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416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

东恒国际1栋一区转换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栋一区底楼为商铺,上部为商务楼,共22层,三层为转换层。

二层楼层高为7.5m,三层板面标高为11.95m。

转换梁截面为:

600~900-1000~2500,900*1800的梁净跨为7675mm,2500的梁为梁上加腋1000+1500,绝大部分梁为600*1500。

二、工程特点

(一)转换层是整个结构的关键部位,位于三层,梁自重大,砼一次浇灌量大,模板及支撑结构体系要求高。

垂直支撑负荷相当大,下层结构不能支撑上层结构施工所传下来的荷载,荷载传递困难,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如何保证下层结构不受上层荷载的影响,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是本方案的重中之重。

(二)转换层梁断面大,砼养护困难,为保证转换层结构质量,如何对新浇灌梁砼养护是本方案的关键。

(三)转换梁钢筋密集,如何保证钢筋、砼的质量是本方案的又一个重点。

三、施工缝的留设

转换梁

为保证转换层大梁与柱接头砼的质量,方便施工,在转换梁下口50处留设水平施工缝,整个大梁均一次性浇灌,不留设垂直施工缝。

施工缝留设位置如下图:

 

450

 

 

转换层施工缝留设示意图

四、模板及其支撑体系设计

(一)梁板模板设计

900*1800以内的梁侧模、底模采用915*1830*13.5覆膜建筑用胶合板,50*100木枋作背枋,底模间距225,侧模间距250,底模用φ48*3.5脚手钢管作背杠,间距500,侧模用φ48*3.5双脚手钢管作夹具,间距500。

脚手架钢管作模板支撑,梁下横向间距450,沿梁长方向间距500。

沿梁高设置φ14对拉螺栓,沿梁长间距为500,沿梁高方向下面两排间距为350,上面间距均为450,距上下端各100。

转换层板采用10厚覆膜竹胶板,50*100木枋作背枋,间距离250,φ48*3.5脚手架钢管作背杠,间距不大于800,支撑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000。

900*2500的梁侧模、底模采用915*1830*18覆膜建筑用胶合板,50*100木枋作背枋,底模间距225,侧模间距250,底模用φ48*3.5脚手双钢管作背杠,间距500,侧模用φ48*3.5双脚手钢管作夹具,间距500。

脚手架双钢管作模板支撑,梁下横向间距450,沿梁长方向间距500。

沿梁高设置φ14对拉螺栓,沿梁长间距为500,沿梁高方向下面两排间距为350,上面间距均为450,距上下端各100。

梁支撑体系从地下室一直到三层,一、二层板面铺纵横双向50*200*2000木板作为分散荷载的垫板。

地下室梁下支撑按转换层支撑搭设,板支撑架按纵向间距800搭设。

转换层梁的起拱高度按1/500起拱。

转换梁支模示意图:

50*100木枋@250

50*100木枋@225

φ14对拉螺杆

915*1830*10覆膜竹胶板

10*150*150底座

10*150*150底座

10*150*150底座

转换梁支模示意图

(板下横杆步距≤1500,梁下步距≤1200)

 

50*200*2000

木板纵横布置

 

(二)板模板设计

楼板模板采用10厚覆膜胶合板,详细设计见模板专项方案。

(三)柱子模板

柱侧模全部采用组合钢模,φ48*3.5脚手钢管作抱箍;转换层柱高为7.5m,柱子断面最大为1200*1200,柱子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双钢管夹具,间距为350,双向各加两根φ14对拉螺杆。

为保证砼的质量,应在每根柱子侧面分段留设两个浇注孔。

柱子支模示意图:

间距350

300

600

300

(一)转换层梁模板、支撑受力计算

1、梁底模

以900*1800的梁作为受力计算依据。

梁底模主要选用915*1830*13.5建筑用胶合板(板厚13.5mm,自重15kg/m2,设计强度f=20N/mm2;E=4000N/mm2).

