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6936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docx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

姓名:

胡根生

  性别:

  出生年云:

1971.5

  职称:

教授

  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图像处理

  2.智能信息处理

  个人简历

  2003年6月获江苏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获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近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5篇。

  学术成果

  1.基于支持向量值轮廓波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电子学报.

  2.具有多分段损失函数的多输出支持向量机回归.控制理论与应用.

  3.在线多输出支持向量机回归及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具分段损失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回归及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理论与应用.

  在研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技项目《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影像云层去除新方法(批准号KJ2010A021)》

姓名:

孙玉发

  性别:

  出生年月:

1966年

  职称:

教授

  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计算电磁学及应用

  2.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3.电磁散射与目标识别

  个人简历

  1988年、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年7月—1998年8月,安徽大学讲师;1998年9月—2003年8月,安徽大学副教授;2003年9月至今,安徽大学教授。

2002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无线通信中心做访问学者,2003年9月—2006年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科学研究工作。

  学术成果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理事,电子测量与仪器学会微波毫米波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电波科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五’第二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3项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6篇,主编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

  获奖情况

  曾获安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彭荫刚奖学金一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首届优秀论文奖和安徽大学董事会优秀教学奖等。

  在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大尺寸多目标宽带电磁散射特性的频域计算方法研究”和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电大尺寸目标宽带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异向介质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高阶辛算法的时域电磁散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姓名:

王贵竹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9

  职称:

副教授

  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计算机网络通信

  2.移动容滞网络

  3.网络安全

  个人简历

  1987年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于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信号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计算机通信网、信息安全、电路与系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学术成果

  主持或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三项;

  在国际会议、国家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姓名:

吴先良

  性别:

  出生年月:

1955年8月

  职称:

教授

  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2.电磁散射与目标识别

  3.计算电磁学及应用

  个人简历

  1982年2月在安徽大学无线电学系毕业获工学学士。

  1985年7月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班结业

  学术成果

  1.担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微波分会理事,安徽省软件协会副会长,安徽省计算机学会副会长,安徽省电子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2.出版专著2部,

  3.在国内外学术刊物《IEEETransactionsonAntennasandPropagation》、《IEEEMicrowaveandWirelessComponentsLetters》、《IETMicrowaves,Antennas&Propagation》、《JournalofComputationPhysics》、《MicrowaveandOpticalTechnologyLetters》、《AppliedComputationalElectromagneticsSocietyJournal》、《Chin.PhysicLetters》、《ChineseJournalofelectronics》等上发表论文158篇,其中被SCI/EI收录60余篇。

  获奖情况

  1.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劳动模范、“5•1”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处津贴。

  2.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科技进步类)二等奖2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万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万元)

  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6万元)

  4.国家烟草专卖局科研项目(120万元)

姓名:

许先璠

  性别:

  出生年月:

1957年12月

  职称:

副教授

  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高频通信电子技术

  2.电子测量技术

  3仪器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

  个人简历

  1977年2月就读于安徽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1年2月就职于合肥无线电三厂,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1987年和1993年两次公派在日本国日立电子株式会社研修;1995年就职于安徽万燕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任物料部经理、总工艺师;1998年1月至今:

就职于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曾兼任安大电子检测设备厂总工程师、厂长。

  学术成果

  主持过电子工业部部优产品,安徽省优质产品“DC4322双踪示波器”的设计;负责“世界第一种安徽万燕VCD”的三个型号产品的生产与工艺设计;作为主设计之一参与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智能型杂质在线探测仪”和04年科技部科技创新项目“远距离非接触IC卡读写系统”、07年中国烟机科技项目“片烟结构在线检测系统”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作为项目第1人承担2002年安徽省教委科技攻关项目“利用激光图像识别材料”项目的研究。

第1人承担2006年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特定目标图象的动态识别分类系统”的研究;作为项目第1人承担2006年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物流动态识别分类系统”的研究,国家科技部资助经费40万元;

  获奖情况

  获安徽省优秀新产品设计三等奖、安徽省电子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姓名:

章权兵

  性别:

  出生年云:

1977年9月

  职称:

副教授

  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计算信号处理

  2.模式识别及应用

  3.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

  个人简历

  1994.9-1998.7安徽大学数学系,本科;

  1998.9-2001.7安徽大学数学系,硕士;

