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09806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docx

自考《03292公共关系口才》复习资料

tell告诉toldtold

dream做梦dreamed/dreamtdreamed/dreamt

say说saidsaid

bring拿来broughtbrought

forecast预报forecastforecast

write书写wrotewritten

spend花费spentspent

spell拼写spelt/spelledspelt/spelled

prove证明provedproved/proven

swim游泳swamswum

 

公共关系口才

复习资料

 

2017.07.13

第一章公共关系口才概述

一、知识点(名词解释或选择题)

1.本教材对口语交际信息传播模式的构建以新型控制论传播模式为基础。

2.语言:

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声音、文字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是社会交际、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

(名)

3.口头语言:

是指以音和义结合而成,以说和听为传播方式的有声语言。

4.书面语言:

是指以字和义结合而成,以写和读为传播方式的语言,是口头语言的文字符号形式。

5.态势语言:

是以体态与意义相结合,以表现与观察为传播方式的语言符号。

6.言语交际:

指特定的人,为了特定的目的,选择适合语言环境的语言内容和方式,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言语活动。

7.口才:

就是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工具,同时借助态势语言和副语言的辅助作用,取得良好、卓越或超群效果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8.公共关系口才:

是能够体现公关精神,遵循公关原则,取得良好公关效果的口语表达才能。

二、简答题或多选

(一)言语和言语的区别:

1)语言为民族或全民所共有,言语是个人的行为;

2)语言材料和组合规则有限,具体的言语无穷无限;

3)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

(二)口才的基本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

2)明显的综合性;(综合性体现在:

生理和心理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思考和表达的综合;方式和手段的综合;)

3)独特的技巧性;

4)突出的实践性。

(三)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可以分为:

公共关系的总体原则;公共关系的实践原则(多选:

真实信用原则、平等互利原则、统一协调原则、整体效益原则);公共关系的活动原则;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职业原则。

(四)公关活动由传播到开始实现目标的四层次:

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改变态度、引起行为。

三、论述题

(一)公共关系口才作用:

1)畅通信息渠道。

其本身就是公共关系的精神的体现,因而是公共关系口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2)播洒人文关怀。

作为公共关系主体,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在公关工作和活动中真正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尊重公众、关心公众、善待公众。

3)融洽人际关系。

作为公关活动中有效说话的才能,公共关系口才自然也具备了融洽人际关系的功能和作用。

4)维护组织形象。

塑造组织良好形象,是公共关系的中心任务。

公关口才,则是承担和完成这项任务中使用最频繁、效果最直接的工具和手段。

5)促进各项工作。

即开展公关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单位组织内外公众的积极性、主动精神和工作热情,以确保单位组织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第二章口语交际的构成要素

一、知识点(名词解释或选择题)

1.本教材对口语交际信息传播模式的构建以新型控制论传播模式为基础。

2.说话人:

就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叫“信源”或“传者”。

3.听话人:

就是住处的接受者,也叫“信宿”或“受者”。

4.信息:

就是说话人传达给听话人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口头语言上的“义”。

5.符号:

就是说话人用来表示和传达自己思想、情感(即信息)的物质载体,即口头语言中的“音”。

6.编码:

就是将信息编为符号的行为和过程,在以公关口才为媒介的口语交际中,就是说话人选择一定的声音来表达自己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信息)的行为和过程。

7.书面语言符号是文字,口头语言符号就是声音。

二、简答题

(一)语境影响口语交际的特点:

(重点)

语境对口语交际的影响表现为:

广泛性、层次性、两面性、可控性等主要特点

1)广泛性:

广泛性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影响源的广泛性;第二层是影响面的广泛性。

2)层次性:

语境对口语交际的影响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种是长期、根本、间接的影响;另一种是即时、具体、直接的影响。

3)两面性:

语境对口语交际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方面是积极、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消极、负面的影响。

4)可控性:

口语交际参与者的口才水平的高低,往往就表现为对语境的控制,对语境影响的控制方式多种多样。

(二)语境对辨析和确定信息的作用:

1)语境是辨析和确定信息符号含义的依据。

2)语境对口语交际参与者的制约和影响,分两种类型,即情绪性影响和能力性影响。

(三)口语交际参与者的主导作用:

1)意愿和态度关系到交际的顺利进行

2)决策和调控关系到传播主旨和内容

3)素质和水平关系到口语交际的效果。

传播信息是口语交际的核心,涉及到A.化解编码的失误。

B把握符号外信息。

C克服解码的障碍。

D补救解码的误读。

第三章公共口才的应用原则

一、知识点(名词解释或选择题)

1.公共关系口才的语境原则:

指公关口才在运用中应当努力适应语境地影响并且需要积极地控制语境和利用语境。

(重要名解)

