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9310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docx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课两次鸦片战争

1、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可以说成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开始禁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领导了虎门销烟)当众销毁收缴全部鸦片,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公斤。

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鸦片战争:

1840年—1842年。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

导火线:

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1840年6月,英国侵略中固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是哪年签订的?

有什么性质?

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影响?

答: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

1842年。

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中国赔款2100万元给英国;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

使中国开始慢慢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鸦片战争的影响?

(P6)

6、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根本原因: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参战国家:

英、法联军为主凶。

主要侵略者:

英法联军帮凶:

美、俄两国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

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7、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8、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最多的条约。

(注意割让的地理范围P9)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9、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0、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1、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二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亚浩罕国侵占了我国新疆南部和北部一些地区,当时支持的外国是英国与俄国。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的伊犁。

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1876年清政府任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率军队进军新疆,1878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到1881(曾纪泽与俄签订《伊犁条约》)年收回了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起因:

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称甲午中日战争。

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冲向敌舰,壮烈牺牲,他牺牲后,当时的皇帝光绪帝写了一幅对联来纪念他: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其中的“公”就是指邓世昌。

北洋舰队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

3、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于哪一年?

主要内容有哪些?

对中国有何影响?

答: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间:

1895年。

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三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1900年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起因:

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1900年6月,英、俄、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口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1901年9月,李鸿章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2、《辛丑条约》签订于哪一年?

主要内容有哪些?

对中国有何影响?

答:

《辛丑条约》签订时间:

1901年。

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在界内居住。

影响: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五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汽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第一个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要求记忆军用于民用企业各两个)

2、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答:

口号:

自强、求富。

影响:

(1)是一次失败的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1895年,《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维新汽的政治团体是强学会,它的机关报是《中外纪闻》。

4、1898年,戊戌变法。

变法从开始到失败仅103天,;在此又称“百日维新”。

开始的标志是: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

内容:

(P34、35)注意皇帝是光绪帝结果:

封建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失败原因:

①主观: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②客观:

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革。

意义:

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教训(它的失败说明了):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半封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在临死前说的。

第六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革命团体,口号为“振兴中华”。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以《民报》为机关刊物,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是:

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孙中山推举为总理)。

意义:

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生、民权”三大主义。

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又称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政府统治结束。

4、辛亥革命发生于哪一年?

主要领导人是谁?

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

时间:

1911年。

领导人:

孙中山。

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载史册。

第七课新文化运动

1、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口号:

“民主”与“科学”。

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掀起了文学革命。

1918年鲁迅的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

年底,又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3、新文化运动的分期,前期:

1915年-1917年:

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后期:

1917年-1919年:

主要宣传马列主义;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也是中国图书馆之父!

4、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答:

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

(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新文化运动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八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直接原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

6月初以后,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是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2、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

有何历史意义?

答:

时间:

1919年。

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中国共产党在何时何地成立?

它的成立在何伟大意义?

答:

时间:

1921年。

地点:

上海。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九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P56相关的内容)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

3、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湖北是主战场。

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中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4、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宁汉合流”(“宁”指南京,“汉”指武汉。

)标志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第十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领导了南昌起义。

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

2、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3、红军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经过:

1934年10月,红军人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出发,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

4、遵义会议召开于哪一年?

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何意义?

答:

时间:

1935年1月。

主要内容;

(1)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意义:

(1)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2)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支部的历史上生死攸关有转折点。

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1931年9月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由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亡。

中共派杨靖宇到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P80小子部分)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中共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什么是西安事变?

它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解决的办法有何历史意义?

答:

为了逼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

结果:

和平解决意义: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3课全民族抗战开始

1937年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标志是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不久,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为国捐躯。

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以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南京大屠杀中杀害的中国人达30万人以上。

1937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1、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2、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向日本发动了全面的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中共七大召开于何时何地?

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何意义?

