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858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 内容总结要点.docx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内容总结要点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3版

 

目录

第一章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

第二章碳钢

第三章钢的热处理

第四章合金钢

第五章铸铁

第六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第七章高分子材料

第八章陶瓷材料

第九章复合材料

第一十章功能材料

第一十一章材料改性新技术

第一十二章零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

第一十三章工程材料在典型机械和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第一章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

第一节零件在常温静载下的过量变形

失效:

零件若失去设计要求的效能

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状或尺寸的变化

弹性变形:

能够恢复的变形

塑性变形:

不能恢复的变形

一、工程材料在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行为

1.低碳钢的应力-应变行为

变形过程:

弹性变形、屈服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

2.其他类型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

纯金属

脆性材料

高弹性材料

二、静载性能指标

1.刚度和强度指标

(1)刚度

指零(构)件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单向拉伸(或压缩)时:

E=σ/ε=

,即EA=F/ε

纯剪切时:

G=τ/γ=

,即GA=Fτ/γ

弹性模量E(或切变模量G)是表征材料刚度的性能指标

(2)强度

指材料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指标有:

比例极限σp,弹性极限σe,屈服强度σs,抗拉强度σb,断裂强度σk

2.弹性和塑性指标

(1)弹性

指材料弹性变形大小

弹性能u:

应力-应变曲线下面弹性变形阶段部分所包围的面积

u=

σeεe=

(2)塑性

指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断后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越大,材料塑性越好

3.硬度指标

表征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

布氏硬度HBW(硬质合金球为压头)

洛氏硬度HRC(锥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为压头)

维氏硬度HV(锥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体为压头)

三、过量变形失效

零件的最大弹性变形量△l或θ(扭转角)必须小于许可的弹性变形量。

△l≤[△l]或θ≤[θ]

材料的弹性模量E(或切变模量G)越高,零件的弹性变形量越小,刚度越好

通常材料的熔点越高,弹性模量也越高

弹性模量对温度很敏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第二节零件在静载荷冲击载荷下的断裂

一、韧断和脆断的基本概念

韧性断裂:

断裂前发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

脆性断裂:

断裂前不发生塑性变形

断裂过程均包含裂纹形成和扩展两个阶段

二、冲击韧性及衡量指标AK、aK

冲击韧性:

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冲击吸收功AK,单位J

冲击韧度aK=AK/FK,单位J·cm-2。

FK为断口处截面积

材料的冲击吸收功随试验温度降低而降低(低温脆性现象)

三、断裂韧性及衡量指标KIC

断裂韧度KIC,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

单位MPa·m1/2或MN·m-3/2

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因子KI、零件裂纹半长度a、零件工作应力σ之间的关系:

KI=Yσa1/2

Y=1~2,为零件中裂纹的几何因子。

当KI≥KIC时,零件发生低应力脆性断裂

当KI<KIC时,零件安全可靠

KI=KIC,是零件发生低应力脆性断裂的临界条件

最大承载能力σc=

零件允许存在的裂纹最大尺寸2ac

ac=(KIC/Yσ)2

四、影响脆断的因素

因素有:

加载方式、材料本质、温度、加载速度、应力集中及零件尺寸

1.加载方式和材料本质

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内部个点应力状态可用三个主应力表示。

σ1>σ2>σ3

τmax=(σ1-σ3)/2

σmax=σ1-v(σ2+σ3)

v为泊松比

软性系数α=τmax/σmax

α越大,应力状态越软,脆断倾向越小。

2.温度和加载速度

3.应力集中

4.零件尺寸

零件截面积尺寸越大,越易发生脆断。

 

第三节零件在交变载荷下的疲劳断裂

一、疲劳的基本概念

疲劳断裂:

零件在交变载荷下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而发生断裂的现象。

二、疲劳断口的特征

三阶段:

裂纹形成、扩展和最后断裂

断口形貌:

