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3016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docx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

元帅——陆军元帅

将官——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一级上士、二级上士、中士军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

兵——二等兵(服役6年以上)、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三等兵、上等列兵、列兵以上共7等22级。

一、元帅

1936-1939陆军元帅肩章,交叉的元帅权杖比较大,金银线各三股编织而成

1940年的陆军元帅肩章,交叉权杖缩小,且权杖上的图案更加详细,添加了帝国之鹰和反万字标记。

这幅肩章来自曼施坦因元帅,因时间关系,银质权杖已经变色。

1941年版本的陆军元帅肩章,肩章上的编织线已经改为全部金线。

42年前德军陆军元帅领章,与将军级别的领章完全一样,红色衬底,金线编织,两片矢车菊

42年后陆军元帅领章,红色衬底,金线编织,矢车菊已增添为三片。

这幅领章来自包克元帅

附二战德国19位陆军元帅

领口佩带着一战时获得的蓝色麦克斯勋章1:

WernervonBlomberg——瓦尔纳·冯·勃洛姆堡,1936年4月20日晋升为陆军元帅,他是希特勒提升的第一位陆军元帅,也是第一个被希特勒免职的元帅。

勃洛姆堡元帅被免职的原因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曾做过“不体面的职业”(妓女),这使希特勒大为光火,认为自己被欺骗了。

希特勒解除勃洛姆堡的职务时曾许诺“一旦发生战争将再次委任他为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但希特勒没有兑现诺言。

整个战争期间,勃洛姆堡一直住在巴伐利亚无所事事,1945年3月13日,勃洛姆堡元帅作为证人死于纽伦堡监狱。

2:

WaltervonBrauschitsch——瓦尔特·冯·勃劳希契,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元帅,勃劳希契元帅于1938年至1941年间担任第三帝国陆军总司令。

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会战,德军筋疲力尽,第一次大踏步后退。

这次后退导致一大批高级将领退休或被免职,其中包括伦斯德、包克、古德里安等。

心力交瘁的勃劳希契在12月7日和17日两次提出辞呈,终被希特勒批准。

希特勒私下认为勃劳希契是“爱好虚荣、懦弱无能的可怜虫,笨蛋一个”。

战后,勃劳希契因为战争罪被捕,1948年死于汉堡。

3:

WilhelmKeitel——威廉·凯特尔,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元帅。

凯特尔的荣升在军队里产生了不少议论,很多人的看法是这种晋升使“元帅”这一军衔大大贬值,曼施坦因就持这种看法。

凯特尔长期担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这个机构的设立给德军的指挥系统带来许多问题,这里不再详述。

凯特尔善于揣摩希特勒的心思,处处刻意奉承,在陆军中有“走狗”的称号。

1945年10月10日,凯特尔陆军元帅在纽伦堡被绞死,他是因为战争罪被绞死的唯一的元帅。

伦斯德元帅彩照,他的领章是校级军官的。

伦斯德,因为在一战时曾担任过某步兵团团长,而且终生引以为傲,所以他经常并不佩戴象征元帅的红色矢车菊领章,而是炫耀性地带着一战时的校级军官领章,勒布和舒埃纳尔如出一辙。

纽伦堡法庭上的伦斯德

4:

GerdvonRundstedt——格尔德·冯·伦斯德(又译龙德施泰德),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元帅。

伦斯德是一个老派正直的军人,出身军人世家,他的正直、忠诚及敢言使希特勒都为之敬重。

他反对希特勒的军事冒险,但德国发动战争后,伦斯德军人的使命感又让他挺身而出接受重任。

伦斯德元帅在西线和东线的表现均让人叹服,希特勒几次罢免又几次起用他,最后一次是在西线总司令任上。

战后,伦斯德元帅是为数不多的未被起诉的陆军元帅,英国人开庭审问他过去的参谋长曼施坦因时,伦斯德要求与他的朋友一起站上法庭并愿意承担主要责任,英国人予以拒绝。

1945年5月,伦斯德元帅获释,1953年因心脏病去世。

5:

FedorvonBock——费多尔·冯·包克,1940年7月19日晋升陆军元帅。

包克元帅可能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德军元帅,因为苏联拍摄的一系列卫国战争影片里经常可以看见他的影子。

闪击波兰、进攻法国、突袭苏联,包克总是个急先锋,战功赫赫,他的“中央集团军”名气极大,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横冲直撞。

