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7915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五下数学总复习教案

中大外国语学校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

学科数学第册第单元

教学内容

因数与倍数复习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利用这一特征解决一些问题。

3.进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

4.通过复习,能发现不懂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重点

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等相关概念及其联系和区别

难点

会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知识梳理】

1.因数与倍数。

(1)什么是因数?

什么是倍数?

请举例说明。

如:

3×4=12

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2)你对因数和倍数还有哪些了解?

由学生自己回忆知识、语言表达所了解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说到下面几个问题:

①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本身。

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③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④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是相互存在的,不能孤立说因数或倍数。

⑤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是2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

举例说明。

(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5,10,25,35,40

教师:

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3)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6的倍数,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吗?

为什么?

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吗?

提示:

因为6=2×39=3×3

3.质数和合数。

(1)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

质数又称作什么数?

(2)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3)1是质数吗?

是合数吗?

【复习讲授】

1.写出36的所有因数和100以内的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怎样写才能不缺写也不多写。

3.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里(数字可重复使用)

1248910

121521579168

练习要求:

(1)学生分别将各数写在相应的圈里。

(2)学生交流:

说一说自己的判断过程。

(3)回答下列问题:

【巩固作业】

1.完成课本第116页的第1题。

2.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1~4题。

【课堂小结】

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予以解决)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什么是因数?

什么是倍数?

如:

3×4=12

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课后

反思

 

 

中大外国语学校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

学科数学第册第单元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根据意义和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2.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认识约分、通分的重要性质。

3.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排除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难,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重点

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

难点

灵活地计算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知识梳理】

1.分数的意义。

(1)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2)你怎样理解单位“1”?

(3)什么是分数单位?

(4)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

被除数÷除数=

2.真分数和假分数。

(1)什么样的数是真分数?

真分数大小特征?

(2)什么样的数是假分数?

假分数大小特征?

(3)什么样的数是带分数?

假分数如何化成带分数?

化一化,练一练。

3.分数的基本性质。

说一说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

举例说明。

4.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什么是公因数?

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什么是公倍数?

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5.约分、通分。

(1)什么叫做约分?

约分根据什么?

(2)什么是最简分数?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

(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

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怎么办?

7.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8.计算方法和步骤。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

①通分②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简便运算。

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交换律:

a+b=b+a

结合律:

(a+b)+c=a+(b+c)

【基础练习】

1.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5题。

2.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8题。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19页第7~10题。

【课堂小结】

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疑问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被除数÷除数=

分数加、减法步骤: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步骤:

①通分②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课后

反思

 

中大外国语学校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

学科数学第册第单元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2.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难点

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知识梳理】

1.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长方体有条棱。

哪些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有个顶点。

(2)表面积。

学生看图解答:

①上、下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②前、后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③左、右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3)体积。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以上面的图为例)

①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

可以怎么求?

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4)体积单位。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②一般情况下升、毫升是用于什么单位?

③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16页第2题。

完成课本117页第3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18、北斗七星构成勺形,属于大熊座,北极星属于小熊座。

【课后作业】

6、你还知道哪些环境问题?

它们都对地球造成了哪些影响?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答:

如水资源缺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品种咖快灭绝,地球臭氧层受到破坏,土地荒漠化等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18、北斗七星构成勺形,属于大熊座,北极星属于小熊座。

3.长方体和正方体

8、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农历一个月。

(1)具体特征:

六个面,十二条棱

(2)表面积

3、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变成蓝色,这种蓝色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3)体积:

V=Sh

1、焚烧处理垃圾的优缺点是什么?

课后

反思

8、我们把铁钉一半浸在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过几天我们发现铁钉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在水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2、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中大外国语学校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

学科数学第册第单元

教学内容

图形与统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各种数量变化情况,能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利用轴对称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3.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4.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知识梳理】

1.摆一摆。

(1)只给一个正面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

有多种摆法?

(2)给出从正面、上面、左边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

有多种摆法吗?

2.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

①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②画对称轴。

③说一说,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的关系。

(2)旋转。

①什么是旋转现象?

②旋转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3.单式折线统计图。

出示课本117页第4题。

4.复式折线统计图。

(1)课件呈现如下统计图。

请学生回答题目中的3个问题。

(2)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教师出示题目内容。

去年1~6月份商店售出A、B两种饮料情况:

②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复式折线统计图。

③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3)说一说,从统计图中你又得到哪些信息。

(4)有12瓶水,其中11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

①独立思考,在纸上进行分析。

②点学生说出分析过程

④师生一起画图分析。

【课堂作业】

1.某工厂生产的9个零件里有一个是次品(比一般零件要重一些),请你想办法找出次品。

2.如果有27瓶水,其中26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比其他的水略轻一些。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呢?

3.完成课本第121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8题。

4.完成课本第121页练习二十八的思考题和“生活中的数学”。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同学们都很认真,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还有疑问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图形与统计

1.观察物体:

正面、上面、左面

2.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

(2)旋转

3.画折线统计图

图中正确表数据,相邻两点间连线,

描出点旁标数据,右上角把日期填

课后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