疲劳源区、疲劳裂纹扩咱区、最后断裂区

三、疲劳抗力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零件磨损失效

基本类型:

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麻点磨损(即接触疲劳)

第五节零件的腐蚀失效

高温氧化腐蚀、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

第二章碳钢

第一节纯铁的组织和性能

一、纯铁的结晶

1.过冷现象和过冷度

过冷现象:

实际结晶过程中,实际开始结晶温度Tn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o的现象。

过冷度△T=To-Tn

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2.结晶过程——形核与长大

二、纯铁的晶体结构

1.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晶体结构类型:

体心立方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密排六方结构

2.晶体缺陷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3.纯铁的晶体结构及同素异构转变

液态—1538℃—δ-Fe体心立方—1394℃—γ-Fe面心立方—912℃—α-Fe体心立方

铁素体:

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

碳溶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第三节Fe-Fe3C相图

相图:

表示合金在缓慢冷却的平衡状态下相或组织与温度、成分间关系的图形

符号温度℃wc(%)说明

A15380纯铁熔点

B14950.53包晶反应时液态合金的浓度

C11484.30共晶点,

D12276.69渗碳体熔点(计算值)

E11482.11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

F11486.69渗碳体

G9120α-Fe—γ-Fe同素异构转变点(A3)

H14950.09碳在δ-Fe中的最大溶解度

J14950.17包晶点

K7276.69渗碳体

N13940γ-Fe—δ-Fe同素异构转变点(A4)

P7270.0218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

S7270.77共析点

Q室温0.0008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

(1)包晶转变(HJB线)δH+LB→γJ1495℃

(2)共晶转变(ECF线)Lc→γE+Fe3C1148℃

Ld莱氏体γE+Fe3C

(3)共析转变(PSK线)γs→αp+Fe3C727℃

P珠光体αp+Fe3C

典型铁碳合金结晶过程

1)工业纯铁(wc<0.0218%)铁素体和少量三次渗碳体

2)钢(wc为0.0218~2.11%)

亚共析钢(wc<0.77%)铁素体和珠光体

共析钢(wc=0.77%)珠光体

过共析钢(wc>0.77%)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3)白口铸铁(wc为2.11%~6.69%)

压共晶白口铸铁(wc<4.3%)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

共晶白口铸铁(wc=4.3%)莱氏体

过共晶白口铸铁(wc>4.3%)一次渗碳体和莱氏体

 

第六节压力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一、冷压力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组织变化:

各晶粒会被拉长或压扁为细条或纤维状,称为纤维组织。

渗碳体阻碍变形。

性能变化:

硬度、强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

(加工硬化)

二、冷变形钢在加热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随加热温度升高:

(1)回复

去应力退火

(2)再结晶

内应力完全消除。

再结晶退火

(3)晶粒长大

三、热压力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热加工与冷加工的区别

热加工:

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压力加工

冷加工:

低于再结晶温度的压力加工

2.热压力加工钢的组织和性能

钢的热加工是在奥氏体状态下进行的,晶粒细小,钢中夹杂物会沿变形方向分布成“流线”,纵向力学性能显著大于横向。

 

第七节碳钢的分类、牌号及用途

1.普通碳素结构钢Q+数字

一般不经热处理

Q195、Q215、Q235薄板、钢筋、焊接钢管,用于桥梁、建筑等结构,制造普通铆钉、螺钉、螺母

Q255、Q275轧制成型钢、条钢、钢板作结构件,连杆、齿轮、联轴器、销

2.优质碳素结构钢两位数字

一般要经过热处理

08、08F、10、10F,冷轧成薄板。

仪表外壳、汽车和拖拉机上的冷冲压件,如汽车车身、拖拉机驾驶室。

15、20、25,活塞销、样板

30、35、40、45、50,(淬火+高温回火)轴类零件,如40、45钢常用于汽车、拖拉机的曲轴、连杆、一般机床主轴、机床齿轮等

55、60、65,(淬火+中温回火)弹簧

3.碳素工具钢T+数字

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

 

