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回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932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回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7课《回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课《回声》.docx

《第7课《回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回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7课《回声》.docx

第7课《回声》

第7课《回声》

一课时

《羊肠小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羊肠小道》主题音乐,让学生掌握骑驴主题、风光主题的旋律、风格及表现形式,从而更好的把握此作品的精髓,激发喜爱管弦乐作品的热情。

2、通过探究性的提问及体验,探索管弦乐器所刻画的人、动物、风光、危险经历等形象及情境,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了解各管弦乐器的表现力。

3、通过合理的设计及安排,让学生在掌握主题音乐的同时,了解《羊肠小道》整个作品的结构及内容,并拓展《大峡谷组曲》其它作品,培养学生终生学生的意识。

教学重点:

熟悉乐曲的两个主题,并试着哼唱与表现。

教学难点:

用听、模、演、创等音乐活动表达不同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聆听《羊肠小道》的动物协奏版。

(2)师生问好。

二:

新课教学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美国的科罗拉多的大峡谷吗?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它全长呀有349公里,深1800米.在不同时间的日光照射下,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色彩。

今天让我们从图片中去感受大峡谷的无穷魅力吧。

2、简介大峡谷。

播放图片.背景音乐(主题2)简介(陡峭山崖\怪石嶙峋\溪流湍急\羊肠小道)师:

瞧,大峡谷有着令人心惊的陡峭山崖,五色斑斓的嶙峋怪石,谷底有着一条条汹涌奔腾的急流,还有一条条的羊肠小道呢!

3、欣赏引子部分。

(1)提问:

同学们,那什么是羊肠小道呢?

师总结:

像羊的肠子一样弯弯曲曲的、很窄很细的小路。

(2)提问:

在这样的羊肠小道上旅行,会是怎样的滋味呢?

有一位旅行者他叫格罗菲,他将带着他心爱的坐骑去大峡谷旅行,我们先来听听他心爱的坐骑是什么动物呢?

(剪切引子,突出驴叫声)

(3)师:

为什么是驴呢?

(叫声像驴)

师:

什么乐器这么形象的表现驴叫声。

(小提琴)

师总结:

是啊,小提琴演奏者用娴熟的技巧非常形象的模仿了驴叫声,从而刻画了驴的形象。

4、欣赏第一部分。

㈠主题1的欣赏

A主题1旋律部分

(1)师:

旅行开始了,听,旅行者骑在驴背上,他的心情怎样?

(生:

轻松、高兴)

(2)师总结:

是啊!

旅行者骑在驴背上是那样轻松、惬意,那么悠闲自得。

嘴里还哼着小曲呢。

他是这样唱的。

(3)出示主题1图谱,教师指图并范唱小音符。

(4)学生跟琴练唱主题小音符。

(5)(并出示单簧管图片)先听一遍,再模仿唱

师:

在这儿单簧管演奏出的爵士味更能让我们体会悠闲自得。

让我们用DO模仿。

(6)律动并唱主题1.师:

现在我们一起表现下骑驴者悠闲自得的动作,嘴时还哼着小曲呢。

请第一组男孩子表演。

B主题1节奏部分

(1)师:

旅行者这么休闲自得,毛驴肯定走得很轻松吧!

我们仔细来听听毛驴的驴蹄声是怎样的?

你也来模仿下好吗?

(2)师:

刚才你用弹舌模仿得非常形象,让我们一起跟着做做。

()请第二组男孩子来试试

(3)师:

你们知道这里是用什么乐器模仿的吗?

(4)这里用椰子壳形象的模仿了驴平稳行走的形象。

(出示实物椰子壳)

这段羊肠小道是平坦还是曲折的?

(平坦的)

(5)师:

羊肠小道会一直这么平坦吗?

我们听听接下去发生了什么事?

仔细听驴蹄声发生了什么变化?

C颠簸部分

(1)师:

听音乐之前,老师给两组男孩子一个任务,当你们听到骑驴音乐和驴蹄声时,请你们分别表现出来。

(2)师:

发生了什么事?

