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98706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最新】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CO用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B.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C.铜常用来生产导线D.用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微粒观: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根据转化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根据结构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根据守恒观:

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

4.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分子特征

B.物质用途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固体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③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

①金刚石可以用作切割大理石

②使用氢氧化钠改良土壤

③草木灰可以用作钾肥

C.生活经验

D.节约资源

①常用钢刷擦洗铝制品

②食品包装中抽真空防腐

③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①提倡使用太阳能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农业灌溉采用滴灌

A.AB.BC.CD.D

5.下列化学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电分解,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活性炭净水,不仅可以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

C.该实验可以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D.该实验可用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A.AB.BC.CD.D

6.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是酸,乙和丙可以是金属B.甲是碳,乙和丙可以是氧化物

C.甲的物质类别只能是单质或酸D.甲、乙、丙、丁可分属不同类别的物质

7.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1~5的整数)广泛应用于冶金、耐火材料及化工产品等领域。

为测定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并进行实验。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准确称取3.45g MgCO3•n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C装置的质量为228.0g;④关闭弹簧夹a,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再次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229.1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装置A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

②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中,减小实验误差;

③装置B中的反应现象是固体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

④若反应后没有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会导致n的数值偏小;

⑤通过数据分析,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为3。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④

二、填空题

8.化学学科常常使用各种图标来记录信息。

(1)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最新】5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正式发布,提出了新的平衡膳食宝塔,如图1所示。

根据如图所示,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是______.

A谷物       B蔬果类C动物性食品  D油和盐

日常饮食可以为人体提供六大营养素,下列食物中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________。

A米饭和馒头       B香蕉和苹果C瘦肉和蛋清  D白菜和土豆

(2)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如图2所示,其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构成该物质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9.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用此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

①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②将导管移出水面;③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④熄灭酒精灯;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___

(2)图F是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和其他用品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该装置设计具有相同优点的装置还有__________。

(从下图中选择合理的编号)

四、推断题

10.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3)2、K2SO4、KCl、K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II、III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1.实验室有一瓶放置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由于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1)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

2Na2SO3+O2=2Na2SO4

(2)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3)SO32-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I)甲组同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于是认为,该溶液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

空气中CO2的影响忽略不计)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

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I)乙组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一步:

称取试样ag;

第二步:

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

第三步:

过滤、洗涤、烘干沉淀;

第四步:

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

第五步:

计算溶液中Na2SO3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写出第二步中发生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溶液中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142b/233a)×100%

B第三步操作中洗涤沉淀,是为了去除沉淀表面的附着物,若直接烘干,测定结果会偏大

C第二步操作中可以用稀硝酸来代替稀盐酸

D保存亚硫酸钠时应密封保存,以防氧化

六、计算题

12.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里含有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镁,小明同学向采集来的62.8g澄清透明的废水样品中,慢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未知物均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所得沉淀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求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有密度、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详解】

A、CO用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

B、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B正确;

C、铜常用来生产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

D、用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显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通常有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助燃性、易燃性。

2.A

【分析】

量取液体选用量筒时要选择和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相接近,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性时要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试纸上,再用比色卡比对,转移液体瓶塞要倒放,试管口和试剂瓶口接触,倾斜一定角度。

【详解】

A、浓硫酸稀释时,酸进水,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散热,故A正确;

B、量取9.5mL的液体,应该用10mL的量筒,用100mL的量筒误差太大,故B不正确;

C、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性时要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试纸上,再用比色卡比对,故C不正确;

D、转移液体瓶塞要倒放,试管口和试剂瓶口接触,倾斜一定角度,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稀释浓硫酸,要浓硫酸注入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防止液体飞溅烧伤皮肤。

3.A

【分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的性质由物质的结构决定,质量守恒定律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详解】

A、氯化钠是由离子组成的,属于离子型化合物,故A不正确;

B、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B正确;

C、结构决定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C正确;

D、质量守恒定律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A。

4.D

【分析】

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的间隔固体大于液体,液体大于气体,改良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钙,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汽油洗去油污是溶解油污。

【详解】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固体物质的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小,但是在不停地运动,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故A不正确;

B、金刚石可以用作切割大理石,使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钠碱性太强,具有腐蚀性,不能做改良酸性土壤的试剂,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钾,可以用作钾肥,故B不正确;

C、铝制品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用钢刷擦洗会洗去氧化铝保护膜,不能用钢球擦洗,食品包装中抽真空防腐,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的溶解功能,故C不正确;

D、提倡使用太阳能,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农业灌溉采用滴灌,故D正确。

故选D。

5.B

【分析】

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仅可以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气体的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详解】

