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2261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

优品课件之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美术第六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本册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6册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和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5课,分为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六个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

渐进关系如下:

“造型•表现”课内容安排一般为:

欣赏→观察写生或记忆画→制作或想象画;“设计•应用”课内容安排一般为欣赏→分析→局部设计→整体设计。

本册单元及课节教学内容中,人文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如:

《家乡的桥》一课中按欣赏了解家乡古代的桥→现代的桥→未来的桥。

本册单元及课节教学内容除递进关系之外,也有并列的内容,如《家乡的桥》与《新老厨房》、《我的喜怒哀乐》与《幽默大师》、《照猫画虎》与《我爱大熊猫》等。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做一定的调整。

序号课题教 学 目 标重点、难点1首页图版(1课时)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青铜工艺品,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进一步直观地了解青铜工艺的造型特色与艺术价值。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重点:

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

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2家乡的桥(2课时)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重点:

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

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3新老厨房(1课时)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

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

表现出厨房的细节。

(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4设计小板报(2课时)1.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

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5我的喜怒哀乐(1课时)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重点:

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

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6幽默大师(2课时)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重点:

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

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7灯彩辉映(2课时)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重点:

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

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8杂技表演(2课时)1.能用黏土或橡皮泥塑出一个表演杂技的人。

2.通过欣赏中外杂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练习与创作,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认识和泥塑语言的应用能力。

3.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并塑造出杂技演员的形象,使学生感受杂技艺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

了解杂技艺术,启发学生记忆,并能抓住人物在运动中特有的姿势,塑出杂技人物的动态和组合造型。

难点:

泥塑形态特征的表达和造型变化。

能抓住运动时某一特有的姿势来塑造形象。

9巨大的恐龙(2课时)1.了解恐龙生活的环境、种类以及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塑制恐龙的造型,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想象来表现恐龙的故事。

3.培养关注、热爱、保护自然的情感。

重点:

抓住各种恐龙的各种特征独立捏制完成恐龙造型。

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10照猫画虎(1课时)1.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了解猫科动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照猫画虎”的方法,运用各种方式表现虎和其他猫科动物,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

3.认识到动物无论是凶猛还是可爱,都是大自然的一员,树立起从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重点:

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大胆表现。

难点:

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11跳舞的点与线(2课时).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2.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

7.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重点: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

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12我爱大熊猫(2课时)1.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大熊猫,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想象力。

2.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3.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重点:

进一步培养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难点:

动态大熊猫的笔墨造型。

13五彩斑斓(2课时)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学习调色的方法。

重点:

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

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和间色的调色方法。

14彩色撕贴画(2课时)1.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材料撕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2.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成功感。

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重点:

能充分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有趣的撕贴画并表现出色彩对比鲜明,形象生动饱满的画面。

难点:

1、色彩的搭配2、撕成的纸片大小、形状要均匀,拼贴小块的碎片时可以用牙签或小木棍帮助粘贴。

15星星闪烁(2课时)1.学习简单的星状图案设计方法。

2.欣赏作品中、生活里星状纹样的运用,感受其造型美感。

3.培养学生的创造设计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

学习星状图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难点:

运用点、线、面、色设计不同美感的星状图案。

16皮影(2课时)1.了解皮影的造型及表演特点。

2.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

3.提高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弘扬中国的皮影艺术。

重点:

用卡纸等坚实的纸张模仿皮影的造型和制作特点,做一个人物。

难点:

做一个能动的皮影人物。

新课标浙美版美术三年级第六册第一课教案

家乡的桥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

教师:

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

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

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

(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

(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范例:

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

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

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

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

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

如:

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

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

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桥梁有50多座。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

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

“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

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

芦沟桥。

教师归纳:

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4.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

①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

②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

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

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

学生猜测回答。

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

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

学生从桥的形、色、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

心中的桥有许多种:

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

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

6.评述讨论。

教师:

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

(2)有哪些可取之处?

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

7.小结。

教师: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

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

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

教师: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

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

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

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

(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

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

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

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

为什么?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六册教案第1课家乡的桥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

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

教师:

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

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

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

(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

(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范例:

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

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

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

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

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

如:

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

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

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桥梁有50多座。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

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

“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

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

芦沟桥。

教师归纳:

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4.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

①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

②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

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

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

学生猜测回答。

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

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

学生从桥的形、色、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

心中的桥有许多种:

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

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

6.评述讨论。

教师:

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

(2)有哪些可取之处?

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

7.小结。

教师: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

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

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

教师: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

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

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

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

(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

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

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

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

为什么?

教后小记

第2课新老厨房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

表现出厨房的细节。

(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蒸笼、水瓢、橄面杖、铁锅等传统的厨房用具,由此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

接着欣赏新厨房的图片。

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

同学互相介绍自己家的厨房(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3.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

4.创作表现。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画自家现在的厨房,教师巡回辅导。

5.交流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介绍作品并互相评价。

教师总体评价。

6.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课件(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各种厨房里的新颖物品)等。

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

教师请学生为他设计一套厨房用具,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画想象中的厨房。

2.欣赏启发。

教师用课件展示新颖的厨房用具,学生欣赏分析其造型特点与用途。

3.小组讨论。

大家想象中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

4.创作表现。

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

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交流。

展示作品,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

师生共同评价。

教后小记

第3课设计小板报教学目标1.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

难点:

板报设计的创意。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颜料、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板报比赛,班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

小组讨论交流。

(2)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演示CAI课件(有关庆祝“六一”的板报设计稿等),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

①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②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和标题组成。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确定板报主题。

(2)进行标题设计。

①学生思考:

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②教师讲评:

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变体等美术字。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

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课件展示各种字体)。

③教师示范。

(选择学生最喜欢表现的变体美术字示范。

)(3)绘制主题插图。

①明确要求:

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

突出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的变化。

②教师示范。

教学后,继续演示CAI课件,欣赏优秀板报设计稿,拓宽学生视野。

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

以“节庆、活动宣传”为内容,设计一个以图为主的小板报,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

(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

(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

①板面构图是否有主次变化,主要图片是否突出;②内容、字体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版式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6.学以致用,社会实践。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帮助社区出一期节庆或主题宣传板报。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