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2265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9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分析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风险分析表.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险分析表.doc

《风险分析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分析表.doc(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险分析表.doc

风险评价的目的

风险评价目的是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目的。

风险评价组织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风险评价程序

1、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公司存在的危害形式及所在部位进行识别和分析。

从企业从事的活动,使用的设备设施中选取分析对象,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艺过程、作业场所等方面进行危害识别。

2、确定风险评价范围

3、确定风险评价方法

4、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后果严重性的判断准则,对己确定的重点部位、关键装置、作业活动等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等级

5、评价过程如下图所示:

公司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风险评价准则

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合同规定

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划分作业活动

确定风险评价范围与目标

按作用任务

按生产流程的阶段

按地理区域

按生产/服务阶段

按装置

按部门

作业环境中的不安全状态

危害辨识

有害的作用环境

人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上的缺陷

评价风险

可接受(4-8)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巨大风险(20-25)

重大风险(15-16)

中等(9-12)

轻微或略小的风险(<4)

确定是否可接受风险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两年内治理

立即或近期整改

立刻

实施期限

指定风险控制计划

评审控制计划的适宜性

风险评价范围

通过全公司存在的危害形式和存在的场所,确定本企业风险评价的重点部位、关键装置、作业活动。

见下表

风险评价的重点部位、关键装置、作业活动

序号

产品

重点部位

关键装置

作业活动

备注

1

2

3

4

5

6

风险评价方法

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风险评价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和预危险性分析法(PHA)。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JHA)是一项系统的分析程序,它将普遍接受的安全健康原则和惯例纳入特定的作业,在JHA分析过程中,对每一项基本的工作步骤都要,以便识别潜在危害,找出做这项工作的最安全途径。

这一程序用的其它说法是工作安全分析(JSA)和工作危害分解。

工作危害分析(JHA)较适用于检修、入罐(釜)清洗、折除等作业活动。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

由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并以提

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较适用于关键装置的风险评价。

3、预危险性分析法(PHA)

预危险性分析法是在项目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在概念或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害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预危险性分析法可对现有及已建成的装置进行粗略的危害和潜在的事故分析。

预危险性分析法(PHA)较适用于重点部位(岗位)的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见1)、事故后果严重性(见2)的判断准则,来确定各重点部位、关键装置、作业活动发生事件的可能性(L)和事故后果严重性(S),由下式计算风险度(R):

风险度(R)=发生事件的可能性(L)×事故后果严重性(S)

根据风险等级判定准则(见表3),来确定该重点部位(或关键装置、作业活动)的风险等级。

并根据表3的准则,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表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分值)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检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过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2.事故后果严重性(S)判断准则

等级

(分值)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拆、听力损失、慢性病

>10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影响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表3.风险度(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R)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要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要保存记录

风险控制措施

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风险控制措施,规定整改期限和整改

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并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预防事故的发生。

2选择的控制措施应包括:

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措施

c.教育措施

d.个体防护措施等

3凡评价确定属重大风险的,应进行记录、存档,并填报公司安全部门备案、跟踪督查。

中等以上风险等级控制措施落实一览表

序号

风险评价名称

风险等级

(最高风险度)

改进/控制措施

落实情况

完成

时间

落实

责任人

控制效果

(整改后风险等级)

1

仓库(PHA)

中等(12)

仓库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培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动火管理制度

可接受

2

危化品出入库(JHA)

中等(12)

1、定期检查线路、开关2、危化品分类、分区堆放3、与其他建筑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4、加强巡检

可接受

3

生产车间(PHA)

中等(12)

可接受

4

中等

可接受

5

中等

可接受

6

中等

可接受

7

中等

可接受

8

中等

可接受

9

中等

可接受

91

办公楼管理(JHA)记录表

部门:

行政部工作任务:

办公楼管理

分析人:

分析日期:

2010年4月20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2010年10月20日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及潜在事件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R

风险等级

改进/控制措施

1

办公用品、用具管理

办公用品用具配备不齐全、有缺陷,办公桌、文件柜、微机、饮水机摆放位置不合理,文件柜顶部摆放物品过高、超重

一般不发生,员工胜任,但偶尔出差错

曾经发生,有操作规程,但偶尔不执行,员工胜任,但偶尔出差错,有有效防范措施

2

2

4

可接受

2

文件资料管理

文件、资料未做到分类管理,摆放混乱、丢失未建立文件资料的原始登记记录、信件资料未标识、作废文件、有效文件混淆不清

财产一般不发生,员工胜任,但偶尔出差错

有操作规程,但偶尔不执行,员工胜任但偶尔出差错,有有效防范措施

2

3

6

可接受

3

安全用电管理

线路布局不规范、老化、裸露、无过墙护线胶套,未安漏电保护器、闸刀、开关缺盖少帽,保险丝不规范,用铁丝、铜丝代替,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或用电炉取暖