第三章钢的热处理

第一节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用铝脱氧的钢为本质细晶粒钢,用Si、Mn脱氧为本质粗晶粒钢

钢加热时缺陷:

过热、氧化、脱碳

本质粗晶粒钢:

有些钢的奥氏体晶粒随加热温度升高会迅速长大

本质细晶粒钢:

有写钢的奥氏体晶粒不容易长大,加热到更高温度时才开始迅速长大。

第二节奥氏体转变图

马氏体:

转变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在Ms~Mf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

临界冷却速度:

v临冷却速度线恰好与奥氏体等温转变图中的转变开始线相切,表示奥氏体在冷却时中途不发生转变,而直接转变为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第三节钢的普通热处理

一、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在临界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十分缓慢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

1.完全退火

加热至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十分缓慢地冷却至500℃以下,然后空冷。

室温下组织:

铁素体,珠光体

目的:

改善组织,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球化退火

加热至AC1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十分缓慢地冷却至600℃以下,然后空冷。

得到组织:

球状珠光体

目的: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淬火做准备

3.去应力退火

缓慢加热至500~650℃,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200℃以下,然后空冷

组织和性能无明显变化,残留应力得到松弛

二、正火

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80℃,保温后,空冷。

与退火区别:

冷却速度较快,组织较细,

目的:

细化组织,适当提高硬度和强度

三、淬火

加热至AC1或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

目的:

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

淬火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临

淬火方法:

单液淬火法、双夜淬火法、分级淬火法、等温淬火法

淬透性:

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

淬透性测定:

临界直径法、顶端淬火法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临界冷却速度v临,奥氏体等温转变图位置越靠右,则v临越小,淬透性越大。

淬透性最好的碳钢是共析钢

四、回火

将淬火钢重新加热至A1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至室温

目的:

降低淬火钢的脆性,减小或消除内应力,使组织趋于稳定并获得所需力学性能

(1)低温回火150~250℃

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M回,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内应力和脆性降低

应用于工模具和滚动轴承,渗碳和表面淬火的零件

(2)中文回火350~500℃

得到回火托氏体T回,具有一定的韧性和高的弹性极限及屈服强度

各类弹簧

(3)高温回火500~650℃(调质处理)

得到回火索氏体S回,适当的强度,足够的塑性和韧性,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轴、齿轮、连杆、螺栓

 

第四节钢的表面热处理

一、表面淬火

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到奥氏体区,在热量尚未传到心部时立即迅速冷却,使表面得到一定深度的淬硬层,而心部仍保持原始组织的一种局部淬火方法

二、表面化学热处理“表硬心韧”

1.渗碳

使工件热处理后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高的韧性

固体渗碳、液体渗碳、气体渗碳

锻造→正火→机械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成品

2.渗氮

提高工作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耐蚀性以及热硬性

渗氮后不再进行淬火、回火处理

锻造→退火(或回火)→粗加工→调质→半精加工→去应力退火→粗磨→渗氮→精磨(或研磨)→成品

3.碳氮共渗

 

第五节钢的特种热处理

一、真空热处理

二、可控气氛热处理

三、形变热处理

第四章合金钢

第一节概述

一、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合金元素改善钢的热处理工艺性能

(1)细化奥氏体晶粒

(2)提高淬透性

(3)提高回火抗力,产生二次硬化,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

回火抗力:

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2.合金元素提高钢的使用性能

(1)合金元素使钢得到强化

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细晶强化

(2)合金元素使钢获得特殊性能

1)形成稳定的单相组织

2)形成致密氧化膜和金属间化合物

二、合金钢的分类及牌号

1.合金结构钢

牌号:

数字+合金元素符号+数字

前面数字表示钢的平均碳的质量分数的万分数

后面数字表示合金元素平均质量分数的百分数,当合金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1.5%时,牌号中只标明合金元素,而不标含量。

