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6877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3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docx

山西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

 

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

(专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学校名称(盖章):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主管部门: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专业名称: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专业代码:

560110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制造大类(56)

所属专业类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类(5601)

修业年限:

三年

申请时间:

2018年6月

山西省教育厅制

 

目录

1.学校基本情况表

2.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3.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5.教师基本情况表

6.主要课程开设情况表

7.专业办学条件情况表

8.申请增设专业建设规划

9.申请增设专业的论证报告

附件:

1.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校企合作的有关佐证材料

 

1.学校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地址

山西综改区唐槐园区(原经济开发区)西贾北街72号

邮政编码

030032

学校网址

学校办学

基本类型

√公办□民办

√独立设置高职院校□本科办高职□成人高校

在校高职生总数

4665

学校现有高职专业总数

37

上年招生规模

1014

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

28

现有

专业类

名称

5202地质类;5203测绘地理信息类;5205煤炭类;5206金属与非金属矿类;5208环境保护类;5301电力技术类;5403土建施工类;5405建设工程管理类;5601机械设计制造类;5602机电设备类;5603自动化类;5702化工技术类;6101电子信息类;6102计算机类;6303财务会计类;6307市场营销类;6309物流类。

专任教师

总数(人)

244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所占比例

36.07%

学校简介和

历史沿革

(300字以内)

学院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山西采矿学校,2000年起试办高职专业,2003年1月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业务上受山西省教育厅领导。

学院2007年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培育院校,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院校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13年通过国家验收,成绩良好。

2017年我院矿业工程被确定为“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2018年学院被确定为“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注:

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学校年高职招生数÷学校现有高职专业总数

2.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1、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焊接是一种现代化的传统加工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以焊接为主要生产手段的企业大约几十万余家。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是连续多年网上公布的高就业率专业之一,在各招聘网站上,焊接人员的招聘数量大待遇高。

而我国现有的焊接技术力量还很薄弱,从事焊接方向的技术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目前所需;同时焊接技术人才在年龄结构上又存在特殊的要求,人才更新较快。

故此我国迫切需要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的焊接技术人才,而完善焊接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是解决当前焊接人才紧缺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应该倾向于高效的自动化焊接技术。

针对目前状况,我院开设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势在必行。

2018年上半年我院机电工程系9名教师对山西煤矿机械制造公司、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太原矿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江铃重汽有限责任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太原矿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太原市交通学校、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等几所院校进行了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在调研的几家企业中,企业管理人员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工程师,管理人员比例均不超过企业员工总量的15%。

基层的焊接技术人才多为高职层次人员,同时有少量的中职层次员工,两者需要85%。

由此可以预见,企业未来人才需求的主体是高职学生,将占到企业用工总量的80%以上。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人才的缺口主要集中在基础的高职院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见图1)

图1企业人员结构

调研结果显示,学生毕业从事制造设备操作岗位的占50%左右,从事制造设备维修岗位的占30%,从事管理岗位的占10%,从事其他岗位的占10%。

图2机械设备制造技术人才分布情况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人员主要就业单位:

主要面向铁路建设、冶金、核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石油化工、电力、机械制造,船舶制造等大、中型企业,从事自动焊接、半自动焊接技术操作与施工,工艺规程制定,产品质量检验,现场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焊接质量检验、焊接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也可从事焊机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焊接设备、焊接材料和焊接结构件销售等工作。

根据《山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

将围绕先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重点发展与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装备、高端重型机械装备、智能煤机装备、数字化纺机装备产业,实现成套装备的智能化、高端化和网络化,加快推动“山西制造”向“山西智造”转变,努力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和行业智能制造典型企业,涌现出吉利汽车、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江铃重型汽车、太重煤机等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企业,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随着机械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我省目前各机械制造、维修与管理以及其它制造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年缺口达3000人以上。

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我院开办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是很有必要的。

高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既有培养高技能学历人才的历史责任,还有承担业内人士的培训,提升从业者素质和水平的历史任务。

高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是社会急需专业,办好高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可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二、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一)师资力量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

目前有专任教师10名,全部本科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人,其中1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10名“双师”素质教师、1名山西省“双师型”教学名师,5人为山西省煤炭科技专家。