驴蹄声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上坡还是下坡?

(3)师总结:

遇到非常陡峭的坡路,一直往下冲。

如果你是驴,你会有什么感受?

你会怎么叫?

(4)模仿驴叫声。

选择一个孩子进行表现。

D主题1的完整表现。

师:

让我们一起完整表现一下毛驴主题。

(分工)

㈡主题2的欣赏

(1)提问:

老师告诉你们个秘密,格罗菲去过大峡谷很多次,既然大峡谷这么险峻,他又为什么要去多次呢?

他看到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去感受下。

生:

景色。

(2)师:

这里是什么乐器描绘了如此壮美的景色。

(出示圆号)师总结,圆号作为交响曲之王,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

在这儿运用柔润饱满的声音表现了大峡谷的壮美。

(3)师:

当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生:

哇,好美啊!

(4)师:

格罗菲是这样赞美的。

(出示流动线条)

(5)师指导学生唱小音符。

再画着线条唱一唱。

非常投入的唱一唱

(6)师:

请女孩子们有感情的唱一唱

㈢主题1、2结合部欣赏

(1)师:

大峡谷的美景真让人流连忘返,那格罗菲接下来又在做什么呢(生答边走边看风景)

(2)为什么(两个音乐都有)

(3)师:

那我们一起表现一次。

㈣完整聆听第一部分(进行探究性学习)

师:

大峡谷时而平坦,时而崎岖,而那景色又美不胜收。

让我们完整聆听第一部分,聆听时请思考两个问题。

边听音乐边用手指表示主题顺序。

A主题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

(填空)

B途中危险的经历几次,哪一次最危险?

(1)边欣赏边用手指表示。

(2)师:

遇到了几次危险?

哪一次最危险?

生:

三次,第三次最危险,最后一次的坡更长了,一直往下冲。

5、欣赏第二部分

师:

在经过这么一路的的簸簸,格罗菲和他的驴都累了,接下去的音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乐器音色有什么特点呢?

他们在做什么呢?

师总结:

钢片琴演奏梦幻般的音乐好像让人至身于美梦之中。

6、欣赏第三部分

师:

美梦醒来之后,他们的旅行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初听)

师:

这段音乐中有没有骑驴主题呢?

这段音乐中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先慢后快。

与第一部分的主题有什么区别。

师:

主题这样的变化描写了什么?

7、完整欣赏全曲。

师:

刚才我们是说到的旅行者格罗菲就是作曲家,他被大峡谷的美景所吸引,创作了《大峡谷组曲》,其中羊肠小道是其中组曲之一。

作曲家把自己想象成了游览大峡谷的小牧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入到了音乐之中,让我们也置身其中。

现在让我们完整的欣赏,欣赏时也可以根据老师给你们分的角色进行表演。

第一组男孩子哼唱骑驴主题,第二组男孩子来模仿毛驴的脚步声,女孩子来哼唱风光主题。

8、课后拓展:

师:

同学们,峡谷组曲的其它四个乐章也非常有特色,我们可以在课后去了解。

二课时

《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2、了解齐唱、合唱以及无伴奏合唱等声乐演唱形式,并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加以巩固和深化;

3、结合听赏体会“回声”特点,并能通过有力度控制的演唱营造“回声”效果;

4、了解曲作者拉索的简要生平和创作特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对合唱、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的认识;

2、技能目标:

感受音乐各要素所传达的信息,从而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得与音乐的共鸣,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体验“回声”效果并能运用力度的变化制造“回声”;

3、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唤起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这种人类音乐精髓的情感共鸣,使其心灵得到美的洗礼和熏陶,加深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

4、在欣赏过程中设计必要的音乐表现活动内容,对欣赏教学的目标达成是很好的辅助。

学生只有亲自去尝试表现音乐了,才会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入透彻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的艺术感受力,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

2、辨别齐唱与合唱、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特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学生用课堂记录纸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一、准备活动:

演唱歌曲《小瓜棚》,注意演唱的艺术表现力(播放教师在电子琴上事先录制好的多轨合成伴奏,教师指挥)。

分析点评:

通过对一首歌曲的复习演唱,引出学生对“齐唱”这种演唱形式的认识和理解,再结合两个合唱曲片段的欣赏,指导学生体会齐唱与合唱的区别、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

二、谈话与讨论:

(师):

请大家说出刚才这首歌曲我们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为什么?

