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1285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象学试题库nnn.docx

气象学试题库nnn

气象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气象学:

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学科

2、农业气象学:

研究对农业生产有意义的气象条件的一门学科。

3、林业气象学:

研究森林和气象条件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科学。

4、太阳常数:

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约为150×106千米),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称之为太阳常数。

5、光周期现象:

 昼夜长短影响着作物开花、结实、落叶、休眠以及地下块根、块茎等营养贮存器官的形成。

植物对昼夜长短的这些反应,统称为光周期现象。

6、生理辐射:

在太阳辐射光谱中对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波长300~750nm)。

 

7、光合有效辐射:

在太阳辐射光谱中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作用的辐射(波长380~710nm)。

 

8、干绝热直减率:

未饱和湿空气或干空气块,在垂直方向上,每绝热移动100m,在理论上其温度变化的数值

9、湿绝热直减率:

饱和空气绝热上升,下沉过程中都维持饱和状态,以此状态每绝热移动100m时,在理论上其温度变化的数值

10、界限温度:

对农业生产具有指示或临界意义的温度称为界限温度。

11、潜热转移:

气象学上把因水的相变而引起的热量转移称为潜热转移。

12、绝对湿度:

空气中的水汽密度

13、相对湿度:

同温度下e和E的百分比

14、露点温度:

气压不变,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通过降温,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5、蒸发量:

某一段时间内(日、月、年)因蒸发而耗掉的水层厚度来表示,这水层厚度叫蒸发量。

单位mm

16、降水量:

自天空下降,或在地面凝结的水气凝结物,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降水量。

单位mm

17、农田总蒸发量:

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二者的总和叫田间总蒸发量

18、水分临界期:

在生长发育时期内,植物对水分要求最敏感的时期。

19、地方性风:

由于地形和地表性质不同而形成的,以一天的周期,而改变风向的风称为地方性风。

20、季风: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所形成的,以年为周期,随季节而改变方向的风,

21、天气:

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示的大气状态,称之为天气。

22、气团:

指在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温度,湿度,稳定度)比较均匀,而范围较大的空气。

23、气旋:

在北半球,占有三度空间,在同一高度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反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尺度涡旋。

24、反气旋:

占有三度空间,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尺度涡旋。

25、天气预报:

根据过去的观测资料,现在的天气实况和天气变化的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变化。

26、霜冻:

指植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植株表面以及近地气层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下降到0℃或0℃以下,足以引起作物受害的农业气象灾害。

27、低温冷害:

在植物生长季节里,当温度下降到植物生长所需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以下,而温度仍>0℃,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危害

28、寒潮天气:

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气温下降的天气过程。

由于冷空气入侵,使气温24小时内下降10℃或10℃ 以上,最低气温4 ℃在以下,同时伴有偏北大风,有时还会有大雪、雷暴和大雨等。

29、台风:

形成在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常常带来狂风骤雨。

30、沙尘暴:

沙尘暴是指大量的尘土和沙粒被风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少于1km的现象,又称沙暴或尘暴。

二、填空

1.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空气的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不同性质将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层。

2.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空气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性质将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五层。

3.对流层的特点是平均高度(11)km,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大气质量的(3/4)集中于此层。

4.光照时间是指(可照时间)和(曙暮光时间)二者之和。

5.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遇到直径大小不同的质点时发生散射辐射,分别为(分子散射)、(粗粒散射)。

6.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求算公式为(hθ =90º-ø+δ)。

7.太阳辐射光谱中紫外线约占(7.2%)、可见光约占(45.5%)、红外线约占(47.3%)。

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中O2强烈吸收(λ<200nm的紫外线),O3主要吸收(λ在200~320nm的紫外线)。

9.根据作物对昼夜长短的不同要求,将作物分为(短光照作物)、(长光照作物)、(中性作物)。

10.短日照作物原产地多为(南方低纬度),例如(棉花)、(水稻)。

11.长日照作物原产地多为(北方高纬度),例如(小麦)、(大麦)。

12.在引种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长日照作物引种遇到的困难(小于)短日照作物。

13.在太阳辐射光谱中对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为生理辐射,其波长

范围是(300~750nm)。

14.太阳辐射作用效应中的光效应主要是指(光合作用 ),(光周期作用)

