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07205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docx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助理医师)考试

题干:

1.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单选题]*

A.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正确答案)

B.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C.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D.时令晨昏对人体有影响

E.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

答案解析:

题号:

1.【答案】A。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第一节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概念的知识点。

(2)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其内容包括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A对,B、C、D错)。

故本题选A。

题干:

2.采取同病异治方法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题]*

A.疾病相同

B.症状不同

C.阶段相同

D.证候不同(正确答案)

E.体征不同

答案解析:

题号:

2.【答案】D。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知识点。

(2)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人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现出的证不同,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治法。

中医学对疾病治疗的着眼点是证,即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这是辨证论治的体现。

故选D。

题干:

3.属于阴的味是:

[单选题]*

A.辛、苦、咸

B.酸、苦、咸(正确答案)

C.辛、甘、淡

D.甘、淡、涩

E.甘、苦、淡

答案解析:

题号:

3.【答案】B。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阴阳学说-第一节阴阳的概念-阴阳的特性与归类的知识点。

(2)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B对,A、C、D、E错)。

故本题选B。

题干:

4.事物阴阳属性随着时间、地点及对立面的变更,则其属性也随之改变,是指阴阳的什么性质:

[单选题]*

A.阴阳的相关性

B.阴阳的普遍性

C.阴阳的相对性(正确答案)

D.阴阳的可分性

E.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答案解析:

题号:

4.【答案】C。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阴阳学说-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知识点。

(2)阴阳属性包括绝对性和相对性两方面。

绝对性指属阴属阳的不可变性。

阴阳的相对性主要包括:

①阴阳相互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阴阳属性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②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③阴阳属性随比较对象而变。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通过对立双方比较而划分的。

若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事物的阴阳属性可随之发生改变。

故选择C。

题干:

5.“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最适合于治疗的是:

[单选题]*

A.阴盛则寒之证

B.阴虚则热之证(正确答案)

C.阴盛伤阳之证

D.阴损及阳之证

E.阳损及阴之证

答案解析:

题号:

5.【答案】B。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的知识点。

(2)“阴偏衰--虚热证--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中求阴,治疗阴虚则热之证(B对,ACDE错)。

题干:

6.五行中,“金”的“所不胜”之行是:

[单选题]*

A.火(正确答案)

B.水

C.土

D.木

E.金

答案解析:

题号:

6.【答案】A。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五行学说-五行相生与相克知识点。

(2)五行之间相克关系为:

木→土→水→火→金→木。

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胜所不胜关系)。

故“金”的“所不胜”为“火”。

故本题选A。

题干:

7.具有“实而不能满”生理特点的是:

[单选题]*

A.五脏

B.六腑(正确答案)

C.奇恒之腑

D.脏腑

E.经络

答案解析:

题号:

7.【答案】B。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藏象学说-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的知识点。

(2)《素问•五藏别论》说: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故本题选择B。

题干:

8.“生之本”是:

[单选题]*

A.肝

B.肺

C.心(正确答案)

D.脾

E.肾

答案解析:

题号:

8.【答案】C。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藏象学说-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知识点。

(2)生之本释义为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明所居之处。

《素问·六节藏象论》: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C对)。

肝为刚脏(A错)。

肺为娇脏、气之本(B错)。

脾为孤脏、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D错)。

肾为水脏、气之根、先天之本(E错)。

故本题选C。

题干:

9.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关系密切的是:

[单选题]*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肺与脾(正确答案)

D.脾与肝

E.肺与肝

答案解析:

题号:

9.【答案】C。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五脏-肺与脾的关系知识点。

(2)肺主宣发及通调水道,脾主运化及升清。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的代谢两个方面(C对)。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A错)。

心与肾的关系体现在:

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B错)。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协同作用(D错)。

肺主气,肝主疏泄主要在气机调节方面(E错)。

故本题选C。

题干:

10.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

[单选题]*

A.吸入清气,呼出浊气

B.宣发卫气,生成宗气

C.生成宗气,调节气机(正确答案)

D.助心行血,帮助呼吸

E.宣发与肃降

答案解析:

题号:

10.【答案】C。

解析:

(1)该题考察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藏象学说-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的知识点。

(2)肺主一身之气:

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指宗气的生成。

二指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C对)。

吸入清气,呼出浊气体现了肺主呼吸之气(A错)。

肺主行水、宣发卫气,生成宗气体现了肺的宣发与肃降(BE错)。

助心行血,帮助呼吸为肺朝百脉,主治节的体现(D错)。

故选择C。

题干:

11.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

[单选题]*

A.气能生血

B.人以水谷为本

C.脾主升清

D.脾能运化水谷精微(正确答案)

E.脾为后天之本

答案解析:

题号:

11.【答案】D。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藏象学说-第一节五脏的生理机能与特性-脾的知识点。

(2)运化谷食和运化水饮,是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同时进行的。

饮食物是人出生后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生成精、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饮食物的消化及其精微的吸收、转输都由脾所主,脾气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充足的原料,故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D对);脾还能将水谷精微吸收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为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并能充养先天之精,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故又称为“后天之本”(A、B、C、E错)。

故本题选D。

题干:

12.肝主疏泄的各种作用中,最根本的是:

[单选题]*

A.调畅情志

B.促进消化

C.调畅气机(正确答案)

D.调节血量

E.疏通水道

答案解析:

题号:

12.【答案】C。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藏象学说-第一节五脏的生理机能与特性-肝的知识点。

(2)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是调畅气机。

肝气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通畅无阻,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从而维持了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功能活动的有序进行(C对,A、B、D、E错)。

故本题选C。

题干:

13.“肾为气之根”主要指:

[单选题]*

A.肾为五脏阳气之根本

B.肾主纳气,保持呼吸深度(正确答案)

C.肾主膀胱的气化开合

D.肾主水液的蒸腾气化

E.指元气由肾精化生

答案解析:

题号:

13.【答案】B。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五脏-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知识点。

(2)肾为气之根主要指的是肾主纳气的功能,肾能摄纳肺所摄入的清气以维持正常的呼吸深度,防止呼吸表浅(B对)。

肾阳为脏腑阳气之本指肾具有推动和激发脏腑的各种功能,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的作用(A错)。

肾主膀胱的气化开合主要体现在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泄(C错)。

肾主水液的蒸腾气化体现了肾主水的功能,肾可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D错)。

肾精可化生元气,元气可推动调节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推动调节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E错)。

故本题选B。

题干:

14.目的视觉功能主要取决于:

[单选题]*

A.肾中精气的充盈

B.肝血的充足(正确答案)

C.脾气的健运

D.肾阳的蒸化

E.肾阴的滋养

答案解析:

题号:

14.【答案】B。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藏象学说-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的知识点。

(2)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肝藏魂,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春气相通应。

肝开窍于目,肝藏血,有赖于肝血濡养才能发挥视觉功能。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

“肝受血而能视。

”(B对);肾藏志,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冬气相通应(ADE错);脾藏意,在体合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C错)。

故选择B。

题干:

15.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作用的脏是:

[单选题]*

A.肝(正确答案)

B.心

C.脾

D.肺

E.肾

答案解析:

题号:

15.【答案】A。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藏象学说-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的知识点。

(2)肝的生理机能:

①主疏泄,②肝主藏血:

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化生和濡养魂;为经血之源;防止出血(A对)。

心的生理机能:

①主血脉;②藏神(B错)。

脾的生理机能:

①主运化;②主统血(C错)。

肺的生理机能:

①主气司呼吸;②主行水;③朝百脉,主治节(D错)。

肾的生理机能:

①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与脏腑气化;②主水;③肾主纳气(E错)。

故本题选A。

题干:

16.主要表现为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协同调节的两脏是:

[单选题]*

A.心与肺(正确答案)

B.心与肾

C.肺与牌

D.脾与肝

E.肺与肝

答案解析:

题号:

16.【答案】A。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藏象学说-心与肺的关系知识点。

(2)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A对)。

心与肾的关系体现在:

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B错)。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的代谢两个方面(C错)。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协同作用(D错)。

肺主气,肝主疏泄主要在气机调节方面(E错)。

故选择A。

题干:

17.“中焦如沤”比喻的是:

[单选题]*

A.胃主受纳的功能状态

B.脾气散精的功能状态

C.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状态

D.水谷精微的弥漫布散状态

E.胃腐熟水谷的状态(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题号:

17.【答案】E。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章六腑-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的知识点。