例如:

wc为0.37%~0.44%、wCr为0.8%~1.1%,牌号40Gr

wc为0.57%~0.65%,wSi为1.5%~2.0%,wMn为0.6%~0.9%,牌号60Si2Mn

高碳铬轴承钢:

牌号前标G,后面数字表示平均铬的质量分数的千分数

例如:

GCr15的钢平均wCr为1.5%

含S、P量较低(wS<0.02%、wp<0.03%)的高级优质钢,牌号最后加A

例如:

38CrMoAlA

低合金刚强度结构钢,牌号:

Q+数字+质量等级(A、B、C、D、E)

例如:

Q345E表示屈服点345MPa的E级低合金刚强度结构钢

2.合金工具钢

牌号:

数字+合金元素符号+数字

前面数字表示平均碳的质量分数的千分数,如果wC≥1%时不标

例如:

9Mn2V,其wC为0.9%,CrWMn,其wC>1.0%

但高速钢例外,平均wC<1%时也不标

例如:

wC为0.7%~0.8%,wW为17.5%~19.0%,wCr为3.8%~4.4%、wV为1.0%~1.4%的高速钢牌号W18Cr4V

3.特殊性能钢

牌号表示与合金钢相同。

但当钢中wC≤0.03%及wC≤0.08%时,在牌号前分别加00、0

例如:

00Gr18Ni10其wC≤0.03%,0Gr18其wC≤0.08%

低合金钢:

合金元素总质量分数≤5%

中合金钢:

合金元素总质量分数5%~10%

高合金钢:

合金元素总质量分数>10%

 

第二节合金结构钢

低合金刚强度结构钢、合金渗碳钢、合金调质钢、合金弹簧钢、高碳轴承钢

一、低合金刚强度结构钢

碳含量较低(wC≤0.2%)

性能特点:

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及焊接性能、较高强度、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

热处理:

通常在热轧空冷后使用,有时在焊接后进行一次正火处理后使用,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

牌号:

Q295(09MnV、09MnNb、09Mn2、12Mn)

桥梁、车辆、容器、油罐

Q345(12MnV、14MnNb、16Mn、16MnRE、18Nb)

桥梁、车辆、船舶、压力容器、建筑结构

Q390(15MnV、15MnTi、16MnNb)

桥梁、船舶、起重设备、压力容器

Q420(15MnVN、14MnVTiRE)

桥梁、高压容器、大型船舶、电站设备、管道

Q460

中温高压容器(<120℃)、锅炉、石油化工高压厚壁容器(<100℃)

二、合金渗碳钢

碳含量较低,wC为0.10%~0.25%

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较好的淬透性,优良的工艺性能

牌号:

(1)低淬透性合金渗碳钢

20Mn2、20MnV、20Cr、20Crv

用于制造尺寸较小的零件,小齿轮、活塞销

(2)中淬透性合金渗碳钢

20CrMn、20CrMnTi、20MnTiB、20CrMnMo

用于制造承受高速、中速、冲击和在剧烈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零件,汽车、拖拉机的变速箱齿轮、离合器

(3)高淬透性合金渗碳钢

18Cr2Ni4WA

用于制造大截面、高负荷以及要求高耐磨性及良好韧性的重要零件,飞机、坦克的曲轴、齿轮及内燃机车的主动牵引齿轮

热处理一般都是渗碳后直接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

三、合金调质钢

指经过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后使用的中碳合金结构钢

wC为0.25%~0.50%

有足够的强度和塑性、韧性,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牌号:

(1)低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40Cr、40MnB

用于制造截面尺寸较小或载荷较小的零件,连杆螺栓、机床主轴、内燃机曲轴

(2)中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35CrMo、38CrSi

用于制造截面尺寸较大、载荷较大的零件,火车发动机曲轴、连杆

(3)高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38CrMoAlA、40CrNiMoA

用于制造截面尺寸大、载荷大的零件,精密机床主轴、汽轮机主轴、航空发动机曲轴、连杆

热处理:

淬火+高温回火

组织:

回火索氏体

四、合金弹簧钢

淬透性好、耐回火性好、脱碳敏感性小、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及较高的疲劳强度与足够的塑性、韧性

牌号:

(1)含Si、Mn元素的合金弹簧钢

60Si2Mn

用于制造截面尺寸≤25mm的弹簧,汽车、拖拉机、火车的板弹簧和螺旋弹簧

(2)含Cr、V元素的合金弹簧钢

50CrVA

用于制造截面尺寸≤30mm、并在350~400℃温度下工作的重载弹簧,阀门弹簧、内燃机的气阀弹簧

热处理:

淬火+中温回火。

组织:

回火托氏体

热处理后常采用喷丸处理

(1)冷成形弹簧

截面尺寸<10mm的小型弹簧,钟表、仪表中螺旋弹簧、发条、弹簧片,压缩机直流阀阀片及阀弹簧

工艺路线:

冷拉(冷轧)钢丝(钢带)或淬火+中温回火钢丝(钢带)→冷卷(冷冲压)成形→去应力退货→成品

(2)热成形弹簧

截面尺寸>10mm的大型弹簧或形状复杂的弹簧,汽车、拖拉机、火车的板弹簧和螺旋弹簧

工艺路线:

扁钢(圆钢)下料→加热压弯(卷绕)成形→淬火+中温回火→喷丸→成品

五、轴承钢

wC为0.95%~1.05%,wCr为0.35%~1.95%

具有高的硬度和高的弹性极限及高的接触疲劳和适当的韧性,并具有一定的耐蚀能力

牌号:

(1)高碳铬轴承钢

GCr4、GCr15

淬透性低,用于制作中、小型滚动轴承及冷冲模、量具、丝杠

GCr15SiMn、GCr15SiMo、GCr18Mo

淬透性高,用于制作大型滚动轴承

(2)高碳无铬轴承钢

GMnMoVRE、GSiMoMnV

性能与用途与GCr15相同

热处理:

滚动轴承的加工工艺路线:

轧制或锻造→球化退火→机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磨削→成品

↓↗↓↗↓↗

冷处理时效时效

六、超高强度钢

σb>1500MPa的钢

有着与铝合金相近的比强度,足够的耐热性,一定的塑性、冲击韧性、断裂韧性、良好的切削性能、焊接性能、价格低于钛合金

牌号:

(1)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主要用于制造飞机上一些符合很大的零件,如主起落架的支柱、轮叉、机翼主梁

(2)中合金超高强度钢

制造超音速飞机中承受中温的强力构件、轴类和螺栓等零件

(3)高合金超高强度钢

马氏体时效钢

火箭发动机壳体与机匣、空间运载工具的扭力棒悬挂体、高压容器等

 

第三节合金工具钢

一、工具的服役条件

1.刃具

用来进行切削加工的工具

车刀、铰刀、刨刀、钻头

2.模具

用于进行压力加工的工具

分冷作模具和热作模具两大类

3.量具

机械加工过程中控制加工精度的测量工具

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量块、塞尺及样板

二、常用合金工具钢及其热处理

合金工具钢分为:

高碳低合金工具钢,高碳高合金工具钢、中碳合金工具钢

1.高碳低合金工具钢

淬透性和耐回火性与韧性均比碳素工具钢好

预先热处理:

球化退火。

最终热处理:

淬火+低温回火

如果要求工具尺寸稳定,还需增加冷处理和时效处理

2.高碳高合金工具钢

优异的淬透性、耐回火性、热硬性、耐磨性

(1)高速钢

用于制造高速切削刀具的钢种

预先热处理为球化退火

最终热处理为淬火+高温回火

W18Cr4V,W6Mo5Cr4V2

(2)高铬钢

制作承受重负荷、形状复杂、要求变形小、耐磨性高、热硬性好的模具材料

淬火和回火工艺有两种:

1)低温淬火及低温回火

2)高温淬火及高温回火

3.中碳合金工具钢

制造热作模具,如热锻模、热挤压模、压铸模

5CrNiMo,5CrMnMo,3Cr2W8V

三、新型合金工具钢

1.基体钢

2.冷作模具钢

3.热作模具钢

 

第四节特殊性能钢

指具有特殊物理、化学、力学性能的钢种

不锈钢、耐热钢、低温钢、耐磨钢

一、不锈钢和镍基耐蚀合金

1.常用不锈钢及热处理

(1)马氏体型不锈钢

淬透性好,只在氧化性介质中有较好的耐蚀性

1Cr13、2Cr13、

调质处理

3Cr13、4Cr13、9Cr18

淬火低温回火

(2)铁素体型不锈钢

耐蚀性、塑性、焊接性均优于马氏体不锈钢,但强度偏低

0Cr13、1Cr17、1Cr28

退火或正火

(3)奥氏体型不锈钢

高的耐蚀性,还有高的塑性、低温韧性、加工硬化能力与良好的焊接性能

0Cr18Ni9、1Cr18Ni9、1Cr18Ni9Ti

缺点:

容易产生晶间腐蚀

(4)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

双相不锈钢

较好的耐蚀性,较高的抗应力腐蚀能力、抗晶间腐蚀能力及良好的焊接性能

1Cr21Ni5Ti、1Cr17Mn9Ni3Mo3Cu2N、1Cr18Mn10Ni5Mo3N

(5)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用作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的化工机械设备、零件以及航天用的设备、零件

0Cr17Ni7Al、0Cr15Ni7Mo2Al

2.常用镍基耐蚀合金及热处理

镍和镍基耐蚀合金能弥补不锈钢的不足

(1)锻造镍

商业纯镍。

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在大多数腐蚀介质中都不受侵蚀,强度较高,塑性和韧性好,耐高温,耐低温。

用于制作与强酸、强碱接触的泵壳、容器,火箭、导弹耐蚀零件

(2)镍-铜合金——蒙乃尔合金

优异的耐蚀性,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通常在固溶处理或固溶+时效处理后使用

用于制作与氢氟酸接触的零件

(3)镍-铬-铁合金——因科镍合金

优良的耐蚀性,高的室温强度,高温强度及辐照稳定性

通常固溶+时效处理后使用

用于制作高温下要求耐蚀的受力零件

二、耐热钢和高温钢

指在高温下具有高热稳定性和热强性的特殊钢和合金

耐热钢:

马氏体型、铁素体型、奥氏体型、沉淀硬化型

高温合金:

铁基、镍基、钴基、铌基、钼基

三、低温钢

工作温度在0℃以下的零件和结构件的钢种

韧脆转变:

使用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材料的冲击韧度显著下降的现象

韧脆转变温度

低温钢有:

低碳锰钢、镍钢、奥氏体不锈钢

四、耐磨钢

高碳铸钢、硅锰结构钢、高碳工具钢、轴承钢

 

第五章铸铁

铸铁:

碳的质量分数大于2.11%并含有Si、Mn、S、P、等元素的多元铁基合金。

第一节铸铁的石墨化

一、石墨化过程

第一阶段,液态石墨化阶段,LC`→γE`+G共晶

第二阶段,中间石墨化阶段,自奥氏体中析出二次石墨GⅡ

第三阶段,低温石墨化阶段,γS`→αP`+G共析

二、影响石墨化的因素

1.化学成分的影响:

铸铁中C和Si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他们的含量越高,石墨化过程越易进行

2.冷却速度的影响:

冷却速度越慢,越有利于石墨化过程的进行

第二节各类铸铁的特点及应用

一、铸铁的分类

1.按石墨化程度分类

(1)灰口铸铁

是第一和第二阶段石墨化过程充分进行而得到的铸铁,其中碳主要以石墨形式存在,断口呈灰暗色。

(2)白口铸铁

是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