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520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0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docx

网络实验指导修订版

计算机网络

 

 

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教研室

2009年2月 汇编

目录

实验1局域网组网入门................................3

实验2交换机基本配置................................7

实验3交换机VLAN配置................................9

实验4路由器基本配置...............................12

实验5RIP路由协议配置.............................14

实验6NAT(地址转换)配置............................16

实验7安装与配置DNS服务器..........................19

实验8安装与配置DHCP服务器.........................22

附录实验报告格式.................................25

 

实验1局域网组网入门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双绞网络线缆的制作方法;

2.理解局域网组网中从物理层到网络层所应完成的一般任务;

3.了解系统网络命令及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所能对网络进行的操作;

4.通过网络命令了解网络状态,并利用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

二 实验环境

1.公共配置:

●校园局域网环境

2.分组配备:

●PC机一台,WINDOWSXP,配备网卡;

●网络测线仪1套;

●RJ-45压线钳1把、打线钳1把;

●RJ-45头(水晶头)若干、双绞线若干米。

图1.1a双绞线图1.1b水晶头

二 相关理论

1 双绞线分类及其接口线序

(1)非屏蔽双绞线的六种类型

类别

应用

Cat1

可转送语音,不用于传输数据,常见于早期电话线路电信系统

Cat2

可传输语音和数据,常见于ISDN和T1线路

Cat3

带宽16MHz,用于10BASE-T,制作质量严格的3类线也可用于100BASE-T计算机网络

Cat4

带宽20MHz,用于10BASE-T或100BASE-T

Cat5

带宽100MHz,用于10BASE-T或100BASE-T,制作质量严格的5类线也可用于1000BASE-T

Cat6

带宽高达200MHz,可稳定运行于1000BASE-T

实验使用双绞线是5类线。

由8根线组成,颜色分别为:

【橙白,橙】, 【绿白,绿】, 【蓝白,蓝】,【棕白,棕】

(2)RJ-45连接器和双绞线线序

RJ45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引脚序号,当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这序号做网络联线时非常重要,不能搞错。

工程中使用比较多的是T568B打线方法,线序如下:

直通线:

(机器与集线器连)

1

2

3

4

5

6

7

8

A端

B端

橙白

橙白

绿白

绿白

蓝白

蓝白

绿

绿

棕白

棕白

棕。

交叉线:

(机器直连、集线器普通端口级联)

1

2

3

4

5

6

7

8

A端

B端

橙白

绿白

绿

绿白

橙白

蓝白

蓝白

绿

棕白,

棕白,

2常用系统网络命令

●PING命令是为了检查网络的连接状况而使用的网络工具之一,用它来检测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的可能性。

●Win98:

winipcfg或Win2000以上:

Ipconfig/all命令显示DNS服务器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地址、默认网关的IP地址。

●Netstat是显示网络连接和有关协议的统计信息的工具,主要用于:

网络接口的状况;程序表的状况;协议类的统计信息的显示三个方面。

●TRACERoute工具可找出至目的IP地址经过的路由器。

四 实验内容:

1.一般双绞线的制作

2.交叉双绞线的制作

3.测试一般双绞线的导通性

4.测试本机与其他机器的物理连通性

5.测试本机的DNS地址、IP地址等

6.测试本机当前开放的所有端口

7.测试网络中其他机器的计算机名、所在组或域名、当前用户名

8.在代理服务器端捆绑IP和MAC地址,以防局域网内IP地址盗用问题

9.在网上邻居隐藏你的计算机

10.几个NET命令的使用

五 实验步骤

1.双绞线的制作:

(1)仔细阅读实验文档,决定实验环境中需要制作的网线的类型和需要使用的线序。

(2)按以下步骤制作网线:

v剥线:

用剥线钳剥去双绞线端头的外皮。

双绞线由8根有色导线两两绞合而成.

v排线:

将双绞线反向缠绕开;按照线序标准对双绞线进行排序。

(注意线要拉直,线序正确)

图1.2a剥线图1.2b排线之前图1.2c排线之后

v剪线:

用压线钳将排完序的双绞线一次性剪齐,控制在12mm以内。

v插线:

将双绞线插入水晶头中,用劲往里推。

(注意RJ-45接头方向,线要插到底,可从顶端看到各线芯)

图.1.3a剪线图1.3b插线(侧视)图1.3c插线(顶视)

v压线:

用打线钳压紧。

(注意用力一定要足够)