  2001.9-2004.7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

  2004.7-2011.1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

  2011.1至今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学术成果

  主持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及多个横向项目的研究。

在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获奖情况

  1.多视图几何理论及应用,2003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面向实际的数学素质教育,2005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基于双语教学与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2010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06年国家一等奖、2007安徽省一等奖、2008年国家二等奖、2009年国家二等奖、2010年国家二等奖;

  5.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08年国际二等奖、2010年国际二等奖。

  在研项目

  1.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9.1-2011.12,主持;

  2.光相位计算与全息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1-2011.12,参与。

姓名:

陈明生

  性别:

  出生年月:

1981.10

  职称:

副教授

  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电磁散射与目标识别

  2.小波信号处理

  3.稀疏微波成像

姓名:

宋开宏

  性别:

  出生年月:

1969年5月

  职称:

副教授

  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电磁场数值计算

  2.电磁散射与逆散射

  3.天线分析与设计

  个人简历

  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专业,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1996年进入安徽大学电子系工作至今,现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九五地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先后发表论文近20篇,SCI、EI收录5篇

  获奖情况

  2003,省级科技成果奖(基于辛几何理论的散射场焦散区计算方法的研究);

  2004,省级科技成果奖(智能型杂质在线探测仪);

  2005,安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三等奖;

  2008,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智能型杂质金属在线探测仪)。

  在研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KJ2009A53),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要参与人

姓名:

唐俊

  性别:

  出生年云:

1977.6

  职称:

副教授

  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模式识别

  2.计算机视觉

  3.虚拟现实

  个人简历

  2003年获安徽大学计算机应用方向硕士学位,2008年获安徽大学电路与系统方向博士学位,2008年9月任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学术成果

  [1]JunTang(唐俊),DongLiang,NianWang,Yi-ZhengFan,ALaplacianSpectralMethodforStereoCorrespondence,PatternRecognitionLetters,2007,28(12):

1391-1399(SCI收录);

  [2]唐俊,王年,梁栋,范益政,贾兆红,一种使用TPS变形模型的Laplace谱匹配算法,系统仿真学报,2008,20(4),862-866(EI收录);

  [3]唐俊,王年,梁栋,范益政,贾兆红,一种结合形状上下文分析的Laplace谱匹配算法,系统仿真学报,2009,21(14),4345-4350;

  [4]JunTang(唐俊),NianWang,DongLiang,Yi-ZhengFan,Zhao-HongJia,SpectralCorrespondenceUsingtheTPSDeformationModel,LNCS,4491:

572-581(EI收录);

  [5]JunTang(唐俊),DongLiang,NianWang,Zhao-HongJia,SpctralCorrespondenceUsingLocalSimilarityAnalysis,Proc.2007Int’lConf.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andSecurity,395-399(EI收录);

  [6]唐俊,王年,梁栋,一种结合概率松弛的谱匹配方法,计算机工程,2007,33(21):

1-5;

  [7]王年,唐俊,韦穗,范益政,梁栋,基于一维移动物体的双目装置自标定,机器人,2006,28

(2):

136-143(EI收录);

  [8]NianWang,JunTang(唐俊),JiangZhang,Yi-ZhengFan,DongLiang,SpectralEditDistanceMethodforImageClustering,LNCS,4505:

350-357(EI收录);

  [9]NianWang,JunTang(唐俊),Yi-ZhengFan,DongLiang,AnAlogrithmofCameraSelf-Calibration,Proc.2006Int’lConf.SignalProcessing,1345-1348(EI收录);

  

  获奖情况

  在研项目

  [1]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谱图理论在非刚性图像配准中的应用研究(主持);

  [2]863计划项目:

XXXX仿真技术(第二参加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图理论的非刚体形状匹配研究(第四参加人);

  姓名:

韦穗

  性别:

  出生年月:

1946年2月

  职称:

教授

  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计算视觉

  2全息显示

  3可压缩传感

  个人简历

  1969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1979.9-1996.10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导等。

1983年4月至1985年9月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及弗吉尼亚多理学院作访问科学家。

1991-1998任国家863机器人主题第3、4届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信息科学评委会评审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现代成像与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无线传感网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视觉合成图形图像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学术委员、安徽省仿生感知与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合肥工业大学特种显示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杂志编委。

  学术成果

  1996年后,翻译的《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图几何》一书被多所学校用于研究生教材,原著作者R.Hartley和A.Zisserman在他们的著作再版时多次提到韦穗教授对原著的改进意见。

