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828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docx

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

外国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表现了人类广阔而丰富的心灵世界。

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提升人文素养。

本单元学习外国戏剧和诗歌。

《玩偶之家》是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的名作,作品表现的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社会解放的鲜明立场,及其所开创的“社会问题剧”样式,都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四首外国诗歌,风格多样,各臻其美,让我们领略诗歌世界的丰富多彩。

学习本单元,要理解作品的内涵,领会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要着重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塑造形象、揭示主旨等方面的作用;要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氛围,体会意象和隐喻,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节奏,体味诗歌意蕴。

【教材定位】

《玩偶之家(节选)》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1879年《玩偶之家》的首演,曾经给欧洲社会带来如同暴风雨一般猛烈的震撼,因为这部剧作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给当时欧洲保守而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由此它也成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

课文节选的第三幕是全剧的高潮,同时也是结局部分。

阅读时,注意抓住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分析娜拉和海尔茂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理解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本质,从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意蕴。

【素养目标】

1.了解易卜生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内容。

2.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章中的“冲突”与“转变”。

3.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4.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和《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妇女的地位,女权的维护,是近两个世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处在什么样的良性关系中,担负怎样的责任与义务才算是真正的女性独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节选)》。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易卜生(1828—1906),挪威剧作家。

当过药店学徒。

青年时参加挪威民族独立运动。

1848年开始写作。

共写剧本26部。

早期剧作以挪威的民间传说、英雄传奇和中世纪历史为题材,表现民族统一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主要有《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

1852—1862年任剧院编剧、导演,倡导挪威民族戏剧,遭到保守势力攻击。

1864年出于对政府的不满而出国,侨居国外27年。

先后发表有感于小市民庸俗愚昧的精神状态的哲学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

1877年后发表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写实技巧,剖析社会弊端,触及法律、宗教、道德、政党、妇女地位等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主张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个人的“精神反叛”来改造社会。

这些作品取材于资产阶级日常生活,采用散文体写作,废除旁白与独白,舞台指示明确而具体。

晚期剧作,自1884年的《野鸭》至1899年的最后一部戏剧《当我们死人醒来时》,偏重于个人的生活,特别是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刻画,通过象征手段的运用,表现出对人类困境的深刻的洞察力和人类精神层面上的哲理性反思。

作品对现代戏剧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了解“戏剧”

戏剧,综合艺术的一种。

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曾被用来专指话剧。

其基本要素是情节性的动态造型,通过从空间到时间、从视觉到听觉的对观众的多方面作用,引起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反复交流,进入集体的心理体验。

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

3.相关背景

两个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两次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潮。

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期。

这次女性主义运动是英美等国的妇女争取投票权与公民权的社会运动。

《玩偶之家》的创作稍早于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高潮时期,不过剧作的创作时期已经是女性主义的萌芽时期了。

回顾二十世纪以前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涉及妇女问题。

在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更多的是从外部的社会原因进行探讨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即认为是社会的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平等。

它们通过家庭的内部矛盾把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出来,却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当时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平等”,对于家庭中的父权文化很少触及。

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4.解题

①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

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

②家,指的是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背景。

③《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5.《玩偶之家》主要情节

娜拉与丈夫海尔茂结婚八年,一直相信丈夫深爱着自己。

多年前,娜拉为给海尔茂治病,伪造父亲的签名向海尔茂的同事、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过一笔款子。

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自己的职位,以这件事威胁娜拉。

海尔茂得知此事后,先是勃然大怒,在柯洛克斯泰归还当年的借据后又态度大变,以为娜拉会接受自己的“饶恕”。

娜拉看穿了海尔茂的本质,领悟到自己在婚姻中只是丈夫的玩偶,毅然离家出走。

6.了解“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立足于生活实际,反映挪威社会的家庭、婚姻和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并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灵,对传统戏剧既继承又革新。

他把“讨论”带入戏剧,“讨论”与剧情和人物形象塑造紧密联系;调动多种舞台元素细腻刻画人物心理,并使多种表现手法互相作用,既增强了戏剧的思想性,又强化了戏剧效果。

三、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啰嗦(luōsuo)撅折(juē)撇开(piě)

撺掇(cuānduo)瞟一眼(piǎo)撵出去(niǎn)

2.解释词语。

按捺不住:

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自言自语:

指自己对自己说话。

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装腔作势: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

颠扑不破:

比喻言论或学说正确,经得起检验。

大祸临头:

即将发生大灾祸。

(二)初读课文。

【思考1】把握故事情节,补全发展脉络

娜拉舞会归来,海尔茂甜言蜜语盛赞娜拉→阮克医生到访,在信箱留下画着黑十字的名片→①→门铃响,又一封信来了,海尔茂重新变得甜言蜜语→②。

明确 ①看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海尔茂怒骂娜拉

②认清了海尔茂的嘴脸,娜拉出走

【思考2】请结合选文及你所了解的相关戏剧情节简述这两封来信的内容。

明确 第一封信:

柯洛克斯泰拿娜拉当年的借据要挟海尔茂不要开除他。

第二封信:

