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6368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京华烟云读后感15篇Word下载.docx

各式各样的女人,个个个性鲜活,有血有肉;

同一个女人,写她从待字闺中到嫁作人妇生儿育女,从女儿到母亲再到婆婆到奶奶外婆,不一样阶段的女人,她们的心理变化也很真实的写出来。

例如木兰和莫愁,这两姐妹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木兰偏向继承了父亲的道家思想:

逍遥,自由,追求梦想却又不强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也容易满足;

莫愁则偏向母亲继承了儒家之道,学会了作为妻子母亲的生活中的智慧。

同为女人,木兰更适合做老婆,因为她有想不完的妙点子,能够陪你去很多的风景名胜,和她聊天,永远不会气闷;

她喜欢做菜,异常爱研究新奇的菜式,对于种花养草,琴棋书画也有兴趣;

既能满足你对生活上的要求,也能够陪你品茗赏月,

  99.,做风雅之事;

有时候可能有些过于梦想化,但木兰也懂得适时调整。

莫愁则适于做母亲:

她方正稳重的性格会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莫愁最懂得以柔克刚之道,对于立夫这样个性激进易冲动的人,也能懂得什么时候予以忍让,什么时候坚持,什么时候暗暗责备,什么时候给予鼓励,恰当地顺应立夫情绪的起落,最终改变他,使他成熟稳重。

相信这对

  于孩子要容易得多。

因为莫愁有足够的耐心,也有足够的智慧,不会过分娇惯,也不会过分严厉;

莫愁在文学上的造诣也足够给孩子的学习以指导,从她少女时代和立夫的几次辩论就能够明白,其实她思想锋利,见解独特,并不输于木兰,只是嫁人之后着意收敛,培养自我的稳重方正。

  但这两姐妹,在很多方面,是十分相似的。

就从莫愁和木兰对待丈夫外遇(立夫甚至能够不算,因为那只是精神层面的)的态度就能够看出,她们的沉着和智慧是多么的相似。

同样的善解人意,同样的不动声色。

可是在应对立夫被捕这件事上两人的态度迥乎不一样,又能够十分好的表现她们的不一样木兰的冲动和梦想化,还有莫愁的冷静稳重和忍让宽容。

这两个可爱的女子,是全书的灵魂所在,或许也是林语堂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吧。

  当然最让人佩服的是木兰坚强而又有主见的木兰。

林语堂曾说:

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她落落大方,聪慧贤能;

她追求时髦,谈吐诙谐,这又不失新时代女性的优点。

她聪明勇敢,拥有自我对生活的主见,更令人惊叹的是她那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

她的生活方式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在冬季则平静沉稳,春来则慵倦无力,夏天则简便悠闲,秋来则舒爽轻快。

应对生活的变迁,应对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到变为村妇的剧烈转变,即使最终变为普通农民,她依然能过着幽雅山居的生活,坚韧地应对所有困难,并在磨难中成长,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

  命运早有天注定,哪由强弩硬上弓.书中虽未提及命运,但命运的造化随处可见。

银屏硬碰硬的抗争,最终葬送了自我。

而姚太太的强硬,也没有给她换回什么好下场,最终她的小儿子竟然还是娶了个丫鬟,何其讽刺红玉的死,是听从了命运还是听从了自我呢?

莫愁是个注定了幸福的女人,命运,可能有时候,真的,有薄厚之分每一个人,不论生于安乐还是忧患,谁都不足矣改变整个生活。

然而每个时代都会赋予我们特定的职责,京华烟云的时代,就是要齐心抗日保家国。

一个民族的人只要有觉醒意识,只要团结一致,什么样的强敌都能够战胜海明威说的好:

人能够被毁灭,可是不能被打败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永远都是好样的

  (四):

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人物;

有感天动地的凄美感情;

有繁华如梦的京城往事;

有美若天堂的苏杭韵味;

有质朴诚挚的人间实感;

有千年礼貌的精彩记录;

有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

有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

  这就是《京华烟云》带给我们的一场文学盛宴;

这就是《京华烟云》展示给我们的文学宝藏;

这就是《京华烟云》送给我们的人生哲学。

  而林语堂先生就是有这种无与伦比的文学造诣;

他就是有这种本事让你沉醉在他的文学世界里流连忘返;

