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教案完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24424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成语教案完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教案完成.docx

《成语教案完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教案完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语教案完成.docx

成语教案完成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

主备课人:

杨雯

教学目标:

通过适量练习,学习并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②学会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③加强积累。

教学难点:

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成语之最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便宜的东西—一文不值

最孤独的人—形单影只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有份量的话—一言九鼎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好的箭术—一箭双雕

二、成语略解: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包括:

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成语

三、考纲解读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应用。

1.过去怎么考(命题特点)

(1)成语题属容易题。

中华成语虽多,但考查立足于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不考冷、偏、怪的成语。

(2)语料取自生活,鲜活生动。

(3)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大家辨析句中的成语是否使用恰当。

);

(4)近义成语辨析(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近义成语的使用)

2.将会怎么考:

极可能继续考查近义成语辨析

(1)考查重点明确。

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逻辑等方面。

(2)所考熟语一般是常用且易误易混的。

尤其突出“三不辨”(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四、同学们存在的问题

1.积累的量不够大,存在盲区

2.积累时未形成体系,似是而非不扎实

3.容易受报刊、电视等媒体成语误用的影响

4、语境意识不够,对所记成语不能灵活应用。

五:

如何复习备考:

1、积累是前提,是根本。

①坚持记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②要多要素并重而有侧重。

即意义、色彩、对象、搭配等兼顾,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③不可死记,要结合语境识记。

要在理解中,在运用中识记,并及时地把它们用到作文中。

④近义成语。

1.联想记忆;2.不但要记清楚各自的意思,还要理解彼此的差别。

积累的四大途径:

随时记忆,积少成多追本溯源,了解出处

合理联想,举一反三课外训练,巩固落实

2、把握语境是关键。

知道了成语的意义,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语境。

要能根据语义找照应,划分关系看搭配。

3、灵活使用做题技巧。

考场上要避难就易,灵活使用排除法。

4、灵活运用一些推断成语意思的方法:

(选出正确答案是王道)

如何理解和推断成语含义

1、了解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义项。

依据语言环境进行正确推断。

例如:

“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的意思,而应解作“削除”;

“文不加点”中的“点”不能理解为“标点”,而是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的意思;

“不易之论”中的“易”不可理解为“容易”,而应解作“更改”;

“不足为训”中的“训”应理解为“法则”,跟“教训”无关;

“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座名,不能误解为“烈火”;

“不速之客”中的“速”应解作“邀请”,不能理解为“迅速”;

“言归于好”中的“言”,“羌如故实”中的“羌”都是语首助词,与“语言”“羌族”无关等等。

火中取栗:

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2、抓住古今异义词语,紧扣关键语素进行合理推断。

例如:

“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而今义只是指“一般行走”;

解释:

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感激涕零”中的“涕”应理解为“眼泪”,而今义是指“鼻涕”;

“兵不血刃”中的“兵”应解作“兵器”,而今义是指“士兵”;

解释:

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苟且偷安”中的“偷”是“苟且”之义,今指“盗窃”;

“如汤沃雪”中的“汤”应解作“热水”,今多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解释:

形容事情很容易解决。

“细大不捐”中的“捐”是“舍弃”义,今义是指“捐助”。

解释:

大的小的都不舍弃。

形容收集详尽或搜罗净尽。

3、弄清活用词语用法,根据内部结构进行有效推断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粉墨登场”中的“粉墨”,“袖手旁观”中的“袖”,“百年树人”中的“树”,“生灵涂炭”中的“涂炭”,“一鼓作气”中的“鼓”,“不衫不履”中的“衫”和“履”,“衣锦还乡”中的“衣”,“苗而不秀”中的“苗”等,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②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如“洞若观火”中的“洞”应理解为“透彻”。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驾轻就熟”中的“轻”和“熟”,“去伪存真”中的“伪”和“真”,“除暴安良”中“暴”和“良”等,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坚壁清野”中的“坚”和“清”等。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本义为“逃跑”“败逃”,这里应解作“败逃的敌人”。

⑥使动用法。

如:

“生死肉骨”中的“生”是指“使……复生”,“肉”是指“使……长肉”;“沉鱼落雁”中的“沉”和“落”分别是指“使……沉”,“使……落”;“息事宁人”中的“息”和“宁”分别是指“使……平息”,“使……安定”;“汗牛充栋”中“汗”是指“使……出汗”。

等等。

⑦意动用法。

如“鱼肉百姓”中的“鱼肉”,“幕天席地”中的“幕”和“席”等。

⑧名词作状语。

例如:

“狼奔豕突”中的“狼”和“豕”是指“像狼那样”,“像猪那样”,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风餐露宿”中的“风”“露”则是指“在风里”“在露天里”,“风雨同舟”中的“风雨”是指“在暴风雨中”,都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

“旁敲侧击”中的“旁”“侧”是指“从旁边”“从侧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4、把握文言句式特点,联系语法功能进行恰当推断

?

