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II.docx
《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II.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II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II)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礼记》中说: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A.端正民心的工具B.凝聚家族的手段
C.维系等级的套路D.齐家治国的方式
25.魏甘露五年诏:
“夫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
夫人有不孝,尚告治之。
”晋律:
“子不孝父母,子弃市。
”南朝律令规定子弟不听父母之训,敬恭有亏,父母可杀之(《宋书·何承天传》)。
刘宋时,张江陵与妻吴氏咒骂母亲黄氏,黄氏忿恨自杀,结果判张江陵枭首,吴氏弃市,免死补治。
又有民唐赐因饮酒得病,吐二十余虫而死。
其妻张氏遵唐赐遗嘱剖腹检查,郡县法官认为张氏忍行刳剖,属伤夫罪,而唐赐子不禁止母亲剖父尸,属不孝,结果,判唐赐子弃市,张氏五岁刑。
北朝初律令规定子不逊父母,凭刑。
据此判定魏晋南北朝时期律法的特色是A.程序简化B.严刑峻法C.以礼入刑D.理学入法
26.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个行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清代驿路有利于长途贩运业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
C.官路通达加强了中央集权制D.政府交通建设助推晋商的兴盛
27.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指出: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
”他强调科举取士的主要作用是
A.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B.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C.促成了官民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官员选拔程序
28.民国初年,周学熙认为企业“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
”据此可以判断
A.官商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B.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助推工商业进步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有待优化组合D.官僚资本主义产生的基础开始奠定
29.毛泽东说:
“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
A.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B.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
C.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完善
30.有学者认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
”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剀切指陈传统文化之弊B.片面地夸大了人性之美
C.全面颠覆国人道德观念D.全盘肯定西洋人文主义
31.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
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时代需要影响村干选任标准
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D.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
32.“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
这种状况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
A.权力制衡确保社会秩序长期安定B.抽签选举给力城邦公平正义风气
C.人人平等现实奠基民主自由时尚D.轮流坐庄促成贵贱等级差别消失
33.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
“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基于这般认识,美国在分权制衡原则下实行
A.总统制B.共和制C.联邦制D.两院制
34.学者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中称:
“政府不再解决问题——政府就是问题本身。
如果政府就是问题本身,而社会就不存在,那么政府的角色又再次被缩小为主持人。
政治家的任务就是搞清什么对个人最好。
”与这一论断相似的主张是
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D.货币主义
3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除运用简单的四则运算外,还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
这说明社会科学研究
A.近代史学范式精彩纷呈
B.更新方式手段与时俱进
C.自然科学决定社会发展
D.数学成果主宰历史结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一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
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
这是中国人早期认知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
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依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摘自中华书局《清史资料》
材料二:
“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的问题上。
……“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
——摘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并指出“中体西用”对“西学中源”有何超越。
(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并谈谈你对“中学”和“西学”的认识。
(12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
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
(如中国古代通过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向前发展。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明确你对材料观点的态度,并用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
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
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方的方框涂黑。
4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调任明州(今浙江宁波)郡县知县。
鄞县本是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居然“旱辄连年”。
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但王安石进而发现其深层原因则是“吏者因循”,“人力不至’’,官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
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奖惩结合,提拔廉吏;另一方面把抗旱作为第一要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民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
其后鄞县“旱则滴水如油,涝则民居漂没”的问题大大缓减。
鉴于鄞县无官学,王安石在这里创建了鄞县县学,并聘请名师主办。
为了改变鄞人“信巫而不信医”的状况,他将朝廷颁布的医书《善救方》“刺石,树之县门外左”。
当时两浙转运使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王安石拒不施行,且上书转运使为民请命。
王安石离任后,民众“常相与传诵其事,指其迹而怀思之”,甚至为其立祠,以祭祀之。
一摘编自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鄞县施政的背景。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鄞县施政的影响。
(6分)
45.【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2年5月,英国和苏联签订了为期20年的互助条约,第二个月,美国和苏
联又签订了《美_苏租借协定》;这两个协约是同盟国合作的具体表现。
合作的另一表
