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2484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推进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全省人口素质,努力建成西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制定《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全省教育规划纲要》)。

序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使教育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明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方向,《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战略性规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甘肃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教育。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省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到2010年,完成“普九”任务,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达到104万人,职普招生比例达到4.5:

5.5,结构渐趋合理。

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校生41万人,成为培养专门技能人才和新型劳动者的主渠道。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逐步提高,各类在校(学)生53万人,毛入学率从2005年的15%提高为2010年的22%。

继续教育成为建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

民族地区教育缩小了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且在全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中居于前列。

教育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提高全省人口素质、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必须认识到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

总体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办学活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不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整体发展水平落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与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加快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专栏1:

2000―2009年全省城乡普通中小学基本情况对照表

指标

单位

2000年

2005年

2009年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学校数

22516

730

16433

580

14206

512

在校生数

万人

395

52

434

65

389

68

教职工数

万人

18.3

3.5

20.8

4.6

23.1

4.2

专任教师数

万人

17

2.9

19.7

3.3

22

3.7

毕业生数

万人

67.6

11.1

92.1

14.3

87.1

15.7

招生数

万人

92.8

13.3

98.7

16.6

101.2

18

专栏2:

2000―2009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规模

指标

单位

2000年

2005年

2009年

幼儿在园人数

万人

42.8

34.94

35.88

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数

万人

424.98

441.35

393.7

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人数

万人

41.85

79.67

104.05

其中:

中等职业教育

万人

16.4

19.56

33.99

高等教育各类在学总规模

万人

17.72

36.69

53.16

其中:

研究生

万人

0.36

1.49

2.23

普通高等教育

万人

8.17

22.94

36.15

其中:

高等职业教育

万人

3.27

9.25

14.24

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万人次

5.19

7.28

8.96

专栏3:

2000―2009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主要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对照表

指标

甘肃

全国

2000年

2005年

2009年

2000年

2005年

2009年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

29.49

33.04

43.32

35.9

41.4

50.9

小学入学率

98.83

98.87

99.45

99.11

99.2

99.4

初中升学率

51.98

66.7

75.98

47.02

65.83

85.92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33.82

47.77

70

42.8

52.7

79.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7

15

21

11.3

19

24.2

强国必先强教,兴省必先兴教。

我省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策部署,使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良好机遇。

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我省现代化建设、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挑战。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推进教育移民,对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全省教育规划纲要》主要是针对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而提出的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性措施。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国家和全省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和领导,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第一章建设西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省情、着眼未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全面推进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建成西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能力、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总体发展程度达到西部平均水平,部分办学指标达到西部先进水平,为建设西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决定性基础。

到2020年,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拥有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基本形成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总体发展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办学指标位于西部前列,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西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

――学前教育。

到“十二五”末,全省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学前两年毛入园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75%、65%和50%左右,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取得快速发展,明显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

到2020年,全省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学前两年毛入园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0%、75%和65%以上。

――义务教育。

到“十二五”末,完成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消除中小学危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择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办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巩固率达到93%。

到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高中阶段教育。

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职普招生比例基本达到1:

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

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课程实验全面实施,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到2020年,完成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职普比达到1:

1,毛入学率达到93%。

――职业教育。

到“十二五”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质量大幅提高,建成一批高质量的示范性职业学校和综合型、开放式的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力量显著增强,办学规模显著扩大,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等教育。

到“十二五”末,高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高考录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明显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

办学能力明显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升。

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建成一批有特色、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大学,高等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主科研创新的主引擎,在全省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主体作用。

――继续教育。

“十二五”末,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快速发展,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内,为构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0年,继续教育取得长足发展,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到1%以内;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渠道。

搭建起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民族教育。

“十二五”期间,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义务教育“普九”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以民族特色教育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新增劳动力教育水平与劳动技能明显提高,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快速发展,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明显增强。

民族团结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双语教学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和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民办教育。

“十二五”期间,民办教育激励引导和规范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各种扶持政策和措施逐步得到落实。

民办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特色日渐突显,办学能力稳步提高。

到2020年,民办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建成一批以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为特色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民办学校。

――特殊教育。

“十二五”期间,特殊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种优惠政策逐步落实,建成一批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建成3―4所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稳步增长。

到2020年,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强有力保障,基本实现市(州)和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及相关区域都有一所达标的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入园率达到80%,残疾儿童少年“普九”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残疾人中职教育长足发展,受高等教育残疾人比例明显提高,各级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总体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教师队伍。

“十二五”期间,教师教育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城乡教师结构调整;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到2020年,全省各级各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城乡基础教育教师资源基本实现均衡配置,幼儿园、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达到85%以上,形成一支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教师队伍。

专栏4:

全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

单位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学前教育

 

幼儿在园人数

万人

36

63

65

学前一年毛入园率

%

72

75

90

学前两年毛入园率

%

48

65

75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43

50

65

九年义务教育

在校生

万人

394

375

384

巩固率

%

90

93

95

高中阶段教育

在校生

万人

104

105

103

其中: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万人

41

45

41

毛入学率

%

70

85

93

高等教育

各类在学总规模

万人

53

63

72

其中:

研究生

万人

2.3

3.5

4.5

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

万人

36

45

54

其中:

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万人

14

18

20

毛入学率

%

21

32

40

继续教育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万人次

9

11

14

第二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突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各级政府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核心、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统筹协调、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实施的责任机制。

不得以升学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克服用人制度上的学历化倾斜,拓展多元化人才成长通道。

(四)坚持德育为先。

切实把德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德育体系。

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完善德育工作者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全面实施德育新课程,积极发挥各门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

开设心理课程,在大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把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

实施活动育人工程,开展“弘扬甘肃精神,再塑陇人品格”主题教育活动。

加强德育基地建设,继续命名一批全省中小学德育基地。

(五)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和开创美好未来。

(六)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体育,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建设一批艺术实践基地。

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七)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甘肃特色的课程体系。

把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措施。

以符合时代要求为前提,以体现甘肃省情为特色,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精选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中小学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

重视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

职业教育课程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具有创业创新创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高校课程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形成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

强化课程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建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库。

第三章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

(八)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明确政府责任,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发展并基本普及学教育。

(九)明确政府举办学前教育职责。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把城乡幼儿园建设和改造纳入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规划。

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使公办幼儿园接纳幼儿入园人数达到80%。

优化城市、县镇幼儿园布局结构,在城市、县镇改扩建、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

通过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

在每个乡镇改扩建、新建一所中心幼儿园,在行政村改扩建一大批村幼儿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努力提高农村与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通过资金补助、规费减免以及优先安排建园用地等政策,鼓励村集体和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努力形成公办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局面。

(十一)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

建立以县为主,县、乡(街道)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

按照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实行幼儿园准入制度。

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

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保育员的培养培训,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加强对幼儿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

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的保教合作,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指导与服务。

第四章巩固提高义务教育

(十二)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主要依托,大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着力解决农村地区特别是县镇学校寄宿条件严重不足问题和保障能力不强问题,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提高寄宿制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十三)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把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全省义务教育工作的首要战略任务。

按照“四个集中”(即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布局结构调整思路,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积极推进教育移民,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切实缩小校际差距。

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实施设备的配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着力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实行县(市、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和集团化办学,均衡配置城乡、学校间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教育资源,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等办法着力解决择校问题,逐步解决城乡和区域差距问题。

(十四)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

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

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

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积极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

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

第五章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十五)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

(十六)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学习。

鼓励普通高中开发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

(十七)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

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

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第六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十八)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作为推动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