包克元帅并不喜欢纳粹,对于他部队里的密谋分子并不揭发举报,但包克也从未就党卫军在苏联滥杀无辜提出过任何抗议。

1945年5月4日,在德国,赋闲已久的包克元帅在汽车上死于英国空军的空袭,同时遇难的还有他的妻子与女儿,而这时距离战争结束仅仅还有一个星期时间。

包克元帅是第三帝国死于敌方炮火的唯一一个元帅。

勒布元帅与伦斯德一样,佩戴了校级军官领章。

6:

WilhelmRittervonLeeb——威廉·利特·冯·勒布,1940年7月19日晋升陆军元帅。

勒布可能是德国元帅里唯一来过中国的一个,早年作为巴伐利亚军团的中尉随八国联军在中国对抗过义和团。

二战开始,勒布率领C集团军群突破马其诺防线,随后升至元帅。

入侵苏联时,勒布元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战绩斐然,但他没能攻占列宁格勒,随后被解职。

勒布是一个极度反感纳粹的老派军人,但他和伦斯德一样,不愿意采取违反军人原则的行动推翻希特勒。

战后,勒布元帅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判处三年徒刑,宣判后即获释。

勒布元帅1956年去世。

李斯特元帅彩照

监狱中的李斯特元帅

7:

WilhelmList——威廉·李斯特,1940年7月19日晋升陆军元帅。

李斯特与我们前面看见的几位陆军元帅不同之处在于,他更多地卷入了巴尔干战火,希腊、南斯拉夫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当然,入侵法国与苏联也有他的份儿。

高加索,李斯特奉命指挥A集团军群,德军的兵力过于分散,导致两头不讨好,A集团军群也无力回天,李斯特随即被解职。

战后,李斯特元帅被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罪名除了“战争罪”外还有“反人类罪”,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他在巴尔干的一系列反游击作战:

大家知道,游击与反游击作战都是极其残酷的。

1952年12月,李斯特因病获释,1971年8月17日去世。

8:

GunthervonKluge——京特·冯·克鲁格,1940年7月19日晋升陆军元帅。

实际上,苏联电影里对他的翻译更加准确:

克留格元帅。

不过我在这里就使用约定俗成的翻译法吧。

入侵波兰、入侵法国、入侵苏联,克鲁格战功赫赫。

在德军中,克鲁格一向以“聪明”着称,包克元帅解职后,克鲁格接替他担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

1944年,克鲁格回到西线接替伦斯德和隆美尔,很不幸的是他卷入了7.20事件,实际上克鲁格是知道密谋分子的行动的,但他得知希特勒还活着后,拒绝继续采取行动。

得知希特勒招他回柏林后,克鲁格随即服毒自杀于凡尔登附近的树林里,死前写了一封信交给希特勒,希特勒看完信后说:

如果他不自杀,肯定会被逮捕。

9:

WernervonWitzleben——维尔纳·冯·维茨勒本,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元帅。

维茨勒本可能是第三帝国十九位元帅里最没什么可写的一位了,除了他参与的7.20事件。

实际上7.20事件本身充满了德国陆军军官们的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乏善可陈,现在把它当作陆军反抗希特勒的英雄事迹到处宣扬,实际上是很不恰当的。

但我们要看到,维茨勒本毕竟是一名陆军元帅,他的荣升是西线战事结束后跟随着众多将领一起晋级的。

维茨勒本在1941年时担任过西线总司令,可是时间并不很长,大约仅仅一年后,他因病退出现役。

退隐中的维茨勒本与陆军中的密谋分子来往一直很密切,密谋分子们认为拉住陆军元帅这杆大旗会带来相应的便利。

7.20之后,维茨勒本元帅被判处死刑,1944年8月7日被绞死于监狱中。

10:

WalthervonReichenau——瓦尔特·冯·莱歇瑙,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元帅。

莱歇瑙元帅与其他很多元帅不同之处在于:

他在1932年左右就已经是一个纳粹党员,是个狂热的纳粹拥护者。

入侵波兰、法国、比利时、苏联,莱歇瑙战功显赫,大家熟知的第六集团军就几乎一直在他的麾下,直到莱歇瑙接替伦斯德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才由保卢斯接替他担任第六集团军司令。

勃劳希契被解职后,希特勒曾想让莱歇瑙接替陆军总司令,但国防军内反对声较大,因为莱歇瑙太“政治化”了。

1942年一月,莱歇瑙因脑溢血坐飞机转回后方,在俄国境内飞机失事身亡(另一说法是,飞机坠毁前,莱歇瑙已经死亡)。

这里要不厌其烦地指出,莱歇瑙是一个十足的恶棍,他对执行屠杀犹太人及苏军战俘的命令非常积极,多次下令第六集团军的官兵配合党卫队特别行动组干那些脏活。

可以想象,如果莱歇瑙活到战后,估计难逃一死。

隆美尔照片,肩章上带有元帅权杖,而领章上只有两片矢车菊

11:

ErwinRommel——埃尔文·隆美尔,1942年6月22日晋升为元帅,号称沙漠之狐。

隆美尔元帅被7.20事件牵连,1944年10月14日被迫自杀。

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担任斯图加特市市长22年之久。

《图片报》问他:

“隆美尔元帅事先知道1944年7月20日对希特勒的刺杀吗?

