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6252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docx

惠州学院服装设计方案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5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任 务 书

 

学 校 名 称惠州学院(盖章)

专业 名称 服装设计与工程 

项 目 编号         

负 责 人吴铭 

联系方式  

学校归属 部委院校 地方院校√

 

教育部财政部 制

二○○九年四月

 

填写说明

 

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封面中“项目编号”一栏暂不填写。

4.任务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ﻬ一、简表

专业名称

服装设计与工程

修业年限

四年

项目编号

学位授予

门类

工学学士

本专业设置时间

1988年(专科)

1995年(本科)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

2158

首届毕业生时间

1991年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

613

所在院系

服装系

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

523.8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 名

吴铭

性  别

出生年月

1959.5

学 位

学士

学 历

本科

所学专业

染织设计

毕业院校

苏州大学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系主任

所在学校通讯地址

惠州市演达大道46号惠州学院服装系

电  话

办公:

0752- 手机:

 

电子信箱

邮政编码

516007

学校情况

所在省市

广东省惠州市

学校财务部门

审核盖章

银行开户单位

惠州学院

开户银行

惠州市建设银行城南分理处

银行账号

440413009

ﻬ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

姓名

学位

技术职称

承担工作

范强

硕士

教授

服装设计课程板块建设、学生自主创新教学方法、服装设计教学资源系统建设

万志琴

硕士

教授

服装材料课程建设、科研管理

姚晓林

博士

副教授

针织课程板块及针织实训中心建设、双语课程建设、国际合作教育

刘小红

硕士

副教授

专业建设统筹、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师资建设、专业教材建设

冯麟

学士

高级实验师

实践教学统筹、工艺板块课程建设、实训中心建设、实习基地建设

刘东

学士

副教授

服装结构课程板块及数字化教学建设、教学指导和教学督导

陈学军

学士

高级工程师

管理课程板块建设、AO培养计划

张小良

硕士

副教授

工艺板块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

杨雪梅

学士

副教授

服装数字化实训中心及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

王旖

硕士

高级实验师

服装材料实验室建设、双语课程建设、国际合作教育

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

单位

承担工作

香港旭日企业(香港上市公司,拥有真维斯休闲服国际名牌)

实习基地、AO培养计划

惠州富绅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全国十佳富绅男装品牌)

实践教学基地、版样快速生成

南旋集团惠州南旋工业中心(亚洲最大的毛针织企业)

实践教学基地、针织产品开发

东尼胜集团公司(全国最大的T恤丝光棉生产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丝光棉产品开发

心华制衣发展(珠海)有限公司(拥有世界排名第三的奥黛莉内衣品牌)

实践教学基地、内衣开发

鸿骅制衣惠州有限公司

实践教学基地、棉针织产品开发

东莞石龙天成制衣厂(毕业生自创企业)

实践教学基地、服装设计

东莞市欧璐服饰有限公司(毕业生自创品牌)

实践教学基地、时装开发

深圳市新佳娜服饰有很公司

实践教学基地、市场开发

深圳市布易科技有限公司

实践教学基地、服装数字化开发与应用

四、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基础

1988年由香港旭日企业牵头,惠州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广东省纺织总公司等校企四方以合作的形式创建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采用董事会管理体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以“学工一体,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培养专科层次的、服装高级应用性人才。

1995年开始与西安工程大学联合开展本科教育,2001年被教育部授予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教高司涵[2001]195号)。

目前已开设服装工程、针织服装、零售贸易三个专业方向,在校生613人,生源来自于广东、甘肃、山东、安徽、四川、重庆市、广西、河南、内蒙、贵州、河北、江西、湖南、福建等14个省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奠定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

1、师资队伍与科研水平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高级实验师4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5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0人(博士2人),占教师总数60%,其中5位教师承担了双语课程教学(见附件一:

服装系师资队伍培养措施及效果)。

此外,定期邀请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ManchesterMetropolitanUniversity)、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服装专业教授定期到我院访问讲学,进一步提高了本专业在全国同行的知名度。

近五年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课题39项,其中,中国博士基金课题1项;市级科研计划项目5项,校级项目11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22项,科研经费总计150多万元;公开发表论文241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7篇,三大检索(EI)论文4篇(见附件二:

