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638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择题强化训练.docx

选择题强化训练

选择题强化训练

一、北京市高考押题卷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拮据       瘠薄    佶屈聱牙    开花结果

B 富饶       妖娆    余音绕梁    不屈不挠

C 财富       材料    豺狼虎豹    柴米油盐

D静谧       痉挛    径情直遂    疾风劲草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2006年,由于公司上下精打细算,仅第一季度就节余经费近百万元。

B.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更注重守信用,当你对人有所承诺后,一定要履行诺言,决不能食言。

C.眼前,是曼延的群山,很单调,很寂寞,却又很美,一种朴实而朦胧的美。

D.困扰人类百年有余的庞加莱猜想,在国际数学界反复论证之后,终于被多位国际数学家破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C.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走红,《品三国》版权拍卖拍出140万元的高价,颇使一些学术和媒体中人看不过眼,对易中天是学者还是娱乐明星、搞学术还是评书、是普及历史还是娱乐大众进行了不少批评。

但不可否认的是,众多“易粉”对易中天还是趋之若鹜的。

D.陈水扁每搞一次“台独”分裂动作,就会同时在两岸关系上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作为掩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几十年来,美国与中国储蓄率的差异在不断扩大。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储蓄率是美国的2倍,现在已是美国的5倍。

B.雅典的国际机场在出发大厅陈列着一排重要文物的复制品,任何游人在登机之前,都可以再最后欣赏一下古希腊的文化。

C.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经使得世界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原来位于全球化高端并受益匪浅的发达国家开始出现抵制全球化。

D.地球的能源储藏量很大,但它们不是由石油或煤组成,而是由天然气或蕴藏在深海海底和永久冻土带的甲烷水化物组成。

参考答案及解析:

结合07北京卷《考试说明》及所附试题,大胆预测,字音侧重常用字的考查,试题设置降低了难度,字形结合05,06《咬文嚼字》常用错别字和人教版第五册后所附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注重了对三字熟语和五字以上熟语的考查力度,同义词和近义词稳定有变,成语结合06-07时事,注重考查在具体意境之中使用,并有助于师生平时备考;语病试题恰当好处,不难不偏,适合高考训练巩固。

1.【解题分析:

此题难度较大,但得分情况可能很好。

这就是说,考生必须掌握方法,用排除法。

A项分别读jié/jí/jí/jiē;B项分别读raó/raó/raò/naó;C项分别读caí/caí/chaí/chaí;答案D项,其中“劲”是多音字,还读jìn,如:

手劲儿。

2.D(应改为“破解”。

“破解”偏重于“解决不易解决的问题”,“破译”偏重于“识破未知的问题”)

3.D(不绝如缕: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目无全牛: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趋之若鹜:

趋:

快走;鹜:

野鸭。

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似是而非:

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4.B(A语序不当,应将“中国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C成分残缺,“应在抵制全球化”后面补上“出现”的宾语“的迹象”;D不合逻辑,应将“不是”改为“不再是”)

附注:

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1.三字熟语

一窝蜂香饽饽一言堂马前卒东道主忘年交迷魂汤恶作剧绊脚石不倒翁抱不平半吊子喝倒彩协奏曲和事老掉书袋黄粱梦入场券口头禅势利眼节骨眼炒鱿鱼敲竹杠撒手锏

2.五字及以上熟语

坐山观虎斗疾风知劲草真金不怕火炼

冒天下之大不韪置之死地而后生迅雷不及掩耳一言以蔽之多行不义必自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无心插柳柳成阴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半部论语治天下

既来之,则安之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立锥之地不敢越雷池一步

丙戌年(戊戌变法)归来头白还戍边

注:

加点的字是字形易考查的字。

预测2007年北京卷考查重点:

1成语试题依然以选择题出现,以常用成语为主,不排除出现一两个熟语。

2可能会结合社会热点(红楼梦、奥运、大国崛起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成语的用法。

贬义词:

弹冠相庆趋之若鹜始作俑者附庸风雅处心积虑师心自用倾巢出动振振有辞好为人师无所不为无所不至粉墨登场夸夸其谈半斤八两守株待兔翻云覆雨指手画脚蠢蠢欲动改头换面死灰复燃无独有偶不知所云上下其手上行下效苟且偷安色厉内荏朝三暮四抱残守缺故步自封浑水摸鱼明火执仗盛气凌人不可救药党同伐异连篇累牍挖空心思过江之鲫因人成事巧立名目日甚一日炙手可热见异思迁咬文嚼字人满为患如丧考妣饱食终日一丘之貉满城风雨颐指气使