(光的成形作用),(感光性运动作用)等。

15土壤、空气等物质热交换的方式有(传导)、(辐射)、(对流)、(平流)、(乱流)、(潜热转移)。

16.物质的热特性是指(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

17.物质的热特性中,决定温度升降速度的是(热容量),表征物质传递

热量能力的是(导热率),表示物质因热传导而消除层次间温度差异

能力的是(导温率)。

18.空气的绝热变化分为(空气的绝热运动)、(干湿绝热直减率)。

19.气温日变化的最大值出现在(14-15h)时,最小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0.影响土壤容积热容量的因子有(土壤水分)和(孔隙度)。

21.土壤温度的变化一般是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的年较差(变大),气

温的日较差(下降)。

22.考察一团大气稳定程度的时候,r>rd表示空气处于(绝对不稳定),

r

23.各种界限温度在农林业生产上具有不同的意义,其中0℃表示(农林业生产期),5℃表示(生长期 ),而(20℃)表示热带、亚热带作物和树种的活跃生长期。

24.常用的农业界限温度有( 0 )、(5)、( 10)、(15)、(20℃ )。

25.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主要有水气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等。

26.水的三相平衡点的数值为(0.0076℃ )、(6.11hba)。

27空气绝对湿度的日变化类型分为(单波型)、(双波型)两种类型。

28.水汽凝结物中,冰雹是(积雨云)的产物,它的高度在垂直方向上可达(8000)

米以上。

29.在云的分类中,不同的云可用字母来描述,其中Cb表示(积雨云),

Ac表示(高积云),Cs表示(卷层云)

30.水汽凝结的两个基本条件为(水气过饱和状态)和(凝结核存在)。

31.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平流辐射雾)、(蒸发雾)和锋面雾。

32.降水的表示方法有(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变率)。

33..过高和过低的空气湿度会影响到植物的开花、结实、子粒成熟,当相对湿度为(80%)时对植物生长适宜,当相对湿度为(大于90%或不足40%)时作物受害。

34.空气在水平方向受力包括(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35.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包括(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场等。

36.自由大气中梯度风的形成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三个力的作用。

37.高层大气中形成风时,在平直等压线气压场中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两个力的作用,形成(地转风)风。

38.常见的地方性风有(海陆风)、(山谷风)、(焚风)。

39.季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指(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两个方面。

40.三圈环流形成过程中,在北半球近地面层中出现了(四)个气压带,

(三 )个风带。

41.夏季我国主要受(Tm)、(变性Pc)、(Tc )、( E)等气团的影响。

42.暖锋天气的云序为(Ci)、(Cs)、(As )、(Ns )。

43.影响我国的主要锋面有三种,分别为(寒潮冷锋)、(极锋)、(华南准静止锋)。

44.天气预报是根据过去的(观测资料),现在的(天气实况)和(天气变化的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变化。

45.根据(低温对作物影响的时期)和(作物受害后症状特点)将冷害分为四种类型。

46.根据低温对作物的影响时期和作物受害后症状特点,将冷害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混合型冷害)、(稻瘟病型冷害)四种类型。

47.根据形成条件,可以将霜冻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

(平流辐射霜冻)等三类。

47.我国降雹特点中的地理分布是指(中纬度多于高纬度和低纬度),(山地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

48.冰雹的人工防御方法主要有(催化法)、(爆炸法)。

49.台风的结构包括(台风眼区)、(旋窝区)、(外围大风区)三个部分。

50.影响我国的台风平均每年(8)个,最多为(11)个,最少为(3)个。

三、简答题

1、气象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农业气象条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

2、研究农作物在各个发育时期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

3、根据农作物的农业气象指标鉴定当地气候条件对他们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充分利用有利气候条件,克服不利气候条件的途径。

2、大气对流层及其特点

(1)对流层:

①平均高度11km。

②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平均0.65℃/100m。

③几乎全部的水汽。

大气质量的3/4集中在这一层,且温、湿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

④对流旺盛,天气变化最剧烈。

3、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及其各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R=(S‘+D)(1-α)-F  ——地面辐射平衡方程

式中:

F—地面有效辐射;(S‘+ D)—到达地面的总辐射;  α—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公式讨论:

阴天,夜间,纬度。

4、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时要发生一系列的减弱现象。

其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一部分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悬浮微粒所散射,还有一部分被尘埃、云层反射而返回宇宙空间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大气对于太阳辐射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

ﻫ  O2:

强烈吸收λ<200nm的紫外线。

ﻫ O3:

主要吸收λ在200~320nm的紫外线。

 水汽:

吸收红光及红外线,辐射能可减弱4%~15%。

 CO2、微尘杂质:

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能。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1、分子散射2.粗粒散射