(生):

回答并讨论。

预见:

学生有可能说出是“合唱”而非“齐唱”,所以讨论的中心应集中在明确齐唱是单声部的,大家一齐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合唱则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这个要点。

(师):

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个声乐作品的片段,请大家保持安静,仔细聆听,并能够在听完音乐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欣赏行为提出必要的要求)。

课件播放两首合唱作品片段,同时出示作品标题

1、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有伴奏)

2、童声无伴奏合唱《牧歌》

(师):

音乐欣赏完了,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

(适时评价)现在老师有任务交给大家:

1、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对两个作品的感受

2、说出两首作品在演唱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方法:

上述两个问题的解答要求学生写在事先准备好的记录纸上,然后随机请几名同学说出自己的结果,教师对结果应予以肯定,并面向全体以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

预见:

通过前面对齐唱的讨论,学生应该能够说出两个作品的演唱形式都是合唱,大部分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两个作品有无伴奏这样显著的区别,所以在此环节不必过分纠缠,浪费时间。

(师):

“无伴奏合唱”是一种纯人声的、不加任何乐器烘托和渲染的合唱形式,因此对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说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高难度的、高级的合唱形式。

无伴奏合唱能够很好地展现“人声”的美感,更深刻、更准确、更真挚、更贴切、更自然地表达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境(总结归纳知识点)。

分析点评:

合理地设置问题和悬疑,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能够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问题的解决尽量避免教师包办代替,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师):

今天这节课重点欣赏的作品就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经典曲目,也是我们本课的课题,至于是什么,还需要同学们通过聆听来给出答案。

分析点评:

继续设疑,步步为营,完成导课环节。

新课赏析部分

一、听赏并为乐曲命名:

播放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但不出示作品标题,请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意境的感受,写出个性化的标题。

预见:

练习中,学生写出与“回声”相关的标题的可能性极大,因歌词中有多处“回声”;但即使写出与实际不符的标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复听《回声》并出示标题:

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

(尼德兰)拉索曲

情境:

课件播放《回声》——美丽的山谷,迷人的欧洲风情,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在《回声》如天籁般渺远而空灵的音乐衬托下渐次展开。

我们仿佛置身于空旷宁静的山谷,大自然各种生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我们的心灵不禁怦然而动——啊,美妙的回声!

(师):

当我们再次聆听了《回声》这首作品,你们一定有所感触,请把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三、深化与拓展:

(师):

《回声》这首无伴奏合唱创作于16世纪,距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漫长的历史,但它仍然是世界各国合唱音乐会的经典曲目,常演不衰。

你们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生):

发表看法。

方法:

教师可提示学生从作品的演唱形式、旋律特点以及情绪、意境等方面分析,特别要注意从实际感受出发,说真话。

四、教师归纳《回声》艺术特色:

1、作品采用了无伴奏合唱这种纯人声的音乐表现手法,使音乐高雅圣洁,给人心灵以宁静与安详;

2、采用了特殊的作曲技法,营造出“回声”的美妙音响,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从中感受自然、人与音乐的和谐统一。

分析点评:

摒弃传统欣赏教学忽视学生感受,将学生思维局限于标题框架之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还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新课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重要理念,为学生提供美的音响,用美妙动听的音乐打动孩子们的心灵;发挥音乐欣赏中的“通感”功能,音画交融,激发联想与想象,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的适时引导,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思考转化,使其对作品的理解得到巩固和升华。

五、曲作者拉索的相关链接:

(师):

感谢四百年前这位作曲家给我们留下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让老师带你们来了解一下《回声》的作者拉索。

课件播放拉索简要生平及作品——

拉索:

(1532-1594)尼德兰(现在的比利时)人,十六世纪“尼德兰乐派”重要的作曲家。

他一生创作了两千多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以声乐作品为主),包括弥撒曲、经文歌、牧歌、无伴奏合唱等。

他继承了尼德兰乐派旋律优美、风格清新、丰富感人的音乐风格并将其发扬光大,他的作品从宗教音乐的传统束缚下逐步解放出来,充满世俗情怀和生活情趣,通俗风趣,明朗乐观。

他的代表作无伴奏合唱《回声》历经漫长的岁月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世界各国音乐会常演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

一、再听《回声》,注意“回声”效果有哪些特点?

