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2654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docx

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兰宾汉

第一章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探索与分析方法的嬗变

第一节汉语语法特点的理论研究

一关于汉语语法特点的思考

二汉语语法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

申小龙认为,汉语的人文性是“重了悟不重形式论证”,具体表现为“重意会”、“重虚实”、“重具象”,以上三方面的特征集中到一点,就是汉语“偏重心理,略于形式。

三汉语语法的特点

1.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2.语序十分重要

3.虚词是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

4.量词十分丰富

5.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6.不同语法单位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

第二节汉语语法分析理论的探索

一中国语法意识的萌芽与西方语法的模仿

二文法理论的探索与革新

三语法研究的发展与繁荣

四更为深入和多元化的语法研究

第三节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

一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

二转换生成语法

三变换分析法

四语义特征分析法

五其他分析方法

1.语义指向分析

2.语义结构关系分析

3.分布分析

4.配价分析

5.语用分析

第二章语素与词的认识与分析

第一节语素及其分类

一语素的识别

确定一个汉字是不是语素,应同时考虑两个方面:

音和义,而且必须是最小的单位。

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语言单位包含几个语素,可以用“替换法”加以分析。

二语素的分类

1.从语音构成看,语素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从语法功能看,分为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

3.从分布位置看,可以分为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

第二节词

一词的划界问题

一般认为,“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判定词与非词,也可以用扩展法来检查。

某一语言单位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的是词。

二词的构成

(一)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二)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1.复合型合成词

(1)联合式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实语素并列组合而成。

(2)偏正式由两个语素构成,后一个语素为中心语素,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

(3)补充式一般由两个语素构成,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表示前一语素的性质、状态或动作行为,两个语素之间具有陈述关系。

(4)述宾式一般由两个语素构成,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支配关涉的对象。

(5)主谓式一般由两个语素构成,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表示前一语素的性质、行为或动作行为,两个语素之间具有陈述关系。

2.附加型合成词通常由实语素与虚语素结合而成,虚语素附加在实语素之上。

3.重叠式合成词由两个相同的实语素相叠而成。

第三章汉语的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的讨论

第二节词类的划分

一实词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名词的分类:

名词可以分为五类:

表示人的、表示事物的、表示时间的、表示处所的、表示方位的。

2.名词的语法特点

(1)常作主语、宾语。

(2)能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3)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4)能与介词组成介词短语。

(5)一般不重叠使用。

3、几种比较特殊的名词。

(1)时间名词

(2)方位名词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的词。

1.动词的分类

表示动作、行为的

表示存在、发展、变化的

表示状态的

表示心理活动的

表示使令的

表示能愿的

表示趋向的

表示判断的

2.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主要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2)能受副词修饰,但除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部分能愿动词以外,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大多数动词可以带宾语。

(4)大多数动词后面可以带上动态助词“了、着、过”

(5)许多动词可以重叠使用。

3.几种比较特殊的动词

(1)能愿动词又称助动词,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等的动词。

(2)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的动词。

(3)判断动词“是”属于使用频率很高的判断动词。

(4)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心理动词突出的特点是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1.形容词的分类

表示性质状态的

表示不定数量的

2.形容词的特点

(1)从句法功能上看,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

(2)大部分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4)大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使用。

(四)区别词区别词是表示事物属性并具有事物分类作用的词。

1.区别词的语法特点

(1)主要功能是作定语

(2)不能作谓语。

2.区别词的辨析

(五)副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1.副词的分类

(1)表示程度的

(2)表示范围的

(3)表示时间的

(4)表示肯定、否定的

(5)表示重复的

(6)表示情状、语气的

2.副词的语法特点

(1)在组合能力上,一般来说,副词只能修饰动词、形容词,可以说,能够修饰动词、形容词的不一定是副词,但是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的一定不是副词。

(2)副词大多数不能单说。

(3)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六)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1.数词的分类

(1)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

(2)序数词是表示前后顺序的词。

2.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有时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更多情况下是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整体充当一个句子成分。

主要作定语、补语。

也可以作主语、宾语、状语。

(2)数词的增减有一定的表达格式。

(七)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又叫单位词。

1.量词的分类

(1)物量词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

(2)动量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3)复合量词是表示复合单位的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综合使用。

2.量词的语法特点

(1)量词的组合功能最突出的是与数词、指示代词组成量词短语,整体充当一个句子成分。

(2)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单用,独立充当一个句法成分。

(八)代词是具有代替和指示作用的词。

1.代词的分类

(1)人称代词是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特殊人称

(2)指示代词是对人或物起代替和区别作用的词。

(3)疑问代词是对人或情况表示疑问的词。

2.代词的语法特点

(1)代词可以代替各类实词,其语法功能与所代替的词类相似。

(2)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修饰。

3.代词的活用代词活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特定的语用效果。

(1)人称代词指称对象的变易。

(2)虚指和任指

(九)拟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

主要起修饰作用,作定语、状语,还可以单独出现。

(十)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叹词有很强的独立性,很少与其他句子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常在句子里坐独立语,或独立充当感叹句。