2.适宜的方式或形式包括:

适宜的传播方式、适宜的时间地点、适宜的通俗程度、适宜的风格特点以及适宜的语句形式等。

3.语境对口语表达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对语境实施控制的形式多种多样。

二、简答题

(一)公众原则的具体要求:

1)尊重并维护公众的人格地位。

在公关口才的运用中必须体现为对公众的人文关怀。

2)尊重并尽量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公众必须被告知”这句话的实质,就是要正确对待公众的知情权。

(二)恰当原则的具体要求:

1)尽量选择既恰当又正确的信息。

2)应当避免使用不恰当的信息。

(三)通俗程度适宜的具体要求:

1)通俗程度应略高于一般水平。

2)适应一般与适应个别相结合。

3)适应程度应当符合时代特点。

三、论述题

(一)语境原则(对语境实施控制的形式)和P52面结合起来看

1)对语境影响的利用:

就是利用语境的影响以增强口语交际效果,包括正用反用两种类型。

2)对语境影响的导引:

是指对语境消极、负面的影响加以疏导、淡化或消释,从而保证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3)对语境影响的顺应:

是指当说话人出现编码失误而导致听者不能正确解读时,说话人调整编码以适应对方的语境。

4)对语境影响的遏止:

是指对语境中消极、负面的影响直接以制止、清除和封杀,以确保口语交际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成果。

5)对语境影响的再造:

是指口语交际主体为了获得交际的成功而自觉创造出具有积极、正面影响的语境。

第四章公关口才的表达方式

一、知识点(名词解释或选择题)

1.叙说:

说话人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对问题的出现、变化,对人物的经历、行为的交代和介绍。

2.顺序不同的叙说:

顺序,倒叙,插叙,引叙。

3.描述:

以生动、形象的言辞,对人、事、物的情形、状态进行具体的刻画和描绘。

4.言辞描述:

是对人物所说的话及其语气、声态的描述。

5.心理描述:

是对人物内心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所作的描述。

6.事物描述:

是说话人对客观世界中的事件、物体、现象等所作的描述。

7.论证:

是确定某个说法、观点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

8.说明:

是将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能等解说清楚。

9.分类说明: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需要说明的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加以说明。

二、简答题

(一)抒情的要求:

1)感情真挚;

2)情趣健康;

3)符合需要;

(二)论证的规则:

1)论题必须清楚、明确;

2)论题必须始终同一;

3)论据必须是真实的命题;

4)论据的真实性不应当靠论题来证明;

5)从论据必须能够推出论题。

(推不出的错误表现:

A论据与论题不相干。

B论据不充分。

C违反有关推理的规则。

第五章公关口才的修辞手法

一、知识点(名词解释或选择题)

1.比拟:

是借助想象把物当做人、把人当做物,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说的修辞手法。

2.借代:

是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某个人或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

3.对偶:

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联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

4.排比:

指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的修辞手法。

5.设问:

为了引导听话人注意和思考某个问题而明知故问并且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

6.反问:

也称反诘。

是运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只问不答的问句。

二、简答题

(一)借代的方式:

1)特征代本体;

2)专名代泛称;

3)具体代抽象;

4)部分代整体;

5)整体代部分。

(二)运用排比应当注意的问题:

1)必须从内容出发;

2)视情况决定长短;

3)正确使用提示语。

(三)设问的作用:

1)吸引听话人注意,启发听话人思索。

2)强调突出某些重要的内容。

3)用于讲话内容的转折处,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设问说理,可以使论证深入,波澜起伏。

第六章公关口才的句式选择

一、知识点(名词解释或选择题)

1.长句:

是指包含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短句:

指包含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2.复杂句:

指结构复杂、语意繁多、提供信息较多的语句。

简单句:

指结构简单、语意浅显、提供信息较少的语句。

3.主动句: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施事者),这样的句子叫主动句。

被动句: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接受者(受事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

4.完整语句:

指表达形式与其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完全对应的语句。

省略语句:

指表达形式省略了某些成分与其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不完全对应的语句。

5.具象:

指用形象、直接的语言,对事物情况进行详细、细致的描述或说明。

抽象:

指用凝炼、简洁的语言,对事物情况进行概括、简要地描述或说明。

二、简答题

(一)长句化短的方法:

1)抽调法,就是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调到其他位置,或者另外独立成句,或者变为复句里的分句。

2)拆分法:

把联合成分拆开,让拆开的部分与原句中的相同部分直接相配,分别独立为句。

(二)运用省略表达手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省略不是苟简,不能因为省略而造成意义表达的模糊和错误。

