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6513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docx

心理学各章习题汇总小册

心理学各章节习题

第一章绪论

本章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心理过程

3、个性心理

4、心理状态

5、客观观察法

 6、自然实验法

二、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

2、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和三个方面。

3、心理过程包括、和。

4、个性心理可分为和。

5、心理现象的实质是。

6、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和的原则。

三、简答题:

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2、简述心理的实质。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4、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情感和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3、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4、心理状态——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 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

5、客观观察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在自然情景中人的表情、动作、行为和言语等外部表现,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6、自然实验法——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些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

1、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

3、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点

5、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6、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

 三、简答题:

1、答:

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答: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

3、答:

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

4、答:

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5、答:

有观察法(客观和自我观察法)、谈话法、自然实验法、问卷法、心理测量法和活动产品分析法。

6、答:

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探索心理规律。

高等师范心理学的目标任务是:

培养师范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探索在中学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影响者和被影响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和心理规律,为未来从事教师工作做好一个方面的职前准备。

第二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本章习题

一、填空题

1、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

2、个性具有、和、独特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基本特征。

3、根据需要的起源,把人的需要分为和。

4、需要作为一种主观状态,具有、和起伏性。

5、动机具有、和。

6、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是一种。

7、兴趣发生和发展的层次是1、;2、;3、志趣。

8、兴趣的品质有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持久性和。

二、名词解释

1、需要

 2、个性

3、个性心理特征

4、动机

5、志向水平

6、成就动机

7、兴趣

8、兴趣的倾向性

9、兴趣的广泛性

10、兴趣的持久性

11、兴趣的效能

12、间接兴趣

 13、理想

14、信念

15、世界观

三、简答题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影响学生志向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3、兴趣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哪些作用?

4、试述个性的基本特性。

四、论述题

教师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判断题

1、需要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2、意象、意图是一种未分化的没有明确意识的需要。

3、需要与动机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4、学生的志向水平与原来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5、兴趣是人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过程。

6、根据兴趣的内容,可以把性区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7、兴趣的第一阶段是有趣,但这种兴趣不稳定,带有主观性盲目性和弥散性的特点。

8、学生为应付老师检查而努力学习,这是受近景性学习动机的驱使。

答案要点:

一、填空题

1、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2、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

3、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4、对象性不平衡性

 5、激发功能指向功能调节功能

6、内部动机

7、有趣乐趣

8、兴趣的广泛性兴趣的效能

二、名词解释

1、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有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2、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3、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4、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5、志向水平指一个人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

6、成就动机就是指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7、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其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8、兴趣的倾向性指个体对什么发生兴趣。

9、兴趣的广泛性指个体兴趣的范围。

10、兴趣的持久性指个体兴趣稳定的程度。

 11、兴趣的效能指个体兴趣推动活动的力量。

12、间接兴趣是指不是由于事物或活动本身,而是由于该事物或该活动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有重要意义而引发的兴趣。

13、理想指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14、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

15、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三、简答题

1、答: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具有层次性,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

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认为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 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所有的需要相继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2、答:

(一)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与子女志向水平密切相关。

(二)志向水平与原来的学习成绩有正相关。

(三)志向水平与集体的间接经验有关。

(四)教师对学生期望水平与学生志向水平相关。

3、答:

(一)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兴趣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二)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

 (三)兴趣对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

4、答:

(一)个性具有整体性,每个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完整的个性。

(二)个性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

一方面,个性比较稳定,另一方面,个性又具有可塑性,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变化。

(三)个性具有独特性。

每个人的个性都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

(四)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在个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生物因素的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

四、论述题

答案要点:

激发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学习者内部,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另一方面的因素来自外部,教师通过各种外在的手段,激发学习者潜在的学习动机。

(一)激发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

1、学生的理想、奋斗目标

2、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需要条件:

 

(1)明确知识对社会对自己的意义是产生认识兴趣的起始条件;

(2)让学生面临实际任务;(3)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4)某一领域实际知识的积累是产生对该领域的认识兴趣的基本条件;(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中不断地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

1、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和趣味性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睦关系3、教学方法的新颖性4、学习结果反馈的及时性

五、判断题

1、√2、√3、√4、×5、√6、×7、√8、√

第三章注意

本章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注意

2、无意注意

3、有意注意

4、有意后注意

5、注意的广度

6、注意的稳定性

7、注意的分配

 8、注意的转移

二、填空: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2、和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3、注意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注意本身反映事物的属性。

4、注意具有、和的功能。

5、注意可分为、和。

6、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三、简答和论述:

1、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2、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如何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4、简述注意的品质及其培养。

5、如何用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而自发产生的注意。

3、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5、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所能清楚地觉察 到对象的数量。

6、注意的稳定性——也是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把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

7、注意的分配——是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中,注意可以相对维持在不的对象上。

8、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当前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二、填空:

1、指向集中

2、指向性集中性

3、不不能

4、选择保持调节监督

5、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6、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三、简答和论述:

1、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答:

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有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与刺激物的新异性。

二是人的主观状态;个体的需要和兴趣及情绪和精神状态。

所以

(1)必须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次序;

(2)尽量减少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3)教师要慎重处理好偶发事件;(4)教师的教态要端正。

2、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

(1)加强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2)合理地组织活动,有利于维持有意注意;(3)激发间接兴趣;(4)培养学生抗干扰与分心的意志力。

 3、如何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答:

(1)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2)组织好课堂教学;(3)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锻炼自己的有意注意。

4、简述注意的品质及其培养。

答:

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

知道注意的特点、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注意的分配取决于同时并进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及人对活动的熟悉或熟练程度等条件。

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依赖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以及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性质。

5、如何用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用1、2、3的答案外,还有:

答:

善于利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有意后注意)的规律。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本章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后象

4、闪光融合现象

5、空间知觉

6、时间知觉

7、社会知觉

8、错觉

9、绝对感觉性

二、填空:

1、外部感觉主要分为、、、和。

2、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到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

 听觉的适宜刺激频率为赫兹的声波。

3、色觉有三种基本特性:

、和。

4、听觉的基本特性有、和。

5、内部感觉主要包括、和三大类。

6、知觉包括有、和。

7、社会知觉可以分为、、和。

8、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研究感觉的差别阈限其规律为。

9、1860年,德国的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进一步研究了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公式。

 10、“入芬兰之室,久而不闻其芳,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问其臭。

”说的是感觉的现象。

11、吃了苦药之后,接着喝白开水也觉的有点甜,属于感觉的现象。

三、简答和论述:

1、简述感觉的基本规律。

2、简述知觉的基本规律。

3、教师在组织直观性教学时应注意什么?

4、试述感知规律在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5、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后象——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在头脑中暂时保留片刻,这种现象即后象。

4、闪光融合现象——在视觉中,临界频率所引起的心理效应就是闪光融合现象。

5、空间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

6、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7、社会知觉——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叫社会知觉。

8、错觉——心理学上把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作错觉。

9、绝对感觉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二、填空题:

1、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38078016——2000

3、色调明度饱和度

 4、频率振幅波形

5、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6、物体知觉社会知觉错觉

7、对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

8、韦伯

9、E=klgI+C

10、适应

11、对比

三、简答和论述:

1、简述感觉的基本规律。

答:

感觉对刺激强度的依赖性;感觉适应规律;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性在实践中变化发展的规律。

2、简述知觉的基本规律。

答:

知觉对过去经验的依赖性;知觉的整体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概括性;知觉的恒常性。

3、教师在组织直观性教学时应注意什么?

 答:

应突出对象和背景的差别;用直观教具时要适时适当;直观教具必须服从儿童感知发展的规律。

4、试述感知规律在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答:

感知活动的目的准备性;感知对象的鲜明突出性;感知效果的多元依赖性;感知的理解概括性;师生间的第一印象与学习。

5、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答:

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保持积极的观察态度;掌握有关的知识,促进观察的顺利进行;进行观察训练掌握观察技能;巩固观察效果,做好观察记录;积极开动脑筋,分析观察成果。

第五章记忆

本章练习

一、填空题

1、记忆过程可分解为三个基本环节:

、或。

2、记忆一般可以为、、、四种类型。

3、在瞬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编码,短时记主要以编码,长时记忆主要以编码。

 4、从信息处理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和的过程。

5、记忆具有敏捷性、持久性、和四个品质。

6、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7、遗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和。

8、遗忘中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和。

9、著名的遗忘曲线是研究的,表明遗忘的规律是。

10、实验表明,以过度学习效果最好。

11、联想的方式主要有、、、。

 12、学习材料中最难记忆的是部位。

二、判断题

1、背诵的文章中间部分易应是由于受前摄抑制的影响。

2、倒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

3、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的效果。

4、一般情况下,有意义识记的效果大大优于机械识记。

5、遗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6、记忆的敏捷性越高,表明一个人的记忆力越好。

7、对法则、定理和定律的记忆属于抽象记忆。

三、名词解释

 1、记忆

2、前摄抑制

3、倒摄抑制

4、遣忘

四、简答题

1、简述如何组织复习?

2、进行有意义识记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3、怎样理解记忆的三种系统?

4、遗忘有什么规律?

5、影响再认与回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简述中学生记忆的特点?

