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0913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docx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

炼钢学复习题

第二章

一.思考题

1.炼钢的任务。

1)脱碳:

含碳量是决定铁与钢定义的元素,同时也是控制性能最主要的元素,一般来用向钢中供养,利于碳氧反应去除。

2)脱硫脱磷:

对绝大多数钢种来说,硫磷为有害元素,硫则引起钢的热脆,而磷将引起钢的冷脆,因此要求炼钢过程尽量去除。

3)脱氧:

在炼钢中,用氧去除钢中的杂质后,必然残留大量氧,给钢的生产和性能带来危害,必须脱除,减少钢中含氧量叫做脱氧。

(合金脱氧,真空脱氧)4)去除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

钢中气体主要指溶解在钢中的氢和氮,非金属夹杂物包括氧化物,硫化物以及其他化合物,一般采用CO气泡沸腾和真空处理手段。

5)升温:

炼钢过程必须在一定高温下才能进行,同时为保证钢水能浇成合格的钢锭,也要求钢水有一定的温度,铁水最温度很低,1300摄氏度左右Q215钢熔点1515摄氏度6)合金化:

为使钢有必要的性能,必须根据钢中要求加适量的合金元素。

7)浇成良锭:

液态钢水必须浇铸成一定形状的固体铸坯,采用作为轧材的原料,同时要求质量良好,一般有模铸和连铸两种方式。

2.S的危害原因和控制方式。

(1)产生热脆。

(硫的最大危害)

(2)形成夹杂:

S在固体钢中基本上是以硫化物夹杂的形式存在。

降低塑性,危害各向同性(采用Mn抑制S的热脆),影响深冲性能和疲劳性能,夹杂物的评级,强度(S对钢的影响不大)(3)改善切削性能(这是硫的唯一有用用途)

(2)控制措施有两种方法:

(1)提高Mn含量:

Mn/S高则晶界处形成的MnS量多、FeS量生成量少,提高了钢的热塑性,减少了钢裂纹倾向。

(2)降低S含量:

过高的S会产生较多的MnS夹杂,影响钢的性能。

3.Mn控制S的危害的原理,要求值。

Mn影响S的原理:

钢中的Mn在凝固过程中同样产生选分结晶,在晶界处与S反应生产MnS。

Mns的熔点高,在轧制和连铸过程中仍处于固态,因此消除了低熔点FeS引起的热脆现象。

Mn\S:

Mn对S的控制力,一般用Mn和S的质量百分数的比值表示,称为“锰硫比”。

一般认为Mn\S>7即可消除热脆,但在连铸过程中Mn\S>20才能有效的控制鋳坯裂纹。

4.P含量与性能的关系。

(1)产生冷脆

(2)降低抗裂纹性能(3)影响强度和塑性(4)改善钢的特殊性能。

5.为什么脱氧。

(1)影响浇注过程:

沸腾、侵蚀、水口堵塞

(2)铸坯中产生气泡:

C和O的凝固富集产生CO气体,气量小时在铸坯中产生气泡(3)影响热脆性:

在凝固过程中在晶界富集形成FeO,与FeS形成共晶体(4)形成夹杂物:

凝固过程中O偏析使脱氧反应重新进行,形成凝固夹杂。

6.(O)和T(O)的意义和区别。

溶解氧:

液态钢水中以溶解状态存在的氧元素称为溶解氧,以【O】表示。

全氧:

钢中(包括液态和固态)所有的氧元素称为全氧,以T【O】表示。

包括溶解氧和夹杂物中的所有氧元素。

7.减少气体含量的措施。

减少入炉原料带入的气体元素。

2)控制温度、裸露时间和面积。

3)改善脱气条件。

4)真空脱气。

5)保护浇注。

8.H和N的来源。

N的来源:

铁水,氧气,空气(电炉空气电离增N,转炉倒炉时增N,浇注时从空气中增N),合金料,

H的来源:

氧气,石灰,耐火材料,铁水和废钢。

二.名词解释:

热脆:

钢在某一略高的温度范围内产生断裂的现象。

溶解氧:

液态钢水中以溶解状态存在的氧元素称为溶解氧,以【O】表示。

全氧:

钢中(包括液态和固态)所有的氧元素称为全氧,以T【O】表示。

第三章

一.思考题

1.脱碳反应对炼钢的影响。

(1)降低熔池中的[C]含量2搅拌熔池,均匀熔池温度和成分3促使形成乳化液和泡沫渣4清除杂质,改善钢水质量5影响熔池温度6导致吹炼过程中的喷溅。

2.钢液增碳的热效应。

碳溶解是吸热反应。

增碳剂由室温升高到钢水温度也要吸热,因此碳量增大,出钢温降较大。

3.铁水Si含量对炼钢的影响。

过低:

1)钢水温度低2)废钢用量小,产量低3)渣量少,脱S、P困难。

过高:

1)渣量大容易喷溅2)石灰消耗高3)吹损大,金属收得率低4)侵蚀炉衬,降低炉龄5)铁水成本高。

4.脱碳反应的产物。

脱碳反应的产物大多数石CO,含少量的CO2。

5.脱碳反应的控制环节。

气泡生成环节(气泡生成过程并不是脱碳反应的控制环节),化学反应环节(表现活化性),C和O扩散环节(是整个脱碳反应速度的控制环节)

6.气体溶解的热效应。

气体溶解是吸热反应,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7.常用的三种脱气方式。

脱碳(气泡真空,改善传质,扩大气液界面),吹氩脱气,真空脱气。

8.降低钢中气体含量的措施。

1)减少入炉原料带入的气体元素。

2)控制温度、裸露时间和面积。

3)改善脱气条件。

4)真空脱气。

5)保护浇注。

9.脱C对脱气的影响方式。

1)气泡真空:

CO气泡对氧气、氮气来说是一个真空室。

2)改善传质:

CO气泡溢出对钢液形成强烈搅拌,改善了N和O的扩散传质。

3)扩大气液界面,减少了传质距离:

钢中大量CO气泡扩大了气液界面。

10.脱S,脱P的热力学条件。

脱P的热力学条件:

高碱度,高氧化铁,大渣量,低熔池温度,脱S的热力学条件:

高碱度,高温,大渣量,低氧化铁

11.冶炼低P钢的措施。

减少原料含P量,优化脱P工艺,减少回P。

12.钢铁脱S的方式。

脱硫形式:

元素脱硫、碱性氧化物、汽化脱硫和炉渣脱硫。

二.名词解释:

碳氧积,过剩氧。

碳氧积:

在平衡条件下,钢液中的[%C]和[%O]的乘积成为碳氧积.

过剩氧:

与熔池中[%C]平衡氧含量[%O]平衡和熔池内实际氧含量[O]之差称为”过剩氧”.

台阶形曲线:

整个脱碳过程中脱碳速度变化的曲线。

临界碳含量:

吹炼过程中脱碳速度开始下降的碳含量。

第四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冶炼周期:

冶炼一炉钢的时间,或相邻俩炉钢的间隔时间。

拉碳:

根据操作因素和钢种要求,确定结束吹炼时机,提起氧枪停止吹氧,倒炉,测温,取样化验钢水成分,这个过程为拉碳。

补吹:

在拉碳后,熔池成分或温度未达到出钢要求,需补充吹氧进行调整。

供氧时间:

在一炉刚冶炼过程中,纯吹氧所用的时间。

装入量:

每炉装入铁水和废钢的数量称为装入量。

炉龄:

从开新炉到停炉的整个炉役期间炼钢的总炉数。

即炉衬寿命。

炉役:

从开新炉到停炉的整个期间。

氧气流量:

单位时间内向熔池内供氧的量。

供氧强度:

单位时间内每吨钢液的供氧量。

氧压:

氧气入口前测定点的氧气压力,也称工作氧压。

氧枪高度(枪位):

氧枪喷头出口端距静止金属液面的高度。

冲击深度:

氧气射流冲击区的凹坑深度。

冲击面积:

氧气射流冲击区在熔池表面的面积。

硬吹:

低枪位或高氧压的吹炼模式。

软吹:

高枪位或低氧压的吹炼模式。

返干:

在冶炼中期向乳化液中提供的FeO减少,而乳化液内部的FeO消耗增加,结果导致渣中FeO减少,炉渣内液体部分消失,炉渣重新变得粘稠和干燥,这种现象叫返干。

拉碳法:

在吹炼终点时,不但熔池的P、S、符合出钢要求,而且熔池中的C加上铁合金带入的C能够达到钢种要求,不需要再向钢包内加增碳剂增碳,这种操作工艺叫做~

增碳法:

在冶炼碳含量>0.08%的钢种时,把终点碳吹炼到0.05%左右,然后根据钢种要求,再用增碳剂在钢包内增碳,这种操作工艺叫增碳法。

合金收得率:

在脱氧合金化中,合金元素被钢水吸收的量占总加入量的百分比。

二思考题

1.夹杂物对钢性能的影响和机理。

非金属夹杂物对钢性能的影响

(1)危害:

降低塑性

降低韧性

恶化疲劳性能

不利于冷加工性能

扩大各向异性

(2)作用:

易切削钢、细化晶粒、沉淀硬化、促进晶粒取向。

机理:

夹杂物不溶于钢基体,以独立相存在,从而破坏了钢基体的连续性,造成了钢组织的不均匀和应力集中。

2内生夹杂与外来夹杂的特点。

外来夹杂物特点1)成分复杂2)形状不规则3)颗粒大,属于大型夹杂4)随机存在,分布无规律5)含量少。

内生夹杂物特点1)颗粒细小2)分布均匀有规律3)含量多4)形状与性质有关5)位置依形成时间而定。

3影响夹杂排除的因素。

1)脱氧能力2)夹杂物尺寸3)夹杂物形态4)夹杂物性质5)钢液温度:

温度降低,夹杂物上浮阻力增加6)钢液流动7)夹杂物吸附

4减少夹杂物的措施。

1)减少和排除脱氧产物2)防止钢水二次氧化3)减少卷渣4)降低耐火材料熔损

6.LD钢的特点。

1冶炼时间短,生产率高2可冶炼钢种多,品种范围广3原料适应性强4基建投资少,建设速度快5生产节奏均衡,有利于与连铸工艺匹配6气体含量少7杂质含量低8成本低。

7LD冶炼中FeO的变化规律。

1.初期渣中(%FeO)较高,20~30%2.中期脱碳加速,渣中FeO消耗增加,含量逐渐降低3.后期C%降低,铁氧化量增加,且脱碳消耗减少,%FeO增加。

8装入量对生产的影响。

(1)过大:

反应空间减少,喷溅增加;限制供氧强度;冶炼时间增加;造渣困难;钢水无法出净,影响兑铁安全和溅渣护炉等。

(2)过小:

降低产量;损坏炉底:

熔池深度小,炉底容易受到氧气射流冲击;影响炉外精炼:

LF无法加热等

9冲击深度对冶炼的影响。

冲击深度过大:

1.熔池搅动曾加2.熔池升温速度快3.熔池吸氧程度大脱碳速度高4.渣中FeO含量低,不利于化渣,甚至引起炉渣返干。

5.反应速度快,喷溅曾加6.易损坏炉底。

冲击深度过小:

1.熔池搅动弱2.熔池升温慢3.熔池吸氧减少,脱碳速度慢4.渣中FeO含量高,有利于化渣和脱P。

10吹炼模式对炉渣氧化性的影响?