2)省略的内容应该是不言自明,不言而喻的事实或道理。

3)省略的部分不应该存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问题。

第七章公关口才的辅助技巧

一、知识点(名词解释或选择题)

1.音质:

也叫音色,是某个声音与其他声音相互区别的根据和标志。

(选)

2.音长:

是声音持续的时值大小。

(选)

3.音量:

是声音的大小。

(选)

4.音高:

是声音的高低。

(选)

5.音调:

是指声音的升和降。

(选)

6.口语表达中的语速:

指表达的快与慢、行与止等内容,主要通过节奏和停连来体现。

7.口语表达的节奏:

就是声音的快慢、高低、强弱、缓急、抑扬、间歇等互相配合、交替出现、有秩序、有节拍的变化组合。

(名解)

8.特征音:

也叫做“功能性发声”,包括语气、笑声、哭声、呻吟声、叹息声、咳嗽声、口哨声、口头语等。

9.语气:

指在口语表达中出现的能够体现说话人感情和角色特征的声音。

10.身势语区类型:

象征性、说明性、表情性、调整性身势语。

二、简答题

(一)重音表达方式:

1)高低对比法。

2)强弱对比法。

3)快慢对比法。

(二)运用重音的基本原则:

1)精而不在于多。

2)正确处理重音与非重音。

3)表达重音要注意把握分寸。

确定重音应该从全局出发。

第八章公共关系交谈的口才

一、知识点(名词解释或选择题)

1.交谈: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口头语言为工具,以对话为基本形式,面对面(或通过声频电子通讯器材)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名解)

2.调查式交谈:

指以了解相关情况为主要目的的交谈。

3.说明式交谈:

以改变对方某种观点为主要目的的交谈。

4.商讨式交谈:

指以统一某种意见为主要目的的交谈。

5.请教式交谈:

以获得某种教益为主要目的的交谈。

6.合作原则:

指交谈各方应该互相配合,交谈的语言应能互相理解,使交谈得以顺利进行。

(重点)

7.交谈的基本要求:

言之有礼、的、益、物、理、度、序、情

8.违背交谈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的交谈通病:

唠叨不休型、不断打岔型、先见之明型、检查审问型、巴结讨好型、胡乱发问型。

9.沉默不语拒绝法:

多用于对方提出了不合情理的要求,表现出蛮横无理态度,或一时难以确定其动机而无法采用其他方法的情况下。

10.含糊其词拒绝法:

面对一些不便于直接、明确加以拒绝的问题可以采用含糊不清的答复加以拒绝。

二、简答题

(一)交谈的基本要求

1)言之有礼;2)言之有的;3)言之有益;4)言之有物;5)言之有理;6)言之有度;7)言之有序;8)言之有情。

(二)合作原则四准则:

(重点)

1)关联准则。

即要求说话要切题,不说无关的话。

2)适量准则。

即要求说话提供的信息量不多也不少。

3)真实准则。

即要求说话提供的信息要真实、可靠。

4)明白准则。

即要求所说的话没有歧义,不晦涩,不混乱。

(三)维护合作原则的方法:

(重点)

1)提醒矫正法:

是指发现问题后及时提醒和矫正。

2)领会含义法:

是指根据合作原则和语境推导出对方讲话的言外之意的方法。

(四)真诚赞美与奉承的区别:

(多选)

1)主观动机不同。

2)是否以事实为依据。

第九章公共关系演讲的口才

一、知识点(名词解释或选择题)

1.演讲:

又叫讲演、演说。

这一概念最早见诸荷马史诗。

演讲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演讲者使用有声音语言并借助体态语言,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报告情况、抒发情感、阐述道理,从而达到说服、感召听众的一种现实性的信息传播活动。

2.演讲的客体:

是指演讲中的听众。

3.逻辑停顿:

为了突出强调某一语意而安排的停顿。

4.心理停顿:

是以讲者与听者的心理活动为依据而处理的一种停顿。

5.语调:

即音调、声调,是说话声音或高或低,或升或降,或曲或直的抑扬起伏变化。

6.提问式:

演讲者一上讲台便向听众提出问题,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并为点明主题奠定基础。

7.引言式:

是指以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俗语、诗歌作为演讲的开头。

8.议论式:

演讲者以朴实的语言、现实的态度描述某种现象并表示自己的观点。

二、简答题

(一)演讲的基本类型:

1)按演讲内容分:

政治、学术、诉讼、社会生活、宗教、礼仪演讲等。

2)按演讲场合分:

集会、视播、课堂、法庭、战地、街头、宴会演讲等。

3)按演讲表达方式分:

叙述式、描写式、抒情式、说明式、议论式演讲等。

(二)口语表达的要求:

1)清晰性、规范性。

是口语表达的初级要求,也是最基本要求。

2)流利性、自如性。

中级要求

3)丰富性、多彩性。

高级要求

(三)选用材料的标准:

1)选择的材料应当能够充分表现主题。

2)选择能够充分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

3)选择能够充分表现主题的新颖材料。

4)选择的材料应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四)演讲常见的结尾方法:

总结归纳法、预示未来法、号召呼吁法、委婉含蓄法、借用名言法、诗词佳句法。

(五)就地取材技巧:

1)从现场的情境中寻找话题。

2)从现场的人和事找话题。

3)从听众的心态上找话题。

4)从前面的演讲中找话题。

三、案例分析题

(一)演讲的传播效果:

演讲是公关专题活动中传播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

好的演讲效果应具以下传播效果:

1)较强的劝服作用。

在面对面的场合中,一旦发现听众对演讲的观点、意见出现怀疑、否定的表情,可以及时以更多的事实依据进行推论、解释或说明,加之以语音、表情、动作等的配合,同时诉诸听众的听觉和视觉,因此会起到良好的劝服效果。

2)有效的信息交流。

演讲的现时性能为演讲者和听众提供即时的双向交流机会。

3)较强的表现力度。

演讲是“讲”和“演”的结合。

演讲具有宣传真理、感召听众的明确目的性。

“讲”具有用事实道理阐发思想感情的主观意念性;“演”具有以姿势、动作、表情辅助口头表达的语言艺术性。

4)有助于提高声望。

通过演讲可以提高演讲者本人以及所在组织的声望。

5)有助于塑造形象。

好的演讲有利于树立演讲者和塑造组织的的良好形象。

第一十章上下级之间的口才

一、知识点(名词解释或选择题)

1.说服:

是指通过劝告、激励和诱导,使对方改变原有态度,按照说服者的愿望和要求去行动。

(名解)

2.消极破坏性的批评主要有:

挑剔式批评;羞辱式批评,这种批评是指将人与事混为一谈,使用讥讽的语言,侮辱下级的人格;埋怨式批评,这种批评是批评者完全不考虑下级出现错误的客观原因,而是使用教训、指责的口气将出现错误的原因完全归罪于下级;笼统式批评;压服式批评;威胁式批评;质问式批评;片面式批评;盛气凌人式批评;马后炮式的批评。

3.可以选择的批评方式有:

点化式;交换式;温婉式;自责式;提问式批评指向对方提出问题、问原因,究后果,使对方在回答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的错误;勉励式批评指以表扬、勉励的语言和口气与下级交谈,使之对自己的弱点引起重视;比拟式;商谈式。

4.竞争取胜型的上级:

是指在激励的竞争中成长、经历多次激烈竞争脱颖而出的上级。

二、简答题

(一)上级说服下级行之有效的技法主要有以下六种:

1)选择最佳的说服地点

2)抓住说服的最佳时机

3)针对下级的个人特点

4)善于摆事实、讲道理

A.让下级亲眼见到事实

B.摆出说服力强的事实

C.尽量运用具体的事实

D.多用亲身经历的事实

E.巧妙地引用历史事实

5)运用苏格拉底技法

6)心理换位避免冲突

(二)上级表扬下级应当掌握以下相关技巧:

1)表扬应当具体

2)表扬应当对事

3)表扬应当及时

4)表扬应当公开

5)明确表扬原因

6)恰当运用对比

第一十一章公共关系口语的风格

一、知识点(名词解释或选择题)

1.公共关系口语风格:

是指说话人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言语交际中,在表达手段、表现方法等方面,逐步形成并显著出来的相对稳定、个性鲜明的风貌和格调。

(名解)

2.口语风格与文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口语风格和语言风格都属于文风的范畴。

3.口语风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和重复性等主要特点。

4.简洁干脆的风格:

就是应用最少的言词传递最明晰的信息,即言简意赅,话少意多,干净利索,无枝无蔓。

(选)

5.明快直率的风格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明明白白,爽爽快快。

(选)

6.平实朴素的风格就是老老实实地叙述事实,解剖事理。

用语浅显,语义明白,语气自然,表述清楚。

(选)

7.典雅沉稳的风格是指规范端庄、情趣脱俗、语句稳妥、表述沉稳、文明优雅的言语格调。

(选)

8.华美富丽的风格就是词汇丰富,语句多姿,浓墨重彩,绘声绘色。

(选)

9.委婉含蓄的风格就是不直接吐露本意,而采取曲折婉转的方式加以表达(选)

二、简答题

(一)形成口语风格的客观因素:

1)民族因素;2)时代因素;3)阶层因素;4)社区因素

(二)形成口语风格的主观因素:

1)个性气质;2)生活阅历;3)文化修养;4)职业特点;5)情趣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