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大于或等于1万元,公司形象受损

有安全检查制度,但偶尔不按要求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偶尔不执行,员工胜任,但偶尔出差错,有有效防范措施

2

4

8

可接受

4

消防器材管理

未配备消防器材或配备数量不够,消防器材过期失效,未指定专人管理登记挂牌,消防器材缺陷,消防器材位置摆放不合理,办公楼工作人员不会使用消防器材,未按要求配备,安全标志牌或标牌设置位置不合理

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大于或等于1万元,公司形象受损

有安全检查制度,但偶尔不按要求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偶尔不执行,员工胜任,但偶尔出差错,有有效防范措施

2

4

8

可接受

5

环境卫生管理

环境卫生状况差,办公室、楼道、楼梯内纸屑、垃圾、灰尘随处可见,楼梯扶手灰尘堆积,厕所未定期消毒,打扫、有异味、堵塞

人身伤害,公司形象受损

有安全检查制度,但偶尔不按要求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偶尔不执行,员工胜任,但偶尔出差错,有有效防范措施

2

3

6

可接受

6

基础设施管理

空调、供电线路规格型号不符合要求、线路老化、裸露、接地、接零效果差、线路与电器连接不良造成打火、漏电保护器失灵、开机前未按规定项目检查、运行过程出现异常未及时发现或发现后采取措施不当,噪声震动影响环境

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大于或等于1万元

有安全检查制度,但偶尔不按要求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偶尔不执行,员工胜任,但偶尔出差错,有有效防范措施

2

4

8

可接受

7

日常管理

机关工作人员未执行公司管理制度(违犯安全用电、随意挪动、拆卸消防器材、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违章指挥)酒后上岗、上班期间抽烟、衣冠不整、穿拖鞋、穿背心、短裤上班,工作散漫,办公楼值班人员责任心不强,出入登记不严格,管理人员未做到定期对办公设施的检查,发现问题处理不及时

人身伤害,公司形象受损

有安全检查制度,但偶尔不按要求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偶尔不执行,员工胜任,但偶尔出差错,有有效防范措施

2

3

6

可接受

结论:

风险度为4-8,办公楼管理风险等级为可接受风险的。

仓库(PHA)记录表

部门:

生产部区域:

仓库

分析人:

分析日期:

2010年4月20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2010年10月20日

序号

危害

原因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R

改进/控制措施

1

火灾爆炸危险

1、气温较高;天气干燥

2、遇火种

3、撞击、静电等产生火灾

4、电器设施未选用防爆型,电路老化

5、雷击、暴雨、洪水、地震等

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及建筑物损害

1、加强设备、管道的维护检修;

2、禁用产生火花的器具;

3、严禁烟火;

4、采取有效的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

5、设置可燃气体浓度自动检测报警装置;

6、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3

2

2

2

3

2

3

4

4

4

4

4

9

8

8

8

12

8

中等

仓库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培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动火管理制度

2

中毒危险

1、有毒物料泄漏;

2、环境通风不良;

3、作业人员未穿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或个人劳动防护不当。

中毒造成人员伤亡

1、设置排气设施,加强通风;

2、为作业人员发放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指导作业人员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

2

2

3

3

4

6

6

8

可接受的

操作人员要进一步培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3

粉尘

1、有机颜料、无机颜料、填充料包装装置因选材不当或破损,造成物料泄漏。

2、未配置必要的防护用具。

人员伤害

1、采用合格的包装物

2、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如防护目镜、防尘口罩、防护帽)。

3、严格遵守操作安全规程。

3

4

12

中等

操作人员要进一步培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结论:

风险度为6-12,仓库风险等级为中等

危化品出入库(JHA)记录表

部门:

生产部工作任务:

危化品出入库

分析人:

分析日期:

2010年4月20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2010年10月20日

序号

工作

程序

危害及潜在事件

主要后果

L

S

R

风险等级

现有控制措施

改进/控制措施

1

危化品入库、搬运

危化品离地面过高

危化品泄漏、砸伤

2

2

4

可接受

1.单人装卸车的危化品重量不超标2.现场配备有紧急救援设备3.专人监护4.配备有防护用品

危化品过重、手推车上摆放不整齐

危化品泄漏、碰伤

2

2

4

可接受

1.单人装卸车的危化品重量不超标2.现场配备有紧急救援设备3.专人监护4.配备有防护用品

2

危化品码放

危化品码放过高、操作者离地地面太高

危化品摔落、砸伤、泄漏,人员摔伤

3

2

6

可接受

1.码放严禁超高2.配备有防护用品

3.配备有紧急救援设备

3

危化品管理

线路老化、照明灯具不防爆、环境湿度过小

火灾、爆炸、腐蚀

3

4

12

中等

1.线路穿管保护2.配置有应急救援设备3.足够的泄压面积4.库房材料采用二级耐火材料墙体5.设置有防雷设施

1.定期检查线路、开关2.危化品分类、分区堆放3.与其他建筑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4.加强巡检

危化品包装材料损坏

泄漏、中毒、腐蚀

3

2

6

可接受

1.配置有应急救援设备2.定期检查3.配备有防护用品

4

危化品出库、搬运

危化品离地面过高

危化品泄漏、砸伤、中毒、腐蚀

2

2

4

可接受

1.单人搬运的危化品重量不超标2.现场配备有紧急救援设备3.专人监护4.配备有防护用品

危化品过重、手推车上摆放不整齐

危化品泄漏、碰伤、中毒、腐蚀

2

2

4

可接受

1.单人搬运的危化品重量不超标2.现场配备有紧急救援设备3.专人监护4.配备有防护用品

结论:

风险度为4-12,产品出入库风险等级为中等的

生产车间(PHA)记录表

序号

危害

原因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R

风险等级

改进/控制措施

1

火灾爆炸危险

一、可燃爆物质溶剂、涂料泄露,

1、故障泄漏

(1).罐、器、管线等破损、泄漏;

(2)罐、器、管线等连接处泄漏,泵破裂或转动设备密封处泄漏;(3).罐、器、管线等因加工、材质、焊接等质量不好或安装不当而泄漏;(4).罐、器、管线连接处泄漏;(5).撞击或人为损坏造成容器、管道泄漏,以及罐、器等超装溢出;(6).由自然灾害(如雷击、台风、地震)造成设备破裂泄漏。

2、运行泄漏

(1).超温、超压造成破裂、泄漏;

(2).安全附件失灵、损坏或操作不当;(3).进出料配比、料量、速度不当造成失控导致容器、管道等破裂、泄漏;(4).物料在容器、管道或其它贮存体中自聚、破裂、泄漏;(5).转动部件不洁而摩擦产生高温及高温物件遇易燃物品。

二、易燃易爆物蒸汽压达爆炸极限;易燃易爆物料泄漏;易燃物质遇明火;存在点火源、静点、高温物体等引发能量。

1、明火

(1)..火星飞溅;

(2)..违章动火;(3)..外来人员带入火种;(4)..物质过热引发;(5)..点火吸烟;(6)..他处火灾蔓延;

(7)..其它火源。

2、火花

(1)..金属撞击(带钉皮鞋、工具碰撞等);

(2)..电气火花;(3)..线路老化或受到损坏,引燃绝缘层;(4).短路电弧;(5)..静电;(6)..雷击;(7)..进入车辆未戴阻火器等(一般要禁止驶入);(8)..手机、BP机火花,焊、割、打磨产生火花等。

物料跑损、人员伤亡、停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一、控制与消除火源

1.严禁吸烟、火种和穿带钉皮鞋、不带阻火器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区;2.严格执行动火证制度,并加强防范措施;3.易燃易爆场所一律使用防爆性电气设备;4.严禁钢性工具敲击、抛掷,不使用发火工具;5.按标准装置避雷设施,并定期检查;6.严格执行防静电措施;7.加强门卫,严禁机动车辆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区;8.运送物料的机动车辆必须配戴完好的阻火器,正确行驶,不能发生任何故障和车祸;9.转动设备部位要保持清洁,防止因摩擦引起杂物等燃烧;10.周围居民点在一定范围内不能燃放烟花爆竹。

二、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

1.罐、器、管线质量;2.容器、管道及其仪表要定期检验、检测、试压;3.对设备、管线、泵、阀、报警器监测仪表定期检、保、修;4.设备及电气按规范和标准安装,定期检修,保证完好状态;5.易燃易爆物挥发、散落场所的高温部件须隔热、密闭措施;

三、加强管理、严格工艺,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1.区内根据"170号公约"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张贴作业场所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志;

2.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纪),严守工艺规定,防止工艺参数发生变化;

3.坚持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防护墙、管线保温、防腐、联锁仪表、消防及救护设施是否完好?

罐、器、管线等有否泄漏?