他就是有这种天赋让你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哲学的魅力,懂得生活的真谛,了解感情的悲喜,感受民国的风情,体会爱国的精神,传承古老的礼貌。

  林语堂先生曾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到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

只是叙述当代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受难,如何享乐,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构成某些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而已。

可是在我看来,牢牢的紧贴现实,才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因为这能让我们设身处地去感受到当时那个年代的生活,能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能让我们更好的从中吸收一些东西。

  而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影响的莫过于木兰这个奇女子了。

无傲气有傲骨,天资聪颖,清烟竹韵,道法自然说的就是木兰了。

在她小小的身躯里,蕴含着巨大的勇气与骨气;

积淀着醇厚的文化与底蕴;

兼容着别样的善良与包容;

融合着深厚的感情与才情。

在她身上你能看到容颜之美,聪慧之美,贤德之美,豁达包容之美,难怪人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呢

  木兰的才华令人钦佩与折服。

木兰会吹口哨,会唱京戏,还认识甲骨。

木兰的父亲姚思安是未位了不起的大人物,木兰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这使得父亲的淳淳教诲在她的身命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贯穿她的一生。

姚思安曾对木兰说过心浮气躁对心神有害,正直自持,则邪气不能入侵。

这些话是木兰生活中的准则,总是能让木兰从中获得无限勇气,总是能让她找到人生的方向。

木兰除了在文学等传统文化上有颇高的造诣外,还认识甲骨与金文,她还喜欢唱京戏,收集古玩,有着颇深的文化文学修养。

她总是能把人性之美、文化之美、还有落落大方、贤淑端庄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女子,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这样一个开明无惧的女子,怎不叫人喜欢与钦佩呢?

木兰真不愧为新时期的奇女子也

  木兰的感情令人感到心疼与惋惜。

木兰十岁的时候与家人失散被拐,最终阴差阳错的被曾家所救,而这也就预示着她的人生注定不平凡。

果然命运的齿轮在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就这样无情地卡住了,为了不懂事的妹妹,为了爹娘的脸面,为了家族的信誉,她听从父命毅然决然地嫁到曾家,心甘情愿地委屈自我,但这并不代表她是愚昧与软弱的,相反这是她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也是最明智的选择,而事实也确实证明这段婚姻是十分圆满的。

当然木兰的婚姻并不是那么的平顺,她的丈夫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那就是他有了婚外情。

荪亚与曹丽华厮混在了一齐,这样的侮辱与难堪是任何一个女子都难以理解的吧?

可是木兰不是一般的女子,她理性地选择与曹丽华见面,大度地会见自我的情敌,无畏地去应对丈夫的出轨,勇敢的去捍卫自我的婚姻,她以自我的学识修养、宽容大度和对事情的机智灵活巧妙地化解了这场感情危机;

她用她的隐忍与宽容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情敌,掳获了丈夫的心。

不得不说木兰是一个高情商与高智商兼容的独特女性。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木兰,她是个有梦想的人,她将完美的心灵寓于世俗的智慧中,在现实与梦想中自由穿梭,在世俗的困境与考验中,坚守内心的洒脱与傲世。

这个奇特的女子,她的生命总是闪耀着光芒,她的故事总是打动着人心,她的才情总是绽放着光辉,她的一生总是带着传奇。

最终我想说:

木兰真不愧为一奇女子也

  《京华烟云》这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小说,给我留下了太过深刻的映象,让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迪与感悟。

正如林语堂先生的女儿林如斯所说:

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波涛,然后觉得幽默、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终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

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是啊,浮生如梦,忙忙碌碌走过这一生,像做了一场梦一样,那么虚无缥缈,那么可望不可即。

所以说世间万物都有其必须之规,善恶、美丑、荣辱、贵贱、死生、祸福,如朝去夕来、梦碎但醒,皆为轮回转换,不可强求,亦难以回避。

所以在不幸面前,我们要勇敢承受命运之苦,在宽怀中获得坚韧,在顺应中求得把握,在承受中懂得释然,在困境中找到真理。

  (五):

假期再次翻看了《京华烟云》,不像第一次的囫囵吞枣般仓促,这次仔细翻阅了一遍,竟然又读出了许多味道……《京华烟云》虽然是一部好几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但不所以而成一部散漫无结构的故事,而反为大规模的长篇。

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

而我乃称叹叫绝也未知他人读毕有此感觉否?