胶合板受力验算:

胶合板支撑在间距为225的小木枋(50*100)上,因此按四跨连续梁计算,受力简图如下:

 

225

225

225

225

 

N.m

 

底模荷载计算

(1)梁底模板自重0.15KN/m2*1.83m=0.2745KN/m

(2)砼自重24KN/m3×1.83m*1.8m=79.056KN/m

(3)钢筋自重1.5KN/m3×1.83m*1.8m=4.94KN/m

(4)振捣荷载(垂直)2.0KN/m2*1.83m=3.66KN/m

设计恒载g={1.2×[

(1)+

(2)+(3)]}

=101.125KN/m

设计活载q=3.66*1.4=5.524KN/m

2、计算内力

净跨l0=0.175m

Mmax=K1gl2+K2ql2

=0.077×101.125×0.1752+0.1*5.124*0.1752=0.254N.m

3、强度验算

Wxj=bh2/6=1830*13.52/6=55.586*103mm3

σ=Mmax/Wxj=0.254*106/55.586*103=4.57N/mm2<fm=20N/mm2

4、挠度验算

根据规范要求,挠度验算仅考虑恒载作用标准值,因此:

g=101.125KN/m

Ixj=bh3/12=1830*13.53/12=37.52*104mm4

y=0.632gl4/100EI=0.632*104.09*1754/100*4000*37.52*104

=0.3994mm.<l/400=0.4375mm

 

梁底木背枋50*100*2000受力验算:

木背枋间距为225,钢管背杠间距为500,因此按跨度为500的4跨连续梁计算。

杉木:

E=9500N/mm2,fm=13N/mm2

5.计算简图

由于小木枋长2000mm,小木枋背杠间距500mm,因而,小木枋受力可近似简化为受均布荷载的四跨连续梁,如图:

500

500

500

500

 

2、荷载计算

梁底模板自重0.15*(0.225+1.8)=0.3038KN/m

背枋自重0.05*0.10*1200*10/1000=0.06KN/m

砼自重24*0.225*1.8=9.72KN/m

钢筋自重1.5*0.225*1.8=0.6075KN/m

砼振捣荷载2.0*0.225=0.45KN/m

恒载设计值:

g=10.6813*1.2=12.818KN/m

活载设计值:

q=0.45*1.4=0.63KN/m

3、计算内力

Mmax=K1gl2+K2ql2

=0.077*12.818*0.52+0.1*0.63*0.52=0.2625KN.m

4、强度验算

Wxj=Wxj=bh2/6=50*1002/6=8.33*104mm3

σ=Mmax/Wxj=0.2625×106/8.33×104=3.15Mpa<fm=13Mpa

强度满足要求.

5、挠度验算

根据规范规定,挠度验算仅考虑恒载标准值,按简支考虑。

因此:

g=12.818KN/m=12.818N/mm

Ixj=bh3/12=50*1003/12=4.17*106mm4

y=5gl4/384EI=0.2633mm

挠度满足要求。

梁底横向小钢楞计算:

梁底背杠采用脚手架钢管,纵向间距为500,横向中间加支撑一道。

查表得:

Ixj=12.19×104mm4,E=2.06×105N/mm2wxj=5.08×103mm2,fm=205N/mm2

5.受力简图

 

450

450

 

2、荷载计算

模板荷载0.5*0.15KN/m2=0.075KN/m

横向背杠自重0.0385KN/m

砼自重24*0.5*1.8=21.6KN/m

钢筋自重1.5*0.5*1.8=1.35KN/m

砼振捣荷载2.0*0.5=1KN/m

恒载设计值:

g=23.064*1.2=27.68KN/m

活载设计值:

q=1*1.4=1.4KN/m

3、计算内力

Mmax=K1gl2+K2ql2

=0.07*27.68*0.452+0.096*1.4*0.452=0.42KN.m

4、强度验算

σ=Mmax/Wxj=0.42×106/5.08×103=82.7N/mm2

<fm=205N/mm2*0.85*0.8=139.4N/mm2

强度满足要求.

5、挠度验算

根据规范规定,挠度验算仅考虑恒载标准值,因此:

ymax=5gl4/(384IxjE)*38

=5×27.68×4504/[(384×12.19×104×2.06×105)*38]

=0.248mm<[v]=l/400=1.125mm

挠度满足要求。

梁支撑立杆稳定性验算

梁下立杆采用φ48×3.5通长钢管搭设(I=15.8mm,A=489mm2),步距1200mm,立杆连接优先采用对接,可减少立杆偏心受力.对接较困难实现时,也可采用搭接,但横杆必须严格对称布置于立杆两侧.