软吹:

氧流与炉渣接触面积大,直接传给炉渣的氧多,炉渣氧化性增强。

硬吹:

氧直接传给炉渣的氧减少,%FeO减低

11LD转炉的主要氧化方式。

(直接氧化,间接氧化,炉渣氧化)

12三相乳化液产生动力。

(氧气射流和CO溢出)

13氧枪操作方式以及目前使用的主要方式:

恒枪变压,变压变枪,恒压变枪(目前采用的方式)

14枪位对冶炼的影响1熔池搅拌。

低枪位形成硬吹模式,搅拌力大,枪位低熔池搅拌充分2渣中FeO。

低枪位使渣中FeO降低,高枪位使渣中FeO升高3熔池温度:

低枪位使熔池温度升高。

15FeO在不同时期应达到的水平。

(前期20%~30%。

中期10%~15%)

16LD对造渣的要求。

1)快速造渣。

2)适当的物理性质。

3)合理的反应性能。

4)有利于保护炉衬。

5)避免喷溅等操作事故。

6)控制终渣氧化性。

17萤石和白云石对造渣的作用。

白云石用于提高渣中氧化镁的含量(促使石灰融化,保护炉衬)萤石是最常用的助溶剂,具有很好的化渣能力

18生烧石灰对炼钢的危害。

1)石灰用量大。

2)化渣时间长。

3)降低熔池温度,减少废钢用量。

4)影响冶炼操作。

19LD转炉内石灰融化机理。

1)熔渣受到冷却在石灰表面形成渣壳,其熔化后石灰才开始溶解。

2)炉渣渗透到石灰内部,与石灰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熔渣。

3)防止和破坏C2S致密层,保持石灰继续熔化。

20改善石灰融化的措施。

(1)改善石灰质量

(2)适当提高枪位,增加熔渣内FeO(3)采用适量助溶剂(4)提高熔池温度(5)加强熔池搅拌,改善传质和传热条件

21FeO加速石灰融化的原因。

1)显着降低炉渣粘度,加速熔渣传质。

2)改善炉渣对石灰的润湿性能,提高炉渣向石灰孔隙中的渗透能力。

3)FeO与氧化钙同是立方晶系,并且离子半径小,有利于FeO向石灰晶格中迁移和扩散。

4)FeO能减少C2S的生成,同时也能穿透C2S层使其疏松,有利于C2S溶解。

22成渣途径有哪几个;及其优缺点。

(1)钙质成渣途径;优点:

炉衬侵蚀小,喷溅可能性小。

缺点:

前期化渣不利,脱P,S困难,容易粘枪

(2)铁质成渣途径;优点:

脱磷和脱硫效果好,能够实现高拉碳。

缺点:

容易喷溅,操作困难;高FeO炉渣容易侵蚀炉衬。

(3)全程化渣;两个途径的折中方法。

23常见的造渣方法。

单渣法,双渣法,留渣法

24留渣法的优缺点。

优点:

转炉终渣具有较高的R和FeO,熔点低流动性好,具有大量的物理热

提高初期的成渣速度;

提高前期的脱S和脱P效果;

节省石灰用量;

提高转炉的热效率;缺点:

在兑铁时容易引起大喷事故。

25抑制喷溅的主要途径。

(抑制泡沫渣的形成是控制喷溅的主要途径)

26防止喷溅的措施。

1)控制熔池温度平稳上升。

2)采用全程化渣工艺。

3)合理加料工艺,防止炉温产生大的波动,4)控制中期枪位适中,避免喷溅和返干。

5)合理装入制度,减少超装量。

6)采用合理压渣工艺处理喷溅。

低P铁水内对温度影响最大的影响。

低磷铁水中C含量变化不大,Si含量和铁水温度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冷却效果最好的冷却剂。

(废钢)

过程温度的控制要求。

(1)满足快速造渣:

保证尽快形成成分和性质符合要求的炉渣

(2)顺利脱磷脱硫:

在不同时期保证不同的精炼要求(3)维持温度平稳上升:

满足吹炼过程平稳和顺利进行的要求,防止喷溅(4)保证选择性氧化:

如高温脱碳保铬(5)达到终点温度要求:

协调熔池升温和脱碳,准确控制终点。

废钢融化机理。

1)铁水在废钢上凝固2)废钢表面的凝固铁熔化3)废钢升温和渗碳熔化4)废钢熔化

终点控制的基本要求。

在吹炼结束时,熔池内钢水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同时满足出钢要求。

具体来讲,一般是C,S,PT四个指标同时满足出钢要求。

由于S,P去除困难,生产中尽可能在终点钱使其达到目标要求。

出钢温度包括哪三个部分。

钢种的液相线温度,过程温度,中间包过热温度。

出钢温度对生产的影响。

(1)温度过低:

不利于浇注,甚至水口冻结回炉

(2)温度过高1)加剧炉衬侵蚀,降低炉龄2)增加终点氧含量,恶化钢质量3)钢铁料和合金消耗增加4)降低氧枪和出钢口寿命

降低出钢温度的措施。

1)维护出钢口2)钢包烘烤3)减少出钢时间4)合金料烘烤5)改善钢包保温层6)减少钢包数量7)钢包清洁、无包底8)钢包加盖9)钢包和中间包液面保温10)减少钢水的等待时间

拉碳法和增碳法的优点。

拉碳法的优点:

直接优点石终点碳含量高。

拉碳法的缺点:

与增碳法有点对立。

增碳法的优点:

1.操作简单,控制稳定;2.终点命中率高;3.减小冶炼周期,供养强度高,减少拉碳和补吹次数;4.化渣好,脱S,P率高;5.喷溅小:

不要求提前化渣;6.废钢用量大:

Fe氧化增加热量多。

增碳法的缺点:

与拉碳法对立(拉碳发最常用)

挡渣的目的。

1)减少回磷2)降低合金料消耗3)稳定脱氧操作和成分4)减少对精炼影响5)减少夹杂物6)增加出钢口寿命7)减轻钢包衬侵蚀

出钢时间对生产的影响。

(1)时间长:

刚水温度降大;冶炼周期长;搅拌力弱;吸气量大

(2)时间短:

搅拌不充分;下渣量大;影响合金加入控制

影响转炉终点氧含量的措施。

终点高拉碳,2增大供氧强度。

3采用多孔喷头,4消除和减少补吹次数,5终点前适当降低枪位,6保证炉内一定的镇静时间。

终点氧化对生产的影响。

1)直接影响脱氧元素的收得率2)钢水成分的命中率3)夹杂物含量4)炉衬寿命

降低氧含量的措施。

终点高拉碳,

增大供氧强度。

采用多孔喷头,

消除和减少补吹次数,

终点前适当降低枪位,

保证炉内一定的镇静时间。

脱氧的四种方式。

1)沉淀脱氧2)钢渣界面脱氧3)渣中脱氧4)真空脱氧

沉淀脱氧的优缺点。

优点:

脱氧速度快;缺点:

脱氧产物容易滞留在钢液中形成夹杂物。

影响合金收得率的因素。

1)终点氧含量。

氧含量高吸收率低。

2)脱氧能力。

脱氧能力高吸收率低。

3)钢种元素含量:

元素含量高吸收率多。

4)下渣量:

下渣量多元素收得率低。

5)其他脱氧元素:

其他脱氧元素高,合金收得率高。

6)出钢时间:

时间长收得率低。

7)钢流状态:

钢流圆滑,吸氧量少,合金收得率高。

钢包底吹Ar的作用。

均匀成分、均匀温度、夹杂上浮、精炼中加快传质。

复吹转炉的优点和冶金特点。

复吹冶金特点:

由于增加底部供气,与LD相比,加强熔池搅拌,是熔池更加均匀。

熔池搅拌增强,改善了钢——渣反映条件使其更接近平衡,过氧化现象降低。

底吹惰性气体,使气泡中CO的分压低,有利于脱碳反映。

通过改变顶枪位置和底吹炼制度,可以控制化渣,有利于充分发挥炉渣的作用。

采用复吹方法,使熔池富余热量减少,降低了废钢比(喷吹燃料和炉气燃料除外)。

复吹冶金优点:

吹炼平稳,喷溅减少,金属收得率高;

降低夹杂提高质量.延长炉龄;

合金收得率高;

脱磷能力强,石灰消耗降低;极限终点碳降低,有利于炼超低C钢;

提高生产率

底吹供应的种类。

(Ar、N2、CO2、O2和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