(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5、、在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总量中,主要光谱成分所占的比例及其作用

紫外线:

约占7.2%(0.15—0.39µm),有杀菌的作用。

 可见光:

约占45.5%(0.39—0.76µm),起光效应。

红外线:

约占47.3%(0.76—4µm),起热效应。

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选择性)

   大气对于太阳辐射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

O2:

强烈吸收λ<200nm的紫外线。

O3:

主要吸收λ在200~320nm的紫外线。

水汽:

吸收红光及红外线,辐射能可减弱4%~15%。

CO2、微尘杂质:

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能。

7、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改变株型,叶型,提高种植密度。

 2、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和措施,造成通风透光的群体结构,提高群体的经济系数。

3、充分利用生长季节,适时早播,育苗移栽,提高复种指数,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制造并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

8、太阳辐射作用效应

 1.光效应 ①光合作用:

植物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影响植物生长量。

②光周期作用:

日照长短影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发育速度。

③光的成形作用:

光强影响植物的形态和长相④感光性运动作用:

影响植物发育过程和品质。

2、热效应:

太阳辐射是一切生物能量的来源。

9、写出地面热量收支平衡方程,并表明各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R=P+B+LEﻩ(地面热量收支方程)

 R-辐射差额

  P-地面与近地气层之间热量交换量

ﻩB-地面与下层之间热量交换

ﻩLE-水分蒸发和凝结进行的热量交换量

10、三基点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农作物,果树生长发育最适温度接近于最高温度。

②最高温度多在30~40℃之间,但遇到的机会不多。

(除炎热气候区外)

 ③最低与最适温度的差距较大,但常遇到。

所以在生产实践中,作物的分布和生长受低温限制大于受高温的限制。

 

11、土壤中温度的传播规律

 ①    温度波动的周期不随深度而改变。

 ②  无论日变幅还是年变幅都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到某一深层后出现日变和年变消失层。

(恒温层)

③   位相:

随深度的增加而落后.

  日变化:

深度每增加10cm,位相落后2.5-3.5h。

   年变化:

深度每增加1m,位相落后20-30天。

12、常用的界限温度及其在农林业生产上的意义

0℃:

农林业生产期(农耕期) 

5℃:

生长期          

10℃:

喜凉作物活跃生长期      

15℃:

喜温作物活跃生长期   

20℃:

热带、亚热带作物和树种的活跃生长期

该温度的出现日期,持续日数和持续时期中积温多少,对一个地方的作物布局,栽培方法,耕作制度,品种搭配和季节安排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

15、世界季风的分布

①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东非的索马里,西非的几内亚沿岸

 ②北美的东南部季风

  ③南美的巴西东部季风。

其中亚洲为最强烈,分布最广

18、冬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及其天气特点

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pc)(势力大)和热带海洋气团(Tm)(势力小)的影响。

pc :

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我国各地均受它的影响,它侵入我国以后,逐渐变性。

ﻩ天气:

晴朗,寒冷干燥,清晨往往有雾。

Tm:

来自于副热带太平洋面和南海海面,影响我国华南、华东、云南等地。

天气:

所经之地气温显著回升,形成冷季的热潮。

它控制地区,天气晴朗温暖如春,其边缘冬雨连绵。

19、暖锋的天气特点

 由于暖锋坡度较小,上升运动缓慢,暖空

气上升到很远的地方。

暖空气沿着暖锋向上滑升时,以

绝热冷却的方式,使水汽达到饱和而凝结。

锋面过境时-产生范围大的云系和连续性降水。

 云序:

Ci→Cs→As→Ns降水区:

约300-400km

锋面过后-暖气团占据冷气团的位置,T上升,P下降,雨过天晴

20、第一型冷锋天气特点

它前进速度较缓慢,暖空气在冷锋面上滑升速度也不大,形成的天气与暖锋天气相似。

ﻩ锋面过境时:

有较大的风,云层增厚,形成雨雪天气。

 云序先后出现顺序:

Ns→As→Cs→Ci 降水区:

200km

  锋面过后-冷空气占据暖气团位置,T下降,P上升,天气转好。

21、第二型冷锋天气

运行方向与第一型冷锋相同,但速度大,锋面坡度较陡。

锋前暖空气产生强烈上升运动。

夏半年:

暖气团较潮湿,对流性不稳定,它受冷空气的强迫抬升,在地面锋线附近产生积雨云,地面锋线的远方出现高云。

ﻩ冷锋过境时 -产生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但时间短。

 锋面过境后,天气立即转晴。

冬半年:

暖空气较干燥。

锋面过境时,锋线附近很低的云层,有时有雨区不宽的连续性降水。

锋面过后-云很快消失,但风速增加,出现大风天气。

干旱的春季,有沙暴天气。

22、影响我国的主要锋面 

  主要有寒潮冷锋,极锋,华南准静止锋。

 1、寒潮冷锋:

pc和变性pc所交绥形成的锋面,具有冷锋的性质。

冬季;它经过华北,东北-具有第二型冷锋天

    气性质,气温剧烈下降,伴有大风。

ﻩﻩ 到华中,华南,T升高,水汽增加,锋

  面移速下降,阴雨连绵的天气。

2、极锋:

pc与热带气团交绥所形成的。

(具有暖锋性质)

一般每年,4月末5月初-登陆华南。

5月末-进入长江中下游与珠江之间。

  6月中旬-到达江淮地区7月最盛-过黄河到东北,内蒙一带。

 极锋所经之处,均有广大的雨区,多为连续性降水,雨量较大。

3、华南准静止锋

 变性pc到长江以后与南海气团交绥而成的。

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但12月到次年6月活动最为频繁,是华南整个冬季的一个重要天气系统。

23、霜冻的分类及其危害特点

分类   按形成条件分三类。

1、平流霜冻:

由于北方大规模强冷空气的侵袭,使所经地区温度骤然下降而引起的,影响范围广,连续几夜出现。

但出现时间多在早春或晚秋,作物尚未出土或成熟,所以危害一般不大。

2、辐射霜冻:

在寒冷的夜间由于地面或植物体表强烈辐射冷却作用所引起的霜冻。

常发生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间。

常见于低洼地,林间空地和干松的地面,发生的范围小,危害程度较轻。

3、平流辐射霜冻(混合霜冻)平流冷却和辐射冷却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围广,强度较大,且往往早秋或晚春出现,所以危害较大。

东北,内蒙古地区每年的初霜冻和终霜冻属于这种霜冻。

  初霜冻——秋季第一次霜冻

  终霜冻——春季最后一次霜冻。

   无霜期——终霜日与初霜日之间的时间

24、防御霜冻的物理学方法

1、熏烟法:

燃烧发烟物体,使其形成烟幕,笼罩在农作物上空,防止霜冻的方法。

一般能提高1-2℃ ,有时达3℃。

燃烧物:

杂草,锯末,落叶,枯枝等。

     数量和位置设计:

每亩可设烟堆四个左右,每堆用干草70-80斤左右,烟堆烟安置在迎风面上。

 点火和持续时间:

霜冻到来之前一小时左右,要保持到太阳出来之后气温高于0℃以上。

2、灌溉法和喷雾法

灌溉法:

水有保温性,使夜间温度下降缓慢。

 灌水时间----霜冻来临之前一天左右进行。

喷雾法:

将水均匀洒在果树或作物上。

 霜冻较轻时——每隔15分钟进行一次。

 霜冻较重时——每隔7---8分钟进行一次。

25、低温冷害的种类

根据低温对作物影响的时期和作物受害后症状特点,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

1、延迟型冷害:

指在作物的营养生长期(5—6月)里有较长时间的低温,使作物生育期延迟,不能在初霜冻到来之前正常成熟,秕粒多,千粒重降低而减产的类型。

2、障碍型冷害:

在作物生殖生长阶段(7—8月)内短时间异常低温所引起的,直接危害了结实器官的形成,造成不孕,结实率降低,空壳粒增加,导致减产的类型。

对水稻、高粱、大豆都产生危害,但以水稻为主。

3、混合型冷害:

既受延迟型,又受障碍型冷害。

4、稻瘟病型冷害:

水稻生长期时间内,因低温阴雨而发生稻瘟病,称为稻瘟病型冷害。

26、影响低温冷害的因素

1、作物布局是否妥当;

2、品种生育期长短如何,采用与本地热量条件不相适应的生育期过长的作物品种易遭受冷害;

3、农业水平高低;

4、有没有其它气象灾害—低温年如果遇到干旱、水涝、霜冻,减产幅度会增大

27、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1、合理布局:

据各地生育期长短,积温多少,作物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当的作物和品种;

2、培育良种:

大力培育早熟、耐寒、高产的良种,并加强种子管理;

3、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早栽,缩短播种期、插秧期,减少农耗积温,充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

4、改良土地:

提高土地肥力,治理涝洼地,提高地温,都可以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作物抗御低温的能力;

