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136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标)

本试卷3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处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圈

答案:

D

2.图1表示某时期内我国北方某地上空不同高度SO2浓度的变化。

可能出现冷空气入侵的两个时段是

图1

A.①和③B.②和④

C.②和③D.③和④

答案:

B

3.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

A.H1>H2B.H1<H2

C.H1=H2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答案:

A

图2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4~6题。

图2

4.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

5.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6.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D.中、西部地区

答案:

4---6CDD

7.下列选项与图3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答案:

A

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城市中饮食服务店应该

A.集中布局在居住区B.都远离居住区

C.分门别类进行布局D.集中布局在商业区

答案:

C

9.图4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图4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答案:

C

10.在沙漠中迷路时,可用哪种方式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

A.指南针B.GPS设备C.遥感图像D.地下图

答案:

B

读图5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1~12题。

11.河流R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12.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

A.火山喷发B.滑坡C.地震D.泥石流

答案:

11—12BB

13.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

A.长江截流——夏季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

C.珠江口补淡压咸——冬季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

答案:

C

14.图6反映了某市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该市

A.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B.1990年以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C.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

D.1950~1980年期间城市发展非常迅速

答案:

C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图7),回答15~16题。

1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1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乘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答案:

15---16DD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8)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9),回答17~18题。

17.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18.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前

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

答案:

17—18BB

19.四季如春的“春城”最可能出现在

A.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B.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C.低纬度、低海拔地区

D.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答案:

D

20.图10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D.两地纬度差异大

答案:

B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C.培育新业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答案:

AC

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

图11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回答22~24题。

22.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南半球B.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23.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24.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A.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B.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

22---24BDACBC

25.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图12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火热干燥

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答案:

BD

26.对大城市功能区中CBD(中心商务区)描述正确的是

A.应布置在居住区中心,靠近工业区

B.应布置在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带

C.应布置在城市中心,靠近居住区

D.区内金融、邮电等服务机构集中

答案:

CD

27.图13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从中可知此地区浓雾

A.主要发生在夏季B.主要发生在秋、冬与春季

C.与月均温有关D.与月均最低气温有关

答案:

BD

28.有机农业是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一种农业类型。

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是

A.农村劳动力丰富B.大型农业机械广泛使用

C.耕地资源十分丰富D.气候类型多样

答案:

AD

29.图14是我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上温室气体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CO2浓度随纬度升高而表现出总体减小的趋势

B.CH4浓度在40°N以北随纬度增高而增加

C.人类活动是造成沿线CO2和CH4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D.洋流是造成沿线CO2和CH4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AB

30.我国南方某省北部山区自高速公路通车后,在政府引导下,由原来粮油产地转变为鲜活农副新产品基地。

促使这种转变的区位因素是

A.资金力量雄厚,机械化程度高

B.劳动者素养高,生产集聚条件好

C.劳动力充足,政策扶持

D.运输条件改善,缩短了产品运达市场的时间

答案:

CD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

31-35题为必做题,36、37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满分80分。

31.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

(共10分)

资料1:

见表1。

表1

地区

总人口占世界(元)

CDP占世界(%)

水资源总量(km3)

水资源年开采量(km3)

水资源年人均开采量(m3)

水资源利用结构(%)

生活

工业

农业

北美洲

7.9

27.3

6443.7

608.44

1451

9

42

49

南美洲

5.6

9.3

9526.0

106.21

332

18

23

59

资料2:

见图15。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1)~(4)题。

(1)图中的科隆群岛上栖息着南极企鹅,其原因是受_______的影响。

(2分)

(2)有关亚马孙河的描述,可信的是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3分)

A.河上有时漂浮着直径二、三米的大圆叶B.含沙量很大

C.发源于西部高大山系,流经平原地区D.流量季节变化大

E.其流域夏季降水少F.其河口海域变成了“淡水海”

(3)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水资源开采率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

(2分)

(4)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3分)

答案:

(本题共10分)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图表信息,结合区域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寒流(洋流或秘鲁寒流)

(2)A、C、F。

(3)少:

高。

(4)特点:

①水资源开采利用结构中,工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大;

②农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小;

③生活用水比重南美洲比北美洲大。

差异:

北美洲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工农业高度发达);

南美洲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潜力大。

32.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

(共18分)

资料1:

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资料2:

G省地处云贵高原,图16和表2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

图16、表2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

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表2:

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

坡度范围

<13°

13°-17°

17°-21°

>21°

地形坡度

-0.17

-0.73

-0.66

-0.24

土地开垦率

0.54

0.76

0.78

0.44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1)根据图16,在________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在图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_________m的区间。

(4分)

(2)根据表2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_______和_______;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5分)

A.土地开垦过度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

C.降水丰富D.修建梯田

E.地表崎岖

(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2分)

A.云贵高原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山东丘陵

(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

(7分)

答案:

(本题共18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

运用地理原理,结合区域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00-1300,>1600

(2)13°-17°和17°-21°;A、B、C、E。

(3)C

(4)优势:

①盆地(坝子)内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发展;②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③水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④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资源(或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⑤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独特,有利于发展旅游业;⑥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冶炼和深加工工业;⑦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劣势:

①地形崎岖(或起伏大);②平原面积小;③交通不便;④经济发展水平低;⑤地质灾害频繁;⑥石漠化较严重。

对策:

①大力发展交通;②加强与周边地区(或与国内外)经济联系与合作;③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丰富水力、矿产资源),发展水电、采矿和深加工工业;④大力开展农业多种经营;⑤大力发展旅游业。

