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述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077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融学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融学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融学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融学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金融学论述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金融学论述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金融学论述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金融学论述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金融学论述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金融学论述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论述题.docx

《金融学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论述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学论述题.docx

金融学论述题

论述题

1、结合利率的功能和作用,论述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答:

(1)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其核心机制,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价格,在宏微观经济运行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利率在宏观与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3)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日益重要,利率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利率充分、有效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基本条件就是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适当的利率水平,一个合理的利率结构。

因此,我国应该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请你谈谈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答:

(1)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2)是有效配置社会资金的需要;(3)提高银行竞争能力的需要;(4)改进宏观调控的需要。

2、试析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答:

我国金融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

(1)和直接金融不成比例;

(2)资本市场发育不平衡;(3)金融市场利息机制僵化,还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重要意义为:

①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②是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③是横向经济联系和联合的需要。

发展策略:

(1)努力发展直接信用市场,改变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比例;

(2)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要合理配置;(3)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4)减少垄断,搞活金融市场。

3、试述当代金融国际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

金融业的国际化和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出现如下若干特点:

(1)金融活动以境外市场为依据,受到的管制极少,甚至于几乎没有什么管制;

(2)在世界范围内活动,影响面宽;(3)银行从事的国际性经营活动,于国内经营活动密切交织在一起。

因此,金融业国际化在推动国际资本流动、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国内金融业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消极影响表现在:

(1)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潜在威胁。

表现为:

国际融资便利条件容易导致信用规模膨胀,乃至出现债务危机;金融市场国际化和各种金融创新技术的出现,使资产转换的充分便利。

但如果金融市场遇到重大震荡时,这种转换可能受阻,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暴露资产的流动性危机;许多大银行统一经营国内外业务,国际业务经营失利常会冲击整个银行的稳定。

(2)给实施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带来困难,如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大量资本流动冲击货币供应、利率和汇率,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目标难以把握。

4、试论金融国际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

金融国际化对所有国家都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但是这种利弊影响是不对称的,它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

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往往能获得“利大于弊”的效应;相反,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往往得到的是“弊大于利”的结果。

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由于先天初始条件和后天经济政策的差异,金融国际化对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1)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发达国家是金融国际化的主要受益者。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金融霸权成为发达国家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而金融国际化成为发达国家实现金融霸权的载体。

当然,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金融国际化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

首先,金融国际化加大了国家经济宏观管理的难度;其次,离岸金融中心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

(2)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是:

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比较充裕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即发挥后发优势;促生一批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从而改变了单纯依赖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局面;壮大了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中的力量,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不利的方面:

一旦经常项目连续出现赤字或国内经济出现问题,国际资本匆匆撤离,严重冲击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其次,发达国家转移夕阳产业和过时技术,影响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3)对欠发达国家的影响。

欠发达国家由于经济落后,对国际资本缺乏吸引力,使这些国家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步伐远远落后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被边缘化的倾向。

尽管金融全球化带来了部分资金,但许多现代经济部门却被外资牢牢控制,容易变成发达国家的组装工厂。

金融国际化正在逐步加大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甚至新兴市场国家的贫富差距。

5、试述如何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答:

(1)中国人民银行要真正地成为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和领导。

首先,中央银行必须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家行政部门不能对其过多地进行干预。

其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核心和领导作用,主要不是靠中央政府赋予的行政领导和管理权实现,而要靠经济手段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施加影响。

最后,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不完善,各种机制尚不健全,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不应以盈利为目的。

(2)国有商业银行要真正成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

①完成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②进行银行自身经营机制的改造;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广泛开展金融领域的有序竞争,打破专业

银行分工垄断的局面,准许专业银行业务适当交叉。

(4)建立为直接金融服务的规范化机构。

6、试述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

(1)货币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它是社会生产力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2)货币是商品实现价值的媒介物,现代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过程都离不开货币的作用;(3)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实际交易过程发生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货币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和结算工具,它对市场的正常运作,债权债务的清偿具有重要作用;(4)货币也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储蓄和投资的重要工具。

现代信用活动基础上产生的银行业及整个金融业都是货币信用关系发展的的产物,对储蓄资源的分配和投资活动发挥了巨大作用。

货币也能够通过利率机制对投资活动的进行刺激和对国民经济发挥作用。

马克思称货币是“经济发展的

第一推动力”。

7、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答:

(1)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

①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为需求决定论,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②后凯恩斯学派用“成本推进”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主要是由于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物价上涨;③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胀的唯一原因;④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在于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

