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287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docx

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

2016中考物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有解析)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5济宁)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

2.(2015南京)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海绵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3.(2015南京二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B.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

C.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炭笔画出的连续的线放大后不连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4.(2015黄浦区一模)下列原子模型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5.(2015春南京期中)面对宇宙万物,人们从没有停止过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人类探究结果的是()

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

B.质子和中子不可以再分

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

D.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在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

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7.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比如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A.电子B.质子C.中子D.氦核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

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

9.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数与质子带的正电荷数相等时,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运动场用的塑胶跑道比一般跑到好,这是因为塑胶跑道延展性好

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毫升

10.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11.关于宇宙与微观世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的广阔无垠,常以“纳米”作长度单位进行量度xkb1.

B.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中,已经发现比质子、中子更小更精细的结构

C.一般分子的大小,常以“光年”做单位进行量度

D.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

12.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由许许多多个星系组成的

C.宇宙中各个物体都是静止的

D.宇宙中像地球一样的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像太阳一样的天体不是由物质组成的

13.关于大宇宙和小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和粒子的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分子、质子

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

C.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D.目前,世界上已经利用核聚变原理建成了许多核电站

14.下列对于微观世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

B.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

C.分子是微观世界中最小的微粒

D.分子是组成物质且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微粒

15.下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

B.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16.下列关于微粒和宇宙,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是由大量微粒组成的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C.汤姆生发现了中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D.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7.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和带负的组成的.

18.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选填“原子”或“原子核”)是可分的.后来又发现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组成原子核的这两种粒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19.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的;卢瑟福通过大量实验和科学推理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模型;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整个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

20.人们无法凭肉眼看到物质内部的微小结构,对此,科学家们想出的有效方法是根据的现象提出一种的猜想,再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5济宁)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①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②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③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④1913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

解答:

解: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1904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1913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

则顺序为③①②.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和化学史,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2015南京)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海绵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解答本题应掌握:

(1)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2)海绵是多孔结构的物质.

(3)汤姆生发现电子后,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在质子组成.

(4)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它的层次结构:

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

解答:

解:

A、灰尘在空中飞扬,那是物质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故A错误;

B、海绵能够被压缩,是因为海绵的多孔结构.故B错误;

C、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故C错误;

D、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系,星系中又有很多星体,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并且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扩散现象、原子结构、宇宙结构等,所考查内容均为物理中的常见知识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3.(2015南京二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B.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

C.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炭笔画出的连续的线放大后不连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的构成:

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是可见的物质体;

(3)宇宙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不是宇宙的中心;

(4)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

解答:

解: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此选项正确;

B、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是可见的物质,不是分子.此选项错误;

C、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此选项错误;

D、炭笔画出的线之间的空隙可以用肉眼看到,所以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宇宙的知识和分子动理论的知识.

4.(2015黄浦区一模)下列原子模型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最早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现在科学家认为电子云模型更符合实际.

解答:

解:

三种模型依次为②葡萄干蛋糕模型、①行星模型、③电子云模型,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电子云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我们观察到的有关电子的现象.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模型的发现历程,人类认识事务总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出正确的结论.

5.(2015春南京期中)面对宇宙万物,人们从没有停止过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人类探究结果的是()

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

B.质子和中子不可以再分

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

D.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中子运动;

(2)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3)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4)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解答:

解:

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原子核集中了所有正电荷及大部分质量,即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及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再分为更小的粒子,电子绕核运动,而质子和中子不做绕核运动,故A不正确;

B、质子和中子都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夸克,故B不正确;

C、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长度单位,故C正确;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宏观的宇宙及微观的原子,天体的运动及微观粒子的运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在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

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根据对微观与宏观世界的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逐一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

解: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所有星体都在运动,恒星也不是绝对不动的,故A说法错误;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两物体带上不同的电荷,故B说法正确;

C、在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小到大的排列是:

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选项中的说法搞反了,故C说法错误;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而不是引力,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是围绕微观与宏观世界的了解,对粒子与宇宙的认识等,属基础知识.

