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2650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docx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3.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一、区域差异

1.自然环境的

区域差异

2.人类活动的

区域差异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异彩纷呈。

比如,中国饮食习惯具有“东辣西酸,南甜北咸”的格局。

东北体育的优势项目是冰雪运动,南方是游泳等水上项目,西北地区在摔跤、马术等方面具有传统优势。

这种生活方面的区域差异与当地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密不可分。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

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北纬30°是一条神奇的纬线,既有“鱼米之乡”的秀美江南,冰川广布的青藏高原,也有风沙漫漫的撒哈拉,这种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江南女子的油伞、旗袍,西藏的皮靴、藏袍,阿拉伯人的面纱、长袍,这几种传统服饰体现了当地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

(3)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①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______。

②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国江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撒哈拉地区位于非洲大陆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类型是热带荒漠;青藏高原位于亚欧大陆内陆,海拔高,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上述区域差异形成的因素是海陆位置、地形和大气环流。

(2)体现了江南地区高温多雨的特点,西藏地区高寒的特点,撒哈拉地区高温干旱的特点。

(3)①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

②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量分布规律为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

③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南方相比要小得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

归纳提升

 区域差异形成原因及表现

读“亚洲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国最可能是(  )

A.印度尼西亚B.英国

C.日本D.新西兰

(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②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③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质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

答案 

(1)C 

(2)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该地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3)①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②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度的变化。

③主要影响因素是暖流的影响。

 (4)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质结构利于防震。

二、区域差异的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性:

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差异性

区域

要素

日本

英国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

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大多有运河相通

矿产资源

贫乏

煤、铁、石油

2.经济发展的比较

(1)相似性:

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差异性

   区域

要素

日本

英国

经济发展特点

工业化起步较晚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工业及其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临海型”布局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资源型”布局为主

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居于重要地位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读教材P10图1-2-3“英国”、图1-2-4“日本”,完成下列问题。

(1)日本和英国渔业资源都比较丰富。

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日本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英国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沿岸寒流交汇处。

(2)英国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英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和多雨,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地形以平原为主;市场广阔。

(3)分析英国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

(4)日本的工业布局具有“临海”型的特点。

为什么?

答案 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工业原料多需从国外进口;同时,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这里港湾众多,海运便利,既便于进口原料,又有利于出口工业产品。

归纳提升

 区域差异的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应该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分析为“入口”,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为“出口”。

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分析:

(1)自然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

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气候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

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水文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

地质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2)人文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技

发展水平

交通、通讯

通达度、速度

政策

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

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农业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回答有关问题。

(1)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

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位置

地形

气候

资源

(2)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开发

有利

条件

不利

(3)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见下表:

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位置

纬度位置相近(或均位于温带、亚热带)

濒临海洋

地处内陆

地形

均以高原、山地为主

山脉南北纵列分布

山脉以东西走向为主

气候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

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缺失大陆西岸气候类型

资源

能源(石油、天然气、煤、水能)、有色金属(铜、铅锌)矿产均很丰富

缺少稀土、铁等矿产

有稀土、铁等矿产

(2)

相同点

不同点

开发条件

有利

能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西濒太平洋,海运便利

利用铁路(或第二亚欧大陆桥)与国际联系

不利

多山、气候干旱、水资源紧张

生态环境更为脆弱

(3)①立法管理:

加强国土法,实行科学管理;②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③农业:

农业走向专业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④工业:

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冶金工业;⑤交通:

利用陆上交通优势,促进对外贸易;⑥城市:

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

解析 

(1)地理位置应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地形主要分析其类型和特点;气候从类型、降水和气温特征分析。

资源特征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即可。

(2)开发条件主要考虑资源、能源、交通状况及自然特征等。

(3)中国西部开发的目的是带动当地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的发展及保护环境。

以此为基础,再联系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就可得出结论。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成因

2.划分依据:

地形和气候。

3.具体划分(如下图)

(1)三大自然区名称:

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4.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特征及成因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归纳提升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区域

要素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

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

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

海拔最高,主要是高原、高山

气候

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较低

植被、土壤

植被以森林为主,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植被为草原、荒漠,土壤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及高山草原灌丛,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

代表性动物

熊、松鼠、熊猫、梅花鹿

骆驼、黄羊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水文

外流河

多属内流河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农业

农耕业发达

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

城市

众多

较少

很少

人口

稠密

较少

很少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两区域各自的优势自然资源。

(2)简述两区域发展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

(3)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甲、乙两区域可进行的互补合作内容有哪些?

答案 

(1)甲区域的优势自然资源为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或草场资源)。

乙区域的优势自然资源为水资源、海洋资源。

(2)有开放的政策优势;都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便利条件;农产品丰富;市场广阔。

(3)甲区域可从乙区域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经验以及劳动力、资源指向型产业。

乙区域可从甲区域引进能源、矿产资源、农畜产品等。

解析 第

(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区域为我国新疆地区,该地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乙区域为我国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部,东部能源、矿产资源缺乏,但距海近,水资源丰富,海洋资源丰富。

(2)题,由第

(1)题可知,两区域在原料、燃料等区位条件上不相同,故只能从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来考虑。

第(3)题,甲区域为资源丰富区,乙区域为经济发达区,二者可优势互补。

                   

1.关于日本和英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日本人少地多,农业侧重于精耕细作

C.两国均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D.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

答案 C

解析 A项英国气候过于温暖湿润,光照不足,故不利于种植业的生产;B项日本人多地少;D项英国的主要农作物为小麦,不适宜水稻种植。

2.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

答案 B

解析 地形决定着海陆位置(水分)和纬度位置(热量)的不同,两者综合影响气候形成,导致了各地植被和土壤的差异。

这些因素和各自然带之间又互相影响,从而决定了我国自然地理的环境差异。

读“我国自然区划分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各区域,原始自然状态保存相对较完整的是(  )