只有深入到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才能找到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2)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践解释:

①银行信用膨胀;②财政赤字;③基本建设投资过度;④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⑤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顺差;⑥经济效益低下。

(3)通货膨胀的对策:

①控制需求:

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收入政策。

②改善供给:

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是稳定币值、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

政策主张:

降低税率;实施适度融资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善货币流通状况;发展对外贸易。

③收入指数化政策:

是按物价变动状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

8、试分析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意义。

答: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为各国所重视,两类政策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影响总需求并进而影响产出。

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货币供给量等工具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其支出和税收进行控制并进而影响总需求。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功能不同,在实现扩张的目标中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直接,时滞较短。

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现扩张目标比较困难财政政策对攻击的作用比较直接、有力,而货币政策在这方面的作用比较弱。

由于两种政策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配合,如在经济过热或衰退时,采取双松政策,在内外经济状况不同时,采取一松一紧的政策组合。

只有合理搭配政策,才能提高政策有效性。

9、在我国发展消费信用有何意义,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消费信用。

(一)发展消费信用的意义

(1)促进消费,推动生产,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和医疗贷款等多种消费信用方式,有力地刺激了消费需求,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2)调节消费,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信用不仅能促进消费,而且能引导消费,促使生产结构调整,还可以调节收入不等引起的消费差距,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

(3)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增加银行的利润,从我国目前来看,消费信用风险较小,已成为银行增加利润的一个增长点。

(二)近年来我国消费信贷有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转变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提高对消费信用的认识,要大力宣传消费信用刺激需求,促进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作用,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2)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人们不愿借钱消费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收入水平较低,对未来收入预期不明确。

因此,发展消费信用的一个途径就是发展经济,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的改革增加了人们未来的支出,如下岗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因此人们现在的收入要提留大部分用于未来支出,这势必影响当前的消费,影响消费信用的发展,如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当前的消费和消费信用的发展。

10、试述宏观经济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1)经济周期对股票价格的影响,随着经济同期从衰退、萧条、复苏、繁荣的变化股票价格由下跌到上升变动。

(2)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温和的通胀,促进行情上扬,当通胀达到一定程度时,股市行情随之下滑。

(3)市场利率变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利率提高,股票价格下降,利率下降股价格上升。

(4)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增加货币供给量时,股市资金增多,股票价格上扬,反之,股票价格回落,利率的调整通过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来影响股票价格,当利率上升时,股价下跌,当利率下降时股价上升。

(5)财政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税率高,则股价低,税率低则股价高,税收结构的调整,引起利润分配变化,导致不同行业股价的变化;扩张性财政政策,推动股价上扬,紧缩性财政政策,对股市起抵制作用。

(6)产业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产业政策向某一行业等种产业组织倾斜时,会使之股价上扬,反之,股价下跌。

11、试论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

(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

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

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

(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

(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

(5)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12、试分析货币政策各种工具的效果。

你认为现阶段我国应如何选用货币政策工具?

答: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称之为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猛烈的工具,一般不轻易变动;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告示效应,表明政策意向,但对于信贷扩张和紧缩的调节力量较弱;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于操纵,效果也比较直接。

但它要求的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实力和发达的证券市场。

三者需配合使用。

(2)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的工具称为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

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各有其具体作用。

(3)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信用控制,如规定存贷款利率的最高限,实施信用配额,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以及其它直接干预措施。

这些工具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另一类是间接信用指导,如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这些工具虽无法律效力,但由于中央银行的政策目的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总体上的一致性,所以在实际中这种做法的作用非常巨大。

(4)我国现阶段应大力推动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转化。

过渡时期共存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其中应日趋淡化直接调控工具的影响,逐步强化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

1998年初,我国取消贷款限额管理,向间接金融调控迈出了重要一步。

13、试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及其调节的主要措施

答: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活动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通常要用国际收支平衡表表示。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只是形式上的平衡,实际上各国的国际收支常常处于失衡状态。

失衡要么表现为顺差,要么表现为逆差。

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经济结构性原因。

(3)货币价值的变动。

(4)国民收入的变动等。

国际收支失衡时,可采取如下调节方法:

(1)外汇缓冲政策。

2)金融政策。

(3)财政政策。

(4)利用国际贷款。

(5)直接管制等。

14、试论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

(1)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正有负,但主流是正面的、良性的。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没有创新推动,就没有多层次和开发性的金融发展,就不可能对现代经济发展有如此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但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创新给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2)当代金融创新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对金融、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得以实现的四条途径即储蓄效应、投资效应、收入效应、就业效应。

(3)创新过程即经济发展的实现过程,故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会对金融、经济发展产生直接不利影响。

后果是使金融风险有增无减,金融业的安全稳定性趋于下降。

(4)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驾驭并把握金融创新的基本前提。

在此前提下,采取积极措施,使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从而实现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安全与效率的兼得。

15.试述如何处理好信用社发展与支持“三农”的关系?