答案要点:

一、填空题

1、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

3、物理特性,听觉方式,材料的意义

 4、编码,贮存,提取

5、准确性,准备性

6、7±2个组块

7、消退,干扰

8、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9、艾宾浩斯,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一般先快后慢

10、150%

11、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12、中间

二、判断题

1、×2×3、√4、√5、×6、×7、√

三、名词解释

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3、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4、遗忘是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以及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四、简答题

答案要点:

1、答:

(1)为牢固地掌握材料,必须在学习过后及时复习

(2)学习程度以过度学习150%效果最好(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5)多种识记方式相结合。

2、答:

(1)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识,一般来说,材料意识性越强,识记越齐易,记忆效果越好。

(2)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上述条件任何一条不具备,都不能进行有意义识记。

3、答:

20世纪50年代后,心理学家开始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解释记忆干扰,按照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不同,编码方式相异的特点,把人类的记忆划分为三种系统,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4、答:

(1)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2)有兴趣的,符合需要的,在工作和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不易遗忘。

(3)动作遗忘慢,形象材料次之,言语材料比较快,无意义的或不理解的材料遗忘最快。

(4)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保持良好。

(5)材料首尾容易记住,中间容易遗忘(序列位置效应)。

5、答:

(1)识记材料的巩固程度

(2)再认与回忆的线索(3)再认与回忆中 的思维与联想(4)再认、回忆与定势(5)再认、回忆与情绪情感状态

6、答:

(1)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无意识记还比较明显,记忆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对材料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有意识记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地位逐渐显著,他们不仅能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给自己提出适当的识记任务,而且能选择有效的识记方法,到初中三年级,有意识记的主导地位已经非常显著。

(2)意义识记逐渐占优势。

抽象记忆和形象记忆虽无水平高低之分,但发展的速度却是不均衡的。

从小学到中学阶段形象记忆形象较慢,抽象记忆发展较快。

到青少年时期,学生抽象记忆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六章想象第七章思维

本章习题

一、填空题

1、表象属于认识的阶段。

2、表象是向过渡的桥梁。

3、想象的形成方式一般有、、、四种。

 4、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的首要条件是对或的正确理解。

5、、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

6、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助物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三类。

7、与是思维基本的智力操作手段。

8、从个体思维的发生来看,人的思维发展顺序大致是由发展到最后发展到。

9、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

10、概念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

1、表象

 2、想象

3、再造想象

4、创造想象

5、思维

6、定势

7、创造性思维

8、概念

三、判断题

1、表象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2、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3、定势对问题的解决不总是起促进作用

4、再造想象中也有创造的成分

5、《阿Q正传》中的阿Q的塑造采用的是联合的方式

6、“天上浮去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是有意想象

7、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四、简答题

1、简述表象的特征?

2、想象的作用?

3、比较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与幻想?

4、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5、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6、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概念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7、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8、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答案要点:

一、填空题

1、初级

2、感知,思维

3、粘合,联合,夸张强调,典型化

4、语词,符合,实物标志

5、间接性,概括性

6、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7、分析,综合

8、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9、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0、抽象化,类化,辨别

 二、名词解释

1、表象指在感知基础上形成的事物形象

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建构新形象的过程

3、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图样图解、符号或实物标志的示意而在头脑中产生新形示的过程

4、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6、定势是指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7、创造性思维即具有创见的思维,也就是个人对社会而言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且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的思维

8、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实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三、判断题

1、×;2、×;3、√;4、√;5、×;6、×;7、√

四、简答题

1、答:

(1)直观性

(2)概括性(3)表象是由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4)能动性

2、答:

(1)想象对认识具有补充作用

(2)预见作用(3)代替作用(4)深化作用(5)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3、答: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图样图解、符号或实物标志的示意而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的新形象,不是想象看自己独立地创造出来的,而是再现他人描述的形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切创造活动、科学发明与发现的必要条件。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与个体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一种想象,它具有一定的创造成份,它在构思上并不像一般创造想象那样完全符合客观规律,它体现着想象者的愿望。

4、答:

思维过程主要四个方面:

(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基本的智力操作手段;

(2)比较是把事物或事物的个别部分,个别特征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 相异及其关系;(3)抽象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

5、答: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主要有:

(1)知觉的特点;

(2)情绪与动机;(3)解决问题的策略;(4)原型启发;(5)定势;(6)功能因素

6、答:

(1)过去经验对科学概念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

(2)提供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变式,对概念的形成也有显著的影响(3)用准确的言语揭露事物的本质,给概念下定义有助于掌握科学概念(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有助于深入地掌握概念

7、答:

(1)新颖性、创见性

(2)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3)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4)以直觉思维为主

8、答:

(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3)思维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多

五、答案要点

(1)拓展知识经验

(2)培养逻辑思维(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4)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本章练习

一、填空题

 1、、、是三种不同的字级社会性情感。

2、根据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将其分为、和三种状态。

3、情感的信号功能主要通过、、体现出来。

二、名词解释

1、情感

2、应激

3、心境

三、判断题

1、“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一个人的激情状态

2、全人类的面部表情具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