”曼弗雷德回答道:

“他不知道。

把一切寄托在刺杀希特勒的成功上,这对我父亲来说太危险了。

他认为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还危险。

”《图片报》又问:

“你父亲留下了什么东西?

”曼弗雷德回答道:

“英雄的光环、沙漠战争、骑士精神、对手的认可,在正义一方留下了悲剧性的结局。

”?

战后军事法庭上的屈希勒尔。

12:

GeorgvonKuchler——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1942年6月30日晋升为元帅。

屈希勒尔在二战爆发后表现积极,入侵波兰、比利时、荷兰、法国,他的部队所向披靡,这使他获得了上将军衔。

1942年1月17日在俄国,屈希勒尔接替勒布元帅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从希特勒的角度说,他更喜欢亲纳粹的屈希勒尔而不是老派的勒布元帅。

随即屈希勒尔带着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开展了大规模的进攻,尽管最终无功而返,但并不影响他42年夏天被升为元帅。

面对困境,屈希勒尔元帅要求撤退,这使得希特勒解除了他的指挥权。

回家后,屈希勒尔拒绝了密谋分子的拉拢,他不愿意反对希特勒,尤其是在战时。

战后,屈希勒尔元帅被判处20年徒刑,原因是他在苏联境内的反游击战。

1953年屈希勒尔因病获释,1968年5月25日去世。

?

13:

ErichvonManstein——埃利希·冯·曼施坦因,1942年7月1日晋升为元帅。

曼施坦因与隆美尔、古德里安三个可能是二战中德军将领里最负盛名的,在东线,曼施坦因所统辖的部队曾多达60个师,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对统辖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曼施坦因名气很大,更重要的是他的战略思想对德军影响极大。

进攻法国之所以取得极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曼施坦因计划,如果实施原定的施利芬计划,西线战事的结果难以预料。

入侵俄国后,曼施坦因的指挥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第聂伯河等等,曼施坦因打得有声有色,在我看来,曼施坦因的天才在于他总能在不利之时为自己的部队找到某个平衡点,绝不致使部队溃散,并恰当地寻找到敌人的弱点与空隙,一刀下去,往往会转败为胜。

这一点也导致了他与希特勒的严重冲突,他始终强调弹性防御,主张大踏步后退,让苏军进攻,等苏军的前进过于前伸失去平衡之时,就是德军反击之时。

希特勒反对退却,这使得曼施坦因被解职。

战后,曼施坦因被判处18年徒刑,后被减刑至12年,1953年获释后担任西德国防部顾问。

保卢斯元帅,穿的是陆军上将军服

保卢斯元帅被俘后所摄的照片,肩章依旧是上将

保卢斯在签署什么声明,肩章已换成了元帅肩章

14:

FriedrichPaulus——弗里德里希·保卢斯,1943年1月31日晋升为元帅。

保卢斯可能是第三帝国元帅里最不幸的一个,也是战时被俘的唯一一个陆军元帅,尽管希特勒授予他元帅军衔是想让他不被俘。

保卢斯的升迁几乎可以说是“坐火箭”,莱歇瑙元帅取代伦斯德元帅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后,认为自己同时兼任第六集团军司令不合适,忙不过来,于是提议由他的前任参谋长保卢斯接任第六集团军司令。

而在此之前,保卢斯并未担任过任何兵团级的指挥官,这让后来的研究者认定保卢斯根本不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

其实,保卢斯是个优秀的参谋人才,他的个人才华在作战计划的拟定上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批评他的人似乎忘记了保卢斯刚刚接管第六集团军时与克莱斯特装甲集团军打出的漂亮配合,一举歼灭苏军二三十万。

保卢斯的问题在于他的优柔寡断,斯大林格勒被围后,他似乎失去了主张,一味听命于希特勒的电文,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近在咫尺,他却拿不出“将在外,军令可有所不受”的勇气与决断,这最终葬送了第六集团军这支王牌。

实际上,曼施坦因元帅在组织救援第六集团军时,始终不肯下一个明确的指令给保卢斯——突围!

