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990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教诲(huǐ) 禁锢(gù)嫉妒(jí)锐不可当(dāng)

B.翘首(qiáo)摇曳(yè)雕镂(lòu)恹恹欲睡(yǎn)

C.要塞(sài)不逊(xùn)琐屑(suǒ)骤雨猝至(zòu)

D.狼藉(jí)推崇(chóng)诘责(jié)潜滋暗长(qiá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御风  飘荡  隐天蔽日  嘤嘤成韵

B.倒影候骑晓雾将歇争高只指

C.皎洁牛犊悬泉瀑布沉鳞竟跃

D.疏条采薇青荣峻茂奇山异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逛了一天的公园,回到家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C.这尊天津卫泥人张作品太好了,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尤其把耍大刀的红脸关公捏得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D.每年一到花季,来洛阳参观牡丹的游客络绎不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B.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

C.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D.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③④②

6.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

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朱自清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们优秀的文学作品传承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憧憬和崇高的理想。

B.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

李清照;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

C.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

比如:

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D.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水经注》。

读短文,回答8-10题

算法是怎么让你上瘾的(节选)

①姆塞·布朗的公司号称,他们运用神经科学理论,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用多巴胺让你的App令人上瘾”。

他们提供的“定制服务”能接入客户App的后台,帮助客户追踪用户的每一个行为;然后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和时间点设计“奖赏”:

悦耳的声效或者忽然跳出来的赞,从而提高用户的留存度、打开率和停留时间。

②他们的“定制服务”为何会成功呢?

这与“技术多巴胺”有关。

③我们知道多巴胺在人体内发挥多种多样的信使功能,比如调节欲望、满足和奖赏。

当你预计到做一件事情会获得好的回报时,你的奖赏神经通路里多巴胺的含量就会增加,如果到来的回报超出了你的预期,那么多巴胺还会有第二波增加。

多巴胺只是大脑奖赏机制中一系列复杂生化反应里最知名的一种物质。

从基础的生理满足(食欲等),到内在的愉悦和快乐,再到更高级的比如达成目标等,都能让奖赏机制工作,肯定“对”的行为,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指导人们的行动。

而让人“上瘾”的科技产品则以不同方式利用奖赏机制,无休止地向用户供应这种满足感。

比如他们最初的奖赏行为仅限于图文内容,用刺激的标题和贴合最基本喜好的个性化推送,收割人们上厕所或等车等时的“碎片时间”;随后他们大举进攻短视频领域,收割对象变成了用户大块的空余时间。

当你收看完一个短视频之后,甚至不需要做出任何反应,系统马上会自动推送给你一个类似的短视频,尝试让你的视觉快感尽可能长地延续下去。

你看得越多,系统就越了解你的喜好,给你的推送也就越精准。

那么,是否可以将科技产品带来的沉迷等同上瘾,这没有明晰的结论。

毕竟对现在的人来说,手机和社交网络更多的像是必需品而不是瘾品。

④但这一切的根源并不是技术,而是底层的经济逻辑。

技术人员,必须解决如何把用户留住的问题。

不管是谷歌、Facebook还是别的主流科技产品,商业模式都是广告。

越多的用户、越长的停留时间,意味着越多的广告收入。

同时,形势在变化,生产刺激和诱惑的方式也在升级。

拿游戏来说,在单机游戏时代,厂商的任务是做出“良心之作”,以销售出更多游戏为目标,并不能控制用户怎么玩、玩多久。

但是在网络游戏的时代,让用户停留更久、花更多钱变得更加紧要。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比你自己更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沉迷什么,这让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对用户实现操纵变得易如反掌。

⑤以感官享乐为中心的消费主义在此逻辑下已经横行了半个世纪。

“科技瘾品”的肆虐,是否会把专注、思考和投入等也变成奢侈品,底层无福消受?

现在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如果你没钱,那么你会用更多的注意力来购买这些刺激:

天气预报的免费App中植入大量的广告,让你从每天起床开始就被信息流裹挟。

⑥而技术产品比任何其它产品更致命的是它的复制力。

从来没有一种“瘾品”,甚至任何一种让人着迷的介质能够被无限地复制和扩散,即使物质和现实的匮乏也丝毫阻挡不了它的传播。

每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又是有限的,最终总会被愈演愈烈的技术进步彻底占据。

⑦技术是必需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又如此令人上瘾,就好比我们呼吸的空气变成了麻醉剂。

很难想象,在资本驱动下的沉迷会以怎样一种姿态收尾。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体多巴胺。

B:

人体多巴胺的“奖赏机制”是科技产品可能成为“瘾品”的唯一原因。

C:

本文以逻辑顺序行文,第三段主要分析多巴胺在人体内调节欲望、满足和奖赏方面的作用原理。

D:

