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63550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电荷 电流与电路 串联和并联.docx

九年级物理电荷电流与电路串联和并联

电荷电流与电路串联和并联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重点:

●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识别串联与并联电路。

难点:

●利用串并联电路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识别串联与并联电路。

学习策略:

●牢牢把握电学的概念,用于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复杂的、典型的电路图要多分析,从中领悟对电路图的识别的窍门。

二、学习与应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

(一)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电荷和电荷;

(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电荷。

知识点一:

电荷

(一)电荷: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二)摩擦起电: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的现象。

(三)摩擦起电的原因:

两个物体在摩擦过程中,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的物体因有多余的带上电荷,失去的物体因缺少而带上等量的电荷。

(四)两种电荷:

(1)正电荷:

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负电荷:

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五)电荷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相。

(六)验电器:

结构: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

(七)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吸引则带电;

(2)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则说明物体带电

(八)电荷量:

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

,符号:

(九)元电荷:

电子(汤姆生发现)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电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

电量:

e=C。

(十)导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

如:

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

(十一)导体导电原因:

导体中有。

(金属中导电的是)

(十二)绝缘体: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

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油等。

(十三)绝缘体绝缘的原因:

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知识点二: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

(二)电流方向:

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三)电路中电流:

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经过用电器流向。

(四)电路构成:

(1)电源:

提供电能的装置,能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能。

如:

发电机、电池。

(2)用电器:

消耗电能的装置,能把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

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

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五)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发光二极管还可发光)。

知识点三:

串联和并联

(一)串联:

(1)连接特点:

逐个顺次---相连。

(2)电流路径:

只有一个。

(3)开关作用:

能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位置变了,控制作用。

(4)用电器工作:

影响。

(二)并联:

(1)连接特点:

并列连接---相连。

(2)电流路径:

至少2个。

(3)开关作用:

如果开关在路:

是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如果开关在

路:

只控制本支路。

(4)用电器工作:

影响。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1)处处连通的电路叫。

(2)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

(3)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

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烧坏,是不允许的。

(四)生活中的电路:

在生活中的电路也都是串联或并联的电路。

因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

例如:

用来装饰店堂、居室、烘托欢乐气氛的彩色小灯泡多数是串联。

装点天安门等高大建筑物上的千上万只灯泡是的,家庭中各用电器都是的,街道两旁的路灯是联的,竞赛时的抢答器的电路是联的,电冰箱中的灯泡和发动机之间是联的。

类型一:

电荷的电性判断

例1、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如果丙带正电,则甲带,乙带,丁带。

解析:

 

答案:

 

总结升华:

举一反三

(一)如图所示,有四个带等量电荷的小球a、b、c、d,已知d带正电荷,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带正电,b带负电,c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c带正电

C.a带正电,b带正电,c带负电

D.a、b、c均带正电

解析:

答案:

 

(二)三个带电或不带电小球甲、乙、丙,已知甲跟乙相排斥,乙和丙相吸引,如果乙带正电,则()

A.甲一定带负电

B.丙一定带负电

C.丙可能不带电

D.甲可能不带电

解析:

 

答案:

 

类型二:

导体与绝缘体分类

例2、在通常情况下,均属于导体的是()

A.人体海水干木柴

B.橡胶铁钉陶瓷

C.硬币石墨铜块

D.水银塑料盐酸

解析:

 

答案:

 

举一反三:

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了石墨炸弹轰炸南斯拉夫的科索沃地区。

炸弹在空中爆炸产生大量絮状石墨降落,造成科索沃地区供电系统断电。

为什么石墨炸弹能使供电系统遭到破坏?

答案:

 

类型三:

电流方向的判断

例3、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正电荷的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B.只有自由电子的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C.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D.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解析:

 

答案:

 

总结升华:

举一反三:

甲、乙两个验电器,甲不带电,乙带正电荷,用金属杆将甲、乙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

B.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

C.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甲到乙

D.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甲到乙

解析:

 

答案:

 

类型四:

电路判断与设计

例4、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和S2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

灯亮,铃响

B.灯亮铃不响

C.灯不亮铃响

D.灯不亮铃不响

解析:

 

答案:

 

例5、有一仓库,后门进货、前门取货,现有红、绿两只灯泡和一个电铃、一个电池组、两个开关,还有若干条导线。

请你为仓库值班人员设计一个电路:

电铃响同时红灯亮,表示取货人在前门按开关;电铃响同时绿灯亮,表示送货人在后门按开关。

要求在方框内画出设计的电路图,图中要标明

红灯、绿灯及对应的前门、后门的开关。

解析:

 

答案:

 

总结升华:

举一反三:

根据以下要求,设计电路,用笔代线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实物连接图。

(导线不能交叉)

要求:

(1)只闭合S1时,红灯发光,绿灯不发光;

(2)S1、S2都闭合时,两灯都发光;

(3)只闭合S2时,两灯均不发光。

解析:

答案:

如图所示:

 

例6、现在居民楼楼梯处的照明灯大多装有“声敏”和“光敏”的自动控制装置。

夜晚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电路接通,电灯亮;白天,不论发出多大声响,电灯都不亮,你认为怎样连接电路,才能实现上述功能?