(2)“中焦如沤”是对脾胃、肝胆等脏腑的消化饮食物的作用形象化的描写与概括,喻指中焦消化饮食物的作用,如发酵酿造之过程。

关键词为消化或者腐熟。

故本题选E。

题干:

18.气机升降之枢指的是:

[单选题]*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C.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正确答案)

D.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E.肺气宣发,又主肃降

答案解析:

题号:

18.【答案】C。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藏象学说-胃的生理功能的知识点。

(2)胃气下降与脾气上升相反相成。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食糜糟粕得以下传。

脾胃之气升降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脾胃并居人体之中央,为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C对)。

肺司呼吸,肾主纳气。

主要以维持呼吸深度(A错)。

肝升肺降,一升一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调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并非枢纽(B错)。

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主要为阴阳水火升降互济,未涉及气机的内容(D错)。

肺宣发与肃降协调,则呼吸均匀通畅,津液得以正常输布代谢(E错)。

故应选择C。

题干:

19.大肠的功能是:

[单选题]*

A.排泄胆汁

B.受纳通降

C.受盛化物

D.传化槽柏(正确答案)

E.运行水液

答案解析:

题号:

19.【答案】D。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藏象学说-大肠的生理功能的知识点。

(2)大肠生理功能:

①传化糟粕;②大肠主津(D对)。

胆的生理功能:

①贮藏和排泄胆汁;②主决断(A错)。

胃生理功能:

①胃主受纳水谷;②主腐熟水谷(B错)。

小肠的生理功能:

①受盛和化物;②泌别清浊;③小肠主液(C错)。

三焦的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

①主持诸气的运行;②疏通水道;③运行津液(E错)。

故选择D。

题干:

20.精的功能包括:

[单选题]*

A.濡养脏腑

B.化血

C.防御卫外

D.生髓充脑

E.以上皆是(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20.【答案】E。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精、气、血、津液、神-第一节精-精的知识点。

(2)人体之精的功能有:

繁衍生命、濡养作用、化血作用、化气作用、化神作用、抗邪作用。

ABCD均属于精的功能,故本题选E。

题干:

2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单选题]*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正确答案)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答案解析:

21.【答案】B。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阴阳学说-阴阳互根互用的知识点。

(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指阴阳互为彼此存在的条件或前提,属于阴阳的互根互用(B对)。

阴阳对立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的状态(A错)。

阴阳消长指阴阳在对立制约关系下出现的阴阳的消长(C错)。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协调、相对稳定状态(D错)。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E错)。

故本题选B。

题干:

22.宗气的分布是:

[单选题]*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正确答案)

B.熏于有膜,散于胸腹

C.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D.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答案解析:

22.【答案】A。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精、气、血、津液、神-第二节气-宗气的知识点。

(2)宗气积于胸中,其分布途径有三:

一是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二是贯注心脉,推动血行;三是沿三焦向下运行于脐下丹田(下气海),注入腹股沟部位足阳明胃经的气街,再下行于足(A对,B、C、D、E错)。

故本题选A。

题干:

23.临床出现自汗、多尿,说明气之功能减退的是:

[单选题]*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正确答案)

E.中介作用

答案解析:

23.【答案】D。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精、气、血、津液、神、神-人体之气的功能知识点。

(2)气的推动与调控作用,是指气是具有对于人体生命活动具有激发、推动和减缓、抑制的作用(A错)。

气的温煦与凉润作用是指气能温暖、寒凉人体的作用(B错)。

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具有卫护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C错)。

气的固摄作用,是指气对血液、津液和精液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D对)。

气的中介作用是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E错)。

故本题选D。

题干:

24.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具有濡养作用的是:

[单选题]*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24.【答案】E。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精、气、血、津液、神、神-津液的基本概念的知识点。

(2)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A错)。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B错)。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C错)。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散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D错);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E对)。

故本题选E。

题干:

25.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法的理论基础是:

[单选题]*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正确答案)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答案解析:

25.【答案】C。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精、气、血、津液、神、神-气与血的关系知识点。

(2)气能摄血是指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气的固摄作用,临床上出现气随血脱病证,采用补气固脱方法(C对)。

气能生血:

血液的生成必须依赖气的推动作用和气化作用,气旺则化生血的功能强(A错)。

气能行血是指血液的正常运行依靠气的推动作用,血属阴主静,血不能自行,必须依赖气的推动作用,气行则血行(B错)。

血能载气是指无形之气必须要依附于有形之血中,并受血液的滋养才不会散失(D错)。

血能养气血液对气的濡养作用,血足则气旺(E错)。

故本题选C。

题干:

