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802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新课标.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人教新课标

第二单元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公顷和平方千米1课时

练习六1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准确地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并且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重点

结合实物图片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拟用

课时数

2课时

主要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及引导复习法。

分课时教案:

课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形象感知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

形象感知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具

准备

让学生课前测量一下操场的长和宽

课件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四、课堂作业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运动会吗?

(学生自由谈一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我们一起看一幅体育场的图片好吗?

师出示情境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寻找数学信息。

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

现在老师很想知道这个体育场的面积有多大,你们能帮助老师想一下办法吗?

生:

(生可能会说,这么大,怎么量呀?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平方米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师板书课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

活动一:

学习公顷

师:

同学们,2019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行,体育场叫什么名字?

生:

鸟巢

师:

根据你们知道的资料,你能说出鸟巢有多大吗?

师:

你认为用平方米去测量像鸟巢这样大的面积方便吗?

生:

不方便。

师:

其实有一个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公顷,多大的面积是1公顷呢?

谁能估计一下,你认为1公顷有多大?

生:

教学楼那样大。

生:

操场那样大是一公顷。

师:

1公顷到底有多大?

教师边说边板书: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课件出示:

例1主题图:

鸟巢,它的占地面积约是20公顷

师:

刚才同学估计我们的教学楼大约是一公顷,在你知道了一公顷有多少之后,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生:

不正确,因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而我们的教学楼的长不到100米,宽更不到100米,所以它的面积没有1公顷。

师:

你怎么知道教学楼的长和宽都不到100米,你进行测量了吗?

生:

没有。

因为我们对操场进行了测量,操场的宽是100米,而教学楼的长和宽都没有操场的宽长,所以我认为它的面积不到1公顷。

师:

刚才有的同学说,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

你认为呢?

生:

我认为不是。

因为操场的长比100大,所以我认为操场的面积不是1公顷,但是可以说是操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师:

那么公顷和平方米之间是什么进位关系呢?

谁能说一说?

生: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知,因为边长是100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而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又是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平方米=1公顷。

师:

那么2公顷=()平方米,30000平方米=()公顷

活动二:

学习平方千米

1、师:

在生活中,公顷是否是最大的面积单位呢?

并不是,如果人们要进行较大面积的计算时或是测量时常用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2、课件出示:

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3、师:

从字面来分析,你认为多大才是1平方千米?

它和公顷有什么关系呢?

学习“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注:

这里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也可能是比较直接。

当学生的回答效果较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学习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它们都是边长的多少的正方形。

然后,请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第35页的内容,然后交流从中获得和的数学知识。

(平方千米也可以写成km2及1平方千米=100公顷)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更大的面积单位,你们都知道了吧?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学得可真棒,回家后跟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收获,好不好?

下面进入我们的课堂小检测,好吗?

 

1、填空:

3平方米=()平方分米

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00平方米=()平方分米

2平方千米=(  )公顷

12公顷=()平方米

110000平方米=()公顷

2、你知道吗?

(1)、东营区新区广场面积大约有20()。

(2)、操场面积约26400()。

(3)、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6340()。

(4)、中国的领土面积是960()。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何让学生进行估计,原因在于:

学生在没有一公顷的概念前的估计属于一种无尺度的估计,也就是随意估计,想它是多少就估成多少。

而在知道了公顷的概念之后,就好像给了学生一把尺子,对于所接触的面积就可以用这把尺子进行度量。

前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学习、理解1公顷的效果。

 

在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平方千米,对其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然后再由我将学生的知识通过引领,归纳到学习的知识点上来,学生比较感兴趣。

利用商量的语气,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教板书设计

公顷和平方千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板教学后记

分课时教案:

课题

练习六

(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

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基础复习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二、解决问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三、作业布置

1.什么是面积?

我们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生说,师板书: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2.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生说,师板书:

长方形面积:

长×宽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说,师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P36——37练习题:

注意几点: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小组讨论,说说怎样解决实际问题?

③学生独立计算。

④小结:

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什么情况下使用公顷和平方千米。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你能进行单位换算吗?

7公顷=()平方米

20190平方米=()公顷

()平方千米=400公顷

()公顷=50平方千米

44公顷=()平方米

720190平方米=()公顷

 

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教板书设计

练习六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长方形面积:

长×宽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板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