A、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净水,不仅可以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故B符合题意;

C、一部分白磷在空气中,一部分白磷在水中,故比较说明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的着火点,故C不符合题意;

D、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生成和参加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应该在密封装置中进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6.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甲是酸,乙和丙可以是金属,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盐酸或硫酸与氧化铜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A正确;B、甲是碳,乙和丙可以是氧化物,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具有还原性,可以与氧化铜或氧化铁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C、甲的物质类别不只能是单质或酸,也可以是盐,甲可以是碳酸钠,与酸和某些盐反应,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故C错误;D、甲、乙、丙、丁可分属不同类别的物质,甲可以是酸,乙可以是碱,丙可以是金属氧化物,丁可以是盐,故D正确。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

7.C

【分析】

由实验装置可知,连接仪器首先要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打开弹簧夹a,缓缓鼓入空气,把整个装置的二氧化碳除去,A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鼓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误差,D装置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造成误差,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可以在B、C之间增加一个除氯化氢气体的装置,以减少误差,如果称量C装置前没有通入空气,则结果偏小。

【详解】

①装置A的作用缓缓鼓入空气,把整个装置的二氧化碳除去,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说法正确;

②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中,减小实验误差,说法不正确;

③装置B中的反应是碳酸镁晶须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现象是固体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法正确;

④若反应后没有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会导致n的数值偏大,说法不正确;

⑤通过数据分析,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为3

n=3

说法正确;故选C

【点睛】

分析题目每一个瓶中所装的物质和起到的作用,然后进行量的分析。

8.DC

【分析】

六大类营养素:

蛋白质、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排序:

氧、硅、铝、铁、钾、镁等。

【详解】

(1)根据如图所示,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是油和盐,油中含较多的脂肪,多食会造成脂肪堆积,导致肥胖,故选D。

日常饮食可以为人体提供六大营养素,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廋肉和蛋清,故选C。

(2)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铝形成氯离子,最外层失去三个电子,构成该物质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点睛】

米饭和馒头中含有糖类,香蕉和苹果中含有维生素,白菜中含有维生素和土豆中含有糖类。

9.A、E

⑤①③②④AD

【分析】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加热型装置,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

收集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和碳酸钙,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实验装置要选取易控制反应速率的装置。

【详解】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加热型装置,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且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是: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实验结束后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故正确的排序是⑤①③②④。

(2)图F是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和其他用品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通过控制弹簧夹,利用压强使固液分离,达到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目的,与该装置设计具有相同优点的装置还有AD。

【点睛】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加热型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用固液不加热型。

10.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Cu(NO3)2、K2SO4 Ba(NO3)2+ K2SO4=BaSO4↓+2KNO3 Cu2+、K+、H+ 

【解析】

本题是推断题。

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解题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量对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影响。

(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

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

(2)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钾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则说明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钾,根据题

(1)的分析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在步骤Ⅰ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钾,在步骤Ⅱ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含氯离子的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沉淀,由于在步骤Ⅰ中加入了盐酸,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钾,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NO3)2、K2SO4 ;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是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是Ba(NO3)2+ K2SO4=BaSO4↓+2KNO3;

(4)根据题

(2)中的分析可知,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Cu2+、K+、H+ 。

11.Na2SO3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10%吸收二氧化硫气体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BaCl2+Na2SO4=BaSO4↓+2NaClAD

【分析】

亚硫酸钠(Na2SO3)溶液,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

2Na2SO3+O2=2Na2SO4,并且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SO32-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若没有变质,则成分是Na2SO3,若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若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两种。

【详解】

甲组同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于是认为,该溶液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Na2SO3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

设溶液中Na2SO3的质量为x

x=12.6g

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

(2)第二步发生的反应有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亚硫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硫,第二步中发生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3)A、根据硫酸钠和硫酸钡的质量关系,设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

x=

,则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

,故A正确;

B、第三步操作中洗涤沉淀,是为了去除沉淀表面的附着物,若直接烘干,导致b的值偏大,则测定结果会偏小,故B不正确;

C、第二步操作中不能用稀硝酸来代替稀盐酸,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故C不正确;

D、保存亚硫酸钠时应密封保存,以防氧化,故D正确。

故选ABD。

【点睛】

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亚硫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硫,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12.20%

【分析】

废水里含有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镁,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时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g,再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镁,生成5.8g氢氧化镁沉淀消耗氢氧化钠40g。

【详解】

设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

x=0.2=20%

答: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

【点睛】

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和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20g,和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40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