故此书非小说而已或可说,浮生若梦是此书之主旨。

小说给人以一场大梦的印象时,即成为伟大的小说,直可代表人生,非仅指在二十世纪初叶在北京居住的某两家的生活。

包括无涯的人生,就是伟大的小说。

  《京华烟云》在实际上的贡献,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

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一本道地中国书来得有效。

关于中国的书犹如从门外伸头探入中国社会,而描述中国的书却犹如请你进去,登堂入室,随你东西散步,领赏景致,叫你同中国人一齐过日子,一齐欢快,愤怒。

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十分成功,宣传力量很大。

此种宣传是间接的。

书中所包含的实事,是无人敢否认的

老实本分的,工于心计;

既能满足你对生活上的要求,也能够陪你品茗赏月,做风雅之事;

相信这对于孩子要

  容易得多。

  要说到让我最为佩服的人物,当然是坚强而又有主见的木兰。

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木兰是他心中的梦想女子。

  《京华烟云》向西洋人介绍了中国社会。

细读之,让你有登堂入室之觉,随你东西散步,领赏景致,叫你与里头的人物一齐过日子,一齐欢快,愤怒。

或许,除了一句此书只应天上有外,再没有更恰当的语言了。

  (六):

林语堂先生,是我最钟爱的作家之一。

读他的散文,清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却不乏人生哲理。

读他的小说,《红牡丹》、《京华烟云》,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读书如见其人。

异常是《京华烟云》,更被誉为近代版的《红楼梦》。

读他的第一本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作品《中国人》,对中国人性格的全面阐释,兼收并蓄,既不像辜鸿铭先生那样全盘肯定,也非全盘否定,应当说是站在一个比较中立的立场,颇有见地。

其中,在读过《京华烟云》之后,久久不能平静,仍沉浸于人物故事的曲折离奇之中。

林语堂先生本人比较尊崇道教,书中的姚老先生也是一位宗崇道教之人。

他最欣赏的人物是书中的姚家二小姐姚木兰。

以往说过,养女当如木兰。

林语堂先生有三个女儿,无一人上过学校,可是之后每个人都成为才女,成就非凡。

最可惜的是大女儿,嫁给一个外国人,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因性格不合而离婚。

她兼具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在处理自我个人问题的时候处于矛盾之中,既不能彻底放手,又没办法挽留。

中年早逝。

林语堂先生曾为大女儿写过悼文,十分的悲痛。

  身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骨子里烙的是中国印,即便之后理解了许多的西方文化影响,但在碰到棘手的问题时,仍不免会转到传统文化中来寻求答案。

因为骨子里烙的是中国印。

  许多中国人都是外儒内道的思想。

工作中要求入仕,忙碌的时候渴望出仕,从道家思想中寻找一些宁静致远的东西。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刺猬效应,说的是两只刺猬想要为对方取暖,可是彼此靠得越近,就越被对方身上的刺扎得鲜血淋淋。

  通常人们会认为跟一个人吵架必须是跟他感情不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容易跟家人吵架,常跟情人吵架,会跟好朋友吵架。

试想一下,原先常跟我们有争执的人竟然都是跟我们最亲密的人,而能够跟我们发生争执的人也对我们有必须的了解,所以有人常说吵架也是一种沟通,而愿意跟你吵架的人,才是真正想了解你的人。

  (七):

我是先看的电视剧《京华烟云》,后看的林语堂的小说,此剧对小说改动很大,由于先看的剧,倒没有先入为主的感觉,电视剧拍得很好,每个演员都让我感觉那就是人物,处处都是戏。

这部剧从初中看完,偶尔心境不好,或者想起来了,都会再看,每看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犹如看《红楼梦》。