(生):

旋律的多次模仿、力度的渐弱变化。

(师):

为了更好地体验“回声”的效果,我们不妨亲自实践一下,用你们自己的演唱来营造出“回声”,有信心完成吗?

二、“回声”练习

1、《回声》主题节奏动机的多次模仿,力度渐弱:

(略)

方法:

将学生分成四个声部,人数递减,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2、《回声》主题旋律动机的练习,分析点评:

在欣赏过程中设计必要的音乐表现活动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只有亲自去表现音乐了,才会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入透彻的了解;同时欣赏教学也可以摆脱单一的教学形式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一、教师总结:

(师):

在今天这节欣赏课里,我们听到的所有作品都是由国内著名的童声合唱团演唱的。

你们知道一个合唱团如何才能演唱出如此美妙的声音吗?

对,他们一定要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特别重要的是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合唱是一种合作的演唱活动,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群体意识的极好的教育方式。

日本NHK少年合唱团的教学口号是“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意思是说在合唱团里演唱者必须牺牲自己声音的个性而积极地融于群体的音色中,达到声音的和谐、均衡和统一。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合唱的欣赏和实践,培养起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二、在《回声》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分析点评:

渗透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多学科合作完善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体现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课时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以及对友谊的珍惜和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互动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并表现回声的力度变化。

3.知识与技能:

解决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演唱,并且能用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重点:

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正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

那么你们都去过那些景点呀,今天呀,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乘坐火车一起去旅游,瞧,小火车已经来了,(点音乐《火车开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那我们就出发吧。

(律动)

师:

哎吆,小火车跑的真快,已经到达终点站—山谷了,同学们跟老师下车一起去欣赏风景如画的山谷吧!

问:

看到这些山谷风光,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

同学们,山谷太美了,用一个美怎能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受呢,老师忍不住向着山谷喊了一声---哎,好美呀----山谷中传来---哎,好美呀---

问:

这是怎么回事呀?

(回声)

问:

老师的喊声与回声有什么不同?

(一个强一个弱)

新课学习

一、音乐知识:

1.音乐上是怎样记录强和弱两种力度的呢?

用f表示强,p表示弱,因此旋律中记有f要唱奏的强一些;旋律中记有p要唱奏的弱一些;下面我们请一位好朋友为大家演示一下音的强和弱。

师:

你们瞧,他是谁?

演示:

把粉笔头放到小鼓面上,粉笔头随着敲击的强和弱产生高低的变化。

师:

同学们能不能象粉笔头一样用动作来表示强和弱呢,下面老师用不同力度敲击鼓面,鼓声强,学生跳得高;鼓声弱,学生跳得低。

师:

我们认识了回声,体会了音的强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向大自然学习这美妙的回声。

2.分组进行“回声”模仿练习,师手势指挥:

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

师:

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下面竖起你的耳朵,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友谊的回声》(写出课题)(播放课件)

生:

欣赏并拍击歌曲节拍

师:

歌曲真好听,老师忍不住要唱起来啦,这一次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怎样的;老师演唱,学生随歌曲晃动身体,体会歌曲的情绪。

师: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

欢快、赞美

师:

刚才呀很多学生忍不住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啦,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2学习歌词:

师:

把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出来,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学习旋律

师:

请同学们划着拍子一起学唱歌谱,我教一句,你唱一句。

首调唱名法(随时纠正音高音准和节奏,两遍解决)

4整体学唱

随音乐轻声填词

师:

告诉我,回声在哪里——噢,噢,噢,噢。

问:

这个记号是什么?