企业兼职教师13名,符合《高等职业学院设置标准(暂行)》。

(二)实验实训设施

学院现有普通电工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PLC可编程控制实训室、液压传动技术综合实训室、电机与电力拖动实训室、电机实训室、机电CAD实训室、金工实训室、机加工实训车间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其中9个实训室被山西省教育厅授予山西省机电专业群级示范实训基地。

实训设备总值527万元。

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满足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所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专项技能实训、生产实训、工种考核及项目开发等多种综合功能。

表1校内主要实训基地情况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名称

设备台套数

1

普通电工实验室

普通电工实验装置、实验桌

31

2

维修电工实训室

电工版、电气元件、导线、工具、电工仪表

10(套)

3

PLC可编程控制实训室

PLC可编程控制器

45

4

液压传动技术综合实训室

液压综合实验台

12

5

机电CAD实训室

计算机级CAD软件(多媒体教室)

53

6

机加工生产中心

普通车床、数控车床

16

7

钳工实训室

钳工操作台

20(套)

8

焊接实训室

焊接设备

7(套)

9

数控车床编程实训室

数控车床

6

三、学院专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院在专业设置上,始终坚持“立足煤炭”的专业设置定位,以市场为导向,招生专业数增加至33个,先后增加了工程地质勘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物流管理、露天开采、计算机信息管理、化工设备维修、物联网、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等9个专业。

针对煤炭行业生产现状,紧盯区域、行业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学院增加“延伸煤炭产业链和扩大服务社会专业口径”的专业,将在“十三五”期间,对学院现有专业结构进行整体思考、系统设计和全面调整,以“淘旧改老、扶优强特、创新增急”为工作目标,坚持按“全”、“新”、“优”的要求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即淘汰缺乏市场生命力的专业、改造老专业,扶持并强化优势特色专业,针对社会急需申报新专业,构建围绕社会需求变化的动态的专业结构体系。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跟踪山西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需求的变化,至2020年,招生专业数稳定在40个左右。

3.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

一、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

560110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一)教育类型:

高等职业教育

(二)学历层次:

全日制大专

(三)学制:

三年

三、招生对象

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四、专业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焊接是一种现代化的传统加工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以焊接为主要生产手段的企业大约几十万余家。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是连续多年网上公布的高就业率专业之一,在各招聘网站上,焊接人员的招聘数量大待遇高。

而我国现有的焊接技术力量还很薄弱,从事焊接方向的技术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目前所需;同时焊接技术人才在年龄结构上又存在特殊的要求,人才更新较快。

故此我国迫切需要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的焊接技术人才,而完善焊接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是解决当前焊接人才紧缺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应该倾向于高效的自动化焊接技术。

针对目前状况,我院开设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势在必行。

根据《山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

将围绕先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重点发展与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装备、高端重型机械装备、智能煤机装备、数字化纺机装备产业,实现成套装备的智能化、高端化和网络化,加快推动“山西制造”向“山西智造”转变,努力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和行业智能制造典型企业,涌现出吉利汽车、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江铃重型汽车、太重煤机等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企业,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随着机械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我省目前各机械制造、维修与管理以及其它制造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年缺口达3000人以上。

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我院开办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是很有必要的。

高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既有培养高技能学历人才的历史责任,还有承担业内人士的培训,提升从业者素质和水平的历史任务。

高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是社会急需专业,办好高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可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二)职业面向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主要面向铁路建设、冶金、核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石油化工、电力、机械制造,船舶制造等大、中型企业,从事自动焊接、半自动焊接技术操作与施工,工艺规程制定,产品质量检验,现场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焊接质量检验、焊接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也可从事焊机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焊接设备、焊接材料和焊接结构件销售等工作。

(三)就业范围及岗位

通过在校培养及岗位实践锻炼,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有以下岗位:

(1)焊接操作岗

(2)焊接工艺岗

(3)焊接检验岗

(4)焊接管理岗

五、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焊接工艺技术、焊接自动化及焊接检验等方面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

能从事现代装备制造业、电力、化工、建筑等行业焊接技能操作及焊接工艺编制与实施,焊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焊接工装夹具的设计,焊接质量与控制、焊接生产组织和管理等工作全面发展的焊接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职业知识结构及要求