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教学条件

全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现有成衣工艺实训室、针织服装实训室、纸样结构实训室、服装CAD室、资讯管理实训室、材料测试实验室、服装机械实训室、服装摄影实训室、手工艺术实训室、内衣研究室等13个实训室27个分室,占用面积2569.5平方米,设备台件数1131台,设备总值411.05万元。

承担20门实验课程共计159个实验项目数,实现了专业课程按理论与实践1:

1的比例开展实践教学。

此外,本专业的全部实训室在非授课时间对学生全面开放,为学生开展自主实践学习、自主实践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见附件三:

加强服装实训中心建设,创建省级实训示范中心)。

现有校外实习基地20个,能满足学生毕业挂职实习需要。

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初具规模,现有9门课程建立了网络教学资源,3个网络学习互动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见附件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专业课程建设)。

3、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四个平台,将综合素质教育与专业理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岗位实践能力(见附件五: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与香港旭日企业联合推出了AO(Administrative Official)培养计划,对四年级25%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探索(见附件六:

香港旭日企业AO精英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建设

2004年以来,本专业先后开设了成衣跟单、服装工业工程、服装营销数据分析、服装商检等课程,以适应服装产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变化。

成衣基础工艺、服装生产管理、成衣工艺设计、服装设计等15门课程被评为校级重点或精品课程,成衣工艺学已申报了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已进入专家评审程序)。

3)教材建设

近五年来,由服装系教师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化专业教材达20部,其中,获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 部委“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部委级优秀图书奖3部。

通过系列化专业教材建设,既推广了教材建设成果,又提高了本专业在国内同类院校的知名度(见附件七:

重视专业建设成果积累,推动系列化专业教材建设)。

4)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本专业的教学强项,包括课程实践教学、综合实践训练(专题设计、毕业论文)、校外实践教学(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三个板块,其中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计算机和英语等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采用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四年不断线的教学方案。

通过四年的实践教学,学生能独立地开展服装设计、服装制作、服装展示、服装营销策划,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近五年来,学生参加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比赛、大连杯中国青年时装设计大赛、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等各类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得102项不同等级的奖项。

此外,服装系制定了学生课外自主创新活动方案,为学生规划在校四年的课外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见附件八:

服装系学生自主创新实施方案)。

4、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评价

本专业至今已经培养了专科及本科毕业生2158人,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大多数毕业生在服装企业经过多年的基层锻炼,成为服装企业技术或管理骨干,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

部分毕业生经过自主创业,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与企业,并通过设立助学金、资助设计大赛、提供实习基地等形式回馈母校。

成功的办学模式得到了同行认可与媒体的广泛关注,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国内同类院校先后到访学习取经,中央电视教育台、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先后对本专业培养服装应用性人才进行了报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建设目标

本专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高素质服装应用拓展型人才为目标,立足华南地区,服务全国,通过4年的专业建设,将本专业打造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示范与带头作用的国内知名特色专业。

具体建设目标为:

1、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优化服装应用拓展型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完善AO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创造条件扩大AO试点范围,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服装产业发展与服装企业人才需要为导向,拓展专业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扩大办学规模,形成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科教学质量水平显著提高。

2、扩建广域型实践教学平台,创建国家级服装工程实训示范中心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优势,拓展多地区、多类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服装科技成果转化、毕业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实践教学、生产应用、岗位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推动广域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整合校内实训资源,发挥本专业在服装工程综合训练方面的先发优势,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与规划,创建国家级服装实训示范中心。

3、依托开放式办学渠道,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继续加强与香港理工大学的合作,启动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3+1”人才培养方案(该项目已进入教育部评审程序),探索国际化办学;继续加强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方面的的合作,整合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数字化、服装企业管理四大核心课程板块,开发研究性选修课程与双语课程,推动本专业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及高水平教材建设。

4、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探索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学业考核方法;改革功利性、总结性的课堂质量评价方法,探索以学生评价为主体的建设性、诊断性的课堂质量评估方法;引入社会评价因子,探索以考评学业成就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

ﻬ五、建设方案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

1)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服装应用拓展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专业方向,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

2)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专业方向在原有服装工程、针织服装、服装零售贸易三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新增内衣工程、服装教育两个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规模从现在的613人增加到1200人,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科教学质量水平显著提高。