消防通道、地沟是否畅通;

4.检修时做好隔离、清空、通风,在监护下进行动火等作业;

5.加强培训、教育、考核工作,经常性检查有否违章、违纪现象;

6.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7.严防车辆撞坏管线、管架桥等设施;

四、安全设施保持齐全、完好;

8.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施、监控装置等)保持齐全完好

2

5

10

中等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作业管理制度

2

中毒、窒息危险

一、有毒物料(如溶剂等)泄漏;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等);检修、抢修作业时接触有毒或窒息性物料。

1.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有毒有害物料:

溶剂等发生泄漏;

2.泄漏原因如"火灾、爆炸"触发事件中"1.故障泄漏和2.运行泄漏"等方面;

3.检修、维修、抢修时,蒸馏塔、精馏塔、罐、器、管、阀等中的有毒有害物料未彻底清洗干净;

4.窒息性或毒性气体的泄漏量较大,且有积聚;

5.在容器内作业时缺氧

二、有毒物料超过容许浓度;

毒物摄入体内;

缺氧

1.毒物及窒息性物质浓度超标;

2.通风不良;

3.缺乏泄漏物料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其应急预防方法的知识;

4.不清楚泄漏物料的种类,应急处理不当;

5.在有毒现场无相应的防毒过滤器、面具、空气呼吸器以及其它有关的防护用品;

6.因故未戴防护用品;

7.防护用品选型不当或使用不当;

8.救护不当;

9.在有毒或缺氧、窒息场所作业时无人监护

物料跑损、人员中毒窒息

1.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消除泄漏的可能性与"火灾、爆炸"防范措施中"2.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3.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4.加强管理、严格工艺;5.安全设施保持齐全、完好"等各项相同;

2.严防车辆行驶时撞坏管线、管架桥、其它设备;

3.泄漏后应采取相应措施:

 ①查明泄漏源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及时报告;

 ②如泄漏量大,应疏散有关人员至安全处。

4.定期检修、维护保养,保持设备完好;检修时,彻底清洗干净并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时,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有人监护并有抢救后备措施;

5.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勿忘正确使用防毒过滤器、氧气呼吸器及其它劳动防护用品;

6.组织管理措施

 ①加强检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有否跑、冒、滴、漏;

 ②教育、培训职工掌握有关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及其急救法,建立毒物周知卡;

 ③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④设立危险、有毒、窒息性标志;

 ⑤设立事故柜,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材;

 ⑥培训相关人员对中毒、窒息、灼烫等的急救处理能力。

2

5

10

中等

操作人员要进一步培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3

触电

一、漏电、绝缘损坏、安全距离不够、雷击

1.设备漏电;

2.安全距离不够(如用电设备及检修的安全距离);

3.绝缘损坏、老化;

4.保护接地、接零不当;

5.手持电动工具类别选择不当,疏于管理;

6.防护用品和工具质量缺陷或使用不当;

7.雷击

二、人体接触带电体;安全距离不够,引起电击穿;通过人体的电流时间超过50mA/S;设备外壳带电

1.手及人体其它部位、随身金属物品触及带电体,或因空气潮湿,安全距离不够,造成电击穿;

2.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如电焊机无良好保护措施,外壳漏电、接线端子裸露、更换电焊条时人触及焊钳或焊接变压器一次、二次绕组损坏,利用金属结构、管线或其它金属物作焊接回路等;

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不良;

4.防护用品、电动工具验收、检验、更新程序有缺陷;

5.防护用品、电动工具使用方法不当;

6.电工违章作业或非电工违章操作;

7.雷电(直接雷、感应雷、雷电侵入波)

人员伤亡、引发二次事故

1.电气绝缘等级要与使用电压、环境动作条件相符,并定期检查、检测、维护、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2.采用遮拦、护罩、箱匣等防护措施,防止人体接触带电体;

3.所有漏电设备及其检修作业要有安全距离;

4.严格按标准要求对电气设备做好保护接地和三相接零;

5.金属容器或有除空间内作业,宜用12伏电设备,并有监护;

6.电焊机绝缘完好、接线不裸露,定期检测漏电,电焊作业者穿戴防护用品,注意夏季防触电,有监护和应急措施;

7.根据作业场所特点正确选择Ⅰ、Ⅱ、Ⅲ类手持电动工具,确保安全可靠,并根据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8.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电气操作规程;

9.坚持对员工的电气安全操作和急救方法的培训、教育;

10.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查,严禁"三违";

11.对防雷措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保持完好、可靠状态;

12.制定并执行电气设备使用、保管、检验、维修、更新程序;

13.特种气设备执行培训、持证上岗,专人使用制度;

14.按制度对强电线路加强管理、巡查、检修。

2

5

10

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