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497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4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7课同步能力测试题附答案不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  )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D.原始社会后期

2.如图器物在湖南宁乡出土,造型奇特,花纹华丽,它是(  )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

C.大盂鼎D.铜象尊

3.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A装饰品B.食器

C.乐器D.盛水器皿

4.(2018宜兴桃溪中学模拟)认真观察如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5.(思维拓展题)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6.(2018福建中考预测)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

7.《尚书》记载: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意思是说,殷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书册了。

这里书册的材料是(  )

A.竹简B.丝帛

C.青铜器D.龟甲和兽骨

8.甲骨文因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

它的造字方法有()

①象形 ②指事 ③会意 ④形声 ⑤假借

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D.①②⑤

9.(2019重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如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

10.郭沫若说:

“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

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内容十分丰富

D.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1.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它是指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状况

D.甲骨文的字体现在已基本不能使用

12.(2018潍坊寿光模拟)历史文物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如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汉朝

13.读图学史:

(1)请写出图中青铜器的名称和铸造朝代。

(2)图中青铜器反映了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样的高超技艺?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14.(创新探究题)“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的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这三种古文字早已灭绝,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的一种。

(1)材料一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

这种文字一般用的刻写材料是什么?

有何特点?

(2)你知道材料二图中分别是什么字吗?

以上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造字方法?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甲骨文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发现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全用金箔,说明制作者对金的延伸性已有很深了解。

青铜面具、青铜雕像,造型生动,有古蜀人“纵目”的特点(如同戏曲化妆成坚眉竖目的形象)。

三星堆的青铜树,是祭祀用品,有学者考证它与我国民间习俗“通天树”或“摇钱树”有关。

学者们认为三星堆文化距今三千多年,是商朝时期我国西南成都平原上古蜀人的文化。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 D )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D.原始社会后期

2.如图器物在湖南宁乡出土,造型奇特,花纹华丽,它是( B )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

C.大盂鼎D.铜象尊

3.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B )

A装饰品B.食器

C.乐器D.盛水器皿

4.(2018宜兴桃溪中学模拟)认真观察如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B )

5.(思维拓展题)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6.(2018福建中考预测)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D )

7.《尚书》记载: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意思是说,殷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书册了。

这里书册的材料是( D )

A.竹简B.丝帛

C.青铜器D.龟甲和兽骨

8.甲骨文因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

它的造字方法有( B )

①象形 ②指事 ③会意 ④形声 ⑤假借

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D.①②⑤

9.(2019重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如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

10.郭沫若说:

“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D )

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内容十分丰富

D.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1.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D )

A.它是指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状况

D.甲骨文的字体现在已基本不能使用

12.(2018潍坊寿光模拟)历史文物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如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B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汉朝

13.读图学史:

(1)请写出图中青铜器的名称和铸造朝代。

(2)图中青铜器反映了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样的高超技艺?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答案:

(1)司母戊鼎。

商朝。

(2)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采用“泥范铸造法”等。

(3)食器、礼器等。

14.(创新探究题)“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的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这三种古文字早已灭绝,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的一种。

(1)材料一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

这种文字一般用的刻写材料是什么?

有何特点?

(2)你知道材料二图中分别是什么字吗?

以上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造字方法?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甲骨文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答案:

(1)甲骨文;龟甲和兽骨;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人、牛、水、日;象形。

(3)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对世界文明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

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发现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全用金箔,说明制作者对金的延伸性已有很深了解。

青铜面具、青铜雕像,造型生动,有古蜀人“纵目”的特点(如同戏曲化妆成坚眉竖目的形象)。

三星堆的青铜树,是祭祀用品,有学者考证它与我国民间习俗“通天树”或“摇钱树”有关。

学者们认为三星堆文化距今三千多年,是商朝时期我国西南成都平原上古蜀人的文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2.《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东周分两段”这样一句。

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

A.春秋和战国B.西汉与东汉C.西晋与东晋D.北宋与南宋

3.《国语•晋语》载:

“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

”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耜耕B.牛耕C.耧车D.机耕

4.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铁制农具的应用B.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修建D.金属货币的流通

5.为期一周的安徽省颍上县第九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

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他辅佐下列哪为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A.秦孝公B.晋文公C.楚庄王D.齐桓公

6.《史记·周本纪》中记载: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 )

A.尧舜禹时期B.西周C.春秋D.战国

7.下列历史人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

8.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D.周王室地位衰落

9.春秋战国乱悠悠。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与哪一制度的衰落()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0.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A.西周分封B.春秋争霸C.战国七雄D.秦灭六国

11.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2.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

13.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出现了“春秋争霸”的局面,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这说明下列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4.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15.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是(  )

A.管仲B.齐桓公C.楚庄王D.晋文公

二、非选择题

16、读图回答问题

 

牛耕铁器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

17.