现是1943年6月苏联人决定解散他们为推翻世界资本主义而于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
际、鉴于他们同西方列强的友好关系,苏联人这时断定共产国际已没有用处,不过应该
指出,这一决定实际上并不意味着什么,因为到1939年时共产国际的主要官员已转入
党中央书记处,他们在那里继续发挥作用。
同盟国战时合作的另一结果是1943年11
月成立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
这一国际机构紧跟在军队的后面,向已被
解放的国家提供各种救济,直到新的国民政府能负起责任·时为止。
它于1944年春开始
工作,到1948年9月解散时,它已分发了主要源自美国的2200万吨物资,包括食物、衣服和药品。
它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希腊、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意大
利。
如果没有它所作的贡献,战后欧洲的贫困和苦难实际上会更严重。
战争临近结束
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
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
利益宁愿牺牲团结。
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转向同苏联合作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转向同苏联合作的影响。
(9分)
4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爱新觉罗·善耆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个比较活跃的皇亲贵族,从戊戌变法起,善耆就一直支持光绪帝进行维新,被称为“帝党”……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月,善耆出任崇文门监督,开始担任实缺并着手整顿崇文门税务。
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善耆任民政部尚书(责任内阁成立时,为民政大臣),掌握民政大权,成为满清贵族中具有实权的开明派人物。
善耆在新政建设过程中,严于律己,雷厉风行,大胆任用新知识分子,着力整顿巡警,从而奠定了京师近代警察的基本规模;参与编订《报律》、《著作权律》、《出版律》和《禁烟条例》等一系列律令条文,使执法者有法可依,守法者有法可循;同时积极筹办京师自治,推动立宪运动的发展;还对京师海军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善耆的这些措施是清政府新政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的近代化建设和社会变革。
——摘编自孙燕京《善耆与清末新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善耆推行新政的有利条件。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善耆的新政活动。
(9分)
历史答案:
一、24-35:
DCBBCAABBDDB
二、40.(25分)
(1)背景:
西学中源——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现象;海禁及闭关锁国导致国人保守愚昧,助长国人妄自尊大的心理;中国传统文明的深远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世致用学说的兴起。
(任意三点,6分)
中体西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先进的军事、生产技术被认可;传统文化的优越感得到传承。
(任意两点,4分)
表现:
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管理经验;借鉴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创立近代海军(一点2分,两点3分)
影响:
承认西学的“合法”地位,打破了“华夷秩序”,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打破中西文化对立,融会中西,反思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
但这些学说,没有冲破“中体”的束缚,带有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8分)
认识:
中学与西学体现不同性质的文明;中学与西学可以相互吸收借鉴;中学与西学
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言之成理,符合题意即可。
任两点,4分)
41.(12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
我认同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
(3分)
理由:
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912---1936年,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国民经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促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1953—1957年新中国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通过不同手段对经济加强国家干预,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以上理由采用2个即可得8分,其它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状况往往依赖政府的政策干预的加强。
(1分)
示例二:
我反对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依赖性极强”的观点。
(3分)
理由:
1921年3月到1925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础上,出让部分权力,减少干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时期,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减政放权,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从18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为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促使工业资本家加强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以上理由采用2个即可得8分,其它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并不依赖政府的政策干预的加强。
(1分)
示例三:
“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这一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
(分别选取示例一,示例二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即可)
【评分参考】
分值
要求
10—12
观点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2个或以上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观点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
观点指向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
论点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背景:
农业基础设施破坏,经济发展受影响;官场腐败,豪强横行、社会矛盾尖锐;
教育滞后;巫术盛行,社会愚昧。
儒学有为入世思想的影响等(任意三点,9
分)
(2)影响:
促进了吏治清廉;发展了生产;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为后来主持全国
变法积累了经验。
(任意三点,6分)
4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达到最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法西斯国家成为世界公
敌,英美与苏联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暂时淡化;英美处于自身国家安全和
海外利益考虑;苏联解散共产国际表现出的合作努力。
(任意三点,6分)
(2)影响:
改变了盟国与法西斯轴心国的力量对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缓解了战后欧洲的贫困和苦难;未能认真地为战后的和解拟定计划,致使同盟分
裂,最终走向冷战。
(任意三点,9分)
4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条件:
出身权贵,手握实权;思想开明,敢用新人;廉洁自律,不惧权贵等(6分,任
意三点)
(2)评价:
是清政府新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一
定程度上推动了北京的近代化建设和社会变革;其新政主观上是为了消弭革命,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任意三点,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