  初中看时,一看到木兰上了曾家的花轿,眼看和立夫的情感没有了结局,我就心急如焚,如鲠在喉,耐不住性子。

一对这样好的人,简直天作之合,为什么命运要将他们分开我看不下去了,木兰和曾荪亚结婚那一段,我看得太揪心。

正逢一个堂哥到家里玩,他不爱看这电视剧,于是换了台。

可我又不愿意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可我抢台也抢可是他呀。

哎呀,真是急死了。

过了几个晚上,堂哥最终回去了。

太兴奋了,不管怎样样,我还是看了下去。

  对于木兰和立夫的情感,我始终不能释怀,总为俩人感到可惜。

  立夫第一次见木兰,便一见如故。

如同宝玉第一次见黛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可阴差阳错,木兰要报答曾家的救命之恩,她对父亲说: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救命之恩呢于是忍痛放下对立夫的感情,嫁给了不爱她的曾荪亚。

嫁过去,可想而知,受了诸多委屈。

我真为木兰不值,放着志同道合的立夫不嫁,偏偏要替妹妹的任性承担后果,太气人了!

  可是年岁渐长,再看此剧,已经不再仅仅纠缠于木兰的这个痛苦的选择了。

木兰这么重情重义的人,要她不去报答曾家的救命之恩,这是做不到的。

可是,她心里的委屈,也许仅有立夫和她的父亲最懂吧。

  木兰的父亲曾对她母亲说过,有些人,虽然不能结合,可是他们

  是精神的伴侣,比如木兰和立夫。

这一句话,也让我恍惚明白了什么。

  木兰和立夫,虽未结合,但他们在精神上,到达了高度契合。

  立夫入狱,木兰费尽千方百计去见立夫。

俩人泪眼相对,感慨万千。

木兰给立夫带来了一本关于甲骨文研究的书,立夫一愣,木兰问:

你不是最爱甲骨文吗立夫随即点头。

看到那里,我不知哪儿来的眼泪,模糊了画面。

木兰哪,你大概不明白,其实立夫是因为爱慕你,才喜欢研究的甲骨文啊。

立夫让木兰唱一段《李陵碑》,他大概以为自我凶多吉少了,所以想再听听。

听完后,他说:

今生今世,有你这样的红颜知己,我知足了。

我真想说,此情只应书(剧)中有也。

俩人之情深矣,也许已经超越了感情。

  立夫娶了莫愁,我想其中也有木兰的原因在。

莫愁与木兰大不相同。

莫愁一心想到的是立夫的安危,阻拦立夫写文章针砭时局。

此情可理解,但与立夫的心性不合。

而木兰呢,会问立夫:

你最近写什么文章了吗立夫用笔名写的文章,木兰读了,不明白是谁写的,可总是会心一笑,深表同感,木兰和立夫的心性可真遥相呼应啊。

  这让我想到了宝黛钗三人,宝钗总是想为了宝玉好,劝他考取功名。

而黛玉则不会,甚至与宝玉共读俗人眼中的秽书――《西厢记》(想想画面太美)。

名义上的为人好,其实还不如惺惺相惜、情投意合难得。

当然立夫重情之人,娶了莫愁之后,一心对妻子,尽管他心中还是有木兰的一席之地。

除了感情,最让我感动的是木兰和父亲之间的亲情了。

木兰自嫁了荪亚后,总受委屈。

父亲也很无奈,然而父亲总是开导她。

父亲让她明白,人怎样活,全靠自我。

父亲信道,崇尚庄子,常用道语开导木兰。

木兰又是极聪慧的人,一点即开。

  当初曾家逼婚时,父亲未曾逼过木兰半分,他让木兰自我拿主意,因为他明白,木兰有自我的想法。

这样一个父亲,在鬼子来临之时,他为了守住那一箱子甲骨文,不让它落在鬼子之手,留在家中。

他让女儿先走,木兰很舍不得,木兰哽咽道:

从小到大,您为我费了那么多心血,我还没来得及报答您呢看到那里,这些生离死别,我像经历过一遍似的,潸然泪下。

父亲,女儿,生离死别,人世间多么痛苦的时刻。

  父亲也许见不到女儿了,牵挂,思念涌上心头。

女儿可能再也看不到父亲了,不舍、悲痛和担心总在心上。

而父亲,为了大家,为了老祖宗留下来的甲骨文,忍痛舍小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放火烧了前来抢东西的鬼子,连同甲骨文和他自我。

这悲壮的一幕,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一部《京华烟云》,不止感情,亲情,爱国之情让人动容,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回味。

不明白下次看,还有什么体会呢。

  (八):

