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958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达标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_____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_______,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2、“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诈欺愚,此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

”这一思想应出自于()

A.老子B.墨子C.孟子D.韩非子

3、儒家主张“以德治民”,孔子曾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符合儒家“以德治民”措施的有()

①汉文帝取消连坐亲属的法律和一些肉刑②汉光武帝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政

③唐太宗打败东突厥④宋太祖将地方的财政、军事等权力收回中央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5、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6、孔门弟子中有穷困潦倒的颜回、富甲天下的子贡、出身没落贵族的曾子等人,这表明孔子在教育上主张(  )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温故知新

7、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

C.道家学说D.大一统思想

8、“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潜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告乏;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

A.罢黜百家的思想B.天人感应的思想

C.君权神授的思想D.独尊儒术的思想

9、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表明他的思想(  )

A.完全不同于先秦儒学B.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

C.突出人伦道德观念D.顺应“三教合一”潮流

10、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

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

C.反专制思想D.理学思想

11、“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的这一思想是主张(  )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2、《汉书·武帝本纪》记载:

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

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

“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  )

A.天赋人权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D.天人合一

13、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

“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

”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喻成“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

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

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

C.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14、《论语·颜渊》曰: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5、朱熹说:

“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

”。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16、孟子认为大臣应该“能格君心之非”,只有纠正君王思想的错误,才能“一正君而国定矣”,而朱熹认为“臣子无说君父不是道理”。

这种变化说明宋朝理学()

A.已经成为国家统治思想B.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

C.放弃了儒学民本思想D.脱离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17、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句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B.还似旧时游上苑,出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8、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

C.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D.“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

19、“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称赞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李贽的这些言论说明其思想特点是()

①反对正统②抨击神权③离经叛道④男尊女卑

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黄宗羲认为:

“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  

A.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B.明确和强化法制的严肃性

C.推行体现民众意志的法制D.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

21、明清之际,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批判,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22、黄宗羲认为:

“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而亦可谓之法乎?

”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是()

A.包含有朴素的辩证认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的精神

2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及:

“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

”这种社会现象表明()

A.商品经济增强了私有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

C.孝敬父母的传统观念打破D.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

24、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

“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他还说:

“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下列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1)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在缓和阶级矛盾方面的思想主张。

(2)宋代理学对儒家思想有什么新发展?

朱熹如何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

(3)一些学者认为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治世,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

中国古代统治者追求的“治世”局面和我们今天建设的和谐社会有何本质的区别?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

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

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

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请回答:

(1)概括儒学使“被捧上独尊地位”的措施

(2)“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至少举出三人)

(3)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治国的思想实际上都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即外儒内法,因此法家思想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墨家在经历了战国时期的辉煌后,逐渐衰落,D项符合题意。

2、B

3、A

4、C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所讲的是强化对人民的控制,这体现的是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所以答案选C。

5、A

6、A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破坏,所以采取的是黄老无为的道家思想,但是经济实力恢复后,需要加强中央集权,而政治上的统一需要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实行大一统思想。

8、B

9、【答案】B

【解析】董仲舒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A项错误;“道”、“法度”表明董仲舒的思想融合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故B项正确;题目主要突出的是“道出于天”、“教化”和“法度”,故C项错误;“三教合一”出现于隋朝,故D项错误。

10.B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考查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思想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项正确.君权神授思想实质是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故A项错误.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是孔子的思想目的,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天理”是宋明时期理学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故选D.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

明显是臣下装神弄鬼,造假讨好皇帝。

山鸣谷应,天子万年,形象化地演绎了专制君主无限膨胀的自我尊崇心态。

实质是宣扬君权神授。

13、【答案】C

【解析】本题以有关朱熹的历史传说为背景材料,创设有关儒家思想发展过程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把朱熹比喻成孔子,主要指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对儒家思想的成熟作出了巨大贡献。

朱熹没有被奉为“圣人”,A项错误。

说为人处世和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也有些牵强,B项不对。

西汉董仲舒时儒学就确立了在封建社会的主流地位,D项所述有误。

14、【答案】B

【解析】题干中对“克己复礼”的解释引自宋朝朱熹的著作《论语集注》,其中“己,谓身之私欲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是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反映,答案为B。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朱熹所强调的“天理”是指封建社会纲常伦理,即材料“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

而“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说明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16、【答案】B

【解析】据材料“能格君心之非……臣子无说君父不是道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国家统治思想,故A项错误;宋朝理学主张“臣子无说君父不是道理”,这说明它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学民本思想的问题,故无法体现宋朝理学放弃了儒学民本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变化与时代发展要求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臣子无说君父不是道理”,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这是宋朝理学的纲常思想,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7、C

18、B

19、【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说明④错误;“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表明反对孔子权威,故①③正确。

20、【答案】C

【解析】作者反对以君主的“一家之法”推行“人治”,希望用“天下之法”来治理国家,反映了其民主思想。

21、【答案】A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黄宗羲思想主张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这是黄宗羲的观点。

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题干。

所以选A。

22、【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反对一家之法而要为天下人立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辩证认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社会当有法律制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的法治思想和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是有区别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3、A

24、D

二、非选择题

25、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荀子主张“仁义”“王道”;老子主张“无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2)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还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3)古代的“治世”主要靠人治来维持,今天和谐社会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古代“治世”局面主要是为维护封建统治,今天和谐社会主要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

(1)从学过的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人的政治主张便可以答出。

(2)理学是从唐代开始的“三教合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

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3)此题从两者的阶级本质和统治方式入手。

26、(l)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礼法并用。

(2)胜利: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改造:

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时代气息:

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

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

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问关键是晚周时期和儒家学者即孔孟荀。

(2)问主要结合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及时代背景。

27、

(1)宣扬大一统,强化中央集权;宣扬“天人感应”,强化皇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3)①经济上:

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政治上:

封建专制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没落;

③思想上:

内忧外患之下,政府对民间管控力下降;

④阶级上:

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解析】

(2)从材料中看,这些最敏锐的心灵是在“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身上,材料要求回答出三个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的出现原因,我们主要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思想文化角度和阶级角度来分析,分析明清之际在各个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和发生的新变化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