答:

时间:

1945年地点:

延安主要内容:

(P97参考笔记)

意义: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4、抗战胜利意义:

在课本第99页里。

主要记住: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第16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1946年6月,蒋介石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撤出延安。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标志着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1、辽沈战役:

时间:

1948,9--11,林彪、罗荣桓指挥,参加部队:

东北解放军,歼敌47万,结果:

解放东北全镜。

淮海战役:

时间:

1948,11—1949,1。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参加部队: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歼敌55。

5万,结果:

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11—1949,1。

参加部队: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联合发动,歼敌52万,结果:

华北全境解放。

2、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共歼敌154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3、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发动了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跨台。

5月15日,武汉三镇解放,5月27日,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解放。

4、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P117参考笔记)

第18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的先驱:

方举赞和孙英德(1866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1872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清末状元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实业与教育是“富强之大本”)。

2、民族工业从兴起到衰落的六个时期:

洋务运动(兴起)、1895—1913年(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3年(“黄金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三年解放战争时期。

第19课物质文明的进步(明白其意义?

1、最早被采用的近代交通工具:

轮船。

19C60S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

“黄鹄号”(江南制造局李鸿章),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上海轮船招商局(1873年)。

2、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甲午战争后,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

3、1901年,汽车最早出现于上海。

几年后,上海诞生了中国首家出租汽车公司。

4、1906年,有轨电车在天津出现,1908年出现于上海。

1914年无轨电车出现于上海。

5、19C60S,煤气灯出现于上海,19C80S电灯出现于上海。

6、1871年,中国境内最早的有线电报:

上海到香港,李鸿章20C初出现无线电报。

1876贝尔电话获得专利。

1877年传入上海,不久出现电话交换所。

7、19C40S,照相术传入中国。

不久出现营业性照相馆

8、1896年8月,电影开始在上海放映。

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中国最早的电影公司:

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1931年,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第20课大众传媒的兴盛

1、甲午战争后,办报出现高潮,1911年,全国有中文报刊1700余种。

中国境内创刊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近代史的百科全书”(为什么?

):

《申报》。

报刊的好处P131。

2、1911年,上海一地有100余家出版机构。

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作用:

P132)

,传统出版业与近代出版业的比较(P132)。

3、无线电广播: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出现。

1923年,一个美国人创建的无线电台开始播音:

国内首家广播电台。

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建立: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座电台。

(电台的优越之处)

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相关的习俗改变的意义P136、138)

类别

时期发式服饰称谓礼节脚形义务

辛亥革

命前剃发留辫

(剃头业)顶戴花翎

长袍马褂大人老太爷老爷少爷跪拜作揖请安拱手缠足男主外

女主内

辛亥革

命后强令剪辫

(理发业)西装中山装长衫旗袍先生某君同志鞠躬脱帽握手天足走向社会:

参军、进学校、自由恋爱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

1、科举制度的废除:

时间(1905年),原因(P143),意义(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2、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前提:

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

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

发展:

1922年,民国参照美国的学制进行改革,至此,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3、北京大学:

1898年7月,光绪帝创办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也是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

4、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办学:

目的,宗旨(兼容并包),氛围,方式。

第2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物内容意义

詹天佑京张铁路(“之”字形路轨)(1905—1909)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侯德榜“红三角”牌纯碱“侯氏制减法”荣获万国博览会金质奖为中国及世界化学工业作出贡献

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松辽、华北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为研究地壳运动开辟新途径摘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华罗庚“华氏定理”与“华氏不等式”领导学生进行数论研究为世界数学发展作出贡献

形成中国数论研究学派

第24课思想文化的演进

人物内容意义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对洋务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鲁迅《狂人日记》

《阿Q正传》

1927年发表的《野草》杂文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

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匕首与投枪”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九方皋》、《群马》近代画坛的杰出代表

聂耳

冼星海《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

《黄河大合唱》优秀群众、抒情歌曲;

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史诗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1931年9月18日晚,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予抵抗,不到半年就侵略了中国东北。

在长春建立为满洲国傀儡政权,沦为殖民地。

影响,使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浪潮,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杨毅然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及随从的军政要员,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到了重大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历史转折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启示和感想,1国共两党合作两利斗则两伤,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十三课全民族抗战开始

七七事变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晚日军在北平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史称,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1937年8月日军要把战火燃到上海国民政府在上海地区同日进展开了长达三个多月的淞沪会战。

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至此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南京大屠杀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14课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徐州李宗仁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

百团大战,1938年日本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实行政治诱降为主,转而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目的,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彭德怀。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根据地军民自1943年起开始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

一九四五年四月延安大会中心任务是运动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向同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京过了八年的艰苦斗争,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