曼施坦因也害怕承担责任,他作为上司,应该勇于承担起责任,但曼施坦因没有,从《失去的胜利》里可以看出战后曼施坦因良心上的自责。

第六集团军被牺牲掉,应该还有其战略上的意义,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保卢斯被俘后与苏军的合作并没有使他少坐几年牢,1953年获释,定居东德,死于1957年2月1日。

此时的制服似乎并不是元帅制服,似乎是上将。

克莱斯特所率的第一装甲军——后更名为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的标记

15:

EwaldvonKleist——艾沃尔德·冯·克莱斯特,1943年1月30日晋升为元帅。

克莱斯特是第一个荣升装甲兵将军的,他的名字永远与闪电战联系在一起。

入侵波兰他所率的22装甲军所向披靡;入侵法国,克莱斯特坦克集团军犹如猛虎下山,为西线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随即,克莱斯特率领第一装甲集团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

东线,最着名的基辅会战,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团军犹如一把尖刀,狠狠地分割开包围圈中苏军与援军的联系,为合围基辅苏军创造了可能。

随后的一系列攻防战充分体现了克莱斯特作为战地指挥官的超强能力,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克莱斯特做得都十分出色,他的部队在东线几乎就是救火队,总是出现在德军最虚弱的地方。

克莱斯特元帅在东线的一系列战役没办法一一细说,只能请你完整地看整个东线的战史。

遗憾的是,出于同样的理由,包括曼施坦因、克莱斯特在内的一大批优秀将领,都被希特勒撤了职。

战后,克莱斯特元帅被军事法庭交给南斯拉夫,46年南斯拉夫判处他15年徒刑,随后又将克莱斯特交给苏联。

1952在苏联,克莱斯特被判10年徒刑,1954年死于苏联监狱。

克莱斯特元帅是死于苏军监狱的最高德军将领。

?

在华沙,中间戴眼镜者是魏克斯,前面手执地图的是勃拉斯科维茨将军。

16:

MaximilianFreiherrvonWeichs——马西密兰·弗莱赫·冯·魏克斯,1943年1月30日晋升为元帅。

魏克斯与许多德军将领一样,通过波兰及法国战役迅速得以提升,法国投降后,魏克斯的第二军团挥师南斯拉夫,一路所向披靡。

转入东线后,魏克斯曾配属于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后来魏克斯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

在东线,魏克斯的指挥与作战能力,战略及战术与曼施坦因相比似乎相去甚远,B集团军群最后并入曼施坦因的指挥序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东西。

魏克斯是一名天主教徒,这使希特勒始终不很放心,几次撤销他的职务又几次启用他,最后一次是1945年德军组织维斯杜拉集团军,古德里安提议魏克斯元帅出任司令官,被希特勒拒绝,改任希姆莱。

战后,盟军军事法庭审判魏克斯,因为在南斯拉夫的反游击战比较血腥,但魏克斯身患重病,被法庭免于起诉。

1954年9月27日,魏克斯元帅去世。

?

左起:

陆军元帅布施,陆军上将瓦尔特·魏斯,陆军二级上将克莱勃斯,陆军二级上将豪斯巴赫,陆军二级上将罗曼,中将汉斯·斯派斯,这张相片拍摄于俄罗斯。

17:

ErnstBusch——恩斯特·布施,1943年1月30日晋升为陆军元帅。

布施作为一名军人,与我们前面介绍的赖歇瑙元帅有很多相似之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布施是一个坚决支持军队纳粹化的军人。

其实我们稍稍了解一下布施晋升的轨迹就可以明白,他的发迹与纳粹主义的上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布施一无背景二无出身,他之所以能从一个少校快速升至中将,就是与他支持纳粹的坚决态度有关。

希特勒为了掌控陆军,1938年起清洗了一批“不听话”的陆军将领,而空缺出的职务则由“听话”的将领担任,布施显然是一个沾光者。

知道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在侵略捷克之前的军事会议上,为何其他陆军将领都大唱反调而只有赖歇瑙与布施两人坚决赞成希特勒的计划。

许多人认为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布施“没有政治头脑”,实际上在我看,布施就是押宝,他把赌注一股脑押在了希特勒身上:

政治是不能脚踩两条船的。

波兰战役——布施指挥第八军,法国战役——布施指挥第16集团军,苏联战场上,布施成功地在叠米扬斯克解救了被围的第2军和第10军,这一战彻底展示了德军的顽强和不屈。

等布施荣升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后,他盲目服从希特勒遥控的缺陷带来了致命的危害,苏军的“巴格拉季昂”攻势把死守阵地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打得四分五裂,直到莫德尔赶来重新统帅中央集团军群······。

战后,布施元帅被英军俘虏,1945年7月17日因心脏病发作死于战俘营。

?

