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修改0620.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15944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修改06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修改06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修改06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修改06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修改06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修改062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修改062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修改0620.docx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修改06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修改0620.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修改0620.docx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名称:

电磁场与电磁波

开课单位: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

B02050017

总学时:

56学时 学分:

3.5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普通物理

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地位和作用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及通信类专业教育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场论的分析方法,掌握电磁场的有关定理、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等数学表达式并了解其物理意义,应用电磁场的数学模型(如波动方程、拉氏方程等),分析解决场论的相关问题。

二、课程目标

1、学会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支撑毕业要求1)

2、使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方法分析一些基本和实际问题,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抽象建模;(支撑毕业要求2)

3、应用数学、电磁场和电磁波知识分析实际的工程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支撑毕业要求3、4)

4、利用现代工具和仪器测量、分析场的问题;(支撑毕业要求5)

5、能够基于电磁场理论等相关知识合理分析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支撑毕业要求6、7)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三种坐标系与场

1.理解不同坐标系下场量、长度元、面积元、体积元表示方法;

2.掌握矢量、标量的加减运算和乘法运算;

3.了解场的概念与特性,掌握标量场和矢量场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4.理解力线方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第二章场源模型

1.掌握标量场方向导数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重点)

2.掌握标量场梯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三种坐标系下梯度计算方法、性质以及方向导数与梯度之间关系;(重点)

3.掌握矢量场通量的概念及意义,掌握散度的概念、运算及三种坐标系下散度表示方法,理解高斯散度定理意义及作用;(重点)

4.掌握矢量场环量的概念及意义,掌握旋度的概念、运算及三种坐标系下旋度表示,理解斯托克斯定理意义及作用;(重点)

5.理解亥姆霍兹定理内容及意义。

第三章电磁场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实验定律

1.了解电荷和电流的分布及其表示方法;

2.掌握电流连续性方程;(重点)

3.掌握库仑定律和安培力定律,掌握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意义。

第四章静电场分析

1.掌握真空中静电场的基本变量和基本方程,理解高斯定理、静电守恒的意义、作用,掌握电位函数概念和其物理意义;(重点)

2.掌握泊松方程、拉普拉斯方程及其意义、作用和应用条件,理解唯一性定理;

3.掌握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概念,掌握介质中的高斯定律、边界条件及其作用、意义;(难点)

4.了解导体系统的电容,理解电场能量、静电力表达式、电场能量意义和应用。

第五章恒定磁场分析

1.掌握恒定磁场分析的基本变量、基本方程及其本构关系式;(重点)

2.了解矢量磁位和标量磁位的概念,理解磁偶极子的矢量位和标量位;

3.掌握物质的磁化现象、磁化强度,掌握磁介质中磁场的基本方程,掌握磁场的边界条件;(难点)

4.理解电感、自电感、互电感的概念;

5.掌握磁场能量、磁场力表达式和意义。

第六章静电场边值问题的解法

1.了解边值问题的解法;

2.理解三种坐标系中的分离变量法;

3.理解镜像法。

第七章时变电磁场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掌握位移电流概念;(重点)

2.熟练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媒质的本构关系;(重点,难点)

3.理解时变电磁场的边界条件;

4.理解坡印廷矢量、坡印廷定理内容,理解电场和磁场的波动方程;(难点)

5.了解动态矢量和标量位;

第八章正弦平面电磁波

1.理解正弦平面电磁波概念,理解平面电磁波和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复数表示形式,理解亥姆霍兹方程,掌握平均坡印廷矢量;(重点,难点)

2.理解理想介质中的均匀平面波的传输特性,掌握波的偏振特性及其应用;(难点)

3.掌握导电媒质中均匀平面波的传输特性,理解均匀平面波在对平面分界面的垂直入射时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特性,理解驻波和行波的概念和传输特性;(难点)

4.理解相速和群速概念和意义。

第九章导行电磁波

1.了解导行波的传输特性和波动方程;

2.了解几种特殊波导结构和传输特性。

第十章电磁波辐射

1.了解辐射的概念;

2.了解特殊天线的工作原理。

实验一验证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内容:

根据平面电磁波的传输特性,研究电磁波斜投射到不同媒质表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基本要求:

1.了解电磁波的传输特性;

2.理解电磁波在良好导体表面上的反射;

3.掌握电磁波全反射和全折射的条件。

实验二电磁波的单缝衍射实验、双缝干涉实验

内容:

根据波的衍射和干涉特性,完成单狭缝对入射平面电磁波衍射特性测试,完成金属板双狭缝背后空间中波的干涉特性测试。

基本要求:

1.掌握平面电磁波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特性;

2.理解单缝衍射条纹级次与狭缝宽度、平面电磁波波长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双缝干涉条纹级次与狭缝宽度、平面电磁波波长之间的关系;

实验三布拉格衍射的实验

内容:

理解晶体布拉格衍射原理,完成平面电磁波入射到模拟晶体时的衍射特性测试。

基本要求:

1.理解布拉格衍射原理;

2.掌握从不同晶面点阵上的反射波产生干涉的条件。

实验四均匀无损耗媒质参量的测量

内容:

掌握迈克尔逊干涉原理,完成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安装和调试,通过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平面电磁波的波长等参数。

基本要求:

1.理解平面电磁波的传输特性;

2.掌握平面电磁波的干涉条件;

3.熟悉常用微波仪器的使用。

实验五电磁波参量的测量

内容:

熟悉并利用相干原理,完成自由空间中电磁波波长、相位常数和波速的测量。

基本要求:

1.理解相位常数和波速的概念;

2.掌握驻波的概念和意义;

3.理解电磁波中电场分量、磁场分量和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

实验六利用微波衰减测量介质板的湿度和厚度

内容:

掌握TEM波传播特性与介质湿度、厚度之间的关系,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完成场中介质板的湿度和厚度的测量。

实验要求:

1.了解TEM波产生条件;

2.掌握相移系数和衰减系数测量方法;

3.熟练掌握湿度、厚度测量方法。

四、学时分配

章节名称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小计

第一章三种坐标系与场

4

0

4

第二章场源模型

6

0

6

第三章电磁场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实验定律

6

0

6

第四章静电场分析

8

0

8

第五章恒定磁场分析

6

0

6

第六章静电场边值问题的解法

3

0

3

第七章时变电磁场

6

3

9

第八章均匀平面电磁波

6

3

9

第九章导行电磁波

2

1

3

第十章电磁波辐射

1

1

2

合计

48

8

56

五、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措施

1、考核方式及评价依据

表5.1各考核方式对不同课程目标评价的比例分配表

课程目标

各考核方式对不同课程目标评价的比例分配Wik

(每行总和为1)

课堂情况

作业

实验

期末考试

考核方式5

考核方式6

1

0.2

0.2

0

0.6

2

0

0.2

0

0.8

3

0

0.4

0

0.6

4

0

0

1

0

5

1

0

0

0

表5.2各考核方式的评价依据

考核方式

课堂情况

作业

实验

期末考试

评价依据支撑材料

课堂考勤、提问、讨论记录

各次作业成绩记录、学生作业等

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

试题评分标准、试卷

2、评价标准

(1)课堂教学情况评价方法与标准

考核情况包括出勤率、提问与讨论评分。

(2)作业评价方法与标准

根据交作业情况和完成情况评分。

(3)课内实验评价方法与标准

根据实验出勤、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综合评估。

(4)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详见期末与试题一起提供的评分标准。

六、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表6.1各考核方式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权重占比分配

课程目标

分教学目标权重(本列总和为1)Pi

各考核方式评价比例分配

(每行总和为1)

Wik

各考核方式在课程达成中的占比

(所有行列总和为1)

Sik=Pi*Wik

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

2

考核方式

3

考核方式

4

考核方式

5

考核方式

6

考核

方式

1

考核

方式

2

考核

方式

3

考核

方式

4

考核

方式

5

考核方式

6

1

0.48

0.2

0.2

0

0.6

0.096

0.096

0

0.288

2

0.3

0

0.2

0

0.8

0

0.06

0

0.24

3

0.1

0

0.4

0

0.6

0

0.04

0.

0.06

4

0.1

0

0

1

0

0

0

0.1

0

5

0.02

1

0

0

0

0.02

0

0

0

各考核环节对课程目标达成的贡献率(Mk)

0.116

0.196

0.1

0.588

采用达成值计算法,辅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法。

达成值计算法结合上表权重分配,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大于0.60为达成。

单一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采用式6.1:

(6.1)

总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采用式6.2:

(6.2)

以上公式中:

k表示不同的评价方式,i表示不同的课程目标。

表示第k种评价方式期末评价成绩平均分,均为百分制;

是第k种评价方式通过第i个课程目标反映在总的课程目标评分占比;

表示第k种评价方式对第i个课程目标百分占比;

表示第i个课程目标在课程总评价中的占比.

七、主要参考书

1、苏新彦,徐美芳等.电磁场与电磁波,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2、谢处方,饶克谨.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四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焦其祥,电磁场与电磁波.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4、马冰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5、杨显清,赵家升,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