A.ⅠB.ⅡC.ⅢD.Ⅳ

4.地跨淮河两岸的河南省信阳市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原因是其地处(  )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区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区

C.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交界区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交界区

5.Ⅱ自然区的传统腌制品多为蔬菜,Ⅲ自然区多为肉类。

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物产差异B.饮食习惯差异

C.气候差异D.食用盐类的不同

答案 3.D 4.A 5.C

解析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特征为高寒,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原始自然状态保存相对较完整。

河南省信阳市地跨淮河两岸,位于东部季风区,故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交通不便,在温室农业尚未推广的时代,冬季缺乏新鲜蔬菜,故多在秋末腌制蔬菜;南方夏季气候炎热,肉类难以长期存放,故将肉类作为腌制原料。

由于区域所处的位置不同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读图,回答6~8题。

6.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B.地形

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7.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岛国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比较湿润D.都多火山、地震

8.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国工业起步早,乙国工业起步晚

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

C.甲国工业为“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为“临海型”布局

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答案 6.C 7.D 8.B

解析 第6题,图示甲为英国,乙为日本,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为季风气候,造成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第7题,英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不活跃,火山、地震少;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第8题,英国气候条件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日本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40分钟课时作业

下图中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1~3题。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答案 1.B 2.A 3.D

解析 第1题,根据两图的经纬度判读,甲为荷兰,乙为肯尼亚。

如果不能判读出国家,也可以从纬度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图中的信息来判读,甲图中的“北海”可判定该区域为欧洲西部,处于西风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处于赤道地区,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第2题,从纬度即可得出,乙国的纬度低,所以热量丰富,乙国为热带草原气候,光照比甲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充足。

第3题,主要比较甲、乙两国鲜切花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甲国为发达国家,又位于温带地区,与作为发展中国家且位于热带地区的乙国相比,劳动力成本、鲜切花价格、天然花卉品种数量都不占优势;甲国为传统鲜切花生产国,生产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质量优。

下图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4~6题。

4.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6.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

答案 4.D 5.C 6.B

解析 第4题,该地区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由图中可知矿产资源丰富。

第5题,该地区南部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因而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第6题,20世纪后期以来,俄罗斯开发了新资源,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

7.有关我国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及我国三大自然区分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兰州—昆明—西藏东南部,它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

B.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是东部季风区内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界线

C.2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从东北的大兴安岭起,斜向西南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它是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

D.16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其西段是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分界线

答案 B

8.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是(  )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

C.柴达木盆地D.东北平原

答案 A

解析 内蒙古高原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寒区,东北平原位于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回答9~11题。

9.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不同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

10.有关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较Ⅲ少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Ⅱ区强

C.Ⅲ区与Ⅰ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

11.下列不属于Ⅰ自然区的地貌单元是(  )

A.黄土高原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答案 9.B 10.D 11.D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理界线P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为我国一月0℃等温线,同时也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因此,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不同,从而影响到两侧种植业的不同,南方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

第10题,由图可知,Ⅰ区为东部季风区,Ⅱ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Ⅲ区为青藏高寒区;联系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分界线和各自的特征可知,Ⅲ区纬度虽比Ⅱ区低,但因海拔高,热量较Ⅱ区少,可以排除A选项;Ⅲ区太阳光照比Ⅱ区强,是因为Ⅲ区海拔高,且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可以排除B;Ⅲ区与Ⅰ区的界线是以地势的高低来确定的,因为这里地势的差异是最基本的差异;Ⅱ区与Ⅰ区北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有明显差异,且由此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明显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第11题,联系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分界线确定范围,内蒙古高原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不列颠岛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甲)。

材料二 日本北海道岛略图(图乙)。

材料三 日本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对比表。

日本海侧

太平洋侧

月份

1

2

1

2

平均最低气温(℃)

-4.9

-5.2

-5.2

-4.9

平均最高气温(℃)

1.9

2.5

5.9

6.2

降水量(mm)

133

104

79

76

(1)大不列颠岛该月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北海道岛冬季多暴雪。

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可知,暴雪主要分布在______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不列颠岛和北海道岛的地带性植被都是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北海道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判断,日本的________、________资源均较丰富。

(4)大不列颠岛和北海道岛______(填“东”或“西”)侧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共同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上日本人吃米饭寿司,而大不列颠岛居民的食物主要是牛排、奶油和奶酪等,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要素是__________。

答案 

(1)西南高,东北低 纬度 洋流(暖流)

(2)日本海(或西) 冬季风(或西北风)经过海洋带来湿润气流在岛屿西侧受到地形抬升影响

(3)温带落叶阔叶林 森林 水能(水力) 水(任答两点)

(4)东 寒暖流在该海域交汇 气候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及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据图描述即可。

气温的南北差异主要是纬度影响所致,气温的东西差异主要是受洋流影响所致——英国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2)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可看出,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暴雪)多,其原因在于北海道西侧处于来自日本海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

(3)大不列颠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海道为温带季风气候,两地的地带性植被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海道地形以山地为主,冬夏降水都比较丰富,因此水、水力和森林资源比较丰富。

(4)北海道东侧处于寒暖流交汇处,因此有渔场分布。

两岛饮食结构的差异主要源于气候差异:

大不列颠岛的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地乳畜业发达;北海道为季风气候,水稻种植普遍。

13.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1)图1所示的各农产品主产区中,位于我国暖温带与半湿润区的是汾渭平原、__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最大平原的是__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水稻生长可一年三熟的地域位于__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的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