莫德尔元帅,这张照片拍摄时,他还没有晋升为陆军元帅

莫德尔墓地,1945年4月21日身亡。

18:

WalterModel——瓦尔特·莫德尔,1944年3月31日晋升为陆军元帅。

1943年1月希特勒晋升了四位陆军元帅,其中包括保卢斯,随即保卢斯元帅被俘,这使得希特勒大为光火,他认为一名德军元帅战败后不是自杀殉国而是采取了苟且偷生的被俘,这是及其耻辱的事情,于是希特勒宣布战争结束之前他不会再提升任何人为元帅。

实际上希特勒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因为后来空军的里希特霍芬、格里姆,陆军的莫德尔、舒埃纳尔,都是在保卢斯之后提升为元帅。

莫德尔是一个狂热的纳粹支持者,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中莫德尔都有不错的表现。

入侵苏联之后,莫德尔的才华得以充分体现,基辅会战、莫斯科战役,莫德尔干得都不错,尤其是莫斯科会战后的勒热夫突出部战役,当时朱可夫调集近200万军队想消灭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并一举歼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勒热夫突出部战役在整个东线战事里非常残酷,几乎有点像一战时的凡尔登。

莫德尔率领第九集团军顽强抵抗,与优势苏军反复冲杀,并抓住时机反扑,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合围苏军。

勒热夫一战,苏军被俘+伤亡人数超过70万以上。

我经常拿“勒热夫突出部战役”“叠米扬斯克包围战”与中国的淮海战役相比较,感叹万千:

同样是被围,同样是救援与突围,差别实在太大!

莫德尔功成名就,后来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

1944年1月屈希勒尔元帅被解职后,莫德尔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3月曼施坦因元帅被解职后,莫德尔又转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6月苏军发动巴格拉季昂攻势,中央集团军群形式岌岌可危,莫德尔又接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同时担任两个集团军群司令这在德军元帅中绝无仅有,一方面是因为德军大批将领被解职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莫德尔自身的优秀。

每一次莫德尔上任,都顽强地稳固住德军脆弱的防线,非常厉害。

8月,莫德尔接任克鲁格元帅担任西线总司令。

1945年4月,莫德尔的部队被盟军包围在鲁尔区,这一次莫德尔彻底丧失了信心,再也不进行积极防御,他认为德国大势已去,4月21日莫德尔自杀身亡,他坚信一名元帅是不能做俘虏的。

莫德尔是一个亲纳粹的将领,在苏联执行焦土政策非常积极,但同时他也是一名非常优异的战将。

?

舒埃纳尔元帅,他的领章使用了校级军官领章

19:

FerdinandSchorner——费迪南德·舒埃纳尔(又译舍尔纳),1945年4月5日晋升为陆军元帅。

曼施坦因元帅在纽伦堡谈到陆军元帅时说“17名元帅······”,实际上他漏掉了莫德尔和舒埃纳尔两位,舒埃纳尔是最后一名被提升的陆军元帅。

舒埃纳尔支持纳粹的态度使他的晋升非常快,1942年他还仅仅是一名少将,1945年已经成为陆军元帅,并在希特勒的遗嘱里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

舒埃纳尔长期带领山地师,进入东线后,他担任过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顽强不已的库尔兰集团军群就是原先的北方集团军群,也正是在舒埃纳尔的率领之下。

战后,舒埃纳尔被苏联判处25年徒刑,1954年底被移交给东德,1958年准许他去西德。

在西德,舒埃纳尔被判4年半徒刑,罪名是非法处决开小差的士兵。

1963年舒埃纳尔获释,1973年默默无闻地去世了,当时是德军元帅中最后一名活着的元帅。

二、一级上将

陆军将军领章均为红色衬底,金线编织,两片矢车菊

陆军元帅肩章,金银线三股缠绕,三颗将星,衬色为红色

三、二级上将

二级上将领章,金银线三股缠绕,两颗将星

四、中将

陆军中将肩章,金银线三股缠绕,一颗将星

五、少将

陆军少将肩章,三股金银线缠绕,无将星

六、上校

德国陆军校官领章,校官领章相同

德国陆军上校领章

七、中校

德国陆军中校肩章

八、少校

德国陆军少校肩章

九、上尉

德国陆军尉官领章,尉官领章相同

德国陆军上尉肩章

十、中尉

德国陆军中尉肩章

十一、少尉

德国陆军少尉肩章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