第4段画线句仅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形势在变化,生产刺激和诱惑的方式也在升级”这种现象。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

多巴胺只是大脑奖赏机制中一系列复杂生化反应里最知名的一种物质。

B:

他们最初的奖赏行为仅限于图文内容,用刺激的标题和贴合最基本喜好的个性化推送。

C:

那么,是否可以将科技产品带来的沉迷等同上瘾,这没有明晰的结论。

D:

拿游戏来说,在单机游戏时代,厂商的任务是做出“良心之作”。

10.下列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科技产品可能成为人的“瘾品”,而电子游戏是科技产品,所以我们要远离电子游戏产品。

B:

在底层的经济逻辑面前,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用户留住。

C:

“‘科技瘾品’的肆虐,会把专注、思考和投入等也变成奢侈品,底层无福消受”这一结论已得到证实。

D:

科技产品虽然有致命的复制力,会成为人的一种“瘾品”,但经济条件的好坏会决定它能否传播。

二、非选择题

11.综合性学习。

(4分)

材料一:

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

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分)

(2)【陶冶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

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2分)

12.名句积累。

(6分)

(1),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2)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3),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古代诗歌与季节有关的,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

然而也有感受独特、与众不同的,例如在杜甫《春望》中,春天的开花、鸟鸣竟会引发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

,。

(5)《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

(4分)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分)

1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后两句,这两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10分)

世传公冶长①能解百禽语。

一日,有鸱②来报长③,曰:

“冶长,冶长!

南有死獐!

子食其肉,我食其肠!

”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

鸱是以怨之。

居几何,鸱又来报如前。

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

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

“我击死也!

我击死也!

”至,乃一死人。

众遂逮长见邑宰④。

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

“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

”冶长无言以对。

(选自《青州府志》)

【注释】 ①公冶长:

孔子的徒弟。

②鸱(chī):

一种凶猛的岛,也叫鹞鹰。

③长:

公冶长。

④邑宰:

县官。

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

(1)子食其肉    子:

(2)鸱是以怨之 是:

(3)长再三辩 辩:

(4)冶长无言以对 对:

回答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我食其肠    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

B.其夫呓语 不能指其一端

C.其如土石何 其真不知马也

D.安求其能千里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几何,鸱又来报如前。

18.读了本文后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并写出一句与孔子相关的名言。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11分)

蚕 儿

陈忠实

从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摊开,把一块缀满蚕子儿的黑麻纸铺上,包裹起来,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暖着。

在老师吹响的哨声里,我慌忙奔进教室,坐在课桌旁,把书本打开。

老师侧过头把小小的教室扫视一周,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其他年级写字,二年级上课。

老师领我们读起来:

“一六得六……”

我念着,偷偷摸一下胸口,那软软的棉团儿,已经被身体暖热了。

一节课后,我跑出教室,躲在房檐下,展开棉团儿,啊呀,出壳了!

上课的哨声响了。

“二年级写字。

老师给四年级讲课了。

我终于忍不住,掏出棉团儿来。

那两条蚕儿果然出壳了。

我取出鸡毛,揭开小铁盒。

“哐”,头顶挨了重重的一击,眼里直冒金星,我几乎从木凳上翻跌下去。

慌乱中,铁盒和棉团儿都掉在地上了。

老师的一只大脚伸过来,一下踩扁了那个小铁盒;又一脚,踩烂了包着蚕子儿的棉团儿。

我立时闭上眼睛,那刚刚出壳的蚕儿啊……教室里静得像空寂的山谷。

过了几天,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一、二年级被分给他教了。

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

“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

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之前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

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

“你干什么去了?

脸上怎么弄破了?

”蒋老师吃惊地问。

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的胳膊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

我感到伤口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怎么弄破的?

”他问。

“上树……摘桑叶。

”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

”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

”我也不怕了。

“噢!

”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

”“小明、拴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咧!

他高兴了,笑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而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

”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

”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

”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

有时候,他在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

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帮着我们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

”老师高兴得像个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

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可没过多久,老师却被调走了。

他说:

“有人把我反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

他的胸前挂着“三十年教龄”的纪念章,金光给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增添了光彩。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

”他吃惊了。

哪能呢?

我告诉他,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所小学里教书。

当老师的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蒋老师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了上面……

(选自《陈忠实文集》)

18.文章以“蚕儿”作为标题,有何用意?

(2分)

19.文中画线句是第一位老师说的两句相似的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20.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2分)

我立时闭上眼睛,那刚刚出壳的蚕儿啊……

2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两位老师对待学生养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分别表现了两位老师怎样的品质?