宾语前置:

A、“唯…是…”是成语中常见的提宾格式。

如“唯命是从”“唯才是举”“唯利是图”等。

B、单用一个“是”字提宾。

如“马首是瞻”中的“是”即为这种用法。

C、表示否定的成语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时不我待”中的宾语“我”即放到了动词谓语“待”之前,“人莫予毒”正常语序应为“人莫毒予”。

D、疑问代词作宾语的成语中,宾语往往前置。

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的“焉”即为“附”的宾语。

E、用“之”字作为提宾标志。

如“不此之图”即“不图此”,不打算做这件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

F‚状语后置:

如“嗤之以鼻”即“以鼻嗤之”,是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式。

5、关注各种修辞手法,回归已读文本进行准确推断

如,“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

“红粉青蛾”(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借代)

“行将就木”中的“木”是以原料代成品,借代棺木。

等等。

(借代)

“投鞭断流”“一日三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夸张)

第二课时

一.真题体验,实力检测

判断下列成语使用是否恰当

1.(2012·辽宁)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2.(2011·辽宁)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

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3.(2008江苏)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4.(2007宁海卷)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5.(2012·大纲卷)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6.(2011.山东)从长辈们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检测分析

1.错方寸之地:

方寸:

指人的心;原指很小的地方,用来指人的心。

2.对相形见绌:

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3.错无所不为:

指什么坏事都干或者干尽了坏事。

4.错耳提面命:

应指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

多形容长辈的教导热心恳切。

5.错不孚众望:

是不使大家信服的意思;“不负众望”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6.错闲言碎语:

在人背后说长道短,说些搬弄是非的话。

也指说闲话。

二.成语误用常见类型

1、望文生义舍本逐末

2、错置对象张冠李戴

3、褒贬颠倒感情失当

4、敬谦误用主客混乱

5、画蛇添足重复累赘

6、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7、形近、义近词混用

三.典例精讲分门别类方法感悟举一反三

(一)看色彩,防止褒贬错位:

1、我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

到什么地方都做坏事,贬义词。

使用错误。

2、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擢发难数:

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贬义词。

使用错误。

3、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对此国务院及时发出通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收到预期的效果。

方兴未艾:

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褒义词。

这里用于贬义。

(二)看轻重,防止夸大其辞或大词小用

1、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义无反顾:

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大词小用。

2、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无为而治:

道家哲学,指统治者什么也不做却使天下大治。

大词小用。

3、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熟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4、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观点。

“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语义显得轻,应用“不劳而获”。

“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和该句中的“可耻”相照应。

(三)看对象,防止张冠李戴

1、文章在对小麻雀的叙述、描写中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情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读来真是楚楚动人。

楚楚动人:

形容女子姿容美好,令人动心。

2、老张一家三代,十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

形容夫妻相敬相爱。

使用错误

3、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忍痛割爱:

不得不放弃原属于自己的东西。

使用错误。

4、历史如同一条长河,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特立独行:

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使用错误。

相关成语

暴露无遗(指缺点、问题矛盾等)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蔚为大观(盛大的景象)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

改弦更张(改革制度或变换方法)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四)看谦敬,防止谦敬错位:

1、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不情之请:

(谦辞,不合理的请求)使用错误。

2、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敬谢不敏:

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

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使用正确。

相关成语

忝列门墙:

谦词,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信笔涂鸦:

多用作谦词,形容字写得很坏。

一孔之见:

多用作谦词,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才疏学浅:

多用作自谦,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姑妄言之:

谦词,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五)看用法,防止词性误用:

1、历史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

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

2、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司空见惯:

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可作谓语,一般不能带宾语。

3、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

用于否定语

4、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瓮中捉鳖:

是一个动词性词组,在句中应充当谓语。

改为“瓮中之鳖”

5、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

指安定地生活,愉快的工作。

只能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

相关成语

肝胆相照(只能作谓语或定语,不能作状语)

妄自菲薄、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接踵而至、谆谆教诲(不能带宾语)

(六)看词义,防止望文生义

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熟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1、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文不加点:

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

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使用错误。

2、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如履薄冰:

象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使用错误。

3、入夏以来,长江、黑龙江流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五风十雨:

形容“风调雨顺”。

句中错解其义,造成错误。

4、初春,乍暖还寒。

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

形容非常恐惧,不表示寒冷。

使用错误。

5、三城同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当其冲:

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使用错误。

6、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言人人殊:

说的话个个不同。

指对同一事物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使用正确。

7、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行云流水:

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唱歌等)。

使用错误。

(七)看差别,避免混用

1、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骇人听闻:

骇,惊吓。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耸人听闻:

耸,惊动。

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使用错误

2、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屡试不爽:

爽,差错。

多次试验都不错。

屡试屡爽:

爽,差错。

多次试验都出现差错。

使用错误。

3、解放前,咱县里一帮官僚狼狈为奸,贪赃枉法,把地方财政弄得一团糟。

狼狈为奸:

一般用于两个或两群人,不用于一大批坏人。

朋比为奸:

不但可用于两个坏人,也可用于一大批坏人

4、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置自己的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来金钱。

“鱼龙混杂”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

句中的意思是“拿假的充当真的”,应改为“鱼目混珠”。

类似例子

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

潜移默化与耳濡目染

耳濡目染与耳闻目睹

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

息息相关与休戚相关

设身处地与身临其境

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

(八)看重复,防止语意累赘

1、她一语道破了他的隐私,使他好像如芒在背。

如芒在背:

形容极度不安。

与“像”重复。

2、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有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相形见绌:

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与“显得”重复。

3、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真知灼见:

灼,明白。

是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与后面的“意见”重复。

4、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

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

被内行的人笑话,前面不能再加“让人”。

5、当时那激动人心的画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记忆犹新:

指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

前面不能再用“还”。

6、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责无旁贷:

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与“责任”重复。

类似例子

人民生灵涂炭忍俊不禁地笑了

难言之隐的苦衷

目前的当务之急津津乐道地说

海内外闻名遐迩浑身遍体鳞伤

(九)看逻辑,防止前后矛盾

1、杂志社的来稿虽多,可多是不刊之论、没有份量的稿子。

不刊之论:

指不必修改或不能更改的言论或著作,即非常出色的或经典性的著作。

而后面又说这样的稿子没有份量。

2、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浮光掠影: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浮光掠影”与“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3、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不期而遇:

没有约定而意外的相遇。

与前文“精心组织”相矛盾,不合逻辑事理。

(十)看两可,防止片面理解

1、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短小精悍:

①形容人个儿矮小却精明强悍;②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使用正确。

2: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左右逢源:

①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

②处事圆滑(贬)。

使用错误。

四.技法总结

辨析使用熟语“十看”

一看色彩,防止褒贬错位

二看轻重,防止夸大其辞或大词小用

三看对象,防止张冠李戴

四看谦敬,防止谦敬错位:

五看用法,防止词性误用:

六看词义,防止望文生义

七看差别,避免混用

八看重复,防止语意累赘

九看逻辑,防止前后矛盾

十看两可,防止片面理解

第三课时

一.往年高考成语考题呈现

北京卷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从长计议:

指慢慢地多加商量,指不急于做出决定。

一文不名:

指一个钱也不占有。

用来形容人贫穷。

文不加点:

形容文章写得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名噪一时:

形容一时之间名声很大。

广东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短小精悍:

①形容人身体矮小而精明强干;②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慷慨解囊:

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弹冠相庆:

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磨洋工:

工作时拖延时间,也泛指工作懒散拖沓

福建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B)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纸醉金迷:

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的环境。

(金碧辉煌)

不谋而合: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豆蔻年华:

唐代杜牧《赠别》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金玉其外:

外表像金玉,内里却像破棉絮。

比喻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

湖北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B)

A、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出其不意,取捷径,奔袭望海楼。

D、木船在风浪中剧烈地摇晃着,那人却稳稳地站立着,就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骑士,骑在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上,任凭野马狂奔,他却泰然自若。

相濡以沫:

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语见《庄子·大宗师》)。

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差强人意:

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用在本句中与后面的意思矛盾。

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桀骜不驯:

性情倔强不驯顺。

湖南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A.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B.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C.要真正营造一个细胞生长的世外桃源也不是一件易事,除了要有合适的培养基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

D.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无出其右:

才能上没有能超过他的。

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不厌其详:

不嫌详细。

指越详细越好。

江苏卷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在劫难逃:

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

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玲珑剔透:

①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②形容人聪明伶俐。

稍纵即逝:

稍微放松一下就消失或过去了,多指时间或时机。

弄巧成拙:

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辽宁卷

5.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D)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

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

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墙倒众人推:

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

春意阑珊:

阑珊,有“将尽,衰落”之意,和整个语境不符。

七手八脚:

“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