二虚词

(一)介词是在句法结构中起介引作用,与介引成分构成介词短语起修饰作用的词。

1.介词的分类

表示时间、处所、方向的

表示对象的

表示凭借方式或手段的

表示目的、原因的

表示比较、排除的

涉及动词的

涉及形容词的

2.介词的语法特点

(1)介词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组成介词短语以后作状语、补语、定语。

(2)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

(二)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语义关系的词。

1.连词的分类

(1)连接词或短语的

(2)只能连接分句或句子的

表示并列关系

表示顺承关系

表示递进关系

表示选择关系

表示转折关系

表示假设关系

表示条件关系

2.连词的语法特点

连词只起连接作用,不单独作句子成分。

有些同形语法单位可能分属连词与别的词类。

(三)助词是附加在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词。

1.助词的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

(2)动态助词“了、着、过”

(3)其他助词如“似的、所、们”等

2.助词的语法特点

(1)结构助词的语法特点

结构助词“的、地、得”都读轻声de,附加在词或短语之后,表示某种结构关系。

结构助词“的”还可以附着在实词或短语的后面,构成“的”字短语。

(2)动态助词的语法特点

动态助词是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态的词。

“了、着、过”最典型的用法是附加在动词之后,但有时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后。

(3)其他几种助词的语法特点

似的(地)又叫“比况助词”,其功能是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比况短语,用比喻的形式描写人或事物。

“们”附着在表示人的名词后,表示“群体”的意义。

助词“给”经常出现于“给+VP”格式中,表示被动。

“来着”经常用于句子末尾,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过去,现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

表示时态的助词“的”总是出现在“VP+的+NP”格式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过去。

作为助词的“来、去”经常用在“介词结构+来/去+VP”格式中。

助词中还有一个常见的“所”,用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结构”

(四)语气词是附着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种种语气的词。

有些语气词也可以用在句子中停顿处。

1.语气词的分类

(1)表示陈述语气的

(2)表示疑问语气的

(3)表示祈使语气的

(4)表示感叹语气的

2.语气词的辨析

(1)语气词与叹词

(2)语气词“了”与动态助词“了”

(3)语气词“的”与结构助词“的”

三词的兼类现象

(1)兼动词、名词的

(2)兼形容词、动词的

(3)兼名词、形容词的

(4)兼动词、介词的

(5)兼连词、介词的

四词类辨析

直判法是根据某个词的语法特征直接判定其词性。

鉴定法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对词的类属加以判定,语法功能主要指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排除法是针对某个词可能归属的几种词类,通过比较,将可能性较小的词类排除,从而判定只能归入某一词类。

类比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即甲乙两词特点相同,已知甲词属于某类,推知乙词也只能属于某类。

(一)动词与形容词的辨析

(二)形容词与副词的辨析

(三)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的辨析

(四)动词与介词的辨析

(五)连词与介词的辨析

(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辨析

第四章短语

第一节短语界说

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和意义关系组合起来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一是从结构方面看。

词的结构比较固定,总是整体出现,一般不能拆开来运用,也不能加入其他成分。

短语的结构比较松散,可能加入其他成分。

二是从意义方面看。

词表示整体概念,往往不是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

短语表示多个概念,其意义一般是字面意思的直接反映。

第二节短语的分类研究

一关于短语类别的不同意见

二短语的分类

(一)根据结构分类。

可以分为联合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述宾短语、中补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介词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等多种类型。

(二)根据语法功能分类。

一般都将短语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三类。

(三)根据结构的固定性程度分类。

可以分为自由短语与固定短语。

(四)根据意义的多少分类。

可以分为单义短语与多义短语。

(五)根据结构层次的多少分类。

可以分为简单短语与复杂短语。

(六)根据向心、离心的特点分类。

可以分为向心短语与离心短语。

三短语的结构类型

(一)联合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具有并列、顺承、选择、递进等关系。

(二)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修饰语在前,限制修饰后面的中心语。

偏正短语可以细分为两类:

定中式和状中式。

(三)动宾短语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动词,后一部分是动词涉及的对象。

(四)中补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中心语,后一部分是补语,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

(五)主谓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后一部分是谓语,是陈述前一部分的。

(六)同位短语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从不同的方面称说同意人或物。

(七)连动短语由不止一个动词性词语连用,隐含同一个主语,各部分之间没有关联词语,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联合、偏正、主谓、补充等关系,这样的短语叫连动短语。