(3分)

2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7题。

(15分)

父亲的阳光

①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

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②但父亲自己不笑。

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乘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③晴朗的阳光下,父亲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

但父亲却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上来,父亲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

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④愈是成熟,就愈应该变得涵养和谦逊起来。

但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

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坐,甚至跪立。

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

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⑤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

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

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

父亲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战,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

父亲就势一通手舞足蹈,“呜呜”地大声鸣叫,盖住整个坝子的鸟雀就被他风一般地赶上天空。

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天旱时和天争水,恨不得自己不喝也要浇到田里,除草挑稗,戴上老花眼镜就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然后把自己当作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织出一幅锦来。

⑥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整整六十年。

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

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

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土地闲着?

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

⑦天还在变。

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

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炸出豆子,黑里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

⑧但年迈的父亲始终单人独手,顾得了田就顾不了家。

出门的时候,他还打算把白豆晒到瓦房二楼窄小的阳台上,可那地方先前晒下了黄豆,让父亲种到稻田埂上收了回来,剔光叶子小捆小捆扎好,干透之后打出豆子,冬天里让母亲做成豆酱,带到城市就成为餐桌上缺之不得的美食。

为此父亲还在山坡上栽了红辣椒,此时都已采收回来编成长辫,鞭炮一般红灿灿地挂满楼台,配拢那些削了皮儿的柿子或是切成瓣的木瓜,还有麻香扑鼻的花椒小果,以及田头地角采来的药材,大簸小簸抬到楼上楼下来抢一束阳光,小院就被父亲拼合成了一个斑斓五彩的舞台。

⑨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

开初父亲还不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

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

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

⑩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

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

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

23.本文以天气变化为线索,写了父亲半天的劳作。

请在原文中找出天气变化的语句,把天气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3分)

晴朗的阳光→天空不再明朗,风恰好在这时刮来→→→

24.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

(3分)

25.第⑧段“大簸小簸抬到楼上楼下来抢一束阳光”的“抢”字用得好,试分析其妙处。

(2分)

26.文章的题目是“父亲的阳光”,为什么在文中却要写刮风和下雨?

(4分)

27.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3分)

三、作文(50分)

2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1)请以“__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生活中一张彩色的照片,一份远游的纪念品,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份难得的牵挂,一滴真诚的泪水……这点点滴滴的人间真情,都能荡起心海的涟漪。

这种体会如荷花映水,高贵而美丽;如桂花绽枝,优雅而馨香。

请以“点滴真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自拟标题,立意自定。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0分)

DAADC

DCCDB

二、非选择题

11.综合性学习。

(4分)

(1)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孝敬父母示例:

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

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

12.名句积累。

(6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2)甲光向日金鳞开(3)大漠孤烟直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

(4分)

13.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引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14.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这两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10分)

15.

(1)子:

(2)是:

(3)辩:

辩护

(4)对:

回答

16.D

17.没多久,鹞鹰又像往常一样来向公冶长报告。

18.做人应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言必信,行必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11分)

18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篇;是“我”情感的寄托,表达了“我”对蒋老师的感激之情。

19写出了第一位老师上课时的呆板、枯燥,体现了第一位老师传统、刻板的教育方式,为下文写其踩烂“我”的棉团做铺垫。

20“闭上眼睛”是神态描写,老师踩“我”那刚出壳的蚕儿时,“我”不敢去面对,写出了“我”当时的无奈与痛苦。

21学生养蚕被发现后,两位老师的态度和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位老师态度粗暴,踩烂了学生养蚕的铁盒和棉团,第二位老师态度和蔼,课后带学生一起摘桑叶、养蚕。

通过对比,赞扬了蒋老师爱护孩子,尊重孩子并能与孩子共同分享快乐的高贵品质,同时批判了第一位老师冷漠、粗暴的教育方式。

22结构上,总结全文,起到了点明中心的作用;内容上,蒋老师的行为能够让孩子们理解并能够深深印在脑海里,这让他感动,让他欣慰,因而流泪。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7题。

(15分)

23.天还在变→云层更加厚实,一阵雨水下来,雨水还夹着雷电→雨过天晴,天空一碧如洗

2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扑火流萤”,写出了父亲不顾劳累,全身心地抢收稻谷,表现父亲吃苦耐劳的性格。

25.“抢”在这里指抢时间(争分夺秒),形象表现了父亲抓紧时间晒各种特产以带到城里给儿女们,表现父亲的勤劳及对子女的爱意。

26.①衬托出阳光的可贵,父亲争分夺秒地收割、翻晒,突出了父亲的勤劳。

②表明无论风吹日晒雨淋,父亲都不知疲倦坚持劳作,突出了父亲的劳苦。

27.结构上,照应前文“晴朗的阳光”。

内容上,更突出了父亲勤劳的形象,深化了作者对父亲深沉的思念与赞美之情,以一个劳作的场景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作文(50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