3)进一步完善AO人才培养方案,吸引更多的大型服装企业参与AO计划,扩大AO试点范围,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4)优化课程体系,形成4个特色鲜明的应用性课程板块。

以服装设计理论为基础的男装设计、女装设计、针织服装设计、内衣设计、童装设计等应用课程相配套的服装设计课程板块。

以服装结构与工艺理论为基础的成衣纸样制作、成衣工艺制作、成衣生产工艺设计等应用课程相配套的服装工程课程板块。

以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服装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督导管理、成衣跟单、服装市场营销等应用课程相配套的服装企业管理课程板块。

以数字化理论为基础的服装电脑制图、服装CAD、针织CAD、服装工业放码、服装企业ERP等应用课程相配套的服装数字化课程板块。

5)改革教学体系,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通过研究性选修课程,加强服装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教学,培养学生发展潜能;通过应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及研究性教学方法,完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通过通识教育与广泛的课外科技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良好的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

2、广域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1)以香港旭日企业为核心,构建30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的维护与沟通,巩固实践教学平台。

2)成立大朗毛织研发中心,为教师学生搭建教学科研平台;与服装企业联合,成立服装开发竞赛小组,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3)改造成衣实训中心、针织实训中心、结构实验室,建成实验室视频教学系统,打造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扩建服装数字化实验室,形成集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企业ERP于一体的服装数字化综合实验室;扩建服装材料测试实验室,形成集服装材料物理测试、服装生态和服装功能测试、小样试织于一体的材料实验室,从而促进本专业高水平科研的开展。

3、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1)加强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服装专业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的合作,建立定期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建设。

2)采用导师制模式,开展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探索,推动专业知识更新与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

3)启动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3+1”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国际化办学。

4)加强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推动网络平台课程、双语课程、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

5)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探索多元化课程考核方法、以学生评价为主体的课堂质量评估方法、以考评学业成就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

5、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1)贯彻落实课程组及课程负责人改革方案,整合教师资源,创建专业教学团队,以团队形式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开辟多元化教师培养通道,使师资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安排年轻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

二是安排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培养教师的生产技术能力、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以及结合企业实际的教学能力。

三是安排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交流,不断更新专业教师知识结构。

四是坚持青年教师培养的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加大师资引进力度,创造条件吸引人才。

4)贯彻落实科研工作制度,资助科研工作,奖励科研成果,调动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六、进度安排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进度

1、2009年9月-2010年8月

1)开展毕业生就业岗位与职业发展调研、服装产业发展及服装企业人才需要调研,扩大AO人才培养模式试点范围。

2)增设服装教育、内衣工程两个培养方向,配置相关教学资源,加强新设专业方向课程研究与师资培养。

3)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课程体系。

2、2010年9月-2013年9月

1)开展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及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完成2-3项省级教研教改课题,推动专业建设。

(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进度

1、2009年9月-2010年8月

1)改造成衣实训中心、针织实训中心、结构实验室,建成实验室视频教学系统,打造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

2)成立大朗毛织研发中心,为教师学生搭建教学科研平台。

2、2010年9月-2012年9月

1)扩建服装数字化实验室。

2)扩建服装材料测试实验室。

3、2009年9月-2013年9月

1)总结香港旭日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经验,加强实习基地的维护与沟通,拓展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

2)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开发新的实习基地,形成30个稳定的实习基地。

3)与服装企业联合,创立3-5个服装开发与设计竞赛小组。

(四)教学改革建设进度

1、2009年9月-2011年8月

1)建立与国内外院校定期学术交流平台。

2)启动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3+1”人才培养方案。

3)教学资源上网开放,建成12-15门网络平台课程。

2、2009年9月-2013年9月

1)建成1-2门省级,3-4门校级精品课程。

开发3-5门双语课程。

出版4-6本部委级或国家级规划教材。

2)组织实习基地调研协调会议、服装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研讨会。

3)整合已有选修课程,增设研究性选修课程,开发20门研究性选修课程。

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探索多元化课程考核方法、以学生评价为主体的课堂质量评估方法、以考评学业成就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

(六)教学团队建设进度

1、2009年9月-2010年8月

1)贯彻落实课程组及课程负责人改革方案,整合教师资源,形成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数字化、服装企业管理四个专业教学团队。