柯洛克斯泰在女友的劝说下将借据退给海尔茂,不再要挟。

四、文本研究

【思考1】把握主要冲突

1.请简述两封信出现后两人的这种变化。

明确①第一封信出现后:

海尔茂一改先前甜蜜的笑脸,变得暴跳如雷,大骂娜拉是骗子,是下贱女人;而娜拉则看清了海尔茂丑恶的嘴脸,开始觉醒。

②第二封信出现后共有三次冲突:

第一次冲突:

海尔茂以为万事大吉,反过来安慰娜拉,娜拉一声不吭,海尔茂这时对娜拉出奇的冷静感到害怕。

第二次冲突:

娜拉换上日常衣服并与海尔茂进行一次谈话。

随着谈话的激化,海尔茂越来越被动尴尬,傲然的姿态维持不下去了。

娜拉明确宣布:

“我不爱你了。

第三次冲突,海尔茂已经处于劣势,他只能用“母亲的义务”“你还是我的妻子”来要挟娜拉;娜拉的反抗却继续走向高峰,她不仅退还了结婚戒指,而且离家出走。

2.谈一谈你对娜拉与海尔茂夫妻之间的冲突的理解。

明确 娜拉与海尔茂夫妻之间的冲突是这部戏剧中最主要的冲突。

他们之间的冲突就是男权思想和女权思想交锋的主要阵地,是围绕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来展开的。

海尔茂把妻子看作自己的附庸,拒绝给予妻子平等的尊重和应有的权利;而娜拉不甘心充当丈夫的玩偶,想要争得同男子一样的权利,故而二者之间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二者之间的冲突直接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3.谈谈本文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内心冲突的,并简单地阐释一下人物的内心冲突的作用。

明确 娜拉在受到柯洛克斯泰的要挟之后,既害怕海尔茂知道,又期待奇迹会发生;甚至仍然相信“奇迹”,相信海尔茂可以为了自己“挺身出来,把全部责任担在自己肩膀上”。

阮克大夫既想向娜拉表白自己的情感,又担心失去娜拉的友谊。

作用:

这些都令剧中人物陷入了左右为难的两难境地,既使人物丰满立体,更具魅力,又使得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思考2】理解戏剧内容

1.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

“生人”指的是谁?

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明确“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生人”指的是海尔茂。

娜拉这样称呼自己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这样称呼海尔茂是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形同路人。

2.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明确这些舞台说明均是对娜拉动作的介绍,由此可以看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在做着出走的准备,此时她离家出走的决心已经非常坚定。

3.《玩偶之家》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对这个结尾,肖伯纳的评论是:

“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

”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明确这个结尾暗示了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和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

【思考3】分析人物形象

1.试分析娜拉的形象特点。

明确娜拉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妇女,美丽、活泼、真诚、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

在识破海尔茂虚伪面目前,她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

但她是位品格高尚的女子,她忠于爱情,为了给丈夫治病,勇敢地假签支票借据,并独立地还债,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而准备自杀。

她对阮克医生抱着真正的同情心,并勇敢和坚强地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

面对威胁和恐吓,她没有屈服,而是准备承担一切责任。

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可悲情况,对于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2.请从表面和实际两个方面分析海尔茂的形象特征。

明确表面上:

①在外:

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

②在家:

好丈夫、好父亲。

实际上:

①海尔茂是男权至上的社会培养的男权范本:

控制家庭经济权,把娜拉当宠物对待,不尊重娜拉。

②海尔茂在性格道德方面有缺陷:

心胸狭隘,自私虚伪,没有担当。

③资产阶级卫道士。

【思考4】鉴赏语言

1.“娜拉:

是,是,是,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我身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这句话连用三个“是”表现了娜拉的内心对海尔茂的厌烦。

2.海尔茂:

娜拉!

喔,别忙!

让我再看遍!

不错,不错!

我没事了!

娜拉,我没事了!

”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明确表现了海尔茂得知柯洛克斯泰归还借据之后的激动,同时重复说“我没事了”,又表现了海尔茂的自私。

3.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明确奇迹中的奇迹:

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平等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思考5】分析文本社会意义

1.试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

明确①性格基础。

②认清了海尔茂的本质,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屈辱地位。

娜拉目睹了海尔茂闹剧般的表演之后,她才如梦初醒,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婚姻,在这样的不平等的婚姻之中,她感到的那种幸福生活事实上并不真实,是虚伪的。

③娜拉进而开始对男权社会进行反思,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种种虚伪和不合理。

她追求独立的人格,她的平等意识、自我意识觉醒了。

2.娜拉离家出走的巨大社会意义是什么?

明确娜拉为追求人格的独立,不甘做丈夫的玩偶,深夜毅然离家出走。

她的出走是对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家庭、婚姻制度的挑战,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奋勇冲击。

她用反叛的行动向“物化”女性的罪恶社会庄严宣告:

首先我是一个人,不是玩偶。

她的宣告成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这对广大妇女争取自由、平等、人格的独立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她的出走,震惊了男权社会,震醒了昏睡的女性,使整个社会鼎沸起来,引起人们对现存制度的怀疑。

但娜拉出走后怎么办?