7.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比如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A.电子B.质子C.中子D.氦核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根据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

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是由于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内各种微粒的电性,要记住.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靠近我们

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谱线红移现象说明了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则由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可知光波的频率变化;此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2)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

(3)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

(4)宇宙是由大量天体组成的,银河系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解答:

解:

A.谱线“红移”说明了星系在远离我们,从而证实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故A不正确;

B.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所以光年是路程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故B不正确;

C.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转动的电子组成的,故C正确;

D.太阳只是宇宙中众多的恒星之一,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八大行星之一,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光年、宇宙的组成及谱线红移等,其中光年很多学生易记成时间单位.

9.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数与质子带的正电荷数相等时,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B.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运动场用的塑胶跑道比一般跑到好,这是因为塑胶跑道延展性好

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等于20毫升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的运动.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A、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从而揭示了原子的结构;

B、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小颗粒的运动;

C、运动场上选择使用塑胶跑道抓要是考虑到它的弹性和硬度;

D、构成物体的分子并不是非常紧密的排列在一起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解答:

解: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数与质子带的正电荷数相等时,物体对外不显电性.选项正确;

B、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选项错误;

C、塑胶跑道比一般跑道弹性好,硬度低.选项错误;

D、把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隙,总体积小于20毫升.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有关分子的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10.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2)我们能够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4)分子间具有引力,所以两铅块压紧后能够粘在一起.

解答:

解:

A、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故A正确;

B、鼻子可以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故B错误;

C、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是不同的,恒星相对于从它旁边运动过的流星而言就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两块平滑的铅块压紧后,由于分子间有相互的引力,从而将铅块吸附在一起,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内容有:

分子动理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原子结构等,以上内容要求学生熟记.

11.关于宇宙与微观世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的广阔无垠,常以“纳米”作长度单位进行量度

B.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中,已经发现比质子、中子更小更精细的结构

C.一般分子的大小,常以“光年”做单位进行量度

D.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

(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离子﹣﹣夸克组成的;

(3)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1光年=365×24×3600s×3×108m/s=9.4608×1015m;

(4)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变大.

解答:

解:

A、宇宙的广阔无垠,常以“光年”作长度单位进行量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微观世界的认识中,已经发现比质子、中子更小更精细的结构﹣﹣夸克,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一般分子的大小,常以“纳米”做单位进行量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体积变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1)纳米和光年都是长度的单位,纳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光年是最大的长度单位;

(2)物质的三种状态是由物质内部的分子排列方式所决定的,分子排列方式也决定了体积的大小.

12.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由许许多多个星系组成的

C.宇宙中各个物体都是静止的

D.宇宙中像地球一样的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像太阳一样的天体不是由物质组成的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①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

②宇宙最大的单位是星系团,星系团由具体的星系组成;星系由恒星系组成,恒星系普遍是双星系统,一部分恒星系有行星系统,一部分行星系统有卫星,无论哪级天体系统,都是由具体的物质组成;

③宇宙万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解答:

解:

A、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普通的一颗行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此选项错误;

B、宇宙由银河系等无数的星系组成.此选项正确;

C、运动是物体存在的基本形式,宇宙由运动的物质组成,所以宇宙中各个物体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中.此选项错误;

D、宇宙中的天体或星云,都是由具体的物质组成的,只是规模、种类、密度不同.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对天文常识的了解,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注意积累.

13.关于大宇宙和小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和粒子的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分子、质子

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

C.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D.目前,世界上已经利用核聚变原理建成了许多核电站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宇宙由很多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的一个星系,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地球处在太阳系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分子、质子是非常小的微粒;

(2)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4)现在世界上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发电的.

解答:

解:

A、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分子、质子,所以A不正确;

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所以B正确;

C、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所以C不正确;

D、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所以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都是基础知识,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

14.下列对于微观世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

B.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

C.分子是微观世界中最小的微粒

D.分子是组成物质且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微粒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是组成物质且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但不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解答:

解:

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但不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故C错误;

D、分子是组成物质且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分子是组成物质且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但不是微观世界中最小的微粒,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下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

B.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

分析:

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的关系及性质分析.

解答:

解:

由分子动理论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CD正确,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故B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分子的组成.

16.下列关于微粒和宇宙,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是由大量微粒组成的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C.汤姆生发现了中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D.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

考点: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它的层次结构:

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

(3)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4)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有的天体都在按照自己的轨道做运动.

解答:

解: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故A正确;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系,星系中又有很多星体,故B正确;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错误;

D、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发展史,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在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