5、合理施肥:

保持不同肥料的适当比例;

6、加强田间管理:

早间苗、勤铲、勤镗、疏松土壤、消灭荒草、排除渍涝、防治病虫害等都有利于抗低温,促早熟。

28、我国降雹特点

地理分布:

(1)中纬度多于高纬度和低纬度,如陕西、甘肃、云南、河南、内蒙、江苏

(2)山地多于平原,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全国雹日最多的地区平均30天以上/年。

(3)内陆多于沿海。

 我国东部为平原,又临近海洋;西部,高山、高原,又远离海洋,西部多于东部,但是东部是我国主要农业区,所以造成的危害反而更严重。

 2、降雹的时间分布

年变化:

出现在、夏、早秋的温暖季节, 南方多于北方,东部早于西部

日变化:

(1)午后到傍晚—大部分(2)夜间—少部分

29、台风的结构和天气

1、台风眼:

指台风中心,直径不超过10—60km。

①无风少云。

(眼中有下沉气流,通常静稳天气,并形成逆温)

②登陆后由于地形摩擦作用,中心程度减弱,有上升气流,出现降水。

2、狂风暴雨区:

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形成螺旋状对流云墙,平均宽度为50-100km,高达10几km,云墙下有狂风暴雨,是最恶劣的天气,风力可达12级以上,沿海地:

100-300mm/24h,,海浪高达8-9级以上

3、外围大风区:

直展云带,该区边缘多为Cu、As、Cs,3h,ΔP下降3hpa以上,风速一般在6-8级。

半径200-300km

30、我国北方的沙尘源区

1、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

2、陕、蒙、宁、晋西北长城沿线的的沙地、沙荒旱作农业区;

3、位于北京北部、东部的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科尔沁沙地;

4、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

四、论述题

1、积温的分类及应用

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地积温、负积温、净效积温、日积温、危害积温

1)作为新品种的“身份证”

2)在作物发育期预报上应用,必须用有效积温预报物候期的到来。

 3)作为农业气候专题分析与区划的重要依据

4)负积温:

活动积温表示(低于0 ℃或-5℃一段时期的积温)

5)日积温:

可表现作物日的发育速度,成正动态关系

2、气团的分类,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及其天气特点

根据气团形成的源地,源地的下垫面性质,下垫面之间温度对此来分类。

地理分类-据气团形成的源地,下垫面性质

源地北极气团(A)极地气团(P)ﻩ热带气团(T)赤道气团(E)->源地主要是海洋

下垫面性质性质海洋性气团(m)大陆性气团(c)

热力分类-根据气团移动时与所经下垫面之间的温度对比进行的分类。

冷气团暖气团

夏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及其天气特点:

主要受Tm,变性pc,Tc,E影响。

Tm:

夏季我国主要气团。

除西北小部分地区均受影响。

刚登陆时-出现不稳定天气,有时因地形抬升作用,常有雷暴形成。

继续向北推进并久留时-炎热无云天气。

 (气团中层存在下沉逆温)Tm与其它气团交汇地带往往形成降水=>我国降水主要形式。

冬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及其天气特点

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pc)(势力大)和热带海洋气团(Tm)(势力小)的影响。

pc:

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我国各地均受它的影响,它侵入我国以后,逐渐变性。

天气:

晴朗,寒冷干燥,清晨往往有雾。

Tm:

来自于副热带太平洋面和南海海面,影响我国华南、华东、云南等地。

天气:

所经之地气温显著回升,形成冷季的热潮。

它控制地区,天气晴朗温暖如春,其边缘冬雨连绵。

3、霜冻的分类及其防御措施

分类按形成条件分三类。

1、平流霜冻:

由于北方大规模强冷空气的侵袭,使所经地区温度骤然下降而引起的。

影响范围广,连续几夜出现。

但出现时间多在早春或晚秋,作物尚未出土或成熟,所以危害一般不大。

2、辐射霜冻:

在寒冷的夜间由于地面或植物体表强烈辐射冷却作用所引起的霜冻。

常发生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间。

常见于低洼地,林间空地和干松的地面,发生的范围小,危害程度较轻。

3、平流辐射霜冻(混合霜冻) 平流冷却和辐射冷却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围广,强度较大,且往往早秋或晚春出现,所以危害较大。

东北,内蒙古地区每年的初霜冻和终霜冻多属于这种霜冻。

初霜冻——秋季第一次霜冻终霜冻——春季最后一次霜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