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2122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化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茶氨酸(C7H14O3N2)具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功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氨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B.茶氨酸由26个原子构成

C.茶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8.3%

D.茶氨酸中碳、氢、氧、氮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

14:

3:

2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甲烷

B.盐酸

C.食醋

D.石灰水

3.下列各组物质转化的设计,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S→SO2→H2SO4

B.Fe→Fe2O3→FeSO4

C.Ca(OH)2→CaCl2→CaCO3

D.Cu→CuO→Cu(OH)2

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粒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原子或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A.A

B.B

C.C

D.D

5.工业上用甲、乙制备化学肥料丙,同时生成丁。

根据下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NH3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丙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约为23.3%

D.反应中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2:

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锌易得骨质疏松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是因为分子的大小能改变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8.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氢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H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He中Na为+1价,He为-1价

B.Na2He中Na、He元素质量比为2:

1

C.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又含稀有气体元素

D.稀有气体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9.“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A.将面粉和水混合配制成溶液

B.用肥皂水判断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C.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D.食醋除水垢(不垢主要成分碳酸钙)

10.将锌片分别放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会减轻的是()

A.H2SO4

B.AgNO3

C.FeSO4

D.MgSO4

1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CO2

CO

O2

点燃

B

CaO

CaCO3

过滤、蒸发

C

NaNO3溶液

Na2CO3

适量CaCl2溶液

过滤

D

铜粉

铁粉

过量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2.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B.铁丝——火星四射

C.硫——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红磷——产生大量的烟雾

13.将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可以说明()

A.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D.气体压缩时分子变小

14.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4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15.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广泛用于光化学反应、太阳能电池的物质.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反映二氧化钛化学性质的实验是()

A.把TiO2加入各种酸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

B.把TiO2加入各种碱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

C.把磁铁接触TiO2后,观察TiO2是否被磁化

D.加热TiO2检测有无气体放出

16.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二、多选题

17.肼(N2H4)是氮和氢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

工业上利用尿素法生产肼,同时得副产品十水碳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①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      ②Cl2+H2O==HCl+HClO;

③制肼过程的反应为CO(NH2)2+NaClO+2NaOH==N2H4+Na2CO3+NaCl+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尿素不能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生成氨气,造成肥效流失

B.Cl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C.从母液中分离出十水合碳酸钠晶体,可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

D.从后续反应过程来看,若要使原料利用率最佳,合成次氯酸钠时投入的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71:

80

18.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B.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大

C.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

19.如图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C.

等质量的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

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

三、填空题

20.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医疗上用含氢氧化铝药物中和胃酸过多         .

(2)用稀盐酸除铁锈        .

(3)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

(4)用稀盐酸清洗盛石灰水的试剂瓶上的白色物质       .

21.H7N9型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治愈率比较低.为预防新型禽流感蔓延,可用ClO2进行环境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2所示的四种物质:

在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2)a物质中钠、氯、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

(3)d物质中氯元素和氧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

(4)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流程题

22.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利用稀硫酸浸取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制取活性氧化锌的方案(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和ZnO,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1)将氧化铜锌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操作1的名称是____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由玻璃棒、烧杯、_____;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稀硫酸要过量,其目的是_____,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得到滤渣1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暖宝宝”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利用其发热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查阅资料)

“暖宝宝”中含有铁粉、活性炭、水、氯化钠等物质。

遇空气发生反应的表达式是:

铁+氧气+水→氢氧化亚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放热。

(进行实验)

验证“暖宝宝”中含有铁粉。

甲同学打开一袋“暖宝宝”,将其中粉末倒入烧杯中,用磁铁与之充分接触,发现有黑色粉末被吸引,证明“暖宝宝”中确实含有铁粉。

(现象与讨论)

乙同学无意中将吸出的铁粉撒在了酒精灯火焰上,意外地发现铁粉燃烧,火星四射。

该小组同学对此现象展开讨论: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这是因为___.

(实验回顾)

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实验原理: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减小。

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可以根据集气瓶中水的变化,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实验改进1)丙同学使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步骤1:

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暖宝宝粉末(体积为2ml),封闭。

步骤2:

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

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实验处理)

(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测得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实验改进2)丁同学设想用图1装置,换用“暖宝宝”中的物质代替红磷将其燃烧,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你认为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如填“是”,此空可不必作答)。

六、综合题

24.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应选用发生装置是______(填标号);该反应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的质量,占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中氧元素质量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也可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用此法来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标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

25.下图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常用的部分仪器。

(1)若要组装一套CO2的制取装置,除了选择B、C还要选择图中的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 是____________;

(2)选用H装置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其中的X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制得4.4gCO2气体,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多选题

1、

2、

3、

三、填空题

1、

2、

四、流程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六、综合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