26.具有其性干涩,易伤津液性质和特征的邪气是:

[单选题]*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26.【答案】E。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十二章病因-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的知识点。

(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A错)。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B错)。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扰心神,伤津耗气;暑多挟湿(C错)。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阻气机;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D错)。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E对)。

故本题选E。

题干:

27.阴虚风动的病因是:

[单选题]*

A.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

B.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

C.产后恶露日久不净

D.热病后期,阴津亏损(正确答案)

E.水不涵木,浮阳不潜

答案解析:

27.【答案】D。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十四章病机-风气内动的知识点。

(2)阴虚风动,指阴气衰竭,宁静、抑制功能减退而动风的病机变化,多由于阴气和津液大量亏损,阴虚则阳亢,抑制能力减弱,加之筋脉失于滋润,则虚风内动,多见于热病后期,或久病伤阴,临床可见筋挛肉瞤,手足蠕动等动风症状,并见低热起伏、舌光红少苔、脉细等阴虚症状(D对)。

血燥生风,指血虚津亏,失润化燥,肌肤失于濡养而生风的病机变化。

多由久病伤阴耗血,或年老精亏血少(B错),或长期营养缺乏,生血不足(A错),或瘀血内结,新血生化障碍等原因(C错),导致局部或全身肌肤失于濡养,经脉气血失于和调,血燥而化风。

水不涵木,浮阳不潜易产生肝阳上亢(E错)。

故本题选D。

题干:

28.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单选题]*

A.扰神

B.炎热

C.伤津(正确答案)

D.动血

E.生风

答案解析:

28.【答案】C。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病因-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的知识点。

(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错);暑性升散,易扰心神,伤津耗气;暑多挟湿。

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扰神(A错);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DE错);火邪易致疮痈。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伤津(C对)。

故本题选C。

题干:

29.引发“行痹”的病邪是:

[单选题]*

A.风邪(正确答案)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答案解析:

29.【答案】A。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病因-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的知识点。

(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A对)。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B错)。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扰心神,伤津耗气;暑多挟湿(C错)。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阻气机;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D错)。

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扰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邪易致疮痈(E错)。

故本题选A。

题干:

30.最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单选题]*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30.【答案】E。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病因-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的知识点。

(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A错)。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B错)。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扰心神,伤津耗气;暑多挟湿(C错)。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阻气机;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D错)。

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扰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邪易致疮痈(E对)。

故本题选E。

题干:

31.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的致病特点:

[单选题]*

A.易于阻滞气机

B.影响血脉运行

C.影响水液代谢(正确答案)

D.病位固定

E.影响新血生成

答案解析:

31.【答案】C。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病因-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知识点。

(2)瘀血的致病特点为易于阻滞气机(A错);影响血液运行(B错);影响新血生成(E错);病位固定,病证繁多(D错)。

痰饮的致病特点为影响水液代谢(C对)。

故本题选C。

题干:

32.持续高热,突然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其病理变化为该选:

[单选题]*

A.寒极生热

B.重阴必阳

C.阳盛格阴

D.阳胜则热

E.热极生寒(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32.【答案】E。

解析:

(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十一章病机-阴阳偏盛知识点。

(2)寒极生热指阴寒之证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生热象(A错)。

重阴必阳是指疾病的性质原属阴气偏胜,但当阴气亢盛到一定限度时,会出现阳的现象或向着阳的方向转化(B错)。

阳盛格阴指阳气偏盛至极,壅遏于内,排斥阴气于外,而出现内真热外假寒的病机变化,临床表现为真热假寒证(C错)。

阳偏胜,即是阳盛,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阳邪偏盛、功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而产生热象的病机变化(D错)。

热极生寒指根据自然界阴阳转化的规律,阳热的病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阴寒的病证,一般由热转寒多因正气耗伤,属病情逆转(E对)。

故本题选E。

题干:

33.“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属于:

[单选题]*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正确答案)

C.治病求本

D.因人制宜

E.扶正祛邪

答案解析:

33.【答案】B。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十二章防治原则-既病防变的知识点。

(2)未病先防,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增强机体的正气,消除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