(八)兼语短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而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

(九)量词短语由数词或代词加上量词组成。

(十)方位短语由方位名词附加在其他词或短语的后面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

(十一)介词短语介词的主要句法功能是附着在其他词语之前构成介词短语。

(十二)“的”字短语由结构助词“的”附着在词或短语的后面组成。

(十三)“所”字短语由助词“所”附加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

(十四)比况短语由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般”等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组成,起比喻性描写的作用。

四复杂短语与层次分析

1.框式图解法

2.树形图解法

3.符号标记法

4.括号表示法

5.划线分析法

五短语的功能类型

(一)名词性短语

(二)动词性短语

(三)形容词性短语

六多义短语

1.利用语音条件

2.利用句法手段

3.补充语境法

第五章句子成分与句子分析

第一节句子成分

一主语谓语

主语可以分为三类:

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关系主语。

二述语宾语

根据宾语与述语中心语的意义关系,可以将宾语分为三种类型:

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关系宾语。

三补语

1.补语的类别

(1)结果补语

(2)程度补语

(3)状态补语

(4)趋向补语

(5)数量补语

(6)时间、处所补语

(7)可能补语

2.补语与宾语的区分

(1)补语与宾语的顺序

(2)补语与宾语的识别

四定语

1.定语的构成体词性偏正短语中的修饰成分是定语,在句子中,定语是主语中心和宾语中心前面的直接修饰成分。

2.多层定语

五状语

1.状语的构成谓词性偏正短语中的修饰成分是状语,在句子中,状语是谓语中心、述语中心前面的直接修饰成分。

2.多层状语

六独立语

1.插入语插入语可以表示多种附带的意思,使句子表达更加充分严密。

(1)引起对方注意的。

(2)表示推测估计的。

(3)表示说话的态度和角度的。

(4)表示肯定或强调语气的。

(5)表示消息来源或依据的。

(6)表示注释、补充和举例的。

(7)表示总括和承上启下的。

2.称呼语称呼语的作用是用来招呼对方,引起对方注意或增强感情色彩的。

3.感叹语由表示感叹、惊讶、应答之类的词语充当。

4.象声语由拟声词充当,模拟事物的声音,以获得如闻其声的表达效果。

第二节句子分析

一句子的结构分析

二句子的语义分析

(一)语义关系分析

1.施事

2.受事

3.系事

4.与事

5.工具

6.时间

7.处所

8.结果

9.方式

10.原因

11.目的

12.对象

13.使事

(二)语义指向分析

1.状语的语义指向分析

(1)语义指向后面的中心语。

(2)语义指向前面的主语。

(3)语义指向后面的宾语。

(4)语义指向介词所介引的对象。

2.补语的语义指向分析

(1)指向前面的中心语。

(2)指向主语。

(3)指向宾语。

(4)指向介词引介的对象

3.定语的语义指向分析

(1)指向后面的中心语。

(2)指向前面的主语。

三句子的动态分析

(一)移位

1.主语与谓语的移位

2.定语与中心语的移位

3.状语与中心语的移位

4.述语与宾语的移位

5.补语与中心语的移位

(二)省略

1.省略的类型

(1)对话省

(2)承前省

(3)蒙后省

(4)自述省

2.省略的成分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修饰语

(三)插说与追补

第六章句子类型

句型系统

句型系统是以句子的结构模式为标准对单句加以划分的,复句的下位类型是根据分局之间的逻辑关系划分的,如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等等。

第一节

一根据直接成分的分类

单句从构成的直接成分上看,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

二根据谓语性质的分类

根据构成谓语的词语性质,主谓句可以分为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四类。

1、名词性谓语句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2、动词性谓语句是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3、形容词性谓语句是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4、主谓谓语句是由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非主谓句:

1、名词性非主谓句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的句子。

2、动词性非主谓句是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的句子。

3、形容词性非主谓句是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充当的句子。

4、特殊非主谓句由叹词、象声词及个别副词单独充当的句子。

第二节句式系统

一双宾句

有的动词既涉及人,又涉及物,因而可以带两个宾语,这种一个述语同时带两个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

二连动句

由连动短语作谓语或单独成句的句子,叫连动句。

1、动词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行为。

2、前一个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方法。

3、后一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

4、前后两个动作行为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主语。

5、前后使用同一个动词,前一动词带宾语,后一动词带补语。

6、非动作动词“有、没有”是第一个动词。

三兼语句

1、前面的动词具有使令意义

2、前面的动词具有促成、褒贬意义

3、前面的动词是非动作动词

四主谓谓语句

1、全句主语(又称“大主语”)与作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又称“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

