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062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专题 3河流的补给类型.docx

高考地理专题3河流的补给类型

2.河流的补给类型

 

3.河流的水文特征

4.河流的水系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河流特征

影响因素

对环境的影响

流量(大或小)

①“得”:

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支流状况及流域面积;调入水

②“失”:

蒸发;下渗;引水;用水

③“储”:

流程长短;湖泊、沼泽、水库等湿地的调节作用

湿地的面积的变化

水位:

降水量;气温(融冰、融雪量);海拔;湖、沼的调节作用;流速的快慢造成的河床侵蚀与泥沙堆积

洪涝灾害

含沙量:

(沙峰、产沙量、输沙量)

①泥沙的来源量:

植被状况、地形坡度(流速)、表土性质、降水强度、流量多少→侵蚀强度→沙的来源量

②泥沙的沉积量:

流经的地形和河道曲直(水流速度)、湖、沼等湿地吸附沉积、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拦蓄作用

三角洲的变化

海岸线的变化

河水的颜色

土壤的肥力

水质的好坏

结冰期

气候:

最冷月均温;地形:

海拔高度、地形对冷空气阻挡、流速的大小;海洋、湖泊的调节;河水的深浅;盐度的高低

河流生物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1)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2)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3)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4)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5)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6)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同地表径流量成正比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具有一定饱和度,若连续降水,且降水量很大的话,一定程度上植被不能再继续涵养水源了)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或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减少

蒸发

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减少地表径流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小

(5)影响下渗的因素:

 

考向三 河流开发利用

1.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背景——开发某种措施的自然原因

(1)气候—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水能、航运、水资源的灌溉、养殖等。

(2)地形—河流地势起伏落差大小—流速—水能—航运。

(3)水系—支流状况及流域面积—水量多少—航运、水能。

(4)矿产—工业的类型及发展。

(5)土地—土地利用方式。

(6)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

2.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

条件

常用答题用语

水能

水量

流域面积广,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落差

河流落差大

地形、地质

良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3.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思路

条件

常用答题用语

自然

条件

地形

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径流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

冰期

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通航里程

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

社会经

济条件

经济

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人口、城市

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

4.河流开发治理措施

(1)河流的利用方式(经济效益):

供水

建坝蓄水,保证农田常年灌溉水源和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

养殖

库区发展水产业,增加经济收入

防洪

湖泊、水库有效调节和稳定河流流量

发电

开发水能,促进流域高能耗工业发展

航运

修水库(保持水位平稳)、挖运河,增加通航里程和效益

旅游

建立风景旅游区,带动第三产业(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发展

(2)资源的综合开发:

农业

结合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产业

工业

结合矿产资源及廉价电力优先发展高耗能工业

旅游业

把保护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旅游业

(3)流域的生态保护(生态效益):

植树保护

保护山地水源涵养林,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水源利用

合理分配各河段水源;保持水质,防治水污染

土地利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

(4)治理措施:

主要问题

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

①调整农业结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②工程护坡、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③进行小流域治理

河流污染

①关闭污染较重的小工业;②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③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④调整生产过程,适当在洪水期排污

生物资

源破坏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适当迁出保护区内的居民;③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类活动(如交通建设);④宣传教育

5.水利工程的评价思路

水利工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可行性评价和影响评价两大方面。

可行性评价要从水利工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

影响评价则需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展开。

 

(1)可行性评价:

①自然条件:

包括资源条件和工程条件。

自然条件

具体内容

资源条件(水能丰富程度)

落差大,水能丰富

流量大,水能丰富

工程条件

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

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

 

②社会经济条件:

包括市场条件和工程条件。

a.市场条件: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b.工程条件:

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

(2)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影响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

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上游地区(库区):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生态效益:

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1.河流开发目标及措施的分析思路

(1)土地资源:

发展农业;建设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宿营地;发展旅游业。

(2)水资源:

灌溉、航运、养殖、生产、生活用水、防洪。

(3)水力资源:

修建水库大坝。

(4)矿产资源:

发展工业。

 

2.河流工程措施利弊的分析思路

(1)中上游的水库大坝:

①有利:

经济效益: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和旅游;生态效益:

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②不利:

●上游(库区):

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耕地以及文物古迹、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质污染;

●下游:

下游泥沙大大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侵蚀加剧,河口三角洲萎缩;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渔业资源锐减。

 

4.河流主要问题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

(1)自然灾害(洪涝):

上游:

修建水库,水土保持林;中游:

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

修筑、加固大堤,疏通或开挖新的河道。

(2)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湿地破坏、水质污染):

上游水源地:

保护森林、草地、湿地;中下游河段:

防洪;下游河段:

防治污染、保护湿地。

7.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咸水湖:

自然原因:

①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全球变暖,加剧蒸发;

人为原因:

①过度的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小;②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治理措施:

①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②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淡水湖:

原因

治理对策

自然原因

泥沙淤积,湖面减小

禁止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湖面减小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危害

(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2)影响航运

(3)破坏生物多样性

 

8.沼泽地形成的条件

(1)来水要多:

第一种:

降水多;

第二种:

冰川融水多;

第三种:

积雪融水多;

第四种:

其他材料里边有提到的补给类型,比如地下水、湖泊水等。

(2)汇水要多:

第一种情况:

自身支流众多,汇水多;

第二种情况:

区域内径流众多,汇水多。

(3)排水要少:

第一种:

(向上排不出)气温低(海拔高,或纬度高),蒸发弱;

第二种:

(向前排不出)地势低洼或平坦,流速缓慢,排水不畅;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第三种:

(向下排不出)多冻土(高原或高纬地区),下渗少。

 

(4)保水要强:

第一种:

入海口地区,易受海水顶托作用,排水不畅;

第二种:

区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库、湖泊等),涵养水源能力强;

第三种:

受凌汛、台风因素影响,河水泛滥。

 

2.盐湖的形成条件

(1)淡水补给量要少:

降水→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湖水补给量少;

冰川融水→(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

径流汇入→无径流汇入或少径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少;

人为→工农业、人口用水量、水库截留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

 

(2)蒸发量要大:

气候干旱,气候变暖等,导致蒸发量增大。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风力强劲,加剧蒸发。

(3)蒸发量大于淡水补给量。

(4)为内流湖,无径流排出盐分。

 

(5)盐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盐湖。

(6)备注:

(可能有)早期为海洋,后经地壳抬升,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水;

(可能有)地势低于海平面,与海洋水连接,海水渗入。

 

②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

●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

●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④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

(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