答案:

农村信用社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无论其所有权结构和管理模式如何改革,其经营的方向都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都要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偏离了这一方向,就背离了改革和发展的宗旨和目标。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增加收入,需要在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增加投入。

其中资金的投入在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投入占有很大的比重。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大量撤出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任务更加艰巨,作用更加凸显。

  农村信用社作为主要服务“三农”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多年来尽管在改革体制、改善管理、改进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在管理方式、经营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在管理体制、产权制度、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在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

可以说农村信用社与“三农”的关系是血与肉的关系永远不分离。

16、20世纪90年代世界爆发了三次大的金融危机,你认为引发这些金融危机的因素有哪些?

  答:

20世纪90年代世界爆发了三次大的金融危机,第一次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第二次是墨西哥比索危机;第三次是亚洲金融危机。

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引发这些金融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国际货币金融体制和有关危机国家政策缺陷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制看,一是全球没有较为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发展中国家对汇率的选择比较被动,在大规模资本流动的冲击下,维持汇率制度的成本很高。

二是资本流动和外汇交易脱离经济实体,形成“金融泡沫”。

三是对短期资本流动、对冲基金、离岸交易中心的监管比较薄弱。

四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起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保证金融安全的机制。

五是国际社会对国际经济失衡的调节缺乏必要的手段,在危机时难以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援助。

六是国际金融机构仍然受少数发到国家主导,缺乏必要的权威性。

  从危机国家自身看,一是微观基础薄弱,经济机构不合理,金融体系不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

二是金融监管不力,缺乏一套严格的标准对金融体系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三是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和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能力较弱之时,过早地开放金融市场。

四是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资。

五是汇率制度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17、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金融业的经济效应和挑战

  答:

总体说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对我国金融业来说,将通过五种效应发挥有利于我国金融发展的积极作用。

  

(1)扩充效应。

客观上增加了我国金融业的供给主体,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

  

(2)示范效应。

即充分展示国际金融领域的先进技术、经营管理经验,为我国金融业务运作起示范作用。

  (3)鲶鱼效应。

是指由于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及其活力的释放,可以起到激活中资金融机构创造性的作用。

  (4)竞争效应。

即充分发挥竞争的积极作用,优胜劣汰。

  (5)规范效应。

即按国际惯例和“游戏规则”办事,有利于建立并维护良好的经济和金融秩序。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在我国金融领域全面引入国际竞争机制,但由于我国金融业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同时会面临很大挑战。

  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有:

 

(1)对中国货币政策方面的挑战。

从国际范围内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和稳定人民币汇率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2)对金融监管方面的挑战。

必须改变监管理念,丰富监管手段。

 (3)金融业对外开放可能带来风险。

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和完善金融管理体制。

  从微观方面看,也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方面的挑战。

主要是我们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品种还不丰富,在许多方面还缺乏创新。

  

(2)人才方面的挑战。

将来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我国近年金融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市场方面的挑战。

18、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

答: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就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升值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一)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

进口方面:

实际有效汇率的进一步上升会削弱出口,并且影响外商对我国投资的积极性。

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进口增加,对当地产业产生冲击,产业结构产生逆调整,整体产业效率相对下降,不利于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出口方面:

人民币大幅升值,出口减少势必影响经济增长,并加深失业问题。

人民币大幅升值,会使几乎所有出口产业都遭受打击。

如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家电行业。

虽然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我国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但是由于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上升,进口获利小于出口价格的上涨,降低了我国产品竞争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影响

从我国目前的出口结构来看,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由于汇率升值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较大,因此对一些知识层次不高,年龄较轻,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影响较大。

人民币升值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

(三)人民币升值对物价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直接体现在币值上影响国内物价

(2)人民币升值间接体现在供求上影响国内物价

(四)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预期刺激资本市场。

从中、短期角度看,人民币升值对证券市场有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它能有效吸引国外的投机资本进入股票市场;从长期角度看,由于人民币升值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种总体的负面影响,并最终作用于证券市场,因而会使股指大幅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