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760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5 草船借箭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yú)  委托(wěi)  布幔(màn)

B.呐喊(nà)忌讳(jí)水寨(zhài)

C.弩弓(nǔ)擂鼓(léi)丞相(chén)

二、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1.大都dū(   )周瑜十分dùjì(    )诸葛亮,所以想要刁难他。

2.lǔ(   )肃私自拨了zhē(   )着布幔、chā(   )着草把子的快船来帮助诸葛亮。

三、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紧急  弓箭  监督  调度

B.琛听  打算  布置照办

C.预计  酒席  交战  军令状

四、根据课文中描写的人物选词填空。

(填序号)

①忠厚老实    ②谨慎多疑

③嫉贤妒能    ④神机妙算

诸葛亮(  )  周瑜(  )

曹操(  )   鲁肃(  )

句子模块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肃吃惊地说:

“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这段话对人物进行了______和______描写,将鲁肃的“________”和诸葛亮的“________”作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读写模块

六、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

“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此时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借箭”,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下令放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以看出他非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摆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让军士“擂鼓呐喊”的原因是(  )。

A.鼓舞士气,准备向曹军进攻

B.用声势震慑曹军

C.吸引曹军的注意力,既引曹军放箭,又让曹军明确射箭的方向

5.你从诸葛亮的“笑”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空城计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调兵遣将准备应敌之策。

他调派停当,便先率五千兵马去运送粮草。

忽然飞马来报,说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拥过来。

这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所带的五千兵马,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下两千五百兵马在城中。

众文官听到这个消息,吓得脸色发白。

诸葛亮登上城楼一看,果然魏兵正分两路杀来。

诸葛亮连忙下令,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打开,用三十个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

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氅,戴了丝织头巾,领着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带军来到城下,见此情景心中大疑,连忙传下命令向北面山路退去。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

众官惊奇,便问:

“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来,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

“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如此模样,便怀疑会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

我并非想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决定如此。

我们只有两千五百兵马,如果弃城逃走,也跑不多远,岂不被司马懿一个个捉住吗?

现在他们一定从北边小路退走,我已叫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敌。

”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

1.读句子,把句中加点的词换成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1)他调派停当,便先率五千兵马去运送粮草。

(    )

(2)司马懿带军来到城下,见此情景心中大疑。

(    )

(3)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如此模样,便怀疑会有埋伏。

(    )

2.诸葛亮在得知司马懿正带领十五万大军进攻的消息后,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请用“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3.司马懿来到城下,他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以看出司马懿的性格具有哪些特点?

(   )(多选)

A.胆小懦弱    B.谨慎

C.急躁鲁莽D.多疑

5.用自己的话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短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是司马懿,来到城下,你会怎么想?

把你的想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1.督 妒忌 2.鲁 遮 插

三、B

四、④ ③ ② ①

五、1.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2.神态 语言 吃惊 笑

六、1.大雾漫天 善于利用天时 2.江上雾很大,看不清敌人的虚实 谨慎多疑 3.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受箭。

 4.C 5.读出了诸葛亮对取箭一事胸有成竹。

七、1.

(1)妥当 

(2)怀疑 (3)断定 2.诸葛亮连忙下令,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打开,用三十个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

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氅,戴了丝织头巾,领着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3.司马懿带军来到城下,见此情景心中大疑,连忙传下命令向北面山路退去。

 4.BD 5.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正在准备应敌之策,忽然飞马来报,说司马懿带领大军拥过来。

诸葛亮此时身边缺兵少将,他派人藏起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

打开城门,让士兵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自己则领着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带兵来到城下,见此情景心中大疑,急忙退走。

众官问诸葛亮,诸葛亮回答,司马懿生性多疑,以为有埋伏,所以退走。

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诸葛亮。

 6.我会想:

诸葛亮十分谨慎,一定不会让自己冒险,而且他足智多谋,现在城门大开,百姓毫不慌乱,他还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一定是有什么埋伏。

我绝不能上他的当。

(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23* 童年的发现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胚胎(péi)  天赋(fù)  困窘(jiǒnɡ)

B.痴迷(chī)   伊始(yī)   祸患(huàn)

C.嘿嘿(hēi)   车祸(huò)   绞肉(jiāo)

二、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随(  )所(  )  ②翻(  )覆(  )

③绞尽(  )(  )   ④一本(  )(  )

⑤(  )(  )好意   ⑥(  )(  )自禁

1.词语②包含一组近义词和一组反义词,请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再写出两个像词语④那样,“一”字开头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语⑥中,“禁”的读音是__________。

句子模块

三、读句子,完成下列练习。

1.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

“为什么是九个月呢?

”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想啊想啊,嘿!

终于想出了眉目……

“这个问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绞尽脑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从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作者有所发现的原因之一。

2.“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这句中“自己的发现”指的是(  )

A.“我”每天夜里做梦都在飞。

B.“我”的小伙伴们也会在梦中飞。

C.“我”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D.“我”觉得老师讲的课有意思。

读写模块

四、课外阅读。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断了线的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

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

”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

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

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20多年前,奋力追赶飘荡在空中的断了线的风筝的那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世界上第一架螺旋桨飞机诞生于__________年,发明者是__________。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中的“这番情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请仔细地读短文,把描写莱特兄弟努力把自己的幻想变成现实的语句用“____”画下来。

4.读了短文,你想对当初挖苦莱特兄弟的过路人和莱特兄弟分别说什么?

请写下来。

对过路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莱特兄弟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B

二、①心 欲 ②来 去 ③脑汁 ④正经 ⑤不怀 ⑥情不 1.摇头摆尾 谈古论今 2.一针见血 一丝不苟 3.jīn

三、1.为什么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 费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 作者善于思考、勇于探求 2.C

四、1.1903 莱特兄弟 2.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断了线的风筝 3.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

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4.你们不应该嘲笑他们。

 我要向你们学习敢于实践、为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答案不唯一)

 

1.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脚比路长

古老的阿拉比国位于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侵蚀,使城堡变得破烂不堪,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美丽而富饶的卡伦。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儿子乘车走了七天,翻过了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

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五天,小王子    地回来了,    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国王 笑了:

“        。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

“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国王一脸郑重道:

“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路长。

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

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地行进下去,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郑重:

________________。

  

勇往无前:

________________。

(2)请给文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

A.满意地   B.风尘仆仆   

C.兴奋地   D.陆陆续续

(3)通过阅读全文,我们知道“脚比路长”中的“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指的是________。

(4)请联系上下文把文中画线的地方补充完整。

(5)“又过了五天……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小王子?

其他三个王子与他的探路过程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脚比路长》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

(1)语重心长。

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深沉教导;一直向前,无所阻挡。

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向前。

(2)D;B;C;A

(3)勇气;热情;执着;目标

(4)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5)仿佛看到小王子翻过崇山峻岭,穿过草地沼泽,涉过很多江河,一直向前,无所畏惧。

前三个王子均畏首畏尾、没有善始善终、半途而废;四王子却恰恰相反。

(6)本文告诉人们:

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信心、热情和执着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远方并不遥远,前途无限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