(PP----很弱)师生配合唱一唱,注意休止符。

回声分组演唱,体会力度记号。

师:

你们最喜欢最难唱的一句歌词是什么?

回声回声,神秘的回声,可爱的回声师重点教唱

意图:

难点突破,学生能够轻声完整的演唱歌曲。

师: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

欢快、赞美

师:

我们一起完整演唱一遍。

看谁唱得更加有感情,更能唱出在山谷中感受回声的欢快。

齐唱歌曲

唱法指导:

上身要做正,气息下沉,轻轻的发音出la,面部要微笑,张口。

升化主题

看动画片回答问题

问:

歌曲为什么称为“友谊的回声”?

播放动画: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兔名叫滔滔,一天他来到山谷回到家后,妈妈和他说了几句话,于是他又来到山谷

师:

滔滔和谁交朋友呀,为什么第一次与回声吵架呢?

第二次为什么和好了?

交朋友的关键是自己还是对方?

如果你是滔滔你因该怎样交朋友?

师总结:

交朋友关键是自己,而不是对方。

只有自己先伸出友谊之手,对方才能接过友谊之花

问:

歌曲为什么称为“友谊的回声”?

师总结:

回声就像友谊,你对别人付出真心,别人也会对你付出真情

师:

下面同学们拉起身边同学的手,和老师一起把这首动听的歌曲演唱一遍。

学生起立,师生有感情的一起演唱歌曲。

师:

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同学们,看,小火车来接我们回家了,让我们一起对回声说声再见吧

再见----再见

四课时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表演、对接歌词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

2.认识力度记号“pp、p、mp、f”,并能准确地运用。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表现音乐形象。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教学重难点】

1.力度记号的识记和运用。

2.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郊游,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吧!

(播放音乐《郊游》)随着音乐来到了美丽的山谷,让我们来打个招呼吧。

运用“你好”做回声游戏,(一组一组,依次弱下去)出示力度记号:

fp渐强渐弱。

二、教学歌曲

1.唱“叮咚”旋律

师:

山谷里除了有回声,还有什么声音呢?

你听到了什么?

这声音像什么?

(像敲击声、泉水声)怎样的敲击声呢?

(注意休止符)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

(感受“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

第一处是远听的很轻。

第二处近听的稍重。

第三处是从近到远的。

2.初听歌曲

师:

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第一遍:

情绪:

(轻柔,优美,愉悦的)(美,静悄悄)

第二遍:

歌曲中都唱了哪些景物?

请看大屏幕,一起来找一找。

同学们看得真仔细,那老师送给你们一个音乐知识,(播放课件)关于我们音乐中的力度记号,请你们快速的记一下。

(ppt力度记号)

第三遍:

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

那我们再来听一遍,看看乐谱中出现了刚才你看到的哪些力度记号?

(几种带有字母p的标记?

3.学唱第一部分

a:

首先请同学们跟着我用很弱的力量,走进宁静的山谷。

(师范唱)

b:

合作:

学生唱前4小节和7、8小节,教师唱5、6小节。

c:

学生完整唱第一部分。

(记歌词)

4.做游戏:

我爱记歌词

规则:

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作超级领唱或者对接歌词。

师:

同学们的记性真好!

美丽的山谷,飘着淡淡的烟,开着鲜艳的杜鹃,奔跑的小野兔,再加上泉水的叮咚声真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可是静悄悄的山谷已经不平静了,是谁让山谷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了呢?

(演奏第二部分)提问:

是谁?

(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第四遍:

这首歌曲有两个部分,在这两个部分的中间有一行谱是没有歌词的,这是一个间奏,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地方,小耳朵要仔细地听,间奏完了以后再唱第二段,明白了吗?

我们完整的来欣赏一遍,听听这两段哪里的节奏有点相似却又有区别?

(播放)

5.学习乐句

“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响。

”女生领唱,再一起唱。

三、小结

在这美丽的山谷里,我们学会并演唱了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和爱心才会更加的美丽,让我们跟山谷说再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