(3)重复上述方法,制作双绞线的另一端。

(4)测线:

将制作好的双绞线两端上的RJ-45头分别插入线缆测试仪的主、从两个端口,打开电源开关,当线缆测试仪的主、从两端的亮灯顺序都依次对应是1~8时,表示线缆畅通。

图1.4a压线图1.4b测线

2.TCP/IP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的使用

(1)启动网络中所有计算机,并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PING网络中某台机器名或IP地址”;

(2)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winipcfg”(WIN98)或“Ipconfig/all”(Win2000以上:

),记录下命令运行结果;

(3)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stat-a某台计算机的IP地址“命令,显示对方机器的计算机名、所在组或域名、当前用户名,记录下结果

(4)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stat–a”命令,显示出本机所有开放的端口号,并记录结果

(5)在代理服务器端的MS-DOS提示符下输入“ARP-sIP地址机器网卡的MAC地址“以实施IP地址与MAC地址的捆绑。

(6)在代理服务器端的MS-DOS提示符下输入“ARP–D-d网卡MAC地址IP地址”以解除捆绑。

(7)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view某机的IP地址”以显示该机上的共享资源

(8)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useK:

\\某机的IP地址\MUSIC“,将这个IP地址机上的MUSIC共享目录映射为本地的K盘

(9)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share”显示本机共享资源;

(10)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sharec$/d“以删除共享;

(11)增加一个共享:

c:

\netsharemusic=e:

\music/users:

1music同时限制链接用户数为1人。

实验2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熟悉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

每小组:

●1台联想iSpirit2924G/F以太网交换机,

●3台PC机,

●专用配置电缆一根,网线两根。

三、实验组网图

四、配置步骤:

通过串口(console)口配置

用串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

用串口配置交换机时需要用专用配置电缆连接交换机的串口(在交换机背面)和主机的串口。

具体操作步骤:

1、连接串口配置电缆,如果已经连接,请确认连接的主机串口是com1还是com2;

2、进入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创建超级终端,Windows的附件都有此软件;

3、选择通信串口(com1或com2)

4、配置串口工作参数,具体配置界面如下:

完成上述配置之后,如果交换机已经启动,回车即可建立与交换机的通信.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密码为空.

5、为交换机配置IP地址192.168.1.1

实验3交换机VLAN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二层交换机VLAN的划分方法,熟悉交换机的调试界面。

二、实验内容

用一台PC作为控制台终端,通过交换机的串口登录交换机,划分两个基于端口的VLAN:

VLAN2,VLAN3。

三、实验要求

VLAN2的成员能够互相访问,VLAN3的成员能够互相访问;VLAN2和VLAN3成员之间不能互相访问。

四、实验环境

每大组

⏹2台iSpirit2924G/F交换机,

⏹6台PC机,

⏹7根网线

实验组网图IEEE802.1Qvlan

VLAN成员关系表:

用户

VLAN

连接端口

交换机

级联端口

User1

Vlan1

1

Switch1

25

User2

Vlan2

2

Switch1

User3

Vlan3

3

Switch1

User4

Vlan1

1

Switch2

25

User5

Vlan2

2

Switch2

User6

Vlan3

3

Switch2

五、配置命令

1、PC配置

先为两个PC机分配不同的IP地址,两个IP地址在同一网段。

例如:

●user1的IP地址为192.168.1.10,

●user2的IP地址为192.168.1.20

●user3的IP地址为192.168.1.30

●user4的IP地址为192.168.1.40,

●user5的IP地址为192.168.1.50

2、交换机配置

交换机1:

Switch#resetfactory//将交换机恢复到出厂设置

Switch#vlan1

Vlan1added

Switch(vlan-1)#untag1

Switch(vlan-1)#tag25

Switch(vlan-1)#exit

Switch#vlan2

Vlan2added

Switch(vlan-2)#untag2

Switch(vlan-2)#tag25

Switch(vlan-2)#exit

Switch#vlan3

Vlan3added

Switch(vlan-3)#untag3

Switch(vlan-3)#tag25

Switch(vlan-3)#exit

交换机2:

Switch#resetfactory//将交换机恢复到出厂设置

Switch#vlan1

Vlan1added

Switch(vlan-1)#untag1

Switch(vlan-1)#tag25

Switch(vlan-1)#exit

Switch#vlan2

Vlan2added

Switch(vlan-2)#untag2

Switch(vlan-2)#tag25

Switch(vlan-2)#exit

Switch#vlan3

Vlan3added

Switch(vlan-3)#untag3

Switch(vlan-3)#tag25

Switch(vlan-3)#exit

六、验证

1)把两台PC分别连到两个交换机的VLAN1上,用Ping命令进行连通性测试,两台PC能通讯。

2)把两台PC分别连到两个交换机的VLAN2上,用Ping命令进行连通性测试,两台PC能通讯。

3)把两台PC分别连到两个交换机的VLAN3上,用Ping命令进行连通性测试,两台PC能通讯。

4)把两台PC连到不同VLAN中,用Ping命令进行连通性测试,两台PC不能通讯。

排错

如果配置后,发现不同VLAN之间的PC机不能通信,那是正常现象,因为不同VLAN之间要进行通信,必须要经过三层的路由转发。

跨交换机的vlan,在同一个vlan内的pc机都能够通信的,如果同一VLAN内的PC机不能进行通信,须作以下排查:

a、查看共有哪些VLAN

Switch#showvlan

b、查看连接特定PC机的端口是否在那个VLAN内,并且是以”U”的形势加入的

Switch#showvlan2

c、查看那个特定的端口,端口的pvid号必须和端口所在vlan的号一致

Switch#showport2

d、级联端口是加入到每一个vlan中的,并且在每一个vlan内都是以”M”模式加入的,并且端口的pvid号为1。

Switch#showvlan

注意每个交换机的端口2的pvid号为2,端口3的pvid号为3,级联端口25的pvid还是为1。

七、报告内容:

记录设置、验证、排错

实验4路由器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熟悉掌握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熟悉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

二、实验设备

每组

⏹计算机1台,

⏹路由器R26211台,

⏹Console线1条,网线一条

三、实验拓朴图

四、实验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熟练掌握路由器的基本管理方式

五、实验步骤

1.通过Console口搭建本地配置环境

用Console口对路由器进行配置是我们在工作中对路由器进行配置最基本的方法,在第一次配置路由器时必须采用Console口配置方式。

微机串口与路由器的Console口(配置口)相连,可搭建本地配置环境。

第一步:

通过Console口搭建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串口通过标准RS232电缆与路由器的Console口连接。

第二步:

在微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9X/2000的Hyperterm(超级终端)等,建立新连接,选择实际连接时使用的微机上的RS-232串口,设置终端通信参数为9600波特、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无流控,并选择终端仿真类型为VT100,如下图(Windows9X下的“超级终端”设置界面)。

串口的配置参数如下:

第三步:

路由器上电后自检,自检结束后进入路由器系统视图。

第四步:

键入命令,配置路由器或查看路由器的运行状态,如果需要联机帮助可以随时键入“?

”。

视图是路由器命令接口界面。

不同的命令需要在不同的视图下才能执行。

在不同的视图下,配置不同功能的命令。

各命令视图的功能特性、进入各视图的命令等详细说明如下表所示:

视图名称

功能

提示符

进入命令

退出命令

用户视图

进入系统用户模式

router>

用户登录后进入

exit

断开

管理视图

进入系统管理模式

Router#

用户登录后键入enable

exit

返回用户模式

配置视图

进入系统配置模式

Router_config#

在管理视图下键入config

exit

返回管理视图

RIP视图

配置RIP协议参数

Router_config_rip#

在配置视图下键入routerrip

exit

返回配置视图

OSPF视图

配置OSPF协议参数

Router_config_ospf_64#

在配置视图下键入routerospf64

exit

返回配置视图

2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

系统的基本配置与管理的配置包括:

配置路由器的名称:

hostnamesysname

设置路由器的系统时钟(交互式命令):

date

Enterthenewdate(yyyy-mm-dd):

2005-04-25

Enterthenewtime(hh:

mm:

ss):

08:

08:

08

重新启动路由器:

reboot

显示路由器的系统信息包括:

显示路由器当前日期和时钟:

date

显示路由器CPU使用状况:

showcpu

显示路由器内存使用状况:

showmemorystatus

显示路由器软件版本信息和硬件配置信息:

showversion

实验5RIP路由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主机的路由配置;

2、熟悉掌握路由器的RIP路由协议的原理和配置;