支撑架立柱采用φ48×3.5钢管,双向500*450,水平横杆步距为1200,查表得:

I=15.78mm

λ=l0/I(l0=1.2m+0.3*2m=1.8m)

=114.068

查表得:

ψ=0.489

σ=N/ψA=13.086*106/0.489*489=54.726N/mm2<205N/mm2

立杆稳定满足要求。

扣件滑移验算

由计算简图可知,支撑梁底模的小横杆通过直角扣件与立杆的摩擦,将梁的荷载直接传至立杆.根据简图用力法可求得支座反力:

Rb=29.08*0.45=13.086KN

扣件抗滑移标准值为8KN,中间支座最大:

RB=13.086KN>8KN,故采用双扣即能满足要求.

梁侧模板

梁侧模主要采用915*1830*13.5建筑用胶合板(面板厚13.5mm,E=4000N/mm2,fm=20N/mm2)

钢管背杠.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砼采用泵送入模.因此暂定施工条件如下:

施工气温T=70C,砼塌落度150-180mm,掺外加剂,浇灌速度V=3m/h.

5.荷载计算

5.新浇灌砼侧压力F1

已假定:

γc=24KN/m3,V=3m/h,H=1.4m,β1=1.2,β2=1.15,T=70C,

t0=200/(T+15)=9.091h

F=0.22γct0β1β2√V=0.22×24×5×1.2×1.15×31/2

=114.73KN/m2

又F=γcH=24×1.8=43.2KN/m2

故取砼侧压力标准值F=43.2KN/m2

设计值F1=1.2×43.2×0.85(折减系数)=44.064KN/m2

(2)振捣荷载标准值(水平):

设计值为:

F2=1.4×4.0=5.6KN/m2

侧压力合计:

F3=F1+F2=44.064+5.6=49.664KN/m2

荷载作用图如下:

F2=5.6

 

2.计算简图

梁侧模验算针对受最大侧压力的背枋(50*100*2000,间距250)计算,由钢管背杠紧锁,间距500,竖向加五道φ14拉杆,间距为350*2+450*2

梁侧模木背枋计算针对受最大侧压力的背枋,因而可简化为四跨连续梁,受均布荷载的作用,有:

g=F3×0.25=44.064×0.25=11.016KN/m

q=5.6*0.25=1.4kN/m

计算简图如下:

 

g=11.016kN/mq=1.4kN/m

500

500

500

500

 

Mmax=K1gl2+K2ql2

=0.077*11.016*0.52+0.1*1.4*0.52=0.2471KN.m

4.强度验算

σ=Mmax/wxj=0.2471×106/8.333×103=29.6N/mm<fm=63.8N/mm

强度满足要求.

5.挠度验算

根据规范规定,挠度验算仅采用新浇灌砼侧压力的标准荷载值,因此;

g=11.0196N/mm

y=5ql4/384EI=12*5*11.016*5004/(384*9500*50*1003)=0.2265mm<l/500=500/500=1mm

故挠度满足要求。

梁侧对拉螺杆计算:

对拉螺栓设计间距为横向(沿梁长)500mm,竖向(沿梁高)下面两层为350mm,上面两层为450,上下悬臂长100,按最大侧压力计算,每根螺栓承受拉力为:

N=49.664*0.35*0.5=8.6912KN

设计选用φ14对拉螺栓,净面积113.04mm2,每根承受拉力:

S=210×153.86=32.31KN>8.6912KN

满足要求.

以900*2500的梁作为受力计算依据。

梁底模主要选用915*1830*18建筑用胶合板(板厚13.5mm,自重15kg/m2,设计强度f=20N/mm2;E=4000N/mm2).

胶合板受力验算:

胶合板支撑在间距为225的小木枋(50*100)上,因此按四跨连续梁计算,受力简图如下:

 

225

225

225

225

 

0.3536N.m

 

5.底模荷载计算

(1)梁底模板自重0.20KN/m2*1.83m=0.366KN/m

(2)砼自重24KN/m3×1.83m*2.5m=109.8KN/m

(3)钢筋自重1.5KN/m3×1.83m*2.5m=6.86KN/m

(4)振捣荷载(垂直)2.0KN/m2*1.83m=3.66KN/m

设计恒载g={1.2×[

(1)+

(2)+(3)]}

=140.431KN/m

设计活载q=3.66*1.4=5.524KN/m

2、计算内力

净跨l0=0.175m

Mmax=K1gl2+K2ql2

=0.077×140.431×0.1752+0.1*5.124*0.1752=0.347N.m

3、强度验算

Wxj=bh2/6=1830*182/6=98.82*103mm3

σ=Mmax/Wxj=0.347*106/98.82*103=3.511N/mm2<fm=20N/mm2

4、挠度验算

根据规范要求,挠度验算仅考虑恒载作用标准值,因此:

g=140.431KN/m

Ixj=bh3/12=1830*183/12=88.938*104mm4

y=0.632gl4/100EI=0.632*104.431*1754/100*4000*88.938*104

=0.1740mm.<l/400=0.4375mm

梁底木背枋50*100*2000受力验算:

木背枋间距为225,双钢管背杠间距为500,因此按跨度为500的4跨连续梁计算。

杉木:

E=9500N/mm2,fm=13N/mm2。

5.计算简图

由于小木枋为50*100*2000mm,小木枋中心间距为225,小木枋钢管背杠间距500mm,因而,小木枋受力可近似简化为受均布荷载的四跨连续梁,如图:

500

500

500

500

 

2、荷载计算

梁底模板自重0.2*(0.225+2.5)=0.545KN/m

背枋自重0.05*0.10*1200*10/1000=0.06KN/m

砼自重24*0.225*2.5=13.5KN/m

钢筋自重1.5*0.225*2.5=0.844KN/m

砼振捣荷载2.0*0.225=0.45KN/m

恒载设计值:

g=14.949*1.2=17.939KN/m

活载设计值:

q=0.45*1.4=0.63KN/m

3、计算内力

Mmax=K1gl2+K2ql2

=0.077*17.939*0.52+0.1*0.63*0.52=0.361KN.m

4、强度验算

Wxj=Wxj=bh2/6=50*1002/6=8.33*104mm3

σ=Mmax/Wxj=0.361×106/8.33×104=4.334N/mm2<fm=13N/mm2

强度满足要求.

5、挠度验算

根据规范规定,挠度验算仅考虑恒载标准值,按简支考虑。

因此:

g=17.939KN/m=17.939N/mm

Ixj=bh3/12=50*1003/12=4.17*106mm4

y=5gl4/384EI=0.3685mm<500/500=1mm

挠度满足要求。

梁底横向小钢楞计算:

梁底背杠采用脚手架钢管,纵向间距为500,横向中间加立杆一道。

查表得:

Ixj=12.19×104mm4,E=2.06×105N/mm2wxj=5.08×103mm2,fm=205N/mm2

5.受力简图

 

450

450

 

2、荷载计算

模板荷载0.5*0.20KN/m2=0.1KN/m

横向背杠自重0.0384KN/m

砼自重24*0.5*2.5=30KN/m

钢筋自重1.5*0.5*2.5=1.875KN/m

砼振捣荷载2.0*0.5=1KN/m

恒载设计值:

g=23.064*1.2=38.416KN/m

活载设计值:

q=1*1.4=1.4KN/m

3、计算内力

Mmax=K1gl2+K2ql2

=0.07*38.416*0.452+0.096*1.4*0.452=0.572KN.m

4、强度验算

σ=Mmax/Wxj=0.572×106/5.08×103=112.55N/mm2

<fm=205N/mm2*0.85*0.8=139.4N/mm2

强度满足要求.

5、挠度验算

根据规范规定,挠度验算仅考虑恒载标准值,因此:

ymax=5gl4/(384IxjE)*38

=5×38.416×4504/[(384×12.19×104×2.06×105)*38]

=0.344mm<[v]=l/400=1.125mm

挠度满足要求。

梁支撑立杆稳定性验算

梁下立杆采用φ48×3.5通长钢管搭设(I=15.8mm,A=489mm2),步距1200mm,立杆连接优先采用对接,可减少立杆偏心受力.对接较困难实现时,也可采用搭接,但横杆必须严格对称布置于立杆两侧.

支撑架立柱采用φ48×3.5钢管,双向500*450,水平横杆步距为1200,查表得:

I=15.78mm

λ=l0/I(l0=1.2m+0.3*2m=1.8m)

=114.068

查表得:

ψ=0.489

σ=N/ψA=17.287*106/0.489*489=72.29N/mm2<205N/mm2

立杆稳定满足要求。

扣件滑移验算

由计算简图可知,支撑梁底模的小横杆通过直角扣件与立杆的摩擦,将梁的荷载直接传至立杆.根据简图用力法可求得支座反力:

Rb=38.416*0.45=17.287KN

扣件抗滑移标准值为8KN,中间支座最大:

RB=17.287KN>2*8KN,故梁底背杠双钢管且采用双扣即能满足要求.

梁侧模板

梁侧模主要采用915*1830*13.5建筑用胶合板(面板厚13.5mm,E=4000N/mm2,fm=20N/mm2)

钢管背杠.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砼采用泵送入模.因此暂定施工条件如下:

施工气温T=70C,砼塌落度150-180mm,掺外加剂,浇灌速度V=3m/h.

5.荷载计算

5.新浇灌砼侧压力F1

已假定:

γc=24KN/m3,V=3m/h,H=1.4m,β1=1.2,β2=1.15,T=70C,

t0=200/(T+15)=9.091h

F=0.22γct0β1β2√V=0.22×24×5×1.2×1.15×31/2

=114.73KN/m2

又F=γcH=24×1.8=43.2KN/m2

故取砼侧压力标准值F=43.2KN/m2

设计值F1=1.2×43.2×0.85(折减系数)=44.064KN/m2

(2)振捣荷载标准值(水平):

设计值为:

F2=1.4×4.0=5.6KN/m2

侧压力合计:

F3=F1+F2=44.064+5.6=49.664KN/m2

荷载作用图如下:

F2=5.6

 

2.计算简图

梁侧模验算针对受最大侧压力的背枋(50*100*2000,间距250)计算,由钢管背杠紧锁,间距500,竖向加五道φ14拉杆,间距为350*2+450*2

梁侧模木背枋计算针对受最大侧压力的背枋,因而可简化为四跨连续梁,受均布荷载的作用,有:

g=F3×0.25=44.064×0.25=11.016KN/m

q=5.6*0.25=1.4kN/m

计算简图如下:

g=11.016kN/mq=1.4kN/m

500

500

500

500

 

Mmax=K1gl2+K2ql2

=0.077*11.016*0.52+0.1*1.4*0.52=0.2471KN.m

4.强度验算

σ=Mmax/wxj=0.2471×106/8.333×103=29.6N/mm<fm=63.8N/mm

强度满足要求.

5.挠度验算

根据规范规定,挠度验算仅采用新浇灌砼侧压力的标准荷载值,因此;

g=11.0196N/mm

y=5ql4/384EI=12*5*11.016*5004/(384*9500*50*1003)=0.2265mm<l/500=500/500=1mm

故挠度满足要求。

梁侧对拉螺杆计算:

对拉螺栓设计间距为横向(沿梁长)500mm,竖向(沿梁高)下面两层为350mm,上面两层为450,上下悬臂长100,按最大侧压力计算,每根螺栓承受拉力为:

N=49.664*0.35*0.5=8.6912KN

设计选用φ14对拉螺栓,净面积113.04mm2,每根承受拉力:

S=210×153.86=32.31KN>8.6912KN

满足要求.

(二)转换层柱模板、支撑受力计算

柱侧模全部采用组合钢模,φ48*3.5脚手钢管作抱箍;转换层柱高为7.5m,柱子断面最大为1200*1200,柱子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双钢管夹具,间距为350,双向各加两根φ14对拉螺杆。

本计算以1200*1200*7500的柱子作为计算依据。

1、受力简图如下

F1F2

 

本工程砼采用泵送入模.因此暂定施工条件如下:

施工气温T=70C,砼塌落度150-180mm,掺外加剂,浇灌速度V=3m/h.

(一)柱箍验算

1.荷载计算

(1)新浇砼侧压力F1

假定:

γc=24KN/m3,V=3m/hH=7.5mβ1=1.2β2=1.15

T=70Ct0=200/(T+15)=9.091h

F=0.22γct0β1β2V1/2

=0.22×24×9.091×1.2×1.15×31/2

=114.73KN/m2

又;F=γcH=24×7.5=180KN/m2

故取砼侧压力标准值F=114.73KN/m2

设计值F1=1.2×114.73×0.85=117.025KN/m2

(2)倾倒砼产生不平荷载,由于是泵送砼,塌落度大,故取4.0KN/m2

设计值为:

F2=1.4×4.0×0.85=4.76KN/m2

侧压力合计:

F3=F1+F2=121.785KN/m2

沿模板的线荷载为:

q=0.175×F3=21.313KN/m

2.计算简图

由于柱子抱箍采用两根拉杆对拉,故抱箍可简化为单跨带悬臂的梁。

计算简图如下:

300600300

 

3.内力计算

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有:

Mmax=1/8ql2=0.125×21.313×0.62=0.96×106N.mm

σ=Mmax/wxj=0.96×106/5.06×103=189.6Mpa<fm=20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