(1)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2)具备使用计算机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3)具备操作焊接和气割设备,进行金属工件的焊接或切割成型的能力;

(4)具备焊接质量控制的能力;

(5)初步具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的能力。

2.职业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2)具备使用计算机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3)具备操作焊接和气割设备,进行金属工件的焊接或切割成型的能力;

(4)具备焊接质量控制的能力;

(5)初步具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的能力。

3.职业素质结构及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4)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开拓、创新能力。

(6)具有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的方法能力。

(8)具有探索新技术和自学新知识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10)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11)具有吃苦耐劳和敬业奉献精神,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

4、证书要求

资格证书如表2所列,学生必须取得必考证书方可毕业。

选考证书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自愿申报考取。

表2证书一览表

证书名称

等级

备注

特种作业操作证(电焊工)

必考证书

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电焊工)

中级

必考证书

压力容器焊工证书

选考证书

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电焊工)

高级

选考证书

AutoCAD绘图员职业资格证书

(中级/高级)

选考证书

六、课程体系设计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在项目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课程体系建设小组通过对用人单位、现场技术人员、技术专家和毕业生的调查,进行人才需求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请现场专家确定专业人才就业岗位和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按照职业要求进行工作任务归纳,确定行动领域和职业能力要求;根据行动领域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规律进行学习任务归纳,采取咨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方案的构建。

在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下,通过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工作任务分析,制定课程体系、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

图3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二)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分析

1、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行动领域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本专业在广泛开展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按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要求集中展开本地区内典型骨干企业,经行业专家研讨分析并论证,得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根据技术人员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职业技术人员的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见图4。

图4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行动领域描述

从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8个行动领域:

1.焊接冶金过程分析与控制;

2.焊接设备的选用与维护;

3.焊接方法与操作技术;

4.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的制定;

5.焊接工装选用与设计;

6.典型焊接结构的生产;

7.焊接质量检验与控制;

8.焊接生产管理。

3.职业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关系

根据职业行动领域所需知识、能力综合归纳转换为学习领域的课程,见表3。

表3学习领域与行动领域对照

序号

职业行动领域

专业学习领域

1

焊接冶金过程分析与控制

焊接冶金过程分析

焊接设备的选用与维护

焊接设备的选用与维护

3

焊接方法与操作技术

焊接方法与操作技术

4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的制定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的制定

5

焊接工装选用与设计

焊接工装选用与设计

6

典型焊接结构的生产

典型焊接结构的生产

7

焊接质量检验与控制

焊接质量检验与控制

8

焊接生产管理

焊接生产管理

(三)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构建

对行动领域进行分析转化为学习领域,以方便教学组织和实施,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可持续发展,以体现学生就业岗位所必须的能力(技能、技术)的原则来确定课程体系,对其结构进行整合、分工、配合,并根据“学生职业成长规律,面向服务制造行业业需要”的理念,开发新的课程体系。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特点,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四段式”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第一、二、三学期):

在校内完成公共领域和部分专业技术领域课程学习以及相关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

本阶段以学校为主和企业人员共同进行侧重岗位要求的制图、识图、金属学与热处理、公差与测量技术等岗位知识能力的培养。

专业技术领域课程及课程设计主要包括:

机械制图、制图测绘、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材料焊接、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方法与设备等。

第二阶段(第四学期):

在企业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完成部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的学习和基本操作训练。

本阶段主要包括:

机械制造基础、弧焊电源、焊接生产检验、焊接自动化、热加工实习、机械制造实习、焊接实习。

侧重培养学生焊接工艺编制、焊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焊接质量检测等岗位基本能力。

完成本阶段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阶段(第五学期):

在校内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剩余的专业课的学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第四阶段(第五、六学期):

到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在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中的训练,学生不仅了解工厂产品生产管理流程、常用焊接设备和焊接结构生产过程,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表4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分类

序号

学习领域

公共能力

学习领域

1

体育与健康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高等数学

5

实用英语

6

办公自动化应用

7

心里与健康教育

8

形势与政策

9

职业生涯规划

10

安全教育

11

公共选修课

基本能力

学习领域

12

机械制图

13

认识实习

14

工程力学

15

计算机绘图

16

制图测绘

17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18

机械设计基础

19

UG

岗位能力

学习领域

20

金属材料焊接

21

焊接结构生产

22

焊接方法与设备

23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24

机械制造技术

25

弧焊电源

26

电工电子技术

27

焊接生产检验

28

热加工实训

29

机械制造实习

30

焊接技能实训及考证

31

焊接自动化

拓展能力

学习领域

32

焊接生产与工程管理

33

先进焊接技术

34

非金属材料的焊接

35

3D打印技术

综合能力

学习领域

36

毕业设计

37

顶岗实习

2.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系统化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施“学训结合、预就业顶岗”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要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与学习领域课程对接,将实践教学体系完全与理论教学体系融合。

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开发设计由单项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学习性到生产性的实训项目。

构建由校内理实一体化课程项目训练、综合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对于培养基本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和拓展能力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训项目,使理论与实践体系有机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采取仿真实训和虚拟实训。

构成实训教学第一环节即理实一体课程项目实训。

按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围工矿企业供用电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要求,开发和设计综合性的生产性实训项目,进行生产性实训。

构成实训教学第二环节即综合生产性项目实训。

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和学生的预就业单位,开发设计识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项目,通过识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构成实训教学第三环节即实习。

通过设计和开发,使其形成“虚拟”、“仿真”、“生产性”和“实习”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焊接加工人员、操作人员和工种技能鉴定的培训搭建平台,实践教学体系见下表5。

表5实践教学体系

环节

类型

学习领域

实训项目

实训基地

第一环节

仿真实训

虚拟实训

基本能力学习领域

岗位能力学习领域

理实一体化的实训项目

校内实训基地

第二环节

生产性实习实训

基本能力学习领域

热加工实训、焊接技能实训

校内实训基地

拓展能力学习领域

机械制造实训、3D打印实训

第三环节

实习

基本能力学习领域

认识实习

校外实训基地

岗位能力学习领域

顶岗实习

综合能力学习领域

毕业设计

机电一体化教室

顶岗实习

校外实训基地

3、学习领域基准学时

课程体系中包括了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课程,整个学习领域基准学时见表6。

表6学习领域基准学时

序号

学习领域

基准学时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12

公共学习领域

439

261

42

13—21

基本能力学习领域

393

163

0

22—27

岗位能力学习领域

0

244

114

28—31

拓展学习领域

0

120

182

32—33

综合能力学习领域

0

0

840

小计

832

788

1178

总计

2762

七、教学计划及进程安排

见附表1、教学计划表;附表2、教学进程表;附表3教学环节周数统计表。

八、核心课程的基本内容

表7学习领域简介学习领域简介

学习领域:

机械识图与绘制、计算机绘图第1、2、3学期参考学时:

176学时+3周

学习目标:

1.掌握制图的国家标准和相关知识;

2.初步掌握投影的基本知识,组合体的投影方法;

3.初步掌握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4.初步掌握零件图的识读和绘制方法;

5.初步掌握装配图的识读和绘制方法;

6.初步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学习内容:

1.制图的基本知识;

2.点、直线、平面、几何体的投影;

3.体的表面交线;

4.组合体的投影;

5.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6.零件图的识读和绘制;

7.装配图的识读和绘制;

8.计算机绘平面图的基本知识;

9计算机绘立体图的基本知识。

学习领域:

机械设计应用第3学期参考学时:

72学时+2周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

2.初步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原理、结构、及在生产中的使用;

3.初步掌握凸轮机构的原理、结构、及在生产中的使用;

4.初步掌握圆柱齿轮传动的原理、结构、及在生产中的使用;

5.初步掌握圆锥齿轮传动的原理、结构、及在生产中的使用;

6.初步掌握蜗杆传动的原理、结构、及在生产中的使用;

7.初步掌握皮带传动的原理、结构、及在生产中的使用;

8.初步掌握链传动的原理、结构、及在生产中的使用。

学习内容:

1.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

2.平面连杆机构;

3.凸轮机构;

4.圆柱齿轮传动;

5.圆锥齿轮传动;

6.蜗杆传动;

7.皮带传动;

8.链传动。

学习领域: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应用第4学期参考学时:

40学时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公差配合的应用;

2.初步掌握形位公差的应用;

3.初步掌握表面粗糙度的应用;

4.初步掌握普通螺纹公差配合;

5.初步掌握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