开始认识《京华烟云》是由于其电视剧的热播,我看了几集,便对原著产生了兴趣,我明白了这是国语大师林语堂的经典之作。

  《京华烟云》文字典雅平和,亦柔亦刚,糅合古今。

虽然原著是用英文写的,但我却认为仅有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没有浮华的文字,却依然美丽古朴,字字句句中流露着林语堂对这片土地与文化的热爱。

全书充满浓浓的中华文化,中华情感。

文中有有佳话,有哲学,有风俗,有深谈,有闲聊,更有时代变迁时特有的语言习惯。

  《京华烟云》犹如一杯甘露,又似一曲极为抒情的大提琴独奏,在黄昏的庭院里。

  《京华烟云》思想美。

全书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能够看出林语堂很收道家思想的熏陶。

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小段庄子的话,比如梦饮酒者,旦而哭泣;

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虽然我看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但我相信那和一章的资料有哲学上的内在联系。

其思想美更体此刻对民族灾难与传承感知和认识上,读罢全文,我还有一种心绪难平的感觉,好像对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罢全书,意犹未尽,在作的时候,我相当于再看了一次本书。

  越是品味,越是反反复复地读。

我越觉这书之妙。

  姚思安,一个深受道家思想熏陶的智者,性情随和,胸怀宽广,为人坦荡,关心儿女。

正是在他的教导下,才培育出两个冰雪聪明的女儿,在那个时代,他的思想比较开放,他不叫他女儿裹脚,他让女儿受现代教育,却都有着传统女子的完美之处,还教木兰识甲骨文。

  最终他因忧国忧民而病卧不起,当他在临终前,曾要求见牛素云一面,他说了句记住你是中国人。

也许正是因为这句话,才拯救了牛素云的灵魂。

  我很喜欢木兰,富有才情,柔美婉约,给人以灵

  86.动之美。

她从小便识甲骨文,知书达理,并且女身男命。

书中有一段讲木兰在杭州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她用自我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让她的家庭充满世俗的欢乐和享受。

她作的美食,她房子的布置,她悠闲欢乐的生活,可是丈夫荪亚却放荡不羁,不甘平淡,喜欢曹丽华那样的新式女子。

应对丈夫的背叛,她以她特有的方式,凭借她的智慧和毅力让问题迎刃而解,从而维持好她的婚姻。

  我也很喜欢莫愁,莫愁是个沉稳,节检,教养好的富家小姐,她是个思想成熟,性格稳健,遇事有主见的女子。

之后立夫娶了她是他一生的幸事。

当立夫出事后,她能沉着应对,把立夫平时的文件都烧掉。

她还很孝顺,婚后还亲自孝顺母亲。

我最佩服的就是她了解木兰和立夫之间的这种感情,她能够理解,能够把事情处理得很好,不会让他们三个人之间感到尴尬。

  曼娘是中国传统妇女的典型,谨守礼法,矜持自重。

她理解了传统的思想教育,并将这些思想贯彻到了行动上,甘愿地以清白之身为丈夫守了一辈子的寡。

她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可是我认为那种感情,远不是这样的话能够解释的。

书中还有一段是姚思安预言到中国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把中国能否战胜的问题归在了曼娘对于中国是否应当打仗的态度上,看似很荒谬。

但其中应当有很大的原因吧。

我的理解是像曼娘这样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能够有反抗日寇的决心,那么中国又怎样会没有期望呢其实曼娘自我也很矛盾的,我认为她也是不断跨越传统,她还和木兰一齐去看过电影呢。

  我对冯红玉这个人印象深刻,可是还是不理解她的行为。

我感觉她太多愁善感了,实在受不了。

也许她自小多病,又是个才女的原因。

  最终她却因为阿非对宝芬的仰慕,使红玉对阿非产生误会。

红玉爱阿非太深了,加上自我将阿非的话理解错误,精神崩溃,最终跳潭自杀。

  太纠结了。

  《京华烟云》这一本书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这本书也许仅有能体会得到它的内涵。

对联,甲骨文,道家经典,诗词歌赋充满中国文化的气息。

  (九):

假期再次翻看了《京华烟云》,不像第一次的囫囵吞枣般仓促,这次仔细翻阅了一遍,竟然又读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