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解析:

答案:

如图所示:

 

总结升华: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不亮,用一根导线并接在L1两端,发现L1不亮,L2亮;再把导线并接在L2两端,发现两灯都不亮,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

A.L1短路B.L1断

开C.L2短路D.L2断开

解析:

 

答案:

探究园地

例7、用一根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一个金属箔已张开小角度的验电器,接触时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变大,由此判断()

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

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

C.验电器原来带负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

D.验电器原来带负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

解析:

 

答案:

总结升华:

举一反三:

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

的手自上而下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的越大,这是为什么?

答案:

 

例8、在“物理教学中STS教育与课外科技活动”学术报告会上,某师大的王教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站在从宾馆房间带来的一次性塑料拖鞋上,手上捏着一个带绝缘柄的圆形铜拍,同放在木桌上的毛皮摩擦后就立即拍一下自己的胸部,反复几次后,他的花白的头发根根竖起像“怒发冲冠”似的,顿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请你分析一下王教授的实验说明了哪些物理现象或原理。

(至少要写出四个)

解析:

 

答案:

 

举一反三:

现象一:

我们常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油罐车,在车的底部或后部都挂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

现象二:

在大城市里电车已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电车的车门下常挂一条铁链,这条铁链在电车行驶时被提起而不与地面接触,而在电车停车开门时,铁链与地面接触。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为何同是一条铁链,使用时所处的运动状态却不同呢?

解析:

答案:

现象一:

现象二:

点拨:

铁是导体,电子能在铁链中自由移动。

例9、如图是理发用吹风机的典型电路,其中电热丝通电后可以发热,电动机通电后可以送风,选择开关可分别在“A、B”间、“B、C”、“C、D”间三个位置与触点接触,当选择开关在位置时,吹风机送热风;当选择开关在位置时,吹风机送冷风。

解析:

 

答案:

 

举一反三:

将下列电路符号连接起来,成为符合下述要求的电路图(设灯泡不会被烧坏):

(1)只闭合开关S1,红、绿灯都亮;

(2)只闭合S2,红、绿灯都不亮;

(3)开关S1和S2都闭合,绿灯不亮,红灯亮。

解析:

 

答案:

如图所示:

 

例10、

家用电冰箱的用电部分主要是电动压缩机和照明灯泡。

其中,电动压缩机M受温控开关S1的控制,要求它们既能单独工作又能同时工作。

图中是几个同学设计的家用电冰箱的电路图,其中符合要的是()

解析:

 

答案:

总结升华:

例11、现在需要判断一个二极管允许电流从它的哪端流入,哪端流出,请你提出一种方法。

然后设计一个用发光二极管制作的小仪器,用来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解析:

 

答案:

三、总结与测评

要想学习成绩好,总结测评少不了!

课后复习是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学习效果,弥补知识缺漏,提高学习能力。

(一)在摩擦起电的实验中,得电子和失电子的物体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二)正确理解电流的形成,以及电流方向的规定。

要清楚作定向移动的可能是电荷或者是电荷,也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移动。

还要知道只有负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

(三)学会认识简单的电路图,能分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识别规律:

(1)定义法:

学会用电流流向法分析电路,即按一定的顺序,从或出发,关键看是否出现,如果从始至终没有出现,属于电路,否则就是电路。

也可以从语义上来分析,穿成一串是电路,出现并列则是电路。

(2)断路法:

串联电路中出现一个断点或去掉一个元件,电路中所有的用电器都会工作。

而并联电路中,断开支路上的一个用电器的开关或去掉这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工作,就是并联电路。

(四)判断连接的电路图是否正确,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

一般情况下出现连接错误有以下几种:

(1)缺漏元件(电路中、开关、用电器、导线四部分。

);

(2)出现(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或用电器两端相连接);

(3)连接错误;

(4)与设计要求不

符(如开关的控制作用、电路连接形式等出现了问题)。

(五)根据要求画电路图、连实物图以及两

种图的相互

转化。

 

知识点:

电学的基本概念电路的连接串联和并联

测评系统分数:

模拟考试系统分数:

自我反馈

学完本节知识,你有哪些新收获?

总结本节的有关习题,将其中的好题及错题分类整理。

 

我的收获

 

习题整理

题目或题目出处

所属类型或知识点

分析及注意问题

好题

 

 

错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