2、主语与谓语中的某一词语具有复指关系。

3、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

4、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

5、大主语是谓语叙述、讨论的范围、对象。

6、大主语与小主语具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小主语一般是表动作行为的词语。

五“把”字句

1、“把”字句有“处置”的意思,谓语中心一般是能够对“把”字介引对象起积极作用的动词,因此,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非动作动词不能用来构成“把”字句。

2、“把”字介引的对象或受事主语常常是确指的,前面常有“这、那”之类的修饰语。

3、现代汉语里的“把”字句的谓语中心不能是一个单个动词,尤其不能是单音节动词,前后总要有别的词语配合使用,可以带上相关的成分,如宾语、状语、补语、动态助词,或者动词重叠,才能满足“把”字句体现处置结果的要求。

六“被”字句

“被”字句是由介词“被”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

七存现句

存现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句子,其基本格式是“NP1+VP+NP2”,NP1指处所,NP2指人或事物。

1、存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某人或某物。

2、隐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某人或某物。

八名词性谓语句

由名词、名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做名词性谓语句。

第三节句类系统

一陈述句

用陈述的语气叙述或说明一件事、一个道理的句子。

二祈使句

要求听话人做或不做某件事的句子。

三感叹句

感叹句是表示赞美、惊讶、愤怒或恐惧等强烈感情的句子。

1、直接用叹词构成。

2、结构与陈述句相同的感叹句。

3、句中用副词“好、多么、多、太、真”或语气词“啊”加强感叹的语气。

四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1、是非问

2、特指问

3、选择问

4、正反问

第七章复句

第一节关于复句的认识

复句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联系而结构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构成的语言单位。

复句在结构上主要有下列特征:

1、组成复句的各个分句在结构上相对独立,彼此没有包含关系,即互相不作句子成分。

2、构成复句的各个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主语可以省略,也可以不省略。

3、在语音上,一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的语调,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

4、分句之间的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靠关联词语表达。

另一种是不用关联词语,关靠语序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意合法。

第二节复句与单句的区分

一关于单复句区分标准的讨论

二复句与单句的区分

(一)从结构上区分

(二)从关联词上区分

(三)从语音停顿上区分

第三节复句的分类

一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内容没有先后主次之分。

二顺承复句

几个分句按顺序说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出现的动作。

三递进复句

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或由小到大,或由轻到重,或由少到多,或由易到难。

四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或多种情况,让人从中选择一种。

根据选择的形式和关联词语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任选句

2、必选句

3、取舍句

五解说复句

前后分句之间具有解释、说明或总括关系。

1、后一分句解释、说明前一分句。

2、先总说后分说。

3、先分说后总说。

六转折复句

后一分句所表达的意思与前一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前后有语义上的转折。

七假设复句

前面的分句提出假设的情况,后面的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的结果。

1、假设与结果相一致。

2、假设与结果不一致。

八条件复句

前面的分句提出条件,后面的分句说明在满足这种条件时所产生的结果。

1、充足条件句

2、必须条件句

3、排除条件句

九因果复句

分句之间在意义上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1、说明因果句

2、推论因果句

十目的复句

一个分句表示某种行为,另一个分句说明行为的目的。

1、达到目的句

2、避免结果句

第四节多重复句

一什么是多重复句

只有一个结构层次的复句叫一重复句,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

二如何分析多重复句

1、总观全句,确定分句数目。

2、注意关联词语,找准第一层次。

3、逐层分析,直至分句。

三多重复句分析例解

第五节复句的变化与紧缩

一分句位置的变化

复句中分句的顺序一般是按一定的语法和逻辑关系安排的。

为了表达上的需要,可以改变分句的排列顺序。

这种顺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因果、假设、条件、转折、选择等复句中。

二紧缩复句

把复句中分句之间的语音停顿和某些词语压缩掉,使两个分句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紧缩复句。

第八章句子语法错误透视

第一节单句语法错误

一语法错误的检查方法

1、语感直判法

2、简缩法

3、类比法

二语法错误的检查及修改

(一)词类误用

1、名词误用为动词

2、形容词误用为动词。

3、动词误用为名词。

4、名词误用为形容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述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定、状、补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三)残缺和多余

1、主语残缺和多余。

2、谓语残缺和多余。

3、宾语的残缺和多余。

4、定、状、补的残缺和多余。

(四)语序不当

1、修饰成分易位易职。

2、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排列顺序不当。

(五)句式杂糅

1、前后牵连

2、句式混杂

(六)几种特殊句型中常见的语法错误

1、“把”字句

(1)“把”字句的谓语中心动词必须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及物动词。

(2)“把”字句的谓语中心缺少相关的成分。

2、“被”字句

(1)滥用“被”字。

(2)“被”字句的主语不是谓语动词的受事。

(3)谓语中心语不是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