33.下图中B、R、I、C四个国家被人称为“金砖四国(BRIC)”。

(共16分)

资料1:

见图17。

资料2:

表3是四国的有关情况。

表3

国家

B

R

I

C

国土面积(面积万km2)

851.4

1707.5

298.0

960.0

人口(亿)

1.9

1.4

11

13

2001年国民总收入(亿美元)

5285

2534

4743

11310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被誉为

世界原料库

世界加油站

世界办公室

世界工厂

资料3:

I国总理早就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国家带入21世纪”。

据报道1997-2005年间,I国软件出口额从16.5亿美元猛增到236亿美元,预计还将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

美国硅谷的企业中有大量的I国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

I国人(信息技术)企业非常重视自主开发能力,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模式。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题。

(1)B、R、I、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国家的中文名)。

(4分)

(2)R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

(4分)

(3)分析B国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

(3分)

(4)从R国与I国人均国民收入比较,_________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分)

(5)I国软件业发达的主要原因在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3分)

A.政府的大力支持B.全球对各种软件的急剧需求

C.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D.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水平高

E.多优良港口

答案:

(本题共16分)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学核心问题的理解。

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环境及资源状况及对经济影响的能力。

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1)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英文名对也算对!

(2)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不稳定。

(3)①水热条件优越;②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③生物(或森林)资源丰富;④矿产资源丰富;⑤旅游资源丰富。

(4)R(或俄罗斯)。

(5)A、B、C、D。

34.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

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

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共18分)

资料1:

见图18-20。

资料2:

见表4和图21。

表4:

2000-2003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总产量(亿吨)

4.62

4.53

4.57

4.31

总需求(亿吨)

4.79

4.83

4.88

4.93

供需平衡(亿吨)

-0.17

-0.30

-0.31

-0.62

注:

供需平衡=供给量-需求量

根据上述资料,结构所学知识,回答

(1)--(5)题。

(1)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___________趋势。

就各地区耕地数量占全国的比例来看,增加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地区。

(6分)

(2)在非农建设用地中,占用耕地数量最多的类型是___________。

2000年以后,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势头还呈___________趋势。

(4分)

(3)2000-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呈___________趋势。

(2分)

(4)1950-1960年,J省玉米种植重心向___________方向移动;1960年以后,J省玉米种植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

(4分)

(5)你认为我国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分)

答案:

(本题共18分)本题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重大社会问题,体现地理学的实用性。

(1)下降。

东北,华北。

(2)独立工矿。

加速上升(或增长)

(3)下降

(4)西南、向东(或先东北再西南)。

(5)①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

②耕地(持续)减少,粮食供需矛盾加剧(或粮食生产压力大);

③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35.有报道说:

“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化学烟雾”。

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

(共8分)

资料1: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

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是①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NO2等);②有强烈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

资料2:

3月24日-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表5所示。

表5

监测项目

SO2(mg/m3)

NO2(mg/m3)

总悬浮微粒(TSP)(mg/m3)

3月24日

0.034

0.022

0.266

3月26日

0.036

0.042

0.361

3月28日

0.089

0.065

0.462

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0.115

0.112

0.130

资料3:

“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

据气象资料统计,N市各个月份中,最低日照时数在3月。

有关气象资料见表6。

表6

日期

3月26日

3月27日

3月28日

日照时数

4小时

3小时

4小时

日照时间

11:

00-15:

00

12:

00-15:

00

12:

00-16:

00

风速状况

静风

静风

静风

天气状况

限转晴

多云

晴间多云

资料4:

对本市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表7。

表7

调查项目

“雾”的目击情况

因不适而就诊人数变化(医院就诊情况调查)

见到

未见

不清楚

眼睛

上呼吸道

头昏、疲劳

无反应

结果

55%

23%

22%

不明显(无因空气污染而受损病例)

略上升

不明显

/

根据上述资料,完成

(1)--(3)题。

(1)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__________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___________。

(2分)

(2)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2分)

A.眼睛B.上呼吸道C.身体疲劳D.没有影响

(3)综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

请说明理由。

(4分)

36、37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作答前,请用2B铅笔填涂选做的试题号对应的信息点。

答案:

(本题共8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考查考生对探究问题完整过程的了解。

(1)上升,总悬浮微粒(或TSP)。

(2)B

(3)不可以。

理由:

①NO2(或NO3)浓度不高;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③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

36.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目前已经开通了北京、广州、上海、兰州、重庆至拉萨五条铁路客运线。

(共10分)

资料1:

图22反映了西藏近25年来国内旅游者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资料2:

图23反映了入藏游客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

根据所给资料,给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1)西藏旅游资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2分)

(2)下列对西藏地区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3分)

A.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

B.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

C.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

D.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

E.气温年较差大

F.高原湖泊多

G.空气稀薄缺氧

(3)西藏近25年来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

入藏游客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分)

(4)分析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分)

37.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共10分)

资料:

见图24--25

图24:

1993-2005年该地区酸雨频率年际变化图25:

该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2分)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3分)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分)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分)

答案:

36.(本题共10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旅游资源分类方法的了解,及其对图表的分析能力并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1)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的资源。

(2)A、C、D、F、G。

(3)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加快,集中在4-9月(或夏季或夏半年或夏秋季或春夏季。

(4)①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或推动旅游产品开发或创建西藏旅游新形象);②利于调整产业结构;③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或投资环境);④利于加强西藏与各省区旅游客源地的联系;⑤利于改善交通条件;⑥利于同其他区域建立经济联系;⑦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37.(本题共15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D、E。

(3)问题:

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

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染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

③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⑤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