作者没有明晰的答案。

3.娜拉出走是她真的觉醒了吗?

明确不是,她的出走脱离现实,不太真实。

她只是内化了父权主义。

她不具备出走的条件。

就如她从父亲的泥娃娃变成了海尔茂的泥娃娃一样,她只不过是卸去了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

本质是相同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娜拉无论在哪里,还是处于玩偶之家,她只是离开了对女性定义确立的环境……

4.娜拉出走所表现出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明确《玩偶之家》通过娜拉识破丈夫海尔茂的虚伪面目,离家出走的故事,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虚伪,揭露了维护男权的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宗教、道德的不合理,提出了妇女从男权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问题。

娜拉毅然出走了,她的话是一篇“妇女独立宣言”。

它意味着以娜拉为代表的中小资产阶级的先进妇女已经意识到了男权社会中自己的可悲地位,决心争得自身的解放,争得同男子一样的权利。

但是,娜拉出走后真的能取得那么好的结果吗?

答案是否定的。

用鲁迅的话来概括,那就是:

娜拉出走,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这种悲观的结果源于只要妇女没有取得独立的经济地位,那么她的妇女地位、人格独立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一种无法真正实现的梦想。

【思考6】《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你认为它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明确 ①娜拉的出走是对男权社会的叛逆。

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

②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至今还能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思考7】分析本文的艺术特点

明确①戏刷场景高度集中。

将戏剧场景高度集中于海尔茂和娜拉的家中,有利于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展现.

②运用“突转”的手法。

第一次“突转”是借据事件暴露,海尔茂的自私与虚伪暴露无遗。

第二次“突转”是收回借据,灾祸解除后,海尔茂尽力掩饰自己希望能继续保持原有的家庭地位,维护原有的男权主义。

两次“突转”深化了戏剧的悲剧主题.

【思考8】拓展阅读

娜拉走后怎样

易卜生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

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

《娜拉》一名Ein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

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

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

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

或者说易卜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FrauvomMeere(《海上夫人》)。

这女人是已经结了婚的,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

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

临末,她的丈夫说:

“现在放你完全自由。

(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

”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

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

娜拉走后怎样?

——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

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

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

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

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

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

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

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

否则,就得问:

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

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的。

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地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

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

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

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

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

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的同情,帮助着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

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

也还是傀儡。

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

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

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

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

然而上文,是又将娜拉当作一个普通的人物而说的,假使她很特别,自己情愿闯出去做牺牲,那就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

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

虽说背着咒诅,可是大约总该是觉得走比安息还适意,所以始终狂走的罢。

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

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

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

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

但是从哪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

(摘编自鲁迅《娜拉走后怎样》,有删改)

问题:

本文虽明写挪威女性娜拉出走后的去向,却句句暗含对中国女性乃至中国国民的映射。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①娜拉出走后,或者走向堕落,或者自立自强,代表了外国女性在她们所处时代的觉醒意识和囚徒困境。

②中国女性在五四运动后,走上了外国女性走过的道路,觉醒后毅然离家,便也要面对娜拉曾经遇到的问题,堕落自毁或者自立新生。

③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女性,想要获得自主自由,走上娜拉离家之路后,都要面对这个问题,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通过战斗获得经济权。

④国家和人民,也要自立自强,通过斗争获得经济权和话语权。

五、技法点拨—心理刻画

【技法指引】《玩偶之家》中对女主人公娜拉的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除了通过个性鲜明的语言(对话、独白)直接表现人物心理外,巧妙利用细节和人物动作描写折射人物心理也是其突出特点。

【课文解读】

娜拉在剧末的一系列动作如“(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等,暗示娜拉当时离家出走的心意已决。

动作化是人物心理的外在体现,通观全剧的舞台说明,有非常多表现力极强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娜拉从幸福平静转为忧虑、烦乱、从幻想到幻想破灭,最后到觉醒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细致的细节刻画营造了一种画面感,使人物心理变化更加具体可感。

【迁移运用】

请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展示人物内心的变化,200字左右。

明确今天考试不及格,我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家,一回到家就看到了妈妈,心里想着:

“要不要告诉妈妈我的成绩呢,如果告诉妈妈,我会被她批评的。

”我又想了想:

“不行啊,如果不说的话,被妈妈知道我的成绩发下来了还不告诉她,就更惨了。

”我又想起老师的话:

“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即使你做错了,爸爸妈妈也会原谅你的。

”我决定了,我要跟妈妈说,我缓缓向妈妈走去。

六、明晰主旨

本文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七、拓展阅读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现实意义

周凌枫

易卜生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戏剧大师。

他是欧洲戏剧界取得现代突破的代表人物,对欧洲传统戏剧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把戏剧用作表现社会生活、讨论社会问题的手段,对社会制度及伦理道德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他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发扬了戏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当时及以后的剧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易卜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也有巨大影响,并且催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