产搬出来,在他眼里,清秋还没有钱重要。

在大火中在大火灭掉后,大家才发现清秋早已带着儿子不知所踪。

起先以为是清秋抱着儿子跳火身亡,后来几经寻找,并为找到尸体,才确定了清秋是逃离金府了。

燕西却不以为然,认为清秋要离去便离去,耳根也落得清净。

燕西如此一言,可见他对清秋是连一丝的爱和关心都没了。

而清秋逃离了金府,并没有自寻死路,也没有堕落,而是隐居在小镇上卖春联,力图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仍然是难以在社会立足的,然后清秋做到了。

清秋的所作所为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夫妇关系的新特点,女子并不只靠男人,也不需要束缚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上。

清秋与燕西的婚姻,不同以往的包办婚姻,是因爱情而结合,又因爱情离散的。

至此,清秋与燕西的夫妇关系已经平等地解除。

不单单是燕西,他的三位哥哥的婚姻的基础,同样也是自由恋爱。

传统的夫妇关系都是夫唱妇随,然而三位哥哥的夫妇关系挺有趣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怕老婆。

大哥凤举整天在外面寻欢作乐,甚至另外娶了个姨太太,就是怕回到家挨老婆佩芳的唠叨,受她的控制;二哥鹤荪,更是隔上几天就被老婆赶得没地方睡,整天就往燕西床上钻;三哥鹏振也是不相上下,在外面捧戏子,也是怕在家里待着受老婆的气。

从一些生活细节就可以看到他们对妻子是相当畏惧:

在燕西的生日会上,二哥鹤荪被慧厂斥了一句时,他倒还嬉皮笑脸地夹了香蕉饼给慧厂吃,惹得大家看他的样子笑。

身为大哥的凤举,在酒席上被众人极力劝其要坐在佩芳旁边,但凤举当着大家的面一句话还没说完,就急急忙忙地拍着屁股就走了。

三哥鹏振捧的戏子正是要在燕西生日会上唱戏的,可是他总是偷偷摸摸的,知道玉芬走到后台来,他就不见了踪影。

等到戏子登场,鹏振才入座听戏。

玉芬远远地看了几眼,鹏振也只是陪着笑了几下,畏惧之下看戏不敢叫好,也不敢拍手鼓掌。

从这几对夫妻,可以看到妻子对丈夫没有了从属关系,夫妇之间已经不是那种唯夫独尊的关系了。

三位哥哥的夫妇关系也是很独特,很可笑的。

玉芬用私房钱投资的钱发生了危机,要打发丈夫鹏振去天津去打听消息,可是鹏振干什么去了?

他把老婆给的几百块钱,把戏子请上,一路去游玩,到处寻欢作乐,似乎已经忘记了家庭,忘记了妻子交代他的事。

最后是气的玉芬吐了血。

他们两个根本都不像夫妻,两人之间都是同床异梦,各有心思。

二哥鹤荪和慧厂两个就如两个仇人,在一起就会互相吵下嘴,往往又是鹤荪吵不过,总是被赶出房。

这两夫妇简直是一山不容二虎的情况了。

更可笑的还有,大嫂佩芳存了一笔私房钱,以弟弟的名义在金府的帐房里放帐,可是放帐的对象竟然是她的丈夫凤举。

老婆的钱通过帐房放帐,悄悄地放到了丈夫的头上了,夫妇关系变成了金钱的那种债主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可笑。

凤举夫妇之间的关系竟然变成了纯粹金钱之间的关系,这是以往家族前所未有的。

这样的夫妇关系,已经是走向了穷途末路,让本来就陷入危机的家族再起波澜。

他们同床异梦,丈夫整天想得是如何花钱在外寻欢作乐,而妻子整天大着小算盘存私房钱,夫妇关系已紧紧地捆绑在金钱上。

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的夫妇关系已经完全有悖于封建伦理道德秩序,然后夫妇这一伦也跟着崩溃了。

三、兄弟关系

传统家族里的兄弟关系,要求以长为尊,长幼有序,兄长是众兄弟的模范和榜样,带领着众兄弟振兴家族。

但金氏家族里的兄弟们可谓丑态百出:

兄弟之间是平等的,没有很严森的长幼制度;四个兄弟,甚至长兄,个个都是花钱玩乐的主,整天花天酒地,碌碌无为;四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沉瀣一气;兄弟们不想着振兴家族还好,连分家的时候还想着如何分刮遗产,不顾兄弟之情。