主持了2002年第二届国际图像图形学术会议,编辑了两本会议论文集,其中大部分论文都被EI收录,完成的国家清史项目中的图像修复和处理软件并评为优,获2个软件著作权,申请专利3项。

近期在光学学报、中国激光、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家重点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搭建了国内第一套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的视频全息显示装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以及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的资助。

  获奖情况

  获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先进工作者和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家863计划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国家新产品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国防科技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等奖励,为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在研项目l

  光相位计算与全息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协同架构与专用操作系统子课题2009ZX03006-001-02(“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姓名:

徐超

  性别:

  出生年月:

1962年6月

  职称:

正高工

  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网络与智能信息系统

  2.嵌入式系统

  个人简历

  1982年──1986年安徽省计委计算站数据转换室副主任

  1986年──1991年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数据部部长

  1991年──1993年赴日本研修

  1993年──2004年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技术开发处处长

  剑桥大学CIT督察官

  2004年──现在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术成果

  主持完成省重点科技3项,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863项目1项、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专项项目2项,其他科研和合作开发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2本,发表论文30余篇。

  获奖情况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在研项目

  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内容计算关键技术研究

  高性能嵌入式CPU关键技术研究

姓名:

张红伟

  性别:

  出生年月:

1977年8月

  职称:

副教授

  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2.多媒体通信

  个人简历n

  1999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2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6年11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7年11月,进入安徽大学电子学院工作,任讲师。

  2008年9月,任副教授。

  2009年9月,担任硕士生导师。

  学术成果

  近年来,参与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点刊物和知名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10余篇。

  在研项目

  

(1)无线协作通信网络中分布式空时频编码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协作频谱感知与协作中继传输策略的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3)多功能远程监控与网络通信平台的研制(横向课题)

  姓名:

朱军

  性别:

  出生年月:

1968年6月

  职称:

副教授

  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1.通信信息处理

  2.光通信网络

  3.多媒体通信

  个人简历

  1989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广播电视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1992年8月在安徽省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1995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为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学术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8篇,近年来主编教材与论文如下:

  [1]朱军,张俊,马帅,多模光纤线路的组合二阶失真分析.光通信研究,2011,2:

37-39

  [2]ZhuJun,XiangBingbing.AnalysisofOpticalSignalTransmissionCharacteristics.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DigitalSignalProcessingandCommunicationEngineering(ICDSPCE2011)(EI收录)

  [3]朱军主编,数字信号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4]YANGYonglei,ZHUJun.AnAsynchronousClusteringAlgorithmforWirelessSensorNetwork.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andSoftwareEngineering,2009.CiSE2009.(EI收录)

  [5]朱军,柴晓冬,刘志超,多模光纤链路信号传输特性分析,通信技术,2008年,VOL.41,NO.10,p63-65

  [6]朱军,刘文清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方法用于气体定量分析,仪器仪表学报,2007年,VOL.28,NO.1,p80-84(EI收录)

  [7]朱军,刘文清等,基于光谱波段优化选择的FTIR测量与分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4月,VOL.27,NO.4,p63-65(SCI收录)

  获奖情况

  安徽大学2006、2007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安徽大学2008年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先进个人

  在研项目

  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城域光网络中光纤链路信号传输特性的研究”(项目批准号:

KJ2010A020);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线协作通信网络中分布式空时频编码及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批准号:

  个人简历

  陈明生,博士,副教授,合肥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教师、系副主任,2011年入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现为国际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应用计算电磁学学会会员。

2008年7月获安徽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授,2010年元月起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为电磁散射与目标识别、小波信号处理和稀疏微波成像等。

  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973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重点课题。

近三年来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NumericalMethodsinEngineering》、《IETMicrowaves,Antennas&Propagation》、《MicrowaveandOpticalTechnologyLetters》、《IEEETransactionsonAntennasandPropagation》、《IEEEMicrowaveandWirelessComponentsLetters》、《JournalofComputationPhysics》、《AppliedComputationalElectromagneticsSocietyJournal》、《Chin.PhysicLetters》、《ChineseJournalofelectronic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50余篇,并应邀担任《JournalofElectromagneticWavesandApplications》、《ProgressinElectromagneticResearch》、《ComputersandElectricalEngineering》、《电波科学学报》、和《安徽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人。

多年从事“数学建模竞赛”和“挑战杯”的组织和教学活动,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