褒义词:

信誓旦旦洗心革面和蔼可亲气吞山河目无全牛殚精竭虑叹为观止口若悬河中流砥柱百折不挠欣欣向荣无微不至蒸蒸日上生龙活虎颠扑不破脍炙人口洁身自好高山景行山高水长微言大义运斤成风危言危行当仁不让重整旗鼓从善如流不负众望胸无城府义无反顾细大不捐侃侃而谈有口皆碑置之度外怀瑾握瑜

语病:

通过城八区(东城、西城、海淀……)的分析07北京卷的语序不当考查力度可能要加大:

一、定语的顺序:

1、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2、指代或数量的

3、主谓短语或动词、形容词短语4、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5、表性质的名词6、带“的”定语放于不带“的”定语之前

A、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B、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我买的”,表领属性词语;“三本”,数量短语;“很有教育意义的”,动词短语;“精美的”形容词短语;“中文”,表性质的名词。

二、状语的顺序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2、表时间、地点的词语3、表语气的副词

4、表范围或程度5、表情态或对象方向的词语

三、注意关联词前后的语序不当。

如:

(不仅…而且)例子省略。

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

庚寅季春,余避寇海滨。

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日:

“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

父老观以为甚异。

”予骇而出。

会颍川主人走使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

笫见沧溟

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谳,列出蟀岫,隐见不常。

移时,城郭台榭,骤变郯起,如众大

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起左右,檐牙历历,

极公榆巧不能过。

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

日近晡,冉冉漫灭。

向之有者安在?

而海自若也。

《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

是始信。

噫嘻!

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运去代迁,

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

何暇蜃之异哉!

(宋·林景熙《蜃说》)

6.下列旬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颍川主人走使邀予会:

适逢

B.第见沧溟浩渺中第:

C.鱼鳞相比比:

等同

D.向之有者安在向之:

刚才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初未之信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①予骇而出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往往类此

②中绘殿阁,类兰若

D.①予因是始信

②蒙故业,因遗策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老观(海中忽涌数山)以为甚异

B.(蜃景)中有浮图老子之宫

C.日近晡,(蜃景)冉冉漫灭

D.予因是始信(蜃景)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汉·天文志》即《汉书·天文志》,是西汉的班固写的。

B.庚寅是干支纪年。

古人将一年分成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以.“孟”“仲”“季,来称呼,季春就是农历三月。

C.“浮图老子”与“唐浮图慧褒”中的“浮图”意义不同:

前者是指佛塔,后者指佛教徒。

D.《笔谈》即《梦溪笔谈》,是宋代的沈括撰写。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自己从不相信海市蜃楼的存在到相信海市蜃楼存在的经过。

B.本文借古喻今,通过记叙海市蜃楼的形成,抒发了国家兴亡的感慨。

作者以海市蜃楼的景象为基础,表达其议论与感怀。

C.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种蜃楼,一种是虚幻的,一种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海市蜃楼。

D.作者运用“移时换景”的手法,将海市蜃楼的幻象,分成“饭午、移时、又移时、日近哺”等四个不同时段,依序写出,使得千变万化的幻影,如实的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

文言文稳定有变,摒弃了一直以来的以人物传记为主的考查方式,选了一篇篇幅不长的杂记,设题有利于选拔优秀考生,加大区分度。

6.C(比:

排列整齐)

7.C(C项两个“类”均是“象……”。

A项“之”:

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这”。

B项“而”:

①连词,表示偏正关系,“地”。

②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

D项“因”:

①介词,“凭借”②动词,“沿袭”。

8.B(城郭)9.A10.D.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伯牙①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

成连云:

“吾师方子春在东海中,能移人情。

”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

留伯牙曰:

“子居习之,吾将迎之。

”刺舡②而去,旬日④不返。

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洞涌山林杳冥怆然叹曰先生移我情矣乃援琴而歌《水仙之操》曲终成连回刺舡迎之以还伯牙遂为天下妙矣。

(选自【明】李贽《初潭记》)

【注释】

①伯牙:

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相传生于春秋时期,善弹琴。

相传《高山流水》是他的作品。

②刺舡:

用篙撑船。

③旬日:

十天。

十天为一句。

【试题解析】

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洞涌/山林杳冥/怆然叹曰/先生移我情矣乃/援琴而歌《水仙之操》/曲终/成连回/刺舡迎之以还/伯牙遂为天下妙矣

【参考译文】

伯牙向成连先生学古琴,三年没有学成。

成连先生说:

“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使人感动的方法。

”于是他和伯牙一起前往,到蓬莱山。

成连先生留下伯牙,说:

“你留在这里练琴。

我去迎接师父。

”说罢,就摇船离开了。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引颈而望,空无一人.只听到海水澎湃的声音,远望山林,昏暗而深远,于是伯牙悲伤地说:

“成连先生(用大自然)使我感动!