金府的几个兄弟平时都是各自顾着自己花钱玩乐,不思进取。

金铨的四个儿子,没一个是有出息的。

三个兄长靠着父亲的关系谋了一份衙门的差事,有了固定的收入。

大哥凤举整天忙着去逛窑子,把城里的窑子都几乎逛了一圈,甚至亏空了钱用来添了一房姨太太。

二哥鹤荪常常幽会一些漂亮的交际花出入饭馆,身上也常带着几位交际花的人体艺术照,终日想着找借口出去偷欢。

三哥鹏振,则醉心于捧戏子,把钱都花在捧戏子和到处玩乐去了。

燕西最小,整天无所事事,没有工作,但花钱却丝毫不亚于几位哥哥。

燕西整天就是和交际花,戏子在一起鬼混,平时花钱是百儿上千,最终坐吃山空,自食其果。

在父亲死了之后,几个兄弟想得不是团结起来,挽救家族的衰落,重振家兴,而是个个心怀鬼胎,盘算着如何分到更多的财产,以供他们的奢侈消费。

父亲刚死没几天,鹏振就拉着凤举偷偷地往屋外走,就聊起要凤举出面提分家,分财产的事情。

还有,凤举竟然连政府拨给父亲的治丧费也迫不及待地提出来要去领。

父亲尸骨未寒,这几个兄弟却已经打着算盘要分钱,可见他们的德性。

金氏家族,在这四兄弟的折腾下,终究是家散人散了。

金府的几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关系就像一群猪朋狗友,沉瀣一气。

三哥喜好捧戏子,被燕西知道后,他不但没去劝说,而且还加入了捧戏子的行列,甚至还花钱去捧起两个戏子。

等到三嫂玉芬的盘问,燕西为了帮三哥掩盖事实,也是随意敷衍,可谓是蛇鼠一窝。

然后,燕西就帮着三哥鹏振瞒着玉芬一起出外捧戏子,带着戏子打麻将,到处游玩。

还有,大哥凤举在外面娶了一个妓女姨太太,兄弟几个没一个去劝阻他,几个兄弟早已经知道大哥在外面娶姨太太的事情,却对家里是一话不说。

这几个兄弟就瞒着大嫂佩芳去给大哥祝贺。

祝贺过后,几个兄弟就去捧戏子,一起去和交际花寻欢作乐。

这几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一点正事都不做,只会寻欢作乐,简直就是一群酒色之徒,一个比一个会花钱,恨不得一下子把钱花费光。

这些兄弟的荒淫和奢侈的生活作风,注定了金氏家族在金铨之后必定走向衰落。

分了家之后,这些兄弟都各奔东西,更没有兄弟之间的感情了,关系开始疏离。

从母亲宣布分家后,凤举、鹤荪、鹏振都各自从金府搬了出去,相互之间也逐渐没什么联系了。

他们都分到了一笔丰厚的财产,便各自独立,自立门户去了,根本没有对留恋往昔的兄弟之情。

最可怜的是燕西,自己荒唐无度,把积蓄花光了,清秋也离他而去,剩下孤身一人,最后竟然是无处可去。

燕西本可以跟着三个哥哥其中一个生活,可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因为他的三个哥哥觉得自身难保,更不会顾上这个弟弟了。

结果燕西却是跟着姐姐出洋去了,在异地沦落成为演员,过着不大富裕的生活。

这几兄弟自从分家之后,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彻底分裂了,再没有什么来往了。

这三伦当中最后的兄弟一伦,也崩溃了。

结语

一个家族的内部是由以上三伦在维系运作的,而这三伦,又正是由封建伦理道德秩序所支撑起来的。

由于受到改良思想的影响,封建伦理道德秩序在金氏家族内部已经是名存实亡。

那么,在封建伦理道德秩序崩溃的同时,这三伦也跟着倒下了。

当在家族内部起维系作用的三伦开始崩溃,家族必定崩溃,它不再存在,所以伦理关系带来了这个家族的必然解体。

所以说,金府这个大家族的衰落,是由内部的分裂引起的。

由家族的衰落过程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从《金粉世家》的家族没落,我们明白到在中国现代社会里,家族本身就是一个过去的文化,已经不再适应这个社会的生活方式。

家族中封建传统的伦理关系,也不能存活在现代化的社会中。

那么,封建时代已成为过去,无论再怎么改良,终要被另一种社会制度替代。

透过金氏家族的伦理关系,我们看到了一个新式的家族,一个经过资产阶级改良后的家族,但这种家族生活方式,它是培养腐朽生活的寄生虫的温床,无论如何改良,终究是必须走向没落的。

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阶级改良的方法,是不适合当时经历过封建时期的中国社会。

资产阶级的先进性,治标却不能治本,只能稍微缓解当时的社会冲突,不久社会矛盾便会加剧并爆发;资产阶级的金钱关系,却如金氏家族般捆绑着大部分人,他们都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所以这个新旧参半的社会,有着一个个新旧参半的大家族,但这种新的改良并没为它们找到出路,反而加快了崩溃。

家族的衰落,反映了这个社会的衰落,将来的不久,将有一种全新的制度代替它。

 

[1]老舍.一点点认识[N].重庆新民报,1944.5.16.

[2]何学军.论中国家族小说的文体特征[J].山花,2009

(1)

[3]陈少华.阉割篡弑与理想化—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父子关系[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6

[4]张恨水.金粉世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2,4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