下列材料中,存在三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西周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天子,其中著名的有周文王、晋文公、楚庄王等。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争霸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

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先进的工具。

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材料二 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

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

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

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

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

材料三 春秋时期重要货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我国手工业生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指出以上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

1-5AABDD6-10CBDCB11-15CCCDA

16、

(1).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

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17、1)错误:

西周;改正:

春秋。

(2)错误:

成为天子;改正:

成为霸主。

(3)错误:

周文王;改正:

齐桓公。

18、

(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水利工程的修建等。

 

(2)手工业的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3)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促进了金属货币的出现。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测试时间:

20分钟

一、选择题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建立的王朝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于伯益B.启继承父位

C.舜传位给禹D.汤灭夏,建立商

3.“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B.启继承父位C.盘庚迁殷D.武王伐纣

4.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利:

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弊:

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

5.三千多年前的闪击战,极为血腥残酷。

据《逸周书·世俘》记载,此战“血流漂橹”。

最后,商朝军队大败,纣王在鹿台自焚,商朝灭亡。

该战争是()

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

C.国人暴动D.西周灭亡

6.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A.黄帝B.禹C.汤D.纣

7.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建立B.西周建立C.商朝建立D.东周建立

8.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商朝历史的卡片,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A.建立时间B.开国君主C.灭亡时间D.亡国君主

9.“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是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其中“齐鲁”地名的称呼最早与哪一制度有关()

A.郡县制B.分封制C.禅让制D.宗法制

10.《孟子》中记载: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B.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11.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西周通过分封诸侯,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2.《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

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奴隶制D.分封制

13.以下是小凤同学设计的某一历史知识示意图。

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图示“?

”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A.天子B.诸侯C.卿大夫D.士

14.若将夏桀和商纣王归为一类,那么归类的标准应该是()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C.他们的统治都非常残暴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动学术界的青铜簋(右图)。

该青铜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铸的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

(1)说出材料一中的“武王征商”的时间和战役名称。

 

材料二如下图

 

(2)材料二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这种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

“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材料四幽王为熢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熢火。

诸侯悉至……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诸侯对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

——范文澜《中国通史》

——《史记·周本纪》

(4)材料二中反映的这种制度没能使西周的统治千秋万代延续下去,在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出现了国人暴动,“国人”指材料二中的哪个等级的人?

哪一年西周最终走完了它的统治历程?

 

16.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君王,他们的行为,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

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漫画“暴君”】

(1)图1是夏朝最后一个君王暴虐无道的缩影,请你说出这一君王是谁。

 

(2)图2是一幅漫画,近几年,有人评价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越”。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你结合史实来说明。

 

(3)漫画中两位君王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图片“名君”】

(4)上面两张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商朝和西周的建立者,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

 

(5)通过上述君王的所作所为,你有什么感悟?

 

一、选择题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测试时间:

20分钟

1.答案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答案B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4.答案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有利有弊,其利是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其弊是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因此,该同学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王位世袭制,故选C。

5.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在牧野之战中商军大败,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6.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能力。

根据“多行不义必自毙”可知残暴的君主必然会自取灭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最终导致商朝灭亡,故选D项。

7.答案B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8.答案B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9.答案B周朝建立后,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实行分封制,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齐国和鲁国被分封于今天山东省等地区,所以“齐鲁”地名的称呼最早与分封制有关。

10.答案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如诸侯不履行朝觐义务,天子将“贬其爵”或

“削其地”或“六师移之”。

故选C。

11.答案C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巩固政权。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故选C项。

12.答案D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进献贡物,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故选D。

13.答案B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奴隶主政权。

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宗亲、功臣等,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故图示“?

”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诸侯。

14.答案C根据所学可知,夏桀、商纣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们的统治都非常残暴,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5.答案

(1)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

(2)分封制。

巩固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向天子进献贡物;服从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平民。

公元前771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武王征商”可判断是武王伐纣,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根据材料二中的等级图可判断是西周的分封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

(2)问。

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的“纳贡”、材料四中的“诸侯悉至”回答。

第(4)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6.答案

(1)桀。

(2)不同意。

商纣王是一位暴君,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因此他不是“文武双全,功勋卓越”的君王。

(3)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4)图3是汤。

图4是周武王。

(5)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1)问根据所学可知,夏朝最后一个君王是桀。

(2)问应举出商纣王实行暴政的史实进行说明。

桀和纣的暴政都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据此可回答第(3)问。

第(4)问依据所学回答即可。

第(5)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