”于是抚琴弹奏了一曲《水仙之操》。

曲子弹奏完毕,成连先生回来,摇船迎接他返回。

伯牙终于成了操琴的天下妙手!

二、广东最新高考模拟卷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勒紧(liē)抹布(mā)稽首(jī)一幢房子(zhuàng)

B.关卡(qiǎ)拓片(tuò)女红(gōng)万头攒动(cuǎn)

C.模样(mó)巷道(hàng)粳米(jīng)时乖命蹇(jiǎn)

D.皈依(guī)倥偬(zǒng)丝绦(tāo)怙恶不悛(quān)

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院刚接到一项科研任务,大家一致主张请张教授出道主持,然而院长却力排众议,大胆起用了刚刚出山的大学毕业生。

B.一个合格的人大代表,既要思考重大的原则问题,更要敢于在涉及这些问题时提出和坚持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性意见。

C.作为一名有上进心的学生,就应该做到在学习时对外界的任何影响都充耳不闻,全身心投入到书本上。

D.现在,成为“作家”当个“文化人”又成了那些歌星、影星们新的追求,然而他们所出的书,内容粗浅,文法不通,实在让人不忍卒读。

⒊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智慧,还贡献汗水的人。

B.今年1月中旬,“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李俊被湖北警方逮捕,成为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大案。

C.深圳到底有多少土地在出让后一直未能有效利用,恐怕深圳市政府的官员们也未必清楚,一位政协委员如是说。

D.据调查分析,山西“5·18”特大透水事故的原因极有可能是该矿在煤层作业时放炮震动破坏了与附近废井采空区的隔离带导致采空区积水涌入造成的。

1.D

2.【答案】B【解析】A项“出道”“出山”两词应对调。

“出山”比喻出来做官,也泛指出来担任某种职务,从事某项工作,如“他这次担任篮球教练,已是二度出山”。

“出道”指学徒学艺出师,泛指年轻人初入社会,开始独立工作。

C项“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不能用作形容“人专心,没有听见”。

D项“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内容悲惨动人。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3.C

记棚民事[清]梅曾亮①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

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②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

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

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

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

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

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

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

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

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

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

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

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选自咸丰刻本《柏枧山房全集》)

[注]①梅曾亮(1786~1856),清代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

②棚民,指失去土地的流民。

行状:

记述其家世和生平的文章。

4.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佐稻粱。

佐:

重视,补充

B.攻苦茹淡:

茹淡,吃没有滋味的东西。

C.皆溺于龙脉风水溺危害。

D.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

利害偏义复词,这里专指“利”。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余览其说而是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B则吾盖未得其术也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C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文章分析了棚民开垦荒山的得与失,亦即尽收地利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B、阻止棚民开荒的人,他们担心的是怕破坏分风水,而并不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

C、尾段“如董公之所忧”,“忧”是指不开山容易惹出事故,而开山又易水土流失。

D、本文是一篇经世致用、现实性较强的论文,文字简洁,意蕴深厚,富有思辩性,其论题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认为开垦荒山有利的一组是()(3分)

①以佐稻粱②高田犹受其浸溉③可以息事④地无遗利⑤沙石随下

⑥山田之水无继者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⑥D.②④⑤

4、【答案】B

5、【答案】A(B代词,这样;表婉商语气,希望。

C名词性短语,……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D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范围和方面在……上(方面);介词/在,表处所)

6、C[解析](“开山又易水土流失”不属。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信息的筛选。

可采用排除法判断。

⑤⑥讲的是开垦荒山的弊端,排除C、D;②是说不开垦荒山的好处,再排除A。

附译文:

我为董文恪先生写记述其家世和生平的文章,看了他的全部奏议。

他在任安徽巡抚时,向皇帝上书奏请批准棚户农民开发山地的事情,非常着力,大致意思是说:

和棚户农民互相攻击的人,都沉迷于风水迷信之说,甚至有的用数百亩的山地,来保护一口棺材的土穴,违背典章制度,荒废山地收成,因此不可以照此实行。

而棚户农民能够在丛山峻岭,人迹不可到达的地方进行艰苦的劳动,吃粗而无味的食物,开山种植宜于旱地生长的庄稼,用来辅助稻谷和小米的不足。

没有闲散的百姓,也没有不获收成的土地,在策略上非常有利,不可以禁止,以免引起乱子。

我看了他的奏议,认为是对的。

等到我来到宣城,问乡人关于棚户农民开山的事,都说:

没有开过的山,土石坚固,草和树长得茂密,腐烂的树叶积聚几年,可有二三寸厚,每到天雨,雨水从树上流到腐叶上,再从腐叶流到土石上,经过石缝一点一滴下滴成为泉水,这种泉水往下流比较缓慢,再加上水流下去山土不跟随着一起流失。

水流缓慢,所以地势低下的田地受到水流也不会造成水灾;而半个月不下雨,高处的田地还能受到泉水的渗透和浇灌。

现在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用锄头和犁耙疏松山上的泥土,一场雨没有下完,泥沙和山石随着一起流下去,奔流进入山谷溪涧中,都填塞淤积起来不可以积水,最后流到低凹的洼田中才停止;等到洼田干涸的时候,而山田的水也已没有了。

这是为了开垦不长五谷的土地,而损害了能生长粮食的田亩;有利于不纳赋税的贫雇农,而削弱了纳税的地主。

我听了他们的说法,认为也是对的。

咳!

利和害不能两全也由来已久了。

依从前一种说法,可以不致惹出事故;依从后一种说法,可以保护农田的生产。

如果既不失去农田的利益,而又不至于象董公所担忧的,那末我还没有得到这样的办法。

所以记下来以等待熟悉百姓事务的人。

三、广东高考模拟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狰狞诤言挣脱峥嵘岁月铁骨铮铮

B.拮据反诘桔梗仓颉造字残碑断碣

C.槛车太监僭越间不容发熏陶渐染

D.蒲草浦口莆田黄埔军校花圃苗圃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此之前,朝鲜始终坚持朝美双边会谈,拒绝日、韩参加,而美国始终拒绝同朝鲜进行单独会谈,双方僵持不下,一时箭在弦上。

B、 最高人民检察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采取的几大措施,首当其冲的是查办危害司法公正和非法审批土地的渎职犯罪案件。

C、 有针对性的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有的发矢,成为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安排的一大鲜明特色。

D、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支希望的蜡烛。

在风雨如晦的夜晚,当你忧伤、气馁,甚至感到绝望时,不妨激励自己,点亮心中的饿蜡烛。

黑暗消失了,留下来的将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他在任区税务局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竟然运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法贪污了数百万元。

B、 为加快东北的发展,中央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并将它和西部开发并列为东西互动的现代化建设的两个轮子。

C、 只有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经济发展道路才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D、这几个年青人曾多次同那位老人交谈,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新年深深的感染了。

醉心亭记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也,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醉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

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涯:

水边。

B.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滋:

滋扰。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

怨恨。

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殁:

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C.则其心洒然而醒徐而察之

D.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下列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③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⑥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正体现了曾巩散文平正周详而长于议论的特点。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

“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1.B

2.C(“有的放矢”比喻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B项,“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3.C(B项,“东西互动的现代化建设的”,语序应颠倒过来;D项,“思路”和“感染”不搭配。

4.B(滋:

滋生蔓延,形容云雾水气丰沛。

注意C可能容易被误选,这里的“憾”古今异义,是“怨恨”的意思,不是“遗憾”的意思;而古义的“恨”一般表示“遗憾”的意思。

5.C(C均表修饰关系;A.第一个“以”作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用以”;第二个“以”作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B.第一个“焉”作兼词,相当于“于此”;第二个“焉”作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D.第一个“之”作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第二个“之”作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注意“之”后的“急”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B(①“其心洒然而醒”是“乐”的实质;②由“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可知这不是“公之乐”;③④由“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可知均是“公之乐”;⑤写同游者的“喜”与“幸”;⑥是写“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的人)

7.C(作者认为欧阳修的乐并不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而在于国泰民安,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达士之乐。

【参考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

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