二、实验设备

每组

●计算机3台,

●路由器R26211台(含单口100M模块2块),交换机iSpirit2924G/F一台

●Console线1条,网线若干。

三、实验环境

四、实验要求

●每组3台PC通过交换机的端口(Port1――Port24)构成交换式LAN;

●各主机相应的IP地址为:

192.168.x.10,192.168.x.20,192.168.x.30。

掩码均为255.255.255.0.网关设置为:

192.168.x.1和192.168.x.2

●(x的分配见上图);

●每个LAN中的交换机的上联端口Port25/port26分别连接前后路由器;

●每个路由器连接前后两个相邻LAN,构成链状互联网。

其中,路由器的接口TP0连接前一个LAN(的交换机上联端口port26),接口TP1连接后一个LAN(的交换机上联端口port25);

●各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配置如下:

接口TP0:

192.168.X.2

接口TP1:

192.168.(X+1).1(X的划分见上图)

●分别在每台路由器上设置指向相邻路由器的RIP路由。

使各组PC能够互相通信。

五、实验步骤

1、组网需求

按实验要求完成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的物理连接。

2、配置步骤

#配置路由器接口和PC的IP地址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地址

Router_config#interfacefastethernet0/0

Router_config_f0/0#ipaddress192.168.x.2255.255.255.0

Router_config#interfacefastethernet0/1

Router_config_f1/0#ipaddress192.168.(x+1).1255.255.255.0

#路由器RIP路由协议配置

Router_config#routerrip

Router_config_rip#network192.168.0.0

#验证

通过命令:

showiproute观察路由器路由表的变化,再用Ping指令测试网络的互通性。

六、实验总结

本实验完成了路由器RIP路由协议的配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掌握RIP路由协议的原理以及配置方法,观察路由器路由表的变化。

明白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区别。

实验6NAT(地址转换)配置

一、实验目的

●熟悉掌握路由器的NAT(网络地址转换)配置方法;

●熟悉地址转换协议的特征。

二、实验设备

每组

●计算机3台

●路由器R26211台(含单口100M模块2块),交换机iSpirit2924G/F1台

●Console线1条;Serial线1条;网线若干

三、实验环境

在实际的网络中为了共享有限的公网IP地址。

需要利用NAT实现公私网址的转换。

这些设置往往都是在整个网络的出口或者是入口(一台路由器)上进行的。

本实验中我们针对以下环境进行路由器的NAT功能实训:

一个公司通过路由器的地址转换后,通过路由器的串口S1/0连接到广域网,从而使该公司内部的PC机能访问外部Internet。

内部还能对外提供WWW、FTP和SMTP服务,供外部PC机访问。

具体资源如下:

●公司内部网址为192.168.0.0/16。

●公司有210.34.145.X~210.34.145.Z三个合法的公网IP地址。

(X,Y,Z为1,2,3或4,5,6,两实验组不冲突)

具体要求如下:

●外部PC机可以访问内部的服务器。

内部FTP服务器地址为192.168.1.10,固定使用210.34.145.X的公网地址,

内部WWW服务器1地址为192.168.1.20;固定使用210.34.145.Y的公网地址。

●公司地址内部192.168.1.0/24网段的PC机可访问Internet;

●其它网段的PC机则不能访问Internet。

这些主机随机动态使用210.34.145.X~210.34.145.Z地址段中的一个IP作为公网地址。

实验的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步骤

#定义接口标记

Router_config#interfacefastethernet0/0

Router_config_f0/0#ipaddress192.168.1.1255.255.255.0

Router_config#interfaceserial0/2

Router_config_s1/0#ipaddress210.34.145.128(或129,两实验组不冲突)255.255.255.0

Router_config_s1/0#physical-layermodesync

Router_config_s1/0#physical-layerspeed64000

#配置RIP路由协议

Router_config#routerrip

Router_config_rip#network192.168.0.0

Router_config_rip#network210.34.0.0

showiproute

#指定路由器的NAT方向

Router_config_f0/0#ipnatinside

Router_config_s0/2#ipnatoutside

#配置地址池和地址列表

Router_config#ipnatpoolnat-pool210.34.145.X210.34.145.Z255.255.255.0

Router_config#ipaccess-liststandardlist-nat

Router_config_std_nacl#permit192.168.1.0255.0.0.0

 

#允许192.168.1.0/24的网段进行地址转换

Router_config#ipnatinsidesourcelistlist-natpoolnat-pool

#设置内部FTP服务器地址转换

Router_config#ipnatinsidesourcestatictcp1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