2、2009年9月-2013年9月

1)安排年轻教师挂职、进修。

2)引进2-3名教授,3-4名博士研究生,聘请3-5位服装企业高级经理开展专题讲座,形成校企联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3)贯彻落实科研工作制度。

七、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

(一)预期建设成果

1、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建设一支博士占20%高级职称占80%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高、技术服务能力强、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

3、完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4项,建成教学团队4个,开发双语教学3-5门,研究性选修课程20门,网络平台课程12-15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3-4门,出版国家级或部委级教材4-6本,科研项目经费达到1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0篇,形成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

4、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质量评估方法、以考评学业成就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

5、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工作适应期明显缩短,服装企业人才二次培养成本明显下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保持领先水平,在国内各级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得奖项80项以上,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篇以上,申请或参加各类科研项目10项以上。

(二)专业特色

1、多元化紧密校企合作办学特色。

一方面,在董事会框架下,让合作企业直接参与专业发展规划、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提高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为学科专业建设与企业人才需求接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2、服装应用拓展型人才培养特色。

按照“理论够用、专业适用、技能实用”的教育理念,基于服装产业发展的四个基本价值链(服装设计、服装生产、品牌营销、服装零售),设置专业方向与专业课程体系;按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设计教学方案,开发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与生产实际和科研工作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技能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训练,培养具有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服装应用拓展型人才。

3、教学改革特色。

在应用推广《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2001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高职课程和教学改革、评价研究》(2002年广东省教改课题)、《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工程》(2002年广东省教改课题)等教研教改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以学生专业知识应用、思维判断、自主创新、服装设计、服装制作、团结协作等工程能力作为评价要素,构建工程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加强系列化教材建设,开展国家级或部委级十二五教材规划与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系列化专业教材体系。

八、学校支持与保障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办于1988年,是我国高校从事服装工程高等教育最早的专业,并被评为国家级高职高专试点专业,2000年惠州学院实现专升本,本专业2004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06年通过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

本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先发优势,成为珠江三角洲最有影响力的服装工程人才培养基地,毕业学生累计2000多人,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达到100%,早期毕业的学生已经成为服装企业的骨干。

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支由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数字化、服装企业管理等研究方向组成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以应用研究、服装工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专业主要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应用研究成果。

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教学科研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科研的深入、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以及与香港旭日企业、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方面的深入合作,使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建设处于国内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

为了确保该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实现专业建设发展目标,我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保障措施:

1、进一步充实学校特色专业领导小组,加强对全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领导,严格按照预定目标进行督查,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按计划有序进行。

2、进一步该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使学科梯队结构更合理,层次更高,为该专业在若干方向上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国内有较大影响提供有力保障。

3、在该特色专业建设中,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在经费上予以1:

1配套,并按照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求予以重点支持。

4、为本专业积极争取省部级、国家级科研项目,继续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强化学科建设特色,促进学科交叉。

九、经费预算

序号

支出科目

(含配套经费)

金额(万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改造成衣实训中心、针织实训中心、结构实验室

120

针织实验室购置国产盛星电脑横机、Stoll电脑横机、岛津电脑横机、单面纬编四色调线大圆机等设备、视频互动教学系统、虚拟信息化生产线

2

扩建服装材料测试实验室

60

购置织物风格仪、万能试验机、全自动机织打样机、全自动机织打样机

扩建服装数字化实验室

60

便携式激光传感测量仪、内衣专用缝制设备、切割绘图仪、卓艺特毛衫工艺软件、服装企业ERP软件

7

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开发

20

购置实验材料、设施15万元,调研费用5万元

8

教师科研及项目配套、教材建设

20

科研及项目配套费用10万元,教材建设10万元

精品课程建设

20

教学信息平台建设、课件开发、精品课程开发

10

师资建设

20

引进与培养费用

11

特色专业建设费用

10

专家评审、专家咨询指导、专业特色建设培训等

12

学生实习基地建设

20

每年5万元

13

学生创新活动

10

每年2.5万元

合 计

360

经费自筹项目的经费来源

学校拨入/企业资助/市政府投入

 

十